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杜甫《石壕吏》诗歌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王朝与叛军进行了一场场激烈的战争。唐肃宗乾元元年(759)春天,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六十万大军包围安庆于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援军打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当时杜甫正由洛阳经过潼关去华州任司功参军,一路上他看到了太多百姓的悲惨遭遇,就其所见所闻进行了高度的艺术概括,写成了著名的组诗《三吏》、《三别》,《石壕吏》是三吏中佳作。《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无家别》《垂老别》《新婚别》听读标注字音、节奏25-3-石壕吏(朗读版)(流畅)_1024x768_2.00M_h.264.flv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háoyúyèshùqúnyìngyèYù注意以下词语的发音:逾:戍:妪:咽yúyùshù幽咽吞咽咽喉yèyànyān跟读把握重音、节奏《石壕吏》配乐朗读(流畅).f4v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2、声音响亮3、停顿得当4、体会情感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傍晚投宿差役抓壮丁越过跑,逃跑傍晚我投宿在石壕村,正碰上有差役在趁夜抓壮丁。老翁吓的翻墙逃跑了,老妇赶忙出门察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喊,叫嚷多么哭悲苦,凄苦差役的叫嚷的多么暴怒!老妇哭的又是多么悲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上前儿子防守捎信回来新近,刚刚幸存的,活着的。苟且的活着永远的完结。只听见老妇上前对差役说话:“我三个儿子都到邺城防守了,一个儿子托人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最近战死了。幸存的暂且苟且的活着,死去的人就永远的完结了。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指男人没有完整的衣服。裙,这里泛指衣服。因为“有孙”,所以“母未去”家里实在没有能打仗的男人了,只有一个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可怜)她进进出出连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老妇跟从应征兵役还能够我虽然年老力衰,但请您让我跟您连夜归营,赶快去应征河阳的兵役,还能来得及给军营准备早饭呢。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指夜深。好像低声的哭泣指向前赶路。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我好像听到有人低声的哭泣。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只同那个老头儿告别。(老妇已被差役抓去服役了。)只。速读整体感知诗意1、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什么诗?写了什么事?2、复述故事3、理清层次。4、试找出能表明作者对此事态度的诗句。文章层次•第一部分(前4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第二部分(中间14句):老妇诉说家中现状并应征。•1、前6句,诉说三男情况;•2、中间4句,诉说家中现状;•3、后4句,老妇自请应役去河阳。•第三部分(后四句):老妇被吏抓走。《石壕吏》中心: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残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杜甫石壕吏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并通过合理想象,给短剧中的人物配上适合的对白。•第二课时讨论:大家发挥想象力,说一说在老妇的致词过程中,有没有吏的活动?有人说:《石壕吏》中老妇的“致词”全都是“吏”步步紧逼出来的,你能从老妇的回答中想象、推测出“吏”都问了什么话吗?发挥想象补写内容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场面、氛围)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差役的动作、神态、语气)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差役听后的反应)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差役听后的反应)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差役听后的反应)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吏老妇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汝家男丁否?尚有他人否?今必有一人,谁应河阳役?小组表演•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精彩表演和我们对诗文的理解,我们能够看出:差役是()的老妇是()的战争是()的作者对老妇一家是()的作者对战争是()的凶恶、蛮横可怜残酷同情憎恶想一想:•在老妇的致词过程中一直贯穿了吏的逼问,这是一种什么写法?文章是明写老妇,而暗写吏,把官吏的层层逼问隐藏在老妇的致词之中,“藏问于答”,在老妇致词的背后,吏凶横残暴的情态如在眼前。想一想:•“藏问于答”写法的作用是什么?1、节省笔墨,使文章显得精炼。2、留下想象空间,引发读者深入思考。陆时雍称赞这篇诗“其事何长!其言何简!”就是指这一点说的。仅用二十四句,就写出了典型性很强的环境、人物和情节,在惊人的广度与深度上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从而体现了同情人民的思想倾向,这的确是难能可贵的。在我国的古典诗歌中,藏问于答、从答见问的例子并不罕见。例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在松树下,我询问童子,他说师傅采药去了。只知道他就在这个山里,然而山高云深,真不知道他在哪里。改句:夜久语声绝,但闻泣幽咽。•“如”是“好像”的意思,而“但”是“只,仅”的意思,这里的哭声是“幽咽”,是低微地断断续续地哭,能听的清楚吗?不能!如果用“但”,则表示一种能够清楚听到的声音。因此,这里只能用“如”来表现这种断断续续、若隐若现的哭泣声,这样会显得意境更加悲凉。想一想:•夜晚的幽咽声是谁发出来的?可能是老翁,可能是儿媳和乳下孙,也可能是石壕村里其他的不幸人家。议一议:•面对老妇家庭的不幸遭遇,杜甫为什么不挺身而出,而是选择做一个旁观者呢?说说你的看法。1、杜甫确实不忍看到百姓的悲惨遭遇。2、但作为一名朝廷官员,为了整个国家的安定,杜甫最终选择了沉默,这也体现了杜甫的阶级局限性。根据你的理解,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本诗的主题?