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县:建设锡盟南部区域中心城市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多伦县:建设锡盟南部区域中心城市打造向京津冀开放的桥头堡《中国青年报》(2012年03月06日06版)多伦湖景花香草原湖光秋色退耕还林夏日漂流环湖车赛风力发电宜居小区工业园区朝阳晨练蔬菜基地育肥牛业回眸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殚精竭虑,临终时在《国事遗嘱》中希望后辈要将他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等一些实业计划得以实现……往事早已随着历史的长河飞流而去。翻阅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让人惊叹的是,孙中山先生曾经把多伦置于建设未来民主国家的重要地位,把多伦诺尔列为中国西北铁路系统的中心、移民政策的中心、满蒙政策的中心和国防计划的中心。在河北唐山曹妃甸工业园区展览馆内,一张以多伦诺尔为中心,连接北方大港的西北铁路系统的《建国方略图》赫然入目,这是孙中山先生实业计划中的第一个计划,以多伦为中心的八条铁路,遍布当时中国北方的大面积版图。图中的多伦诺尔就是如今位于北京正北方直线距离仅180公里的多伦县。多伦又称多伦诺尔,源于蒙古语译“七个湖泊”、“七星湖”之意,地处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南部,背靠草原、面向京津,是内蒙古距离北京最近的旗县。总面积3863平方公里,人口10.5万人,蒙、汉、回、满等多个民族融居于此。多伦诺尔这个建于清朝前期,繁盛于清朝中期,衰落于清朝后期的北方城市,经历了300年的兴衰。她因庙而兴,曾是整个蒙古地区的宗教中心。17世纪末,以康熙会盟建寺为起点,开创了多伦蒙古草原寺庙之都200余年的繁荣,目前全县共有11处国家级保护单位,2008年多伦诺尔镇被正式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因商而盛,曾是“旅蒙商”真正形成并享誉世界的发祥地。18~19世纪,多伦县城人口达到18万人,相当于北京同期人口的一半;各种商号4000余家,税收相当于当时归化城和包头的税收总和。著名的英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多伦诺尔列为“中国北方最重要的商业城市”。随着时局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多伦诺尔的政治地位和商贸地位逐渐淡出历史舞台。改革开放为多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全县上下抢抓机遇、激情创业,接连引进了大唐国际、中国大唐、香港协鑫、内蒙古伊利、福建超大五大上市公司,顺利完成了农业经济向工业化初期经济的转型,开创了以工业经济为主导、农业并服务业协调发展的新局面。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5.6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71: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在50亿元以上,地方财政收入突破5亿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812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824元。2011年9月29日,注定是多伦县发展史上的一个新起点。这一天让多伦县迎来了百年不遇的重大发展机遇。多伦这个历史上的塞北重镇又一次引起世人的瞩目。由于锡林郭勒深处草原腹地,受环境支撑能力的制约,目前较为封闭,既没有对内开放的前沿城市,也没有和外界接通的大通道,仅靠锡林浩特市无法带动全盟经济发展,需要在锡盟南部建设一个区域中心城市与内地接通,辐射带动锡盟经济发展。多伦作为离北京最近的旗县,且优势比较明显,正在建设多伦进京一级公路,即将实现3小时进京目标;另外,随着二连-锡市-多伦-丰宁-唐山铁路的通车,多伦可以直接到达自治区在曹妃甸的临港产业园,融入环渤海经济圈,承接京津冀高科技、非资源型产业转移。因此,内蒙古自治区着眼于全区发展大局,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于2011年9月29日确定在多伦建设锡盟南部区域中心城市,致力于把多伦打造成为锡盟南部五个旗县的经济中心和全盟对接京津唐、向南开放的桥头堡。多伦人民因此担负起建设锡盟南部区域中心城市的历史重任。按照“2年形成框架,5年初具规模,10年基本建成”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多伦城市人口将由目前的10.5万人增加到25万人左右,城区面积由13.8平方公里扩展到30平方公里,经济总量由2011年的55.69亿元增长到460亿元,城镇化率达到80%以上。多伦将成为锡盟南部地区经济实力最强、综合服务功能完善、产业层次高端、吸纳人口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生态宜居城市。依清山秀水建生态宜居城市多伦良好的发展态势源于多伦大规模的生态建设。