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导学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苏教版)二二绿【学习目标】1、学习文中新颖贴切的比喻;借鉴作者多角度地细致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2、学会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读书。3、体会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情感。【学习重点】学会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学习难点】1、学习文中新颖贴切的比喻;2、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是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收在《朱自清文集》里。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大学读书后期,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写新诗,一直继续到毕业后在江浙一带当中学教师的时期。1925年任清华大学的教授,转而从事散文创作,成为现代著名的散文作家。他的散文不仅以描写见长,并且在描写中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散文代表作品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2、写作背景《绿》,写于1924年。当时,南方成为革命的策源地,北伐战争已在酝酿之中。尽管朱自清并没有投身到革命的激流里去,但他对中国社会的前途,时刻都在关心着;对于以统一为大业的北伐,无疑也是抱支持态度的。他这一时期的思想,基本上还保持着“五四”运动时期青年人勇于进取的势头。这反映在他的散文作品里,则表现为格调的明朗,节奏的明快,满蓄着“为人生”、“写实”和昂扬向上的生命活力。《绿》虽然不过是一篇写景文,但只要仔细品味,还是很容易触摸到作者思想的跳动着的脉搏,看到一颗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3、铁骨朱自清铁骨朱自清宁可饿死,不领“救济粮”。朱自清最感动人的还不是他的文字,而是他的气节。他长期患有严重的胃病。由于得不到良好的照顾和治疗,稍不注意,就会引起彻夜的疼痛和呕吐。中年以后,他就是在病魔的折磨中,坚持进行大量繁重的教学、写作和社会工作的。他是1948年8月12日去世的,6个月间他的体重已经下降到了不足39公斤。但他仍然积极认真地上课、参加会议、伏案工作。最感人的是,朱自清虽然是资深教授,工资很高,但国民党政府时常缺额发放,由于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像断了线的风筝,直线上升。为了笼络知识分子,政府故意给他们发放可以低价买“美援面粉”的配给证。朱自清当时贫病交加,家里孩子又多;这配给证可以说是救命稻草。但他深明大义,洞悉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政府的邪恶用意,出于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良心和气节,他在由他的学生吴晗送来的《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庄重地签了自己的名字,并当即命令儿子退还配给证。1948年8月10日,朱自清已在死亡的边缘,他勉强睁开眼睛,看着守在身边的三个孩子,握住坐在床边的夫人的手,一字一顿地说:“有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的美国面粉。”这临终遗言的价值胜过了他所有的著作,使许多所谓著作等身的作家的意义等于零。在朱自清逝世一年后,毛主席在名文《别了,司徒雷登》中,郑重颂扬了他,说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的‘骨气’,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朱自清的生命已远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他留给我们的思想却如一颗璀璨的恒星升在灿烂天空,光耀寰宇,经久不灭。【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惊诧.()镶.()几绺.()蕴.蓄()掬.()倏.()挹.()睐.()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义,加点的字要单独解释。惊诧:倏:轻盈:明眸.善睐.:3、作者朱自清,字,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战士,我们学过他的描绘父子亲情的散文《》,以及描写季节景物的散文《》,《绿》选自他的散文集《》。他的散文语言精练,文笔秀丽,爱设文眼。《绿》的文眼是,你从作者的身上学到了什么?可结合你了解的作者的有关故事或有关作品回答。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对所填词语给予适当的评价。(1)、这时偶然有几点()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了进去,再也()它不着。(2)、()着草,()着乱石,小心()身下去,又()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5、掌握P216的的圈点符号的意义,我们已初步掌握批注的方法,现在先归纳批注要点(1、符号得当。2、对象准确。3、有感而发。4、语言简明)。要求大家批注时注意这几点。学习课本示例,结合“探究练习”第二题或对自己感悟较深或有疑惑的地方作适当的圈点批注。看谁的批注最精彩。要求:可参考“读书动笔示例”“总评”的批注,可批注“几个问题”部分。(学生边阅读边批注,教师巡视。)批注【合作探究】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7、指名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课文。思考下列问题:(抓文中关键语句)(1)、作者写景的立足点有几个?每个立足点写了什么景物?(2)、这篇散文的“文眼”是什么?(3)、作者是怎样抓住“文眼”来写“绿”的?8、课文着力刻画梅雨潭的绿所呈现出来的美,表现出她的神韵。想一想,在这些描写中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可结合背景资料回答)9、本文主要描写的是梅雨潭的“绿”,为什么花那么多的笔墨写梅雨瀑呢?10、作者用抒情的笔调对梅雨潭的景色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抒发了对“绿”的由衷喜爱,那么,作者为什么如此热情的讴歌绿色呢?11、课文写景的角度富于变化,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请你阅读写潭水绿色的部分,用批注的方法,把变换写景角度和运用修辞手法的文字在课文相应的地方标注出来。