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管理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北京城建亚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潍坊项目经理部潍坊市人民医院外科病房楼工程主讲人:王勇目录一、社会安全生产形势二、安全理论知识三、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四、公司安全管理制度五、项目安全工作经验交流六、安全防护标准化及现场文明施工21、全国安全生产形势全社会、各行业整体安全形势在“十一五”期间明显趋于好转,各类事故及伤亡人数逐年下降。特别进入2013年,全国事故率总量、重特大事故、主要相对指标都继续实现了大幅度下降。2014年我国安全生产事故总量继续下降,全国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了3.5%和4.9%;重特大事故继续下降,全国重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下降了17.6%和13.5%。但重特大事故仍时有发生:如沪昆高速“7·19”交通事故,死亡59人;昆山“8·2”爆炸事故,死亡146人。一、社会安全生产形势3一、社会安全生产形势◆2、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形式(2015年3月5日住建部通报)(1)、总体形势◆2014年,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522起、死亡648人,比去年同期事故起数减少6起、死亡人数减少26人,同比分别下降1.14%和3.86%。◆全国有31个地区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其中有12个地区的死亡人数同比上升。◆2014年,全国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迟报事故的现象较为突出,522起事故迟报超过20天的126起,占事故总数的24.1%。29起较大及以上事故在规定时限内(较大事故7小时、重特大事故3小时)上报的只有4起;超过24小时上报的18起,占总数的62.1%。事故上报不及时,不利于事故应急处置和统计分析。4一、社会安全生产形势(2)、较大及以上事故情况2014年,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较大及以上事故29起、死亡105人,比去年同期事故起数增加4起、死亡人数增加3人,同比分别上升16.00%和2.94%,其中重大事故1起(北京市清华附中“12.29”钢筋坍塌重大事故,死亡10人),未发生特别重大事故。(3)形势综述2014年,全国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有小幅度下降,有14个地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下降,有14个地区未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但当前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比较严峻。5一、社会安全生产形势◆一是部分地区事故起数同比上升,特别是江苏(起数上升82.5%、人数上升42.4%)、福建(起数上升70.0%、人数上升23.5%)、四川(起数上升62.5%、人数上升7.1%)、山东(起数上升58.3%、人数上升23.5%)等地区上升幅度较大。◆二是较大及以上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出现反弹,重大事故还没有完全遏制。6一、社会安全生产形势◆从事故发生时段来看,较大及以上事故高发时段主要集中在第四季度,特别是12月份共发生7起较大及以上事故,岁末安全生产工作还须加强。◆从事故类型来看,模板支撑体系坍塌和起重机械伤害较大事故共17起,占较大及以上事故起数的58.62%,仍是房屋市政工程重大危险源。以上事故暴露出社会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安全发展任重而道远,建筑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各地区安全生产形势不平衡、事故隐患仍较多。73、社会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十一五”已经完成了安全生产管理格局的调整,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十二五”要秉承“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思想,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一、社会安全生产形势84、完善了法律体系,充实了安全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形成了完善的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责任追究体系。国家:2014年12月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第13号)2012年4月《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GB50656-2011)国家安监总局:2007年12月《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安监总局令第13号)2007年11月《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安监总局令第15号)2007年12月《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令第16号)2009年4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第17号)2009年6月《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安监总局令第21号)2009年7月《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令第23号)一、社会安全生产形势9住房与城乡建设部:2009年6月《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2009年10月《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2009年10月《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2010年6月《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2010年11月《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10)2012年1月《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276—2012)2012年5月《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2012年7月《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潍坊地区:2012年3月《潍坊市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动态考核办法》2013年7月《潍坊市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指导图集》一、社会安全生产形势105、安全生产已经成为企业信誉的最基本保证,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工作之一。企业面对的是一个全面的、严峻的、严谨的和严厉的安全生产环境。没有偷奸耍滑的余地,只能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努力保证安全生产。6、形成了媒体、群众和社会各方的监督机制,形成了各级以“安全为荣,事故为耻”的全新局面,逐步地让安全违法违规无路可逃。一、社会安全生产形势11二、安全理论知识1.常用名词解释2.海因里希事故法则3.现代安全管理理论4.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5.