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化设计一、前言•人是有情感的社会群体。•现代产品设计是一种深入人心的人的造物活动,产品发展到现在,不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的形态,不能够看作是单纯的一种物的表象,而应当看作是与人交流的媒介。•所以设计师应当把产品当作“人”来看待,当作人类的朋友,设计师要学会从使用者的心理角度出发和考虑,在心理上谋合人们的欲望,满足人们的需求。•情感往往被看作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行为。•但是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依情论点的出现,让我们得知,人与物质是可以产生感情的,并可以把这种情感覆盖在人类的行为活动中,将情感赋予产品,让产品具有“人的情感”。二、定义•随着产品设计越来越关注人们日常的行为方式,反映和满足人们情感方面需要的产品在设计领域中逐渐凸现出来。•发达国家在工业设计领域里提出了情感设计的理念。•所谓情感设计,就是通过各种形状、色彩、机理等造型要素,将情感融入设计作品中,在消费者欣赏、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激发人们的联想,产生共鸣,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情感上的满足。思想者椅•1987年英国设计师莫里森设计的“思想者椅”这件用钢管和钢条制作的椅子同时可用于室内或室外,扶手端头的小平台用作置放茶杯。•该作品以其简洁的造型,独特的幽默感,将物赋予了生命力,赋予了人类的情感因素,同时也显示出了“非物质”设计的无穷魅力。三、情感化设计的发展历程•在十五世纪到十七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中,人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得以体现,在设计中也考虑了人的因素,体现了设计以人文本的本质,为工业社会的形成带来了适宜的思想和物质土壤。•十八世纪下半叶发生在英国的工业革命人类从手工业文明进入机械工业文明的开端,其核心是机械化的生产方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从此人们开始与工业产品共同生存在同一个社会环境中,人机关系的解决成为了设计师们要面对的首要任务。三、情感化设计的发展历程•工业产品设计可以说是工业革命的产物。•长期以来,人们生活在充满机械化的工业产品的社会环境当中,众多的产品设计师也在不断的寻求产品设计的新路。•在设计探索的过程当中,产生了不同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流派,这些设计思想和流派的不断相互交融,促进了设计的发展。三、情感化设计的发展历程•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绿色设计、人性化设计等众多的设计流派,引领了各个流派时期的工业设计的潮流,其不断的交替兴起,促进了设计思想的交流,设计界一片繁荣景象。•设计的不断进步也为设计师带来不同的设计课题,寻求一种更加人情化的设计,成为现代设计师们要解决的任务,让产品这一物质的形态具有思想性和人的情感。四、唐纳德·诺曼的《情感化设计》•美国西北大学博士、国际知名的心理学家、当代认知心理学应用先驱唐纳·诺曼,在他的著作《情感化设计:为什么我们喜爱(憎恶)日常生活用品》中,根据产品和消费者交互的深度和广度,将设计分成三种:本能设计、行为设计和反思设计。本能设计•本能设计更多地考虑人体器官在触觉、视觉、听觉等方面的直观感受,关注的是产品的外表。•例如iMacG3苹果电脑,产品注重材料、色彩带给人们的视觉感受,内部的喷涂色彩的半透明塑料制造机壳,改变电脑生硬的棱角,以柔美的曲线使产品充满生机。消费者通过使用产品在生理感觉的层面上进行对话。本能设计•在本能设计的基础上,人机交互向两个方向深化,从认知角度发展出行为设计,从情感出发,发展出反思设计。行为设计•行为设计是关于使用的设计,使功能最大限度地符合人体和人的行为方式,让消费者能够很自然地学会操作。•行为水平设计讲究的就是效用,在这里产品的外形、设计原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性能。•例子中对淋浴的主观感受是较好的行为水平设计常常遗漏的一个关键成分。反思设计•反思设计关心的是消费者对事物的态度。•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消费者往往在使用产品出现错误时才会关注技术,平时更关心的是产品能否给自己带来好心情。•产品是否有利于人际交流,在给别人带来乐趣的同时使自己的价值观被他人接受。产品在这里成为交流的工具。斯塔克设计的压汁机•意大利阿莱西公司产品设计师斯塔克设计的压汁机,造型洗练流畅,充满情趣。•但是三条金属腿过于纤细,用力挤压柠檬,就会让金属腿变形弯曲,腿尖细的头部还会在桌面上留下压痕。即便如此,许多消费者仍然买一个摆在厨房中,不是为了使用,而是觉得造型很可爱,具有艺术上的审美效果。•设计者曾宣称:“我的压汁机并不是为了压柠檬汁,它意味着对话开始。”•本能设计是直觉的人机对话,它随着时尚快速改变。•行为设计是使用中的人机对话,科学技术提高产品的易用性。技术发展速度加快,缩短了基于使用的行为设计价值周期。•反思设计是人与机器人、人与产品之间所表现出来的真、善、美的对话,一方面受品牌、地域、时代文化条件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使用者年龄、性别、职业等社会因素决定。•心理学认为人的每种情感都和人的潜意识的评价有联系,引发积极情感的原因,是潜意识中与利益联系的评价。