上个世纪末,当沙进人退的现实打破了多伦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美梦时,当肆虐的沙尘疯狂地逼近首都时,在生态系统极其脆弱的紧急关头,多伦县委、县政府确立了“生态固基”的总体思路。多伦十万人民紧紧抓住国家启动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大好机遇,坚持国家投资与群众投工投劳、发动社会造林相结合,采取“封、飞、造、禁、移、调”等措施对沙化土地进行综合治理。2003年在锡盟地区率先实行全年全境禁牧;2006年提出“生态立县”的目标;2008年在生态全面好转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利用五年时间消灭荒山、荒坡、荒沟的“灭荒”工程;2010年启动了全区第一个百万亩樟子松基地项目。目前,全县累计围封沙化土地面积210万亩,林地面积由2000年的54万亩增加到2011年的20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6.8%提高到2011年的30.5%,实现了从“沙中找绿”到“绿中找沙”的巨变。有效遏制了沙化土地的蔓延,沙尘天气逐年减少,在京北筑起一道稳固的绿色屏障。并通过继续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开发以及扎实推进百万亩樟子松造林等重点工程,促进生态效益向生态与经济效益并重转变,逐步形成林业发展、农民增收、生态良好的发展态势。同时,多伦县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理念贯穿于发展经济的全过程。加大排污企业及矿山企业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加强水源涵养地的保护,抓好城镇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努力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与环境保护互动共赢,为多伦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提供了优良的生态基础。多伦县也因此荣获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退耕还林先进单位、全国森林资源管理先进单位、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特别奖、全国绿化模范县和全国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等称号。多伦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境内河流众多,黑风河、吐力根河、额尔腾河、蛇皮河等汇入滦河,使多伦成为滦河上游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全县不足锡盟1/50的土地,蓄积了全盟50%以上的水资源。在未来的城市规划中,多伦县坚持做好“水”的文章。首先对境内的水系进行规划,遵循“山-水-城”三者和谐发展的模式,充分体现多伦特有的优美自然景观和悠久的人文历史理念,以“文化、生态、宜居”为功能定位,力求打造具有多元民族文化特色、自然生态、生活休闲等功能的城市水体特色区域。结合多伦县城周边自然地理状况规划了四个湖泊(月牙湖、玛瑙湖、锦绣湖、额莫湖)加上现有的三个湖泊(龙泽湖、凤栖湖、渔淖湖),在多伦县城市空间中形成了呈“北斗七星”格局的七个湖泊,充分体现了“多伦诺尔”七个湖泊的历史文化内涵。七个湖泊通过河渠相连形成环城水系,提高了中心城市水体生态景观效益。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全面提升城镇发展水平。实施南城区改造,西城区扩容提质,加快建设东城区,推进城郊改造,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把多伦打造成山清水秀、生态宜居的魅力城市。发展新型工业做强经济基础多伦县依托自己的优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的战略。举全县之力,先后于1997年和1999年在滦河上游修建了库容分别在2600万立方米和1亿立方米的大河口、西山湾两座水库,多伦县还把锡林郭勒盟储量丰富的大煤田做“靠山”,这些都聚集了多伦发展工业不可或缺的资源。同时,多伦还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多伦是京津冀经济圈拉动带和西部大开发的双重受益区。从未来发展看,多伦将是自治区促进“锡赤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阵地。依据这些优势,多伦县引进了一批能够拉动经济发展的大项目。总投资在220多亿元,建设规模为年产46万吨聚丙烯的大唐国际多伦煤基烯烃项目,集四个世界第一于一身:煤气化装置处理量为世界第一、低温甲醇脱硫脱碳处理量为世界第一、甲醇合成产量世界第一、MTP装置为世界首例煤基烯烃工业化应用。目前,该项目已打通全部流程进入试生产阶段,生产出合格的甲醇、丙烯产品。