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辽宁省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辽宁省人民政府为全面加强“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全省应急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责任,不断提高全省应急管理水平,有效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更好地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有力保障,根据《辽宁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划。一、“十二五”时期应急体系建设成果“十二五”时期,全省应急管理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统一指挥、结构合理、反应灵敏、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要求,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应急管理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显著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沿着科学化、制度化、法制化方向有序发展。(一)应急管理体系更趋完善。1.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基本建成。省、市、县(市、区)已全部设立了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和工作机构,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省本级及14个市均成立了突发事件处置指挥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实行地方党委、政府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成立了42个省(中)直部门牵头的省级专项应急指挥部,承担单项重特大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不断完善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应急联动机制,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军地协同、多方配合、全社会参与”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格局。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开展了《辽宁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市级总体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开展了第二轮省级专项应急预案及其部门配套子预案的编修工作。据初步统计,“十二五”期间,全省共编制各级各类应急预案30余万个,初步建成了以省总体应急预案为总纲,省级专项应急预案和市县总体应急预案为骨架,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为基础的互为衔接、互为支撑、较为完备的应急预案体系。3.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不断得到加强。省、市、县(市、区)三级政府依托公安消防力量基本完成了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的组建。截至目前,全省以公安消防、驻军和武警部队为骨干力量,以地震、矿山救护、医疗救援、海上搜救、抢险抢修、通信保障等专业救援队伍为基本力量,以企业专兼职救援队伍和应急志愿者队伍为辅助力量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结合我省应急管理工作实际及突发事件多发、易发行业领域特点,调整、充实了省级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制定了《辽宁省应急管理专家工作规则》,细化专业领域,明确专家职责,规范专家管理,有序推进了应急专家队伍建设。(二)应急防范和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加强。1.监测预警体系进一步完善。通过资源整合与共享,全省气象、地震、交通、水文、海洋环境、地质灾害、森林防火、农林病虫害等监测预警网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大型水利设施、重要通信枢纽、铁路交通、油气管道和核设施等重要设施的监测监控和预警信息系统建设得到加强。依托气象部门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立了全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印发了《辽宁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试行)》,初步建成了覆盖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四级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网络。基层信息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每个社区(村屯)至少有1名专兼职信息员。截至目前,全省基层信息员队伍人数已达2万余人。2.重点行业领域应急基础能力显著提升。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城乡电力、道路、通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学校、医院、体育场(馆)等公共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不断提升,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桥梁隧道和重大工业设施等重要基础设施和保护目标的安全评估、隐患排查治理及分级分类管理等工作不断强化。根据区域灾害风险特点,结合城乡发展规划,推动应急避难场所工程建设,全省依托大型公园、广场、体育场(馆)、学校操场、人防工程等建设大型应急避难场所1000余个,灾害应急避难场所网络逐步健全。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实施山洪地质灾害高风险区防灾避险和重点治理工程,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增加城市雨洪蓄泄空间。(三)应急保障能力显著提升。1.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进一步加强。按照国务院应急办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加强省政府应急平台建设,完善了值班管理系统和全省应急资源地理信息系统,完成了省政府总值班室视频会议系统及红机A网视频会议系统与国家的互联互通。加强市级政府应急平台和省(中)直有关部门专业应急平台建设,实现了省政府应急平台与各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与信息交互,有力促进了城市应急联动体系建设,强化了应急平台的指挥和决策辅助作用。县级政府应急平台和小型移动应急平台建设等工作稳步推进。2.应急物资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完善了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加强和推动了省、市两级应急物资的实物储备、市场储备、生产和技术能力储备,建立完善了应急物资动态储备系统及应急物资调运机制,使生活类救灾物资4小时内能装运完毕,8小时内能运抵灾区。特别是加强了森林、草原防火等专业应急物资的实物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基本形成了覆盖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物资保障和储备体系。(四)应急管理宣教培训成果显著。“十二五”期间,组织省(中)直有关部门及各市政府开展面向社会的应急管理宣传周、科普宣传日、防灾减灾宣传日等公益宣教活动,公众社会责任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明显增强,自救互救能力进一步提高。充分利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专业培训机构对领导干部、公务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员和应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十二五”期间,共组织各级各类培训班或讲座50余期(次),培训各级各类干部3000余人(次)。依托省行政学院建立了“辽宁省应急管理培训基地”,应急管理培训工作走上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轨道,全省应急管理干部队伍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明显提高。