双孢蘑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双孢蘑菇又叫蘑菇、白蘑菇、洋蘑菇等,其栽培历史悠久,范围广泛。目前栽培蘑菇的国家有70多个,其中以美国、中国、法国、英国、韩国等为最多。并且有些国家已经走上工厂化、专业化的生产道路。双孢蘑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等,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有“素中之肉”的美称。由于它含有甘露醇、菌糖、有机碱基等物质,具有独特的清香味,是人们喜爱的菌类食物之一。在医疗上也常用蘑菇作为滋补品,对人体血液的形成和多种疾病的治疗,均有良好的辅助功效。我国的蘑菇栽培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改革和创新,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并具有相当的规模,产量逐年提高。我国栽培的蘑菇,80%都是用于加工罐头出口,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因此,发展蘑菇生产是一项很有前途的出口创汇产业。形态特征成熟的双孢蘑菇个体像一把撑开的小伞,它的组成器官分为子实体和菌丝体两部分。菌丝体是有许多分枝状的菌丝互相交织形成的密集的群体,呈蛛网状。菌丝又可分为绒毛菌丝、线状菌丝和索状菌丝。在制种和培养料发菌过程中希望其绒毛状菌丝生长旺盛,积累更多养分;出菇阶段则要求形成线状菌丝,才能结成子实体。越冬后,大部分绒毛状菌丝、线状菌丝已萎缩,而保留在土层中的索状菌丝多,通过春菇调水后,能萌发成绒毛菌丝再发育成线状菌丝,利于长菇,故要保护好,防止干掉或受冻。子实体由菌丝进一步分化发育而成,分菌盖、菌褶、菌柄、菌膜、菌环、假菌根等部分。假菌根是着生于菌柄基部和覆土及培养料相接部位的根状菌丝索。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双孢蘑菇对环境条件敏感,适宜的环境条件可以促进其生长发育;恶劣的环境则对其生长发育不利,因此蘑菇生产要获得高产优质,就必须创造一个适合蘑菇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满足其各个生长阶段的生活需求。蘑菇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主要是营养、温度、水分、空气、酸碱度和光线等。营养蘑菇是一种腐生真菌,它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全部是从培养料中吸收。人工配制的培养料应该进行科学搭配和堆制发酵,为蘑菇提供充足的养分让其吸收利用,才能获得高产。蘑菇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主要为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维生素等。碳源除单糖、有机酸等小分子化合物能直接吸收利用外,其它大分子化合物均要通过发酵,依靠嗜热性和中温性微生物,以及菌丝本身所分泌的酶分解成简单的碳水化合物,才能被吸收利用。氮源有蛋白质、蛋白陈、氨基酸、尿素、铵盐等。蛋白质不能为蘑菇直接利用,但能利用其分解后的氨基酸及肽类等。蘑菇能否获得高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培养料中的含氮量,鸡粪、牛粪、饼肥、尿素和按盐等物质可以提供大量的氮素营养,但施用氨态氮过量,对蘑菇菌丝生长有很大的危害;铵盐的利用决定于培养料的酸碱度,用量过多造成酸性环境,会引起蘑菇菌丝生长不良。尿素除对培养料的发酵有良好作用外,对形成子实体也是必需的营养物质。蘑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还需要少量的生物素和维生素,所需要的生物素和维生素可从堆肥发酵期间微生物代谢中得到,如嗜热放线菌产生生物素、硫胺素和烟酸等,所以堆好培养料是栽培蘑菇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温度蘑菇生长的温度是6℃~32℃,但以25℃生长速度最快。如果温度超过34℃或低于4℃,则菌丝的生长受到抑制而停止发育;蘑菇菌种的培育一般以20℃~25℃为宜,高于25℃时菌丝生长虽快,但稀疏细弱,容易衰老;温度超过30℃,菌丝易受害。