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示了官吏的横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作业将《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提示】石壕吏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物,要善于运用想象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还要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残阳如血,乌鸦还巢。风起瑟瑟,步履匆匆。不远处出现了一座荒村。诗人急忙跑将过去,敲门投宿……深夜,村落里一阵狗叫,其中夹杂者脚步声、喧嚣声,越来越近。急促的砸门声惊醒了家主和诗人,诗人起身从窗户里窥见:门已经开了,一群官吏手持火把和兵器,围着老妇人又吼又叫……老不死的!你们家的男人都跑到哪里去了?赶快交出来!不然,有你好看的!难道你家里再也没有其他人了吗?快交出来!(家里真的再也没有人了。此时,孩子受到惊吓,哭了起来。)你竟敢撒谎!不是有个孩子在哭吗?(只有个吃奶的孙子啊!小得很!)吃奶?总有个母亲吧!还不赶快交出来!给我老实点!你说的倒好听!那谁来交我的差!难道让我白跑一趟吗?别废话!那就赶快走吧!今天真倒霉,抓了个老不中用的!仿写对偶句对偶修辞的运用对偶的基本要求:字数相同词类相当结构相称对联(宽对)的基本要求:仄起平收尽量不重复用字对偶的种类(按内容分)正对:上下句意思是相似、相近、相补或相衬关系。反对:上下句意思是相对或相反关系。流水对:上下句意思是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1、下面这副对联的下联结构已被打乱,请调整其短语或短语内部的顺序,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下联内容: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绿树池边此间有舜日尧天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下联:参考示例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例2、把下面句子中红色部改写成一幅对联,用来作“画卷”的修饰语: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奋战,长江截流工程终于胜利完成,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斩断长江千里水,锁住三峡无数峰斩断五千里长江水,锁住无数座三峡峰(写对偶方法1:改写法)例3、用对联形式为下列新闻拟一则标题。新华社香港9月9日电中国奥运金牌选手代表团9日结束了为期3天的访港活动,他们在香港市民的欢送下离开香港,前往澳门访问。迎候在码头的数百名澳门居民以鲜花、欢呼和激动的心情,热烈欢迎健儿的来访,澳门特区行政长官何厚铧等到澳门外港码头迎接。奥运金牌选手访港3天来,在全港市民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美好的印象。9日上午,香港上环港澳码头门口聚集了许多市民,他们高举“中国的英雄”“中国人的骄傲”“预祝中国奥运健儿2008再创佳绩”等字样的横幅,热情欢送奥运金牌选手。到澳门时,等候在那儿的人群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当刘翔、田亮、郭晶晶等名星运动员走到近前时,人们争相拍照,闪光灯亮成一片,人们情不自禁地欢呼,表达了与金牌健儿重逢的喜悦。根据安排,代表团将在澳门活动2天。(写对偶方法2:化总为分法,可简称“总分法”)香港欢送奥运选手;澳门喜迎金牌健儿。例4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月季牡丹金桂,莫非海内奇葩。磞砂扎蹄腊肠,全为人间珍馐(佳肴)粤绣端砚陶瓷,全为粤地英华鼎湖白云丹霞,都为广东名山黑龙松花牡丹,均为东北名江(写对偶方法3:列举法)例5请用对偶拟写“公民义务献血”公益广告语(1)捐出的血有限,奉献的爱无限。(2)好人献上一滴血,病者除却万分忧。(写对偶方法4:比较法)一天傍晚,苏轼和好友佛印泛舟长江。佛印是一个和尚。苏轼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马上就明白了。他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这扇子上题有苏东坡诗句。然后两人大笑起来。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轼上联的意思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下联的意思是:水流东坡尸(东坡诗)。点击高考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4分(全国卷二)第一题:春晖盈大地科学能致富瑞气满乾坤温情洒人间喜气入家门捷报映长空美事满神州勤劳可兴家教育可兴邦勤劳可聚财分析:“春晖盈大地”,“科学能致富”从句式上来说都是“二一二”式,内容上来讲是表达新春喜庆的气氛的,由此我们可以这样分别对出下联。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4分)(全国卷一)第一题:扫千年旧习祖国江山好树一代新风树世纪新风大地气象新神州大地新第二题: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民安国泰万里河山映日红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香“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上联由“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三个主谓结构分句组成;并且“国”,“家”又能组合成词语“国家”,词语“兴旺”又重复;内容都是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下面是春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全国卷二)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老健康少健康老少健康老吉祥少吉祥老少吉祥老欢欣少欢欣老少欢欣出平安入平安出入平安4.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4分(全国卷三)第一题:爆竹声声脆满园春色好祖国日日新神州面貌新第二题: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春风习习新思想新气象伴新春到来5.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4分(全国卷四)第一题:处处春光好一代园丁乐家家气象新九州桃李荣第二题: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雨露滋润长城内外气象新3、下面几幅对联已打乱,请找出对应的对联并辨别出上下联。1.清心静气处处明2.满树冰花光摇玉3.锦绣中华快乐中秋中华锦绣庆中秋4.年入半夜星光稀5.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天下此时同祝愿6.言成是诚诚遍神州7.淡月孤灯双双暗8.团圆月亮香甜月饼月亮团圆尝月饼9.示羊为祥祥到南粤10.一山春喜露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