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二单元基础知识总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哲学第二单元基础知识的总结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原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概括了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是抽象的,永恒的、不生不灭的;物质的具体形态:除了具有万事万物的共性(客观实在性),还有自身的个别属性。是具体的,多变的,有生有灭的。2、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客观的,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2)(1)从产生看,人类社会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2)从本质上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小结: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运动和物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承担者)。[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注意:离开物质谈运动—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形而上学观点。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区别:1)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静止,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2)特点不同: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联系: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注意:“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正确,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4、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被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又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方法论〗:①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一框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注意1: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注意2: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产生意识的生物学前提。2)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是社会的产物。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1)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动物的脑不会产生意识;2)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1)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意识在本质上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则是客观的;2)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3)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注意: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小结: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第二框意识的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强调意识在“认识世界”活动中起的作用。只停留在对事物认识阶段,没有引起客观世界的变化。)1)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强调意识在“改造世界”活动中起的作用。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引起了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3)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4)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含义: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4、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方法论: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方法论:要求重视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和抵制错误的思想意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的活动;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注意: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2、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物质客观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决定认识: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4)是认识的最终目的。认识反作用于实践:1)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2)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方法论——1)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2)重视认识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注意: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2、真理的基本属性——客观性①任何真理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②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3、真理的唯一性: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它不因权力、地位而改变。4、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2)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注意:真理与谬误总是相伴而行。5、认识的特点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认识——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具有无限性;3)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的前进或者螺旋的上升;真理不会停止,真理在不断向前发展。)练习题: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B.所有有形的物体C.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特征D.高山、河流等自然事物2、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运动B.静止C.客观实在D.客观存在3、下列关于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B.运动是有条件的、相对的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运动和静止是对立的4、下列观点对物质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A.物质是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B.物质自然界万事万物的总和C.物质是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D.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5、“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这说明()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物质和运动不可分C.运动是无条件的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6、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A.客观存在的反映B.大脑的机能C.社会发展的产物D.实践的产物7、《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枪炮;《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这是因为()A.意识活动缺乏主动创造性B.人们的意识无法预见未来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D.人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8、“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这句话表明()A.每一时期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但这种认识又总在扩展、加深B.有的事物人们能够认识,有的事物人们不能认识C.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必须靠先天的聪明D.有的人能正确地认识事物,有些人永远不能9、《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A.自然界的变化是杂乱无章的B.客观规律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C.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D.自然界的发展是客观的10、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得到的启示()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只要尊重客观规律,做事就能成功③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前提④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1、“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C.自然物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D.物质就是指树、风等自然物12、近年来,由于天体物理学的发展,天文学家发现了宇宙间的许多新的物质形态,比如像暗物质、暗能量、黑洞等。这些发现表明()A.现实世界并没有统一的本质B.认识是科学实践的基础C.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不断得到自然科学的证明D.那些未经证实的新发现干扰科学进步法国巴黎的报纸上曾登过一则广告:每个人只要花25生丁就可以得到既经济又没有丝毫困惫痛苦的旅行方法。布朗立即寄去了25生丁。不久,他收到回信:先生,请您安静地躺在您的床上,并且请牢记:我们的地球是在旋转着的,在巴黎的纬度——49度上,您每昼夜要跑数万千米。假如您喜欢看沿路美好的景致,就请您打开窗帘,尽情地欣赏星空的美丽吧!布朗顿时目瞪口呆。据此回答19-20题:13、布朗之所以目瞪口呆,从哲学上分析是因为广告商()A.片面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B.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肯定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D.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14、如果请你为布朗讨回公道,你使用的哲理应该是()①静止决定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②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承认相对静止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④否认相对静止的诡辩论是错误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5.人们按照元素有规则的变化进行推论,发现了一些“空位”上的元素,这表明()A.有的规律也是可以创造的B.有些规律也是可以改变的C.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D.自然规律是主观对客观的映像16、毛泽东同志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这句名言的寓意是强调()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B.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实践具有社会性历史性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7、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A.无条件性B.客观性C.具体性D.主观性18、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规律具有客观性B.在规律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C.人可以认识和创造规律D.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是发展19、年春节前后发生的雪灾中,有的地区和部门有比较成熟的应急预案,损失就比较小。这说明()A.自然灾害的发生是难以预料的B.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C.事物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0、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客观实在性B.运动C.社会历史性D.实践21、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我国北方农民总结出“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的农谚。这说明()A.人可以认识规律B.人可以创造规律C.规律具有条件性D.规律具有主观性22、“嫦娥二号”卫星在发射之前,科学家就发射时间、设备安装、运行轨迹等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与论证,为其成功发射奠定了基础。这表明()A.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有规律的B.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C.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D.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23、在“走基层、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