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为7℃~22℃,以13℃~16℃时子实体生长较快,菌柄矮壮,菌盖肉厚,质量好,产量高。当温度为18℃~20℃时,子实体生长多而密,朵形较小,菇盖菌肉组织较松,质量明显下降;若温度高于22℃,菌柄徒长,肉质疏松,品质低劣;温度低于12℃时,生长缓慢;若温度突然回升,菌丝体又会把供应菇蕾生长的营养物质倒运送给四周的菌丝,供其蔓延生长,结果已形成的菇蕾则会因失去营养供给而先后枯萎死亡。水分双孢蘑菇的菌丝体和子实体含水量都在90%左右,其水分主要来源于培养料、覆土的含水量和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保持60%~65%为适宜,菇房内的空气相对湿度掌握在65%~75%之间,因此栽培蘑菇的培养料,在发酵初期的含水量应略高些,一般需控制在65%~70%之间,发酵结束时则应降到60%~65%为好,过湿的培养料,不适于蘑菇菌丝生长,易发生真菌性、细菌性以及线虫引起的多种病害。子实体形成和发育时,要求培养料含水量在65%左右,菇房空气相对湿度一般控制在85%~90%为宜,覆土层应保持经常湿润,含水量保持18%~20%,以保证大量子实体生长时对水分的需要。空气蘑菇是好气性真菌,对二氧化碳十分敏感,通气差,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积累过多,影响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据报道,最适于蘑菇菌丝生长的二氧化碳浓度在0.1%~0.5%之间,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减少到0.03%~0.1%,就可诱发菇蕾。在出菇阶段,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1%时,菌丝将不能形成原基,如果空气中氧气不足,蘑菇菌索和原基将往上生长,露于床面(冒菌)。所以菇房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经常通风换气,排除有害气体,补充新鲜空气,特别是出菇以后,更应加大通风量,随时排除多余的二氧化碳,供给充足的氧气,保证蘑菇正常生长发育。酸碱度(pH值)蘑菇菌丝在pH5.0~8.0之间都可以生长,最适宜的pH值是7左右,较其他菇类稍偏碱性。由于蘑菇菌丝体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碳酸和草酸,同时在菌丝周围和培养料中会发生脱碱(氨气蒸发)现象,而使蘑菇菌丝的生活环境(培养料和覆土层)逐渐变酸,因此在播种时培养料的酸碱度应调整在pH7.5左右,土粒的酸碱度可调节到pH7.5~8之间,这样较适宜蘑菇菌丝的生长,还能抑制一些霉菌类病害的发生。光线光线对蘑菇生长发育没有重要的直接作用,蘑菇菌丝可以在完全黑暗条件下生长发育,但子实体的形成最好有弱的散射光线的刺激。光线过强,会导致蘑菇表面干燥和变黄,品质下降。菇床若有阳光直射,其直射光处一般不能出菇。另外,光线可使菇房温度升高(特别是塑料温室或大棚),这种间接的作用在生产上应较好地掌握,以便趋利避害。玉米秸秆大棚蘑菇春菇冬种技术蘑菇地畦栽培,花工省,成本低,操作简便。培养料和覆土可就地取材,而且栽培过蘑菇的废料可直接还田,培肥地力,有利于农作物增产。栽培季节的选择10月1日始,玉米收获后即可开始备料。玉米秸秆种植双孢蘑菇,由于主原料为玉米秸秆,料备好后,即进入冬季。新乡地区一般10月1日开始堆料,至第二年元月底堆料结束。11月1日至翌年2月1日播种,3月初气温回升后开始出菇,5月底产季结束。栽培设施新乡地区玉米秸秆春菇冬种主要采用菇棚栽培。菇棚一般多为南北走向,棚宽6m~9m,长30m~50m,高2.2m~2.5m,有水泥骨架和竹木结构等。每棚面积300m2。为使冬季棚温提高,可采用双膜覆盖,棚温可提高5℃~6℃。初夏气温高时,为延长出菇期,棚顶加厚覆盖物可适当降温,使产季延迟到6月初结束。秸秆处理玉米收获后,将玉米秸秆稍晾后使茎叶变黄不再鲜绿时即可处理。处理的方法有:(1)用铡草机将玉米秸秆铡成10cm左右长的小段。购买铡草机时,最好选用滚压式铡草机,铡草时,使玉米秸秆先破碎后截断,以便堆料时玉米秸秆充分吸水。(2)秸秆还田机还田后的玉米秸秆也可以种植双孢蘑菇,经秸秆还田机处理过的玉米秸秆,一般长10cm~20cm,秸秆也被破碎成纤维状,其物理结构正适合双孢蘑菇种植。