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导地位,构筑可持续发展的公共交通系统,以支持武汉经济发展、构建和谐交通、改善人居环境、满足出行需求,促进城市交通体系的现代化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特编制本规划。1.2本规划是武汉市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在规划范围内从事各有关规划、建设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应执行本规划。1.3规划年限和范围近期规划年限为2012年远期规划年限为2020年规划范围包括武汉市七城区及东西湖吴家山、金银湖、武汉经济开发区、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面积900余平方公里,同时兼顾与远城区、武汉城市圈、对外客运交通的一体化衔接。1.4规划主要依据z《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z《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国标GB50220-95】z《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建设部标准CJJ15-87】z《城市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996)298号】z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报审稿)z武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网络规划(2002)z武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4)z建设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建城(2004)3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国办发(2005)46号】z武汉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z武汉市交通发展“十一五”规划z武汉市城市道路客运交通一体化规划z武汉市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调查数据z武汉市历年有关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z武汉市居民出行调查(2004)z武汉市公共交通随车调查(2004)z武汉市客运出租汽车调查(2004)z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相关的其它辅助调查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保持与城市土地利用和综合交通系统相协调。构建层次分明、结构优化、优势互补、设施先进、服务一流的武汉市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满足居民出行需求,改善人居环境,保证交通通畅、安全、快速、舒适和便捷。2.2原则2.2.1一致性:公共交通的发展战略目标必须与武汉市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相一致,与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紧密衔接并相互作用,满足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要求。2.2.2科学性: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吸纳城市交通规划领域的昀新理念、成果和技术方法,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进行公共交通规划编制。2.2.3前瞻性:站在“中部崛起”战略高度,充分考虑武汉市在中部地区乃至在中国的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运输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武汉城市圈基础设施一体化对城市公共交通的要求。2.2.4可操作性:充分考虑武汉城市个性,正确处理继承与革新关系,将城市交通需求与客观现实条件紧密结合起来,以近期规划为重点,统筹兼顾,分步实施。确立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地位。城市公共交通为社会提供公益性产品,以为乘客提供通畅、安全、快速、舒适和便捷的交通服务为宗旨。公共交通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和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性,确立了其优先发展地位。通过规划优先、投入优先、财税政策优先、道路交通管理优先,保证公共交通用地需求、资金投入、高效运营和换乘方便,增强公共交通方式的吸引力度。3.2构建分层次公共交通网络。打造与城市用地布局相协调、与城市建设重点区域相匹配、与发展轴向相一致的快速公共交通客运走廊。加快构筑以大运量客运交通为骨干、常规公共交通为主体、其它公交方式协调发展、与远城区和对外交通紧密衔接的多层次、集约型、一体化公共交通网络,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资源的配置效益和运输效率。3.3提升公共交通科技含量。实施“科技兴交”战略,实现观念、技术、组织和管理的全面创新;全面改造传统产业,包括计划、组织、装备、经营和调度指挥的电子化、自动化和一体化改造;全力推进新技术开发、应用和信息化进程。3.4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以公共交通换乘枢纽为依托,优化公共交通线网,增强出行机动性、可达性和可选择性,改善换乘设施条件和衔接水平,缩短出行时间。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和交通事故,改善空气质量,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第四章近期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实施重点与目标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协调发展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扶持、有序竞争、优先发展的原则,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加大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以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与4号线的建设为重点,以城市交通枢纽建设为依托,优化常规公交线网。基本形成大运量快速公共交通网络骨架,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的城市交通换乘枢纽体系。充分注重公交方式与对外交通的衔接、与城乡客运的衔接。充分注重各种公交方式之间的换乘衔接。4.1加快交通枢纽和公交场站建设城市公共交通枢纽体系对合理布局公交线路,引导客流走向、方便乘客换乘、提高运营效率意义重大。至2012年,围绕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4号线及武汉新火车站等对外客运中心的建设,配套建设与之紧密衔接的城市交通枢纽站;完成包括世行贷款项目在内的公交首末站、停保场建设;规划建设一批不同规模的出租车营业站点。4.2全面优化城市公共交通结构和布局4.2.1确保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规划的实施。