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中考复习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复习课《左传》文意文意重点实词精彩句词意曹刿论战句意通假字成语齐背《曹刿论战》全文,注意文中的名句。肉食者鄙末能远谋请见原在鲁庄公将战齐军的三条理由中,曹刿最重视哪一条?为什么重视?•最重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因为他认为这是“忠之属也”——取信于民。曹刿为什么选择“齐人三鼓”时进攻?他的解释是:•“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齐师败绩”时,曹刿为什么不让鲁军马上追击?•因为他认为齐国是“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他“视”到什么?“望”到什么?•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归纳:曹刿论战“论”了哪些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个?•论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论最佳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论最佳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最重要的是“取信于民”。“取信于民”指的是哪一件事?•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鲁庄公也是“肉食者”,也“鄙”。他的“鄙”表现在哪里?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把战争获胜寄托在近臣和神灵身上;2.公将鼓之。——急功近利;3.公将驰之。——盲目冒进;4.既克,公问其故。——获胜却不知胜因。快速背记书下注释,并借助资料书快速翻译课文,不会的地方小组或同桌讨论一下,然后检测掌握的情况!文学常识(2015年不考)•本文选自《》,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__体史书。旧传为春秋时期_______所作,是一部名著和名著。左传编年左丘明史学文学1、齐师伐我:2、肉食者:3、衣食所安:(安然无恙:燕雀安知鸿鹄之志:)4、小信未孚:5、虽不能察:6、必以情:7、败绩:8、公将驰之:9、忠之属也:鲁国居高位、享厚禄的人养安全怎么为人所信服实情大败驱车追赶明察类(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10、既克:(攻无不克、克敌制胜)11、对曰:(对答如流)12、彼竭我盈:13、难测也:15、望其旗靡:(风靡一时、所向披靡)16、遂逐齐师:17、既克:18、乃入见:就,于是;于是,就战胜回答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推测,估计倒下追击已经1、公将鼓之(齐人三鼓、一鼓作气):2、神弗福也:赐福,保佑击鼓牺牲今:指为正义事业而献出生命狱鄙今:监狱再古:目光短浅(肉食者鄙、先帝不以臣卑鄙)今:①粗俗,低下(卑鄙无耻)②轻视(鄙夷、鄙视)古: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牺牲玉帛)古:案件(小大之狱)古:第二次(再而衰)今:又一次(再接再厉)可以今:能够虽今:虽然古:可以凭借(可以一战)古:即使(虽不能察)小惠未徧:本指擂响第一通战鼓时,士兵们即士气高涨。比喻趁情绪高昂、劲头十足之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同“遍”,遍及、普遍一鼓作气:所以,因此公问其故:故克之:曹刿请见:战则请从:民弗从也:战则请从:故请从缘故,原因(无缘无故)请求请允许(我)跟从,跟随服从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特意温故知新:旧的知识(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他的公问其故:其乡人曰:小信未孚:必以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万钟与我何加焉:其信加其中的信用实情好处虚报下视其辙(望其旗靡):他们的凭,靠,用把,将何以战(可以一战):必以分人:必以情:皆以美于徐公:以公与之乘(登轼而望之):小大之狱:公将鼓之:肉食者谋之:之的他(们)补充音节,无意这件事根据,按照吾妻之美我者:主谓之间,无意辍耕之垄上:去,往认为偶尔又何间焉: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间参与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暗中,悄悄地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3、小惠未徧,民弗从也。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祭祀用的猪牛羊玉石丝织品等,我从来不敢以少报多,一定对神说实话。居高官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全国,人民是不会服从的5、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查,一定要根据实情来处理。6、战则请从。(如果)做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7、齐人三鼓。齐国第三次击鼓进军。8、彼竭我盈,故克之。齐军士气衰竭,我军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特殊句式一。省略句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1、可以一战。2、必以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衰弱,第三次(击鼓)(士气)衰竭了。4、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他)俯下身子察看齐军车轮碾过的印迹,又登在车前的横木上眺望齐军。特殊句式二1、夫战,勇气也:倒装句2、战于长勺。1、何以战?(以何战?)(于长勺战。)2、夫大国,难测也:作战,是靠勇气的。齐国是大国,难以预测。判断句特殊句式三凭借什么作战?在长勺作战。3、忠之属也: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认真思考课文内容,互动交流一下问题!1、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思考回答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曹刿从哪些方面论战的?表现了曹刿怎样的特点?(1)作战的条件关键条件——政治上要取信于民,民心所向(2)胜战的原因最佳进攻时机——彼竭我盈最佳追击时机——辙乱旗靡有政治远见;沉着应战,善于把握战机,注重观察敌情。军事上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战机3、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在战争之前,曹刿就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与庄公会面时,曹刿分析了庄公的三次答话。庄公一答,他认为分衣食,不过左右之人得惠“而民弗及”,是为“小惠”,故民不从。庄公二答,他认为未孚民望,则神弗福,驳得痛快。庄公三答,始有所悟,国君忠其事则民服矣,得到他的赞许。综观曹刿所言,皆着眼于“民”,这就是他的“远谋”。在战斗过程中,不急于进攻和追击,表现了他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4、曹刿在这次战争中起了什么作用?曹刿在这次战役中起了决定成败的关键性作用。他以“夫战,勇气也”为根据,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反攻,所以必待齐师“三鼓”而后鼓,抓住有利战机。他以大国难测,“惧有伏焉”为根据,提出作战中必须时刻注意判断敌方意图的观点,所以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之后才认为可以追击。以上两次关键的战术决定了鲁国的胜利。5、请你概括鲁军能以弱胜强的原因是什么?A、战前有很好的准备,在政治上取信于民,赢得了民众的支持。B、战中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准确把握士气和有利时机,后发制人。