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三历史主观题专项训练(九)1.(2018·山东德州高三第一学期期中·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苏州“商贾并辏,精饮馔,鲜衣服,丽栋宇,婚丧嫁娶,下至燕集,务以华缛相高。”“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而雅之;俗者,则随而俗之……海内僻远皆效尤之。”“扬(州)俗尚侈,蠹自商始。”湖丝集散地南浔镇“拥责则富屋宅,买爵则盛衣服,钲鼓呜笳用为长乐,差有僭逾之风焉。”濮绸产地濮院镇和昊江的迎神赛会“穷极人间乏巧,靡费数千金。”湖州“自有诸大宦豪,一变而侈靡无算,中人家仿之,甚至立破(破产).历历可数。”——摘编白陈江《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材料二晚明陆楫认为,先富而后奢,先贫而后俭。彼有所损,则此有所益。其地奢,则其民必易为生。康熙以“江苏习尚华奢,避末者多,力田者寡”上谕江宁巡抚汤斌:“尔当使之去奢返朴,事事务本。”汤斌令胥吏等人“不许著花缎貂帽缎靴”,“寻常宴会不过五簋”,“酒船妓乐高果看席及丧殡戏乐,概行禁止”,导致百姓怨望。一向主张“黜奢贱末,专力于本”的雍正也提出批评:“苏州等处酒船戏子匠工之类,亦能养赡多人;此辈有游手好闲者,亦有无产无业就此觅食者;倘禁之骤急,恐不能别寻生理。”乾隆年间顾公燮认为“有千万人之奢华,即有千万人之生理。若变千万人之奢华而返于淳,必将使千万人之生理亦几于绝。”——辅编自高玉凌《十八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明江南奢侈风气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2分)(2)概括材料二中对待奢侈风气的不同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评价。(13分)2.(2018·河北石家庄高三9月模拟·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朝贡贸易,就是通过两国官方使节的往返,以礼物赠答进行交换的贸易方式。在中国古代,每一次官方使节的往返都伴随着礼物的“交易”,当然,在朝贡贸易中,中国王朝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只是在这一贸易体系中,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奢侈消费的需求大于对商业利润的追求,他们的根本动机是造就“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而对奢侈性消费的需求又使官方外贸的着眼点放到了使用价值上,不注重货币的增值。西汉桑弘羊就主张“天下高我下,天下轻我重”,即低价出口,高价进口,使转口商人获取超额利润,而封建政府则得到使用价值的满足。——摘编自齐涛《朝贡外交与朝贡贸易》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稳定经济,在多国协调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诞生。在这一体系下,三大国际机构产生——世界银行前身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世界贸易组织前身GATT。同时实现双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等。上个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国际货币体系演变为被学术界称为牙买加体系的现行货币体系:汇率制度多元化;储备货币多元化;黄金非货币化等。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标志着世界贸易进一步走向规范化。——摘编自许珊珊《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朝贡贸易的特点,并指出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5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现代贸易体制的演变,并说明其与中国古代朝贡贸易的主要不同之处。(10分)4.(2018·山东临沂高三第一学期期中·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西周以来的民本思想、儒家的仁爱学说、佛教的慈悲观念和因果报应理论,加上一系列社会因素,推动了中国古代慈善事业的兴起与发展。商汤时期即有“饥者食之,寒者衣之,不资者振之”的举措。此后几千年间,历代政权均采取种种措施救助鳏寡孤独贫病废疾之人。自南北朝以后,政府常设有恤养老幼贫疾的机构。唐代设有福田院与悲田院,收容老病孤寡之人。宋代广设福田院、广惠仓、居养院等,救助收养老疾孤穷丐者。明清时期,养济院成为政府设立的主要救济机构,民间慈善团体也日益兴起,这些团体首先接济孝子、节妇等无靠之人,其次便是养济院不收,但又不愿沦为乞丐的贫老病人。——摘编自梁庚尧《中国社会史》等材料二步入近代以后,在冯桂芬、陈炽、郑观应等人的宣传推动下,西方社会教养并重慈善理念的影响越来越大。清政府因此也对传统慈善事业进行了变革,在慈善机构内附设工艺厂或独立设置工艺所。1907年以后,收养贫民及残疾之人或其子弟、教养兼施的慈善机构,在全国各地普遍设立。