至2012年,建成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一期工程及4号线一期工程,轨道交通线路总长度达到73公里,形成连接武汉市两大对外交通枢纽、横跨长江的“工”字型轨道交通客运骨架。同时,加强对快速公交系统BRT可行性研究,充分发挥快速公交系统建设维护成本低、建设周期短、安全性和开放性高的优势,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BRT线路试运行。4.2.2不断优化调整道路公交线网以武汉市中心城区大型换乘枢纽站和区域性枢纽站为依托,以内环线、江汉一、二桥环形线、区域性环形线为主骨架,以区域性放射线为纽带,形成布局合理、换乘方便、运行经济的环形加放射网络格局。大型换乘枢纽站之间,由便捷的公交线路衔接,对外交通在中环线附近与市内公交接驳。通过调整中心城区的重复线路走向,降低线路重复系数,提高内外环之间的线网密度。4.3努力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信息化水平利用高科技手段改造现有道路交通及交通管理系统,从而达到大幅度提高路网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的目的。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公交调度技术和管理水平,引导和促进公交企业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推动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近期规划建设的公交计算机管理系统包括:面向公交市场监管者的管理网络、面向企业的业务管理网络和面向广大乘客的信息服务网络。远期规划建设实时公共交通请求、应答及调度一体化系统,以满足综合性、一体化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需要。4.4完善路网设施,实行公交优先至2012年,规划在武珞路、徐东路等9条道路上设置公交专用道,利用部分支路作为公共交通专用路。在部分交叉路口将公交专用道停车线前移,并设置优先放行公交车相位。在无条件实施公交优先措施的路段,可采用限制部分道路非公交车辆停靠、改善道路标志标线、和改进公交停靠站等便利公交车辆运营的措施。4.5加强环境保护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控制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尾气排放和噪声对环境的污染,强制执行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大力推广使用低踏板、宽间隔、智能化公共电汽车的使用,新建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必须达到环保要求,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已建公共交通设施分期进行改造,于2012年前全部达标。以上z依托轨道交通,城区两点间乘车出行可达时间基本上不超过50分钟z常规公共交通车辆平均运送车速达到18公里/小时以上z公交站点300米半径覆盖率中心城区达到70%,建成区达到50%z公交车辆夜间入场停车率达到90%z主城区公共交通线网密度达到3.2公里/平方公里z空调车比例达到50%z公交车辆和设施达到节能环保要求z线路重复系数低于4.5z换乘系数不超过1.3年基本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与轮渡等为补充的多层次、立体化的城市公交体系。发挥轨道交通快速、大容量、安全、舒适的特点。建设快速公交系统;形成公交专用道网络,以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站为依托,紧密围绕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轨道交通近期建设线路,优化武汉市常规公交线网。重点调整与轨道交通平行或重合的线路,增加接驳线路,协调各种交通方式的换乘衔接。同时解决重点地区和边缘组团、卫星城住宅区交通问题。根据城市结构调整的需要,实现公共交通新开线路从市区向郊区转移,调延线路从外延扩展向内涵发展上转移。为方便边缘组团住宅区居民出行,凡道路条件允许、有到发车场地的大型住宅区都将依据公交线网规划布设公共电、汽车线路。5.1轨道交通5.1.1轨道交通发展目标从2001年开始,用20年左右的时间,形成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骨干网络,远景年建成联系三镇、覆盖主城、辐射城市地区的轨道交通网络,构筑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以提高城市交通辐射能力、巩固交通枢纽地位。5.1.2轨道交通近期建设任务根据城市对快速轨道交通的阶段性需求和城市经济条件,用1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武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骨干线路,沟通长江两岸,适应主要客流走廊的交通需求,联系重要对外交通枢纽,引导城市有序发展。在已建成的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建成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工程、2号线一期工程及4号线一期工程。至2012年,轨道交通线路总长度达到70余公里,形成“工”字型轨道交通客运骨架。●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宗关至黄浦路,线路长10.23公里,全部为高架线路,设车站10座,投资约22亿元,于2001年开工建设,已于2004年9月通车运营。●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工程西段宗关至吴家山,线路长11.50公里,规划为高架线路,设车站10座,投资30亿元,建设工期3年;东段黄浦路至堤角,线路长7.14公里,规划为高架线路,设车站6座,投资14亿元,建设工期3年。●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常青花园至鲁巷,线路长27.98公里,规划为地下线路,设车站21座,投资149亿元,建设工期6年。●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工程武昌火车站至武汉火车站,线路长15.9公里,规划为地下线路,设车站14座,投资77亿元,建设工期5年。5.1.32020年轨道交通线网根据轨道交通线网总体规划,至2020年,基本建成线网骨干线路,形成覆盖武汉三镇,沟通两岸的轨道交通基础线网,解决客流主流向的交通,发挥轨道交通在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中的作用。2020年规划线网由5条线路构成:▋1号线吴家山至堤角全长约30.5公里。在古田修建车辆基地,硚口、堤角设车场。▋2号线常青花园至流芳全长约32.3公里。在常青花园设车辆基地,流芳设车场。▋3号线沌口至青年路,线路长21.8公里。在沌口设车场,大架修与2号线常青花园车辆基地共用。远期由青年路延伸至三金潭,并设三金潭车场。▋4号线永安堂至青山,全长约29.3公里。在岳家嘴设车辆基地,在永安堂设车场。▋5号线青山至南湖花园,全长约24.5公里。在青山设车场,大架修与4号线岳家嘴车辆基地共用。年前轨道交通建设序列建成时间建设线路线路起点线路终点线路长度(公里)2004年1号线一期宗关黄浦路10.231号线二期宗关吴家山11.502010年1号线二期黄浦路堤角7.142012年2号线一期常青花园光谷广场27.982011年4号线一期武汉火车站武昌火车站16.002004~2012年小计72.852号线二期光谷广场流芳6.203号线一期沌口青年路21.804号线二期永安堂武昌火车站14.302012~2020年5号线一期青山南湖24.70合计1405.2快速公交系统及公交专用道(路)5.2.1快速公交系统及公交专用道(路)规划设计原则快速公交系统及公交专用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