C、洞察敌情,慎重追击。6、文中的“将鼓”“将驰”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什么?7、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哪一句?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哪一句?6、文中的“将鼓”“将驰”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什么?“将鼓”“将驰”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7、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哪一句?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哪一句?彼竭我盈。辙乱旗靡。8、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找出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战前:鲁浅陋;曹有远谋战时:鲁不作调查,急躁冒进;曹实地调查,抓准时机战后:鲁茫然不知曹细说原委//通过对比,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9、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10、文章第2节主要内容是11、文章第3节主要内容是12、文章第2节通过曹刿的言行表现了他的品质或才能是9、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①为下文写庄公作铺垫②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10、文章第2节主要内容是齐鲁两国长勺之战的概况。11、文章第3节主要内容是战后曹刿论述战斗取胜的原因。12、文章第2节通过曹刿的言行表现了他的品质或才能是胸有成竹、指挥从容、善于把握战机。13、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14、就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在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13、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意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14、就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在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只有尽心尽职才能取信于民,只有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15、学习这篇文章之后,你能从曹刿或鲁庄公身上获得什么启示或明白什么道理?(结合文章说理由)15、学习这篇文章之后,你能从曹刿或鲁庄公身上获得什么启示或明白什么道理?(结合文章说理由)从曹刿身上获得启示:可从远见、爱国、责任感等方面说,从鲁庄公身上获得启示主要是从纳谏、领导与人民的关系方面说。16、说说你眼中的曹刿和鲁庄公:曹刿:鲁庄公: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善于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善于把握战机,有忠君爱国的思想。平庸的国君却不是昏君,政治上无能,军事上无知,但善于听从别人的正确建议,不耻下问,广开言路。•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拓展提升•示例一:鲁国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向背是国家兴与衰、战争胜与败、做事成与否的关键所在。在近代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我军能用小米加步枪以弱胜强,取得胜利,正是因为全国人民的同仇敌忾、齐心协力。•示例二:我感受最深的一点启示是: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取得胜利的关键就是,诸葛亮巧借东风、火烧连营。战机就是有利于作战的良好时机,就是“天时”。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作战如此,学习、做事更是如此。对于一些背诵的科目,我们要善于抓住清晨、上午这些记忆力比较强的时间,强化记忆,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示例三:我感受最深的一点启示是: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唐太宗正是由于广泛听取魏征等大臣的意见,才取得了“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作为普通人,更应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尤其是批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而使自己臻于完美。独立完成下列题目,这些题可是中考题哦!中考练兵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1)齐师伐我伐:(2)牺牲玉帛牺牲:(3)小大之狱狱: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1)肉食者鄙翻译:(2)可以一战翻译:(3)一鼓作气翻译:12.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2分)讨伐,进攻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案件居高位、享厚禄的贵族官僚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北京·怀柔区)表现曹刿“远谋”的地方有:在战争之前,曹刿就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实战过程中,不急于进攻和追击,表现了他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3分)(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福:(3)既克,公问其故。故:6.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7.按下列要求,用选文的原句回答。(5分)(1)鲁庄公的答复中最符合曹刿“取信于民”这一思想的句子是:(2)齐军大败后,鲁庄公“将驰之”,曹刿说:“未可。”曹刿阐述理由的句子是:8.出身下层的谋士曹刿毛遂自荐,辅佐鲁庄公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的成功给你什么启发?(4分)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示例:能力的展现需要一个舞台,当机遇尚未到来时,应该积极为自己能力的展现寻找机会,让别人认识你,欣赏你,愿意为你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福建·浦田市)参与赐福、保佑缘故、原因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1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又何间(参与)焉B、肉食者鄙(地位低)C、战则请从(跟随)D、便要(通“邀”,邀请)还家1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相当于“的”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B、长跪而谢之曰C、辍耕之垄上D、小大之狱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9、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BD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每件都了解清楚,也一定要按实情来判断。政治上要取信于民(浙江·

1 / 5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