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章基本准则………………………………………………………………………………………11.1基本RNP准则和RNP/AR准则的主要差异…………………………………………………11.2侧向保护………………………………………………………………………………………11.3垂直保护………………………………………………………………………………………11.4航空器类别和速度限制………………………………………………………………………11.5程序标识………………………………………………………………………………………21.6昀低扇区高度…………………………………………………………………………………21.7转弯半径和坡度角……………………………………………………………………………21.8提前转弯距离(DTA)………………………………………………………………………21.9昀低能见度……………………………………………………………………………………3第二章进场、起始和中间航段………………………………………………………………………52.1总则……………………………………………………………………………………………52.2构型……………………………………………………………………………………………52.3RNP航段宽度…………………………………………………………………………………52.4RNP航段长度…………………………………………………………………………………62.5RNP航段下降梯度……………………………………………………………………………62.6昀小超障余度(MOC)………………………………………………………………………62.7TF航段…………………………………………………………………………………………72.8RF航段…………………………………………………………………………………………82.9改变航段宽度(RNP值)……………………………………………………………………82.10航段衔接………………………………………………………………………………………112.11中间航段………………………………………………………………………………………11第三章昀后进近航段…………………………………………………………………………………133.1总则……………………………………………………………………………………………133.2昀后航段RNP值………………………………………………………………………………133.3VPA和RDH要求………………………………………………………………………………133.4控制温度对下滑角的影响……………………………………………………………………133.5在昀后进近航段(FAS)上的转弯…………………………………………………………143.6确定PFAF位置………………………………………………………………………………143.7昀后航段区域…………………………………………………………………………………153.8障碍物评估………………………………………………………………………………………163.9在RF昀后航段上应用VEBOCS……………………………………………………………163.10目视航段面(VSS)…………………………………………………………………………17第四章复飞航段………………………………………………………………………………………204.1总则……………………………………………………………………………………………204.2复飞航段类型…………………………………………………………………………………204.3复飞航段的RNP等级…………………………………………………………………………204.4复飞航段超障面(OCS)评估………………………………………………………………21附录垂直误差分布(VEB)及昀后进近MOC………………………………………………………25第一章基本准则1.1基本RNP准则和RNP/AR准则的主要差异基本RNP定义为昀后进近RNP值大于或等于RNP0.3,其设计规范包含在中国民航《目视和仪表飞行程序设计标准》。需要授权的RNP(RNP/AR)定义为昀后进近RNP值在0.3至0.1(含)之间,以获得昀大运行利益,其设计规范包含在本文件中。基本RNP程序的垂直基准是机场标高,而对于RNP/AR程序却是着陆跑道入口点(LTP)。LTP通常是跑道入口。基本RNP准则适用于所有批准RNP运行的航空器,RNP/AR准则只适用于那些符合特定的附加审定、批准和训练要求的航空器和营运人。RNP/AR程序通常仅在能使营运人获得重大运行效益并能提高安全水平时发布。在本文件中,对航空器与障碍物距离的保护与RNP值相关联。RNP等级用于确定仪表程序各航段保护区半宽,以海里(NM)为单位表示。1.2侧向保护基本RNP程序的保护区半宽为2×RNP的侧向包容区加上一个缓冲区。然而,对于RNP/AR程序(RNP值在0.3至0.1之间),则不考虑缓冲区,通过附加的审定、批准和机组训练来保证在没有缓冲区时,仍能保证在适当的安全水平范围内。RNP/AR准则能提供与当前国际运输航空事故率相当的安全水平,而不会导致总运行事故率的增加。对RNP/AR程序,主区域半宽为2×RNP。没有缓冲区或副区。表1-1列举适用于特定的仪表程序航段的RNP/AR程序的RNP值和与之对应基本RNP准则的RNP值。表1-1基本RNP值和RNP/AR值航段基本RNP《目视和仪表飞行程序设计标准》第三部第一篇第7章RNP/AR昀小值缓冲值(BV)昀大值标准值昀小值进场2.00.93km(0.50NM)221.0起始0.5(允许0.3)0.93km(0.50NM)110.1中间0.30.93km(0.50NM)110.1昀后0.30.37km(0.20NM)0.50.30.1复飞1.00.56km(0.30NM)1.01.00.1*离场1.0(允许0.5到0.3)0.93km(0.50NM)待定待定待定1.3垂直保护RNP/AR的进场、起始进近和中间进近使用基本RNP的垂直超障准则。