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中考复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中考复习《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个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文学常识本文记叙了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以曹刿对战争的论述贯穿全文,阐明了必须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并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卓见和非凡的军事才能。中心思想:结构分析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第一层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第二层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的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第二段: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第三段:写曹刿论述鲁国取胜的原因。第一层:以“夫战,勇气也”为根据,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反攻的观点,回答了为什么必待“齐人三鼓”而后“鼓”的问题。第二层:以“大国难测,惧有伏焉”为根据,提出作战中必须时刻注意判断敌方意图、动向的观点,说明了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之后才认为可以追击的原因。文中讲了哪些具体的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齐鲁长勺之战1、齐师伐我2、公将战3、曹刿请见4、曹刿入见5、曹刿论战前准备:战略——取信于民6、曹刿指挥作战:战术一鼓作气敌乱我追7、曹刿总结胜利原因详写略写前面四件事为什么略写?后面三件事为什么详写?课题的中心是“论战”,文中紧扣“论战”来写,曹刿论战前的政治准备和作战中的战术以及总结胜利原因详写。从这些言论中表现了他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因此详写。对无助于表现曹刿性格的事一概不写,而一些与“论战”有关的事,也只是一笔带过,使文章能衔接就可以了。3.《曹刿论战》刻画人物手法多样课文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为了突出曹刿的形象,文中处处以鲁庄公与曹刿对比。“曹刿请见”表明他对战事已成竹在胸。用“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回绝了乡人的劝阻,表明他对统治者的鄙陋已有认识。下面的文字则具体表现“鄙”与“远谋”二者的对比,衬托了曹刿的卓越才干。战前,围绕“何以战”与庄公对话,庄公前两次回答,说明他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近臣和神的赐福上,表现了他的“鄙”。曹刿认为“小大之狱……”是“忠之属也”,是取信于民的表现,这样可以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战争才有可靠的保证,这充分表现了曹刿的“远谋”。战争胜利了,庄公仍糊里糊涂,不知取胜的原因,曹刿科学而透辟的分析与之又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说,全文运用对比衬托的方法塑造了人物的形象。曹刿:鲁庄公:鄙有远谋战前:认识取信于民的重要性战时:未可可矣把握反攻时机未可可矣把握追击时机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实地调查,抓住时机战后:细说胜利原委对胜利成竹在胸战前:把战争寄托在近臣和神灵上,没有看到取信于民的重要性战时: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不做调查,急躁冒进战后:对胜利原因茫然无知对比分析人物形象对比映衬曹刿与乡人曹刿与鲁庄公对国事的态度“远谋”与“鄙”战前战中战后曹刿请见原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问战小大之狱必以情衣食所安弗敢专牺牲玉帛弗敢加攻击勇气彼竭我盈追击惧伏辙乱旗糜民弗从神弗福忠之属公将鼓之公将驰之未可齐人三鼓可矣下视其辙齐师败绩遂逐齐师临阵从容胸有成竹把握战机谋略过人远谋爱国热情政治远见军事才能曹刿人物形象谋略过人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些方面?一﹑把战争寄托在近臣和神灵身上;二﹑用兵轻举妄动,急功近利;三﹑取胜而不知胜因。目光短浅,鲁莽草率,昏庸无能,急躁冒进。我眼中的鲁庄公一、鲁庄公广开言路,使一介草民曹刿得以参与论战二、鲁庄公面对曹刿“肉食者鄙”的批评和“小惠”、“小信”的刺耳意见,仍能虚怀若谷,唯才是用;三、鲁庄公不高高在上,而是亲临第一线,深入实际,“战于长勺”“与之乘”,甘当配角,让能人“掌旗”;四、鲁庄公不被“齐人三鼓”势头吓懵,用人决心坚定,不收回成命,不打退堂鼓,不干扰能人的作战部署;五、鲁庄公善于总结经验,“既克”之后能“问其故”,向内行请教,学习如何掌握战争的规律。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1、曹刿请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①齐师伐我,公将战②肉食着鄙,未能远谋2、曹刿认为攻击的最佳时机。3、“齐人三鼓”之后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的原因。彼竭我盈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4、曹刿如何评价鲁国的战前准备的?小惠曹刿未徧,民弗从也。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忠之属也,可以一战。5、本文承上启下的过渡句?6、与“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相照应的语句?既克,公问其故。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答:赞美曹刿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表现曹刿在政治上取信于民;在军事上抓住战机、后发制人、知己知彼、详察敌情的思想。行文思路本文围绕中心,依次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答:三方面内容:战前,鲁国在政治上的准备;战中,鲁国在军事上的战术决策;战后,曹刿总结取胜原因本文记叙的中心事件是什么?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好处是什么?答:①中心事件是长勺之战。②选材详略得当。战前,详写鲁国在政治上的准备;战中,详写鲁国在军事上的战术决策;战后,详写曹刿总结取胜原因。略写了长勺之战的经过。③有利于突出曹刿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突出文章中心。“十年春,齐师伐我”有什么作用?我指的是谁?交代了战争发生的时间,又指出进攻者齐国,防御国鲁国。我指的是“鲁国”。“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全文中的作用?①是文眼,为写曹刿远见做铺垫。②勾联情节,为写左公鄙陋埋下伏笔。“忠心属也”的实质是什么?“忠心属也”所评价的内容是什么?