配方选择(1)玉米秸秆1000kg棉籽饼60kg尿素15kg硝酸磷肥20kg石灰20kg石膏粉20kg蘑菇专用肥4kg(2)玉米秸秆1000kg烘干鸡粪200kg尿素10kg硝酸磷肥20kg石灰20kg石膏粉20kg蘑菇专用肥4kg秸秆预湿玉米秸秆压扁截断后,即可预湿。预湿时,一般1t秸秆需水2~3t,水要分2~3次洒入,使玉米秸秆充分吸水。培养料预湿时水分一定要均匀,预湿好的玉米秸秆手握培养料有水滴下,最好含水量掌握在65%~70%之间。堆料堆料时,按料堆低宽2m,长6m,高1.5m堆草,计约1t秸秆。低层先铺一层厚40cm~50cm的秸秆,然后撒一层粪肥,以后每层秸杆厚约30cm~40cm,粪肥按配方比例分层撒匀,一般铺4~5层草,撒4~5层粪肥,堆至料堆高达1.5m时,整理料堆四周使成梯形,最后堆顶盖草,以防日晒雨淋避免养分散失。堆草时,若发现秸杆预湿水分不均匀,部分秸秆偏干,可在堆料时,边堆边在秸杆上适当洒水,于次日堆基四周有少量的水浸出为宜。堆料后7~8d,可进行第一次翻堆,改善堆内的空气条件,调节水分,促进微生物迅速生长、繁殖,使培养料发酵均匀。翻堆时把底部和四周的料翻到中间,中间的料翻到外围,并充分抖松翻匀,然后复堆成梯形,复堆后料堆可缩短,但高宽不变。以后每隔4~5d翻一次,一共翻4~5次。辅料应在第一次翻堆时加入,若翻堆过程发现培养料太湿变粘,应多加些石膏消除,偏酸用石灰水调节。最后一次翻堆时,喷一次300~500倍的敌敌畏或100倍的乐果等农药,以杀灭料中残存的害虫或虫卵。玉米秸堆料约需30d左右。堆制结束,培养料应是棕褐色,松软有弹性,不粘、不臭、无粪块,含水量在60%~65%。培养料进棚时,若出现异常现象应及时加以调节。如料过熟,可加入部分经石灰水浸透的碎秸杆混合拌匀,作底部填料,以减少养分损失;发现料太湿,应在最后一次翻堆时,先撒堆摊晾,待蒸发掉多余的水分后再上堆;如果培养料发黑变粘,可加入石膏粉或石灰粉,排除过多的水分,使料松散并消除臭气。若料过干,可喷洒1%的石灰清水补水至适宜湿度。培养料的堆制,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应认真掌握好温度、水分、通气和酸碱度等条件,使培养料堆制后变成蘑菇容易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为高产优质打下物质基础。冬季发菌管理1.铺料播种堆料结束,既可将培养料进棚铺料播种。铺料时,料床宽90cm~100cm,高20cm~25cm,两畦间宽50cm~60cm作人行道兼排水沟,畦长不限。一般一吨料占地50m2。料铺好后,即可播种。每平方米用种1.5~2瓶。播种时,先将料面耙松,把菌种均匀撒在培养料表面,轻压料面使料与菌种充分接触,再在菌种上面薄薄地盖一层料(厚2cm~3cm),以防菌种被晒干而失去活性。2.发菌管理冬季晴天多,雨雪天气少,气候比较干燥。双孢蘑菇春菇冬种可利用阳光使棚温白天升至25℃左右,双膜结构的棚升温保温的效果更好,菌丝可利用白天的气温缓慢生长。同时,由于冬季发菌期棚膜外没有遮盖草苫子,白天气温高时(30℃左右)常看到菌蝇、菌蚊会被棚膜上的水雾粘住,晚间气温低时(0℃左右)就会冻死。由于菇棚内白天气温偏高,培养料水分散失很快,料表比较干爽,空气中的杂菌孢子落到料面上也不宜萌发,故此,双孢蘑菇春菇冬种一般很少发现病虫害大量发生。玉米秸秆春菇冬种技术,由于发菌期比较长,整个发菌期要密切注意水分管理,若料过湿,应加大通风量排湿,料过干,则可补1%的石灰清水调节。春季出菇管理1.覆土进入3月份,当菌丝向下走菌至料床厚的2/3处时,气温回升到10℃~15℃,即可覆土。覆土材料要求土质湿而不粘,干而不散,疏松透气,保水力强。pH7.5~8.5,土壤持水量16%~18%(即手握成团,落地能散)。一般塘泥、菜园土、种植豆科植物的壤土均可用于覆土材料,砂壤土为最好。表层的沃土,病菌害虫多,不宜采用,通常取地表20cm以下的土壤作土粒。粗土花生米大,细土黄豆粒大,然后喷洒0.3%的敌敌畏和l%甲醛混合液拌匀,覆盖塑料薄膜熏闷24h,摊开排去药气,就可将粗土粒盖一层于料面上,厚度1.5~2cm。覆粗土后7~10d,菌丝爬上粗土表面,再盖细土,以使粗土不露出为宜,厚度约1.5cm。然后喷洒1%石灰水,保持土层湿润、促进菌丝上土。粗细土也可以同时覆上,两层土厚2cm~3cm。2.出菇管理温度适宜,一般覆土后10~15d,当菌丝爬土形成菌索后,就要及时覆盖草苫子遮光,并重喷结菇水,每天喷洒2~3次,每平方米需水约1kg~2kg,连续喷水2~3d,使覆土层土壤持水量达18%~20%,空气相对湿度达85%~95%,然后停水2~3d,减少通风量,使空气新鲜,环境湿润,蘑菇原基便很快形成进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