昀后进近航段垂直超障根据附录A中垂直误差分布值(VEB)的面来确定。通过审定、批准及训练来保证气压高度表和机组能力满足该保护面的要求。1.4航空器类别和速度限制当空域或地形限制不能满足某一航空器分类的要求时,可根据较低速度的航空器类别设计程序,1并对程序的使用作出限制。另一种可行的方法是不考虑航空器分类,而是对特定的航段规定一个昀大指示空速,每个进近航段仅允许一个速度限制。对RNP/AR程序,特别是RF航段,航空器的地速是一个关键要素,这是因为在过大的地速情况下,有可能超过自动驾驶仪的坡度限制,从而导致航空器可能偏离RNP保护区。对RF航段必须要有昀大地速限制。1.5程序标识基本RNP程序用“RNAV(RNP)”标识。RNP/AR程序用“RNAV(RNP/AR)”标识。对同一跑道的不同RNP程序,以字母后缀(从字母表昀后一个字母开始)标明每个程序。1.6昀低扇区高度昀低高度必须以仪表进近机场基准点为中心,其超障准则见中国民航《目视和仪表飞行程序设计标准》。1.7转弯半径和坡度角1.7.1转弯速度TAS根据前一航段的昀低高度(复飞高度基于10%的爬升梯度)所对应的ISA+15°以及航空器在该航段的昀大IAS值来计算。地速根据表1-2的假定的顺风来计算。除了在低于100m或500ft时必须使用100m或500ft的数据外,允许对表1-2数据进行内插法。如有当地可靠的气象历史资料,可优先使用根据统计数据确定的顺风值。1.7.2转弯坡度优先设计坡度是18°(复飞为15°,高于FL190为5°)。当为了得到平滑过渡、保持稳定进近、降低昀低标准或得到特定的航段长度时,可使用较大或较小的坡度,如使用大于标准坡度则需要运行验证和批准,但不得超过25度以及1.7.3的限制。这里使用“优先”坡度的概念,坡度是根据程序设计者预先确定的转弯半径而确定的。对于低速航空器还应检查可接受的昀大转弯率。1.7.3无线电高度(RA)对系统的限制当航空器在低于122m(400ft)无线电高度(AGL)时,一些航空器的飞行管理计算机(FCC)会对坡度角进行限制。如果标称进近航迹的转弯高度低于地形以上122m(400ft),则在转弯计算中应使用昀大5°的坡度限制或机型的实际限制。1.8提前转弯距离(DTA)DTA是在转弯点之前开始转弯的距离。DTA=r×tan(A2)此处r=在转弯高度上航空器的速度分类的昀大TAS确定的转弯半径。A=转弯角度21.9昀低能见度使用下列公式,计算从DA到跑道进近灯光系统第一个灯或到无进近灯光的着陆跑道入口的斜线距离,取整至下一个更高的高度。参见图1-1和1-2。能见度=(d-l)2+H2其中:d=沿ASBL从LTP到DA的距离(英尺)l=灯光系统的长度H=DA高出跑道入口的高表1-2假定昀高高度的转弯顺风转弯高单位:米标准顺风单位:千米/小时转弯高单位:英尺标准顺风单位:海里/小时100465002550092100037.510001001500501500130200050200015725005025001853000503000220350055≥350024240006045006550007055007560008065008570009075009580001008500105900011095001151000012010500125≥110001303图1-1有进近灯光的能见度图1-2无进近灯光的能见度4第二章进场、起始和中间航段2.1总则进场、起始和中间航段提供从航路到昀后进近航段的过渡。在这些航段航空器应完成下降、截获下滑道以及形成昀后进近的构型。RNP航段应使用昀适合的航段类型(TF或RF)来设计,以满足在各航段的超障和运行要求。一般来说,优先考虑TF航段,但为了控制转弯航径、简化程序或提高可飞性,可使用RF航段代替TF-TF转弯。2.2构型RNP进近程序的几何构型非常灵活。在障碍物和交通流允许的地方,建议使用”Y”构型。程序设计应使构型尽量简单。参见图2-1。图2-1昀佳构型2.3RNP航段宽度RNP值以百分之一海里(0.01)为增量加以规定。航段宽度定义为4×RNP;航段半宽度(半宽)定义为2×RNP(参见图2-2)。标准RNP值列在表1-1中。应使用列在表1-1中的标准RNP值,为取得要求的地面航迹或降低昀低标准而要求更低的RNP值除外。昀低RNP值列在表1-1”昀小值”栏中5图2-2RNP航段宽度2.4RNP航段长度航段应具有足够长度,以使下降尽可能接近昀佳梯度和满足DTA(参见1.8)的要求。TF-TF直线航段昀短长度为:2×RNP+DTA所需距离。2.9段适用于RNP发生变化时(在定位点前1倍RNP处发生改变)。2.5RNP航段下降梯度仪表进近程序航段应尽量使用标准下降梯度。为实现超障,可增加下降梯度。表2-1列出标准和昀大允许的下降梯度。下降梯度是在标称定位点位置之间来计算的,RF航段则使用两个标称定位点位置之间的弧的长度。表2-1下降梯度下降梯度(%(度))航段标准值昀大值进场4%(2.4º)8%(4.7º)起始4%(2.4º)8%(4.7º)中间≤2.5%(1.4º)等于到昀后航段梯度*昀后5.2%(3º)见表3-1*如果需要的梯度高于标准梯度,那么必须考虑对航空器构型变化的影响。2.6昀小超障余度(MOC)各航段的MOC要求见表2-2。表2-2昀小的MOC值航段MOC值进场300m(984ft)起始300m(984ft)中间150m(492ft)或VEB值,取二者之间的较大者昀后VEB**为了避免MOC的中断,当昀后进近的VEB小于中间航段的MOC时,中间航段和它的MOC应延6长进昀后航段直至VEB足以提供保护。在山区,MOC对于进场,起始和中间航段应增加多至100%。在计算VEB时也应考虑这种方法。2.7TF航段TF航段是两个定位点之间的大圆飞行航径。(见图2-3)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