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轮总复习·政治第一编高考全通集训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从内容上看,本课时考查的重点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等。从题型上看,考查主观题的可能性较大。从考查方式上看,一般运用漫画、数字、案例等材料考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基础经典全面扫描一、选择题1.正如一首歌里唱的:“温州是个好地方,四季八节有名堂。拜年送礼纸蓬包,拦街福斗台眼看花爻。清明踏青塌饼儿,重五龙船斗南塘。七月七喜鹊咄巧食,中秋赏月走麻行。登高做节恁闹热,你讲看爽看不爽。”歌词重新唤醒对一个时代的文化记忆。从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看,上面歌词中介绍的温州文化现象属于()A.传统习俗的继承B.传统文艺的继承C.传统思想的继承D.传统道德的继承解析材料中这首歌描述的是温州四季八节的民族风俗,从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看,这属于传统习俗的继承。2.廉政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反腐倡廉,比如打铁还需自身硬、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推进反腐败工作、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等,为我国廉政文化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这表明()A.传统文化是现代廉政思想的源头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D.传统文化对当代人的价值观念具有决定作用解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是指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保持不变,具体内涵因时而变。廉政文化古已有之,不过我们已经增添新的时代内容,符合相对稳定性的内涵。故选B项。A、D两项错误,C项题干材料未体现。3.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国人在春节时都有张贴对联、年画、“福”字的传统习惯。由此可见,传统文化()A.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B.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C.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D.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国人在春节时有各种传统习惯,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故本题应选B项。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4.2014年6月20日,“土木中华——中国古代建筑展”在德国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开幕。此次展览真实还原了宫殿、民居、园林等建筑类型的发展历史,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状况。假如你是此次展览的解说人,你可以运用的文化生活知识有()①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②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标志③中国古代建筑结构体系独特、艺术造型优美④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①③是对传统建筑的正确阐释,入选;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②错误;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④错误。5.《舌尖上的中国2》定位为中华美食文化纪录片,延续第一季的主题,探讨中国人与食物的关系。150多个人物,300余种美食,一张张餐桌,见证生命的诞生、成长、相聚、别离。通过美食,人们可以有滋有味地认知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舌尖上的中国2》之所以再度成为关注焦点,主要是因为它()①以现代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②运用大众传媒这一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传承中华美食文化③集中展示和表达了中华民族文化和中华民族情感④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典型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民族气派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解析用纪录片的形式展示中华美食文化,体现了①;人们可以有滋有味地认知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体现了④;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②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③排除。6.中国传统文化中“为政贵在行”的思想,今天仍显现于我们党改进工作作风的行动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使全党上下兴起了“少说空话,多干实事”的新风。这表明()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C.传统习俗在社会变革中发展D.传统思想是历史文化的积淀解析“为政贵在行”的传统思想,今天仍显现于我们党改进工作作风的行动中,这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B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也没有体现传统习俗,A、C不符合题意;D强调传统思想的形成,与题干主旨无关。7.敦煌不仅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而且在现代甘肃文化事业的发展中,它会变成一个具有更加广泛含义的文化称谓、文化符号甚至是精神象征。从现代意义来说,它面临着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我们应当在这个过程中把握住它的核心民族特色、追求它的时代精神,并创造它的现代样式。这表明()A.对传统文化,应先继承后发展B.对传统文化应辩证地加以继承C.文化传承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D.只要继承了传统文化必定能实现发展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不存在先后顺序,A错误;B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说法明显错误;C正确表达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入选。8.“传统文盲”与“现代文盲”相对应。不懂电脑、不会英语是后者的标志,不读书(特别是不读传统经典)、少写字(至少不会正确规范地写作)则是前者的表现。就年青一代而言,“现代文盲”越来越少,“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出现这种现象是很令人痛心的。这是因为()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②我们必须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③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民族就会失去根基④文化继承必须坚持“守旧主义”的正确方向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解析“传统文盲”越来越多,是不重视传统文化的表现。①③正确指出令人痛心的原因,故答案选C。②④观点明显错误,应舍去。9.安徽自古崇文重教,更有“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文化传承。下列关于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A.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C.教育能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D.教育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解析A、B、C正确论述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不符合设问要求;D体现的是大众传媒的功能,不是教育的作用,故答案为D。10.漫画《谢氏坟地方圆两亩》给我们的启示是()A.一个国家和民族,只要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就能兴旺发达B.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C.“孝”文化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D.中国孝道文化博大精深解析漫画反映的是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因此应该持批判态度,故选B。11.微博是近来兴起的一种可以即时发布消息的类似博客的系统。南非世界杯每进一个球,在十几秒内,微博上就会有大量用户发布相关的内容,表明他们的立场、观点,参与话题讨论,这大大超越了传统的新闻报道模式。这说明科技进步()①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②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③催生社会变革④方便了人们的文化交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①错误;③与材料不符;②④符合题意,故选C。12.“仁者爱人”,出自于《论语》,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这些思想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上述材料体现()A.思想意识是永恒的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D.传统文化在今天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这些思想对于今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知,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符合题意。故选B。13.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兼收并蓄、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全盘抛弃,彻底西化、完全欧美”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B.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D.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知识间关系的把握。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问题上,民族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没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因此,都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原则。故选D。14.有位名人说:“我们生活在许多时代、风格与文化的积累中。”这句话表明()A.传统文化是历史包袱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C.文化积淀必不可少D.文化积累随处可见解析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积累的重要性,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没有文化继承就没有文化发展,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和前提,B正确。A表述错误,C、D与题目指向不符。15.“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每一次社会变革,都会涌现出一大批著名文学家、诗人、画家等文艺工作者。这说明()A.每次社会变革,都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文艺工作者B.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C.社会制度更替时,文化会经历一个新文化形态取代旧文化形态的过程D.文化的发展影响社会制度的更替解析A是对题目简单的重复;C与题意不符;材料强调社会变革对文化的作用,D强调文化发展的作用,排除。16.回顾电影发展史,从黑白到彩色,从无声到有声,技术领域的每一次创新与革命,都可以给观众带来全新的冲击与体验。这表明科技进步()①改变了文化的存在形式②更新了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③催生了社会变革④推动了文化的发展A.①②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材料反映了科技进步对文化的影响,①②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到社会变革,③与题意无关。二、非选择题17.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保留村庄原始风貌,“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文化意义。答案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保护古村落有利于人们感受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认识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的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②文化只有通过一定物质载体才能存在,乡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有利于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乡村寄托了人们的乡情乡思,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④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传统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若从其他角度,言之有理也可)解析本题以城镇化建设为背景,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文化意义,需要展开思路,从多角度考虑。本题可结合材料中“保留原始风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等信息,从居民、民族、国家等角度阐明其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