安全管理6.安全质量进度与效益的关系121.名词解释安全:安全是一种状态,即通过持续的危险识别和风险管理过程,将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风险降低至并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或其以下。本质安全: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的功能。★本质安全具体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⑴失误——安全功能。指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或者说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131.名词解释⑵故障——安全功能。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⑶上述两种安全功能应该是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固有的,即在它们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被纳入其中,而不是事后补偿的。★本质安全是生产中“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的最高境界。141.名词解释◆事故:是指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者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事故是人(个人或集体)在为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151.名词解释事故按照事故原因划分分类:物体打击事故、车辆伤害事故、机械伤害事故、起重伤害事故、触电事故、火灾事故、灼烫事故、淹溺事故、高处坠落事故、坍塌事故、冒顶片帮事故、透水事故、放炮事故、火药爆炸事故、瓦斯爆炸事故、锅炉爆炸事故、容器爆炸事故、其他爆炸事故、中毒和窒息事故、其他伤害事故20类。16事故隐患(安全隐患):指人的活动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或者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而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者经济损失的潜在危险。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危险源: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具备: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3个要素。其中含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信息的等因素。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1.名词解释171.名词解释事故隐患(安全隐患)与危险源的区别与联系:在日常安全管理中,经常有人会将危险源和安全隐患混为一谈,原因就在于二者联系紧密,使人不易辨别。★安全隐患与危险源的相同之处---均能导致事故危险源在特定条件下能够造成人员伤害、转化为事故;安全隐患无论是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还是管理上的缺陷,都是由于人的参与形成的,简单来说就是违章,而违章可能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事故。因此二者均具有导致事故的可能。181.名词解释安全隐患来自于管理不当的危险源。举个例子,众所周知不能在加油站抽烟、接打电话,因为汽油柴油是挥发物质,挥发出来的油气达到爆炸浓度后,遇火即炸。在此例中,由于汽油、柴油本身的特性,使加油站成为一个危险源,在危险源范围内发生行为违章,于是安全隐患便产生了。所以安全隐患一般来说都是源于危险源的管理不当,如果没有了危险源,安全隐患也就不复存在。191.名词解释★安全隐患与危险源的不同之处1、导致事故的可能性不同:管理得当的危险源不会导致事故,安全隐患则很可能直接导致事故。例如,机床传动机构在高速旋转中可能将人体某一部位带入而造成伤害事故,是一个危险源。对此种危险源的管理措施即为加装防护罩,加装防护罩后传动机构能够造成事故的本质属性虽未改变,但由于防护罩的隔离,转动机构已不能够对人造成直接伤害。201.名词解释如果将防护罩取消,转动机构直接暴露于人可接触到的地方,此时危险源便转化为安全隐患,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也随之而来。2、自身特性不同:危险源的危险性是其自身的属性,具有不可消除性,而安全隐患则是人的不当行为造成的,经过治理是可以完全消除的。举例来说,220V交流电能够造成电击伤害,这是由电自身的特性决定的,在现有科技条件下,无论怎样去管理,都是不能消除的,所以可以将电列入危险源。而不更换破损的带电电缆则产生了触电的安全隐患,这其中便有了人的参与,如果及时更换导线,安全隐患也就随之消除了,因此带电导线破损应算做安全隐患。211.名词解释综上所述,在判定一类事物属于危险源还是安全隐患,一要看该事物的存在是否会导致事故,二要看治理后危险性是否能够彻底消除。既不会直接导致事故又不能彻底消除危险性的即为危险源,反之则应列为安全隐患。222.海因里希事故法则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研究了事故发生频率与事故后果严重度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之比为300∶29∶1,国际上称之为海因里希事故法则。这个法则意思是说,当一个企业有330个隐患或违章,有300个未产生人员伤害,只受到惊吓;会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在这29起轻伤事故或故障当中,有1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232.海因里希事故法则案例:某机械师企图用手把皮带挂到正在旋的皮带轮上,因未使用拨皮带的杆,且站在摇晃的梯板上,又穿了一件宽大长袖的工作服,结果被皮带轮绞入碾死。事故调查结果表明,他这种上皮带的方法使用已有数年之久。查阅四年病历(急救上药记录),发现他有33次手臂擦伤后治疗处理记录,他手下工人均佩服他手段高明,结果还是导致死亡。242.海因里希事故法则事故法则说明:无数次意外事件,必然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要防止重大事故必须减少和消除无伤害事故,要重视事故的苗头和未遂事故,否则终会酿成大祸。事故的后果虽有偶然性,但是不安全因素或者动作在事故发生之前已经暴露过多次,如果在事故发生之前,抓住时机,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许多重大伤亡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对每个决策者、管理者来说,可怕的是对潜在性事故毫无觉察,或是麻木不仁,结果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25海因里希法则的意义:海因里希调查了美国75000其工业伤害事故,发现98%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只有2%的事故超出了的能力不能预防,在可以预防的事故中,以人的不安全行为为主要原因的事故占88%,物的不安全状态为主要原因的事故占10%。26海因里希法则的意义:海因里希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即使一些工业伤害事故是由于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则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产生也是由于工人的缺点、错误造成的。企业事故预防工作的中心就是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27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因而,海因里希理论也和事故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