①政治上取信于民。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竭心尽力为百姓做实事)本文第一段在刻画人物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答:①运用对话刻画人物形象。首先,写曹刿与乡人的对话,然后写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②运用对比的手法刻画,突出人物形象。把鲁庄公的“鄙”和曹刿的“远谋”形成对比,突出了鲁庄公在政治上的鼠目寸光与曹刿的远见卓识。第一自然段中写乡人与曹刿的对话有什么目的?答:用乡人的表现衬托曹刿的形象,从侧面突出曹刿的爱国心、责任感。曹刿为什么同意与齐国开战?答:因为在曹刿的启发下,鲁庄公认识到在政治上取信于民的重要性,并做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认为本次作战一定会得到本国百姓的支持,一定会取得胜利。曹刿认为两军作战决定胜负的先决条件是什么?(“忠之属也”的实质是什么?)答:在政治上取信于民。曹刿认为“肉食者鄙”,在文中是怎样表现鲁庄公的“鄙”的?答: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战前,不知在政治上取信于民;战中,急躁昌进,胸无一策;战后,不知胜利的原因。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鲁庄公在政治上的鼠目寸光,军事上的胸无一策和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军事上的足智多谋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鲁庄公的“鄙”。联系原文,谈一谈作者是怎样表现曹刿的远谋的?答:曹刿的“远谋”表现在:战前,能在政治上取信于民;战中,能抓住战机、后发制人、知己知彼、详察敌情;战后,能总结胜利的原因。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鲁庄公在政治上的鼠目寸光,军事上的胸无一策和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军事上的足智多谋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曹刿的“远谋”。纵观全文,为什么不具体描述战争前准备和战争细节?因为文章以论战为主,战前准备和战争细节简略带过,只起到为论战提供依据的作用即可。联系全文,谈一谈你对鲁庄公的看法。答:鲁庄公作为国君,是“鄙”的代表,他在政治上鼠目寸光,在军事上胸无一策,但是他能从谏如流,知错能改,善用人才,致使长勺之战能取得胜利。作战中,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的基础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基础:曹刿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能够抓住战机、后发制人、知己知彼、详察敌情。启示:做任何事都要先做好准备,并且正确估计自己的实力。两军对垒,抓住战机是取胜的关键。曹刿的这一点军事思想在生活中有积极意义吗?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有。如初三毕业生正面临着人生选择的机遇,抓住者可为今后的人生旅途奠定坚实的基础,错过者将被别人落下,后悔莫及。曹刿一介布衣,在国家危难时刻他挺身而出,他的这种思想境界可用哪个成语来形容?作为一个中学生,你认为怎样做才是爱国?答:①“国家兴亡,匹夫有责。”②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好好学习、勤奋刻苦、积极向上、报效祖国。你认为长勺之战鲁国能够获胜的原因是什么?答:首先,曹刿在政治上能够帮助鲁庄公取信于民,战中,能够抓住战机、后发制人、知己知彼、详察敌情。其次,在于鲁庄公从谏如流、知错能改、善用人才。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曹刿的看法。取信于民是决定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所以作为国君能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拥护,就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取信于民的思想在今天仍不过时,各级官员若想把地方治理得好,必须做对人民有益的事,得民心民意才能被人们认可、接受。出自本文的成语一鼓作气、再衰三竭、辙乱旗靡对联1、庄公作战无知,曹刿指挥有方2、庄公未能深谋,曹刿与以远虑3、庄公目光短浅,曹刿深谋远虑4、曹刿鄙肉食者,庄公听智谋臣5、难于无道人语,不同肉食者谋6、敬神灵,分衣食皆为小惠;爱百姓,安人民方是大谋知识抢答:说出两个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楚汉成皋之战、秦晋淝水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请你说出关于战争的古今名言两条知识抢答:名人言战兵民是胜利之本。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毛泽东)疏通文意1、十年春,齐师伐我。2、肉食者3、鄙。3、又何间焉?4、何以战5、衣食所安,弗敢专也伐:攻打。鄙:鄙陋,在文中指目光短浅。间:参与这里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凭、靠。衣服食物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安,这里是‘养’的意思。弗,不。专,独享,个人专有。6、必以分人7、徧8、牺牲玉帛9、加10、信通“遍”,遍及,普遍。虚报。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猪、牛羊等。实情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1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12、福13、狱14、虽15察16、情。(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孚,为人所信任。赐福,保佑。案件。即使明察以实情判断17、忠之属也。18、可以一战。19、战则请从20、公与之乘21、鼓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就是“可以之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之,指曹刿。击鼓进军。败绩驰之辙(zhé)登轼:逐既克:大败。驾车马追逐。车轮碾过的的痕迹。登上车前的横木。追赶、追击。战胜齐军后。既,已经。故夫战,勇气也盈:测:靡(mǐ):一鼓作气满,充沛。这里指士气旺盛。推测,估计。倒下。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作:振作。原因,缘故。作战,要靠勇气。解释下列词语,并说说与它们现在的常用义有什么不同:(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古义:参与今译:中间古义:祭祀用品(猪牛羊)今译:为正义而献身古义:目光短浅今译:卑鄙(多指品德)古义:忠于职守,这里指尽心于民(多指态度)今译:忠诚,忠心(多指品德)古义:诉讼案件今译:监狱,牢狱古义:实情今译:情感古义:第二次,第二今译:指重复,多次3.说出下列画线词语的含义:公与之乘小大之狱登轼而望之公将鼓之故克之(1)代曹刿的齐军撤退时的情形表示陈述语气他们,指齐军(2)其乡人曰下视其辙公问其故望其旗靡代曹刿代齐军取胜代齐军

1 / 5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