五、产品设计中的情感因素•在产品商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们很难将产品在基本的技术层次或质量等方面进行区分。•不同品牌的同类产品在功能、质量、价格等方面都十分相似,因此现今的产品广告通常将卖点聚焦在消费者购买和拥有该产品的“情感利益”上。•产品给人的第一感觉往往对消费决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情感因素是设计师在设计前最应该关注的问题点。五、产品设计中的情感因素1.产品如何能引发情感2.产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的描述与评估3.设计师如何在产品设计中更好的影响、把握这些情感因素。1.产品如何能引发情感•产品给人的刺激会与人自身对产品的期望目标、审美标准、态度进行评估衡量,并且最终产生对于该产品的情感反应。这种情感反应具有以下特点:1).产品引发的情感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对于相同产品的体验和感觉不同。•由于人的文化背景、知识层次、审美标准、生活的习惯的不同,对于产品的期望目标、衡量标准、态度也不同,因此对于同一个产品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情感反应就不足为奇了。1.产品如何能引发情感2).这种情感具有时效性:每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周围的环境在不断变化,个人的期望目标、衡量标准、态度也随之变化,对于同一产品在不同的阶段也经常会有不同的反应。3).这种情感具有复合性,对于一个产品我们可能会有几种不同的感觉。正是因为对于产品的评估我们有着多元的影响因素,产生的情感通常不会是单一的一种。2.产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的描述与评估•设计师在进行产品设计时,除了考虑产品的功能,也赋予了它一定的形态。而形态可以表现出一定的性格,就如同它从此有了生命力。•人们在使用物的过程中,会得到种种信息,引起不同的情感。•当设计使产品在外观、肌理、触觉对人的感觉是一种美的体验,使用者就会有好的情绪感觉。2.产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的描述与评估•现代产品一般给人传递两种信息,一种是理性的信息,如常提到的产品功能、材料、工艺等;另一种是感性信息,如产品的造型、色彩、使用方式等。•前者是产品存在的基础,而后者则更多地与产品形态相关。3.如何在产品设计中更好的运用情感因素•如何将想要向用户表达的情感因素组织到我们的设计中去,从而设计开发出目标用户的生理及心理需求的产品呢?(1)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想作为主导为了让用户成功地使用产品,产品设计者必须具有和用户同样的思维模式,也就是说设计师的思维模型需要和用户的思维模型一致。这样设计师才能通过产品来与用户交谈,用户才能真正体会到设计师想要通过产品向其传达的情感寓意。3.如何在产品设计中更好的运用情感因素•因此设计师在开始进行创意设计前应该充分了解用户,包括用户的年龄层次、文化背景、审美情趣、时代观念、心理需求等,并且应充分了解用户的使用环境,以便设计出的产品能够真正融入到用户的生活和使用环境中。•并且在设计过程中也应该让使用者参与进来,在不同的设计阶段对产品设计进行评估,这样可以使得设计的中心一直围绕目标用户,设计出来的产品也能更加贴近用户的需求。3.如何在产品设计中更好的运用情感因素(2)思考对造型、色彩、材质等产品构成要素对目标用户的心理的影响平时要善于总结和归纳设计元素对用户心理影响的基本规律,设计时就可以做到得心应手。以下是一些综合产品造型、色彩、材质等要素对用户产生情感的大致归纳:1)精致、高档的感觉:自然的零件之间的过渡、精细的表面处理和肌理、和谐的色彩搭配。3.如何在产品设计中更好的运用情感因素2)安全的感觉:浑然饱满的造型、精细的工艺、沉稳的色泽及合理的尺寸。3)女性的感觉:柔和的曲线造型、细腻的表面处理、艳丽柔和的色彩。4)男性的感觉:直线感造型、简洁的表面处理、冷色系色彩。5)可爱柔和的感觉:柔和的曲线造型、晶莹/毛茸茸的质感、跳跃丰富的色彩。3.如何在产品设计中更好的运用情感因素6)轻盈的感觉:简洁的造型、细腻/光滑的质感、柔和的色彩。7)厚重、坚实感的感觉:直线感造型、较粗糙质地、冷色系色彩。8)素朴的感觉:形体不作过多的变化,冷色系色彩。9)华丽的感觉:丰富的形体变化、高级的材质、较高纯度暖色系为主调,强烈的明度对比。六、结语•人本设计的内涵在不断扩大,在生理、心理的基础上又加入社会、文化的因素。•为了解决设计和商业实践的新问题,又加入情感因素。•德国很早就提出了“形式追随情感”的口号。•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在设计过程中,商业、工程、人文这些领域是分不开的,寻找一个综合的切入点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也就是工业设计中情感设计理念传达给我们的新信息。•情感设计作为新的设计方法,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但这一趋势在发达国家越来越明确起来,这种情况值得我国工业设计界的同仁们去关注。七、参考文献[1]PieterM.A.Desmet,MeasuringEmotions,M.A.Blythe,A.F..Monk,K.Overbeeke,&P.C.Wright(Eds.),2001[2]洪正,韩国全北大学洪正教授讲演稿,2003[3]朱上上,递潮流青春和成功——谈造型语义与产品形态,《设计新潮》98-1[4]杨大松,谈感性设计[5]Norman,D.A.,《情感化设计:为什么我们喜爱(憎恶)日常生活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