项目全面投产后,最终年产46万吨聚丙烯(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0%)、18.22万吨汽油、3.64万吨液化气、3.8万吨硫磺及其他副产品,年实现工业产值60亿元。同时,总投资11亿元的中国大唐大西山风电项目;投资6.7亿元的香港协鑫井工煤矿项目;投资3亿元的伊利婴幼儿奶粉项目;总投资上亿元的氟化工项目也纷纷投产达效……随着工业入驻项目的增多,多伦县在2007年建设了占地面积40.5平方公里的新型工业化经济园区。在工业化初具规模的基础上,今年,多伦县立足于扩大总量,优化结构,促进产业多元和延伸,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打牢产业基础。新型化工、现代能源、农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产业在该县得到培育,围绕项目建设,多伦县着力发展三条产业链:第一条是煤-电-化工-聚丙烯下游产品延伸产业链。主要依托胜利煤田优质褐煤和多伦丰富的水资源,通过锡林浩特至丰宁铁路运输通道,把煤输送到大唐煤化工一期、二期项目基地,形成一期年产46万吨聚丙烯、二期年产100万吨PTA、华电褐煤热解多联产年加工300万吨煤及附属产品的产能,再经过聚丙烯下游转化,生产各类塑料产品,形成每年当地转化三分之一以上的聚丙烯能力。第二条是萤石-氢氟酸-氟化工下游产品延伸产业链。主要依托本地的萤石资源和大唐煤化工副产品硫磺,经过加工生产出无水氢氟酸产品,再延伸生产出氟化物等化工产品。第三条为农畜产品基地建设-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链。主要通过培育壮大“肉、乳、菜、薯、林”五大主导产业,依托伊利乳业、大元牛业、速冻蔬菜和薯片薯条加工及山野菜加工等项目,着力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目前,随着煤化工、氟化工项目的投产,煤化工下游产品深加工项目均按计划有序推进,大部分企业与大唐煤化工同步生产。多伦初步形成了化工、能源、矿产品开发、农畜产品加工、建材五大优势特色产业。全力建设锡盟南部区域中心的强音引起多伦大地一片欢腾。全县干部群众跃跃欲试,纷纷献计献策,优化开放环境,立足本地优势资源,招商、亲商、稳商,强化责任推进项目,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以大投入带动大产出,以大产出带动大发展,千方百计让重点项目建设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为了保质保量、扎扎实实地搞好项目建设,多伦县各级部门都把项目建设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部门、一抓到底,对实施的项目进行重点调度管理,分工联系项目的县级领导“下基层必看项目,开会必讲项目,听汇报必问项目”。多伦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夯实工业经济的基础,做大经济总量。繁荣文化助推社会发展多伦县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成为多伦人勇往直前、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多伦十分注重挖掘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先后出版了《多伦汇宗寺》、《多伦文史资料》系列丛书、《康熙会盟》、《多伦诺尔史话》、《漠南商埠》等一批历史文献作品。创编了歌舞剧《姑娘湖》等一批文艺精品。同时正在筹拍40集电视剧《多伦会盟》。保护和修缮了汇宗寺、善因寺、山西会馆等1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清真八大碗、马鞍具制作技术和民间中兽医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都充实了多伦文化的肥沃土壤,文化发展作为最积极的因素不断被传播弘扬,带动了多伦各项产业的发展,不断提升着多伦的知名度和文化内涵。多伦也将自己的文化建设体现在方方面面:优美、大手笔的城镇建设无处不在体现多伦的历史文化,2008年多伦诺尔镇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总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在多伦大街小巷随处可以找到宗教历史文化、旅蒙晋商文化、红色文化、伊斯兰文化、生态文化的踪迹。“龙泽湖”、“凤栖湖”等一些带有文化气息的城市园林建筑也让人流连忘返。有了文化的滋养,多伦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多年来一直在草原山水之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特色,打造天堂草原南大门等方面做振兴城市、繁荣多伦之文章,用环多伦湖公路自行车赛、多伦诺尔冰雪节和多伦诺尔文化庙会等品牌活动吸引人,向外来游客展示旅蒙晋商文化的内涵、汇宗寺的宗教传奇以及生态自然景观的旖旎风光。值得一提的是,“多伦玛瑙”已经成为游客钟情的名牌旅游产品。“多伦玛瑙”、“姑娘湖”、“多伦会盟”等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