12、你对文章还做了哪些批注?请你交流。13、要求有表情的朗读“我们先到梅雨亭……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同学们相互评判,分析朗读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精读精练】14、根据示例,仿写句子。示例: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那醉人的绿呀!,;。阅读分析,完成文后题目。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了,秦淮河的也太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15、用文中的词语填入空缺处。16、作者写北京什刹海的绿杨、杭州虎跑寺的绿壁,西湖的波,秦淮河有什么作用?17、作者认为梅雨潭的绿能够如此醉人的原因是什么?18、作者描写梅雨潭的绿时蕴涵了哪些感情?【能力提升】19、交流你积累的与绿有关的诗词句、歌词,诵读你喜欢的优美片段。20、当当小导游:读了课文,我们领略了梅雨潭宜人的景色,她娴静、秀丽。请你以导游的身份,为同学介绍这里的美景(有条件的可以结合具体的画面)。【自主学习】1、chàxiāngliǔyǜnjūshūyìlài2、惊诧:惊讶诧异。倏:极快地,突然。轻盈: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动作轻盈。明眸.善睐.:出自曹植《洛神赋》。意思是明亮的眼珠善于左顾右盼。眸,本指瞳仁,泛指眼睛。睐,看,向旁边看。3、佩弦、民主《背影》《春》《朱自清散文全集温州的踪迹》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生命的热爱感染了我,我也要向作者那样积极的面对生活,面对一切;作者朱自清的铮铮铁骨也值得我去学习,朱自清宁愿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足以体现了我们的民族气概,在他的身上所体现出的这种民族气概,永远闪耀着光辉;作者以一篇《背影》,影响了和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作者对父爱的深深感悟,也令人动容,《背影》里那几次流泪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读懂了父爱的儿子。4、(1)送钻寻分析:这几个动词的运用,赋予一些动态,将水花拟人化,写出了水花的调皮可爱。(2)揪攀探鞠躬分析:“揪”“攀”“探”“鞠躬”等动词,极为准确、自然地写出了探奇览胜之心的急迫,对“闪闪的绿色”追求的努力。5、略【合作探究】6、第一段:开门见山,一语点题。第二段:从几个不同的观察点写梅雨瀑。第三段:从多个角度描写梅雨潭的绿。第四段:进一步深化文章主旨。7、(1)作者写景有三个立足点。(讨论中点明移步换景的写法)第一个立足点是山边,写梅雨潭的远景。第二个立足点是梅雨亭边,写梅雨潭的环境:山、岩、亭、天、草、瀑布、水花。第三个立足点是梅雨潭边,写梅雨潭的绿:潭面、水波、水光、水色,并联想。把三个立足点所绘之景合在一起,就是一幅悬瀑、飞亭、流云等作背景的“梅雨潭图”。(2)这篇散文的文眼是: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3)作者是这样抓住“文眼”来写“绿”的:文章开头点题: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便按游踪之先后,远写飞瀑及梅雨潭周围的环境,实际上仍抓住“惊诧”来写:“飞瀑之下必有深潭”,暗示出梅雨潭并非死水之潭,则是有不尽的活水深潭,是充满生机之绿,这也是梅雨潭可爱之由。其瀑流飞泻而下的气势、威力令人“惊诧”,水花飞泻情景更可“惊诧”。然而写到梅雨潭的绿招引我们去“追捉”时,“我心中已没有瀑布了”,这显示作者先写瀑布,不过是用作陪衬,强调了“梅雨潭的绿”尤其令人“惊诧”,惊诧于她的潭面、水波、水光、水色,最后,文章结尾照应开头:“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显示“惊诧”这“文眼”贯穿始终,而在“惊诧”之前加上“不禁”,更突出了“绿”的强烈印象。(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指名学生回答。)8、作者第二次游仙岩的时候,正好是秋天。在一般文人的笔下,秋天是一个萧索的使人感到悲凉的季节。梅雨潭是个低洼潮湿的地方,朱自清从潭水的绿色中发现了令人心醉而奇异的美,进而致力赞颂,表现出他热爱生命,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情。9、作者写梅雨瀑,又写山、岩、亭、天、草,这些都为了衬托梅雨瀑的美,而写梅雨瀑又是为了衬托出梅雨潭的绿之美。作者层层烘云托月,集中突出了梅雨潭绿的美。10、绿色是一种象征生命的颜色。本文作于北伐战争的酝酿时期,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11、这样的文字文章中有多处,如:“梅雨潭闪闪的绿色……觉着有些远呢!”【由远及近近看潭面由小变大荷叶——比喻】“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那醉人的绿呀!”【近看连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比较等表现手法来写结论:独特,无法比拟】“我若能裁你以为带……好么”【由看入想把绿活化、人化与绿对话,为绿的性格定位——“女儿绿”柔美,与前面的“处女的心”相呼应】“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批注:【1、这里作者接连使用了好几个比喻,(这让我们联想到《春》中比喻手法的运用,任何景物,只要到了作者的笔下便是那么的有情有义:那春花、春雨、满塘的月色)】【2、从不同的角度去写:裙幅——静态;处女的心羞涩的跳动——动态;明油——亮度;蛋清——质地,又从视觉、感觉、触觉等几个方面形象得再现梅雨潭之绿的清亮、鲜嫩、柔软、纯净的特征。】引导学生体会多角度细致描绘景物的特点。【3、写出了梅雨潭醉人的绿和醉人的美,也寄寓着作者的爱。】12、例如:“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批注:(1)使用“招引”一词,将“绿”拟人化,“绿色招引”是前因,“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是后果,其中“追捉”二字引出下文的连续行动。(2)招引追捉两个词前后呼应,写出了梅雨潭绿色的无穷魅力,写出了“我”对这绿色的倾慕喜爱,情与景如水乳交融。(3)“揪”“攀”“探身”“鞠躬”等动词,极为准确、自然地写出了探奇览胜之心的急迫,对“闪闪的绿色”追求的努力。例如:“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批注:1、开头一句是全文的文眼,落笔点题,感情倾泻而出,具有一种不可遏抑之势。2、这一句,不仅以交代览胜的地点、时间、人物作为记游的领起,“惊诧”一词还表明了全文的抒情线索。3、并非罕见的“绿”怎么会使大家“惊诧”呢?悬念顿生,引起读者的兴趣。这样的一句话,作为起首段无论在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