二、“十三五”时期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充分看到“十三五”时期应急体系建设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发展机遇。(一)特殊地理位置给应急管理工作带来巨大挑战。辽宁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南部,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东北地区降水量最多的省份,受极端天气影响较多,也是台风、暴雨、暴雪、雷电、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多发区。我省南临黄海、渤海,东邻朝鲜半岛,地理位置特殊,是我国东北地区唯一既沿海又沿边的省份,也是我国东北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和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密集,人口众多,海陆空交通便利,是人流、物流聚集地,各种不确定因素和风险较多,应急管理工作形势复杂。(二)社会转型期使应急管理工作面临诸多潜在风险。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我省经济社会结构深刻变化,不稳定因素和诱发群体性事件因素增多,特别是我省石化工业占比较重,矿山、小煤矿较多,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经济纠纷、环境污染、公共卫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方面存在诸多隐患,新的致灾隐患还可能不断出现,突发事件危险源呈现分布广、类型多、隐蔽性高、难于预防和管理等特点,维护社会公共安全、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任务十分艰巨。(三)应急体系建设与公共安全形势仍不相适应。从“十二五”时期应急管理工作现状来看,全省应急体系建设仍存在弱项和短板,主要表现在:应急管理基础能力总体薄弱;应急管理模式实现从“重处置”向“重防范”转变仍有一定差距;地区间应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仍不均衡;应急队伍救援核心能力和装备仍需加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强;应急产业保障能力和发展驱动力不足;基层应急能力不足,公众参与应急管理的社会化组织程度较低;突发事件社会协同应对机制尚不健全,应急管理社会参与程度仍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四)应急体系建设迎来发展新机遇。“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决胜期,构建新常态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络是维护社会安全与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始终要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把公共安全作为最基本的民生工程,不断加强和提升社会公共安全治理能力与水平,为化解应急体系建设“瓶颈”,全面推进应急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有利条件。三、“十三五”时期应急体系建设发展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安全发展与五大发展理念的协调统一,提升应急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高更全面的安全保障;坚持以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为原则,突出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编制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坚持继承传统和创新发展相结合,推动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心向能力提升、源头治理转移,构建全民共建共治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二)基本原则。1.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充分利用存量资源,挖掘潜力,优化配置,提高效率,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复建设,促进各地区、各行业的信息、队伍、装备、物资等资源有机整合,提高综合应急能力。2.预防为主,全面建设。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加强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应急保障、恢复重建等各个环节的能力建设,实现应急管理模式从“重处置”向“重预防”的转变。3.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发挥政府的社会管理和政策导向作用,强化政府职责与社会资源的衔接整合,完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广泛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社会化水平。4.健全机制,明确责任。贯彻落实应急管理工作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明确各级各类应急管理机构的职责任务,形成统一指挥、上下联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制。5.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根据现实需要和各地区、各部门事权及职能,合理确定应急体系重点建设任务,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级、分步、分类组织实施。(三)发展目标。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和建设立体化全方位公共安全网的总要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秉持改革创新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按照“规划引领,项目带动,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思路,使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预防与应急准备更加充分,监测与预警更加精准,应急处置与救援更加高效,恢复与重建更加科学。——进一步健全应急管理体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领导责任制,形成政府主导、部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门协调、军地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保障能力建设,构建全面、完善、管用、实用的预案体系,完善应急物资的管理和储备调运工作,加强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进一步制定完善应急管理法规,完善与有关法律法规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形成完备的应急管理法制体系;——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应急指挥平台、值班管理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科技支撑平台建设,不断提高应急管理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监测预防和预警预报系统,建成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监测预防网络和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进一步加大应急管理宣传和培训工作力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与自救互救能力,切实提升应急管理专兼职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进一步加强社会协同应对能力建设,强化公众自防自治、社区群防群治、部门联防联治和相关单位协防协治,建立社会公众与政府应急管理互动机制,完善突发事件社会协同防范应对体系。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公共安全风险相匹配、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相适应、覆盖全灾种全过程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中国特色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四、主要任务(一)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