这些机构,“除老弱废疾不堪劳动者,其余俱施以相宜之训诲工作”。同一历史时期,与传统慈善活动有着明显区别的公益机构,如阅报会、阅书会、戒烟会、不缠足会、新学堂等,纷纷设立。这些公益机构“是面向大众,甚至是面向整个社会”,而不是如传统慈善活动那样“仅仅是面向特定范围的一部分人”。——摘编自王卫平黄鸿山《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与慈善事业》(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传统慈善事业的特点。(5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古代慈善事业相比,近代中国慈善事业出现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和影响。(10分)3.(2018·安徽“江淮十校”高三第二次联考·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材料一17世纪初,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最早从事茶叶贸易。18世纪末,输入荷兰,英国和法国的中国茶,除本国消费外,还流通到两北欧与美洲殖民地。有的城市还形成了国际茶叶市场。……1760~1833年间,输入英国的中国茶叶价值,由80多万两增至560多万两白银,茶叶占中国出口总值的比例一般在80%以上。18世亿后英国东印度公司逐步垄断了中英茶叶贸易,从1815年起,公司每年在茶叶贸易中的获利都在100万英镑以上,占其商业总利润的90%。——摘编自周重林太俊林《茶叶战争》材料二19世纪40年代以前,中国茶叶一直独占世界市场。1835年,英国人罗伯特·福瑞首沈将中国茶盗取到印度,此后印度茶园面积不断扩大。……1872年,杰克逊制成第一台揉茶机;1877年,维尔·大卫发明了墙炒机;19世纪来,印度实现制茶各个环节的机械化。……另外,美国规定进口印度茶是零关税,而进口中国茶需缴纳35%的关税。1889年。输入英国的印度茶首次超过中国茶。——摘编自周重林、太俊林《茶叶战争》材料三表5年份1953197619852002茶叶产量(吨)12871786360016178茶叶产值(万元)123.55285.761029.727955种植面积(万亩)12.541421.4840——摘编自章红《新中国成立后湖北恩施州茶叶经济发展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茶叶在18世纪世界贸易中发挥的作用。(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茶叶贸易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北恩施茶叶生产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变化产生的背景。(8分)参考答案1.【答案】(1)特点:江南各地普遍盛行;涉及到衣食住行以及节俗活动等多个方面;苏州成为时尚的中心;逾越等级礼制。(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原因:江南地区工商业的繁荣,市镇兴盛;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商人的带动;相互攀比的风气。(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2)态度及评价:陆楫和顾公燮都肯定奢侈风气的积极作用,认为富裕带来奢侈,奢侈带动消费,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但不利于奢侈风气的扭转。二人看法有一定的进步性,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康熙、雍正、汤斌等主张崇俭去奢专力于本,是对待奢侈风气的传统态度,有利于社会稳定,维护统治,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但雍正也注意到禁奢影响百姓生计,反对一概骤然禁止。(13分)【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湖丝集散地南浔镇、濮绸产地濮院镇和昊江的迎神赛会”得出,晚明江南各地普遍都存在着奢侈的社会风气;根据材料一“商贾并辏,精饮馔,鲜衣服,丽栋宇,婚丧嫁娶,下至燕集,务以华缛相高”“拥责则富屋宅,买爵则盛衣服,钲鼓呜笳用为长乐,差有僭逾之风焉”可知,就社会风气的范畴而言,其广泛涉及到衣食住行以及节俗活动等多个方面且出现逾越等级礼制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中一“扬(州)俗尚侈,蠹自商始”可知,苏州在晚明时期已然成为时尚的中心;第二小问原因,首先,从经济角度而言,根据材料一“苏州湖丝集散地南浔镇、濮绸产地濮院镇和昊江的迎神赛会”得出,江南地区工商业繁荣,市镇蓬勃兴起且市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根据材料一“扬(州)俗尚侈、中人家仿之”得出,这股由商人所带动的奢侈社会风气具有明显的相互攀比风气。(2)第一小问态度,根据材料二“晚明陆楫认为,先富而后奢,先贫而后俭。彼有所损,则此有所益;顾公燮认若变千万人之奢华而返于淳,必将使千万人之生理亦几于绝”得出,陆楫和顾公燮都肯定奢侈风气的积极作用,认为富裕带来奢侈,奢侈带动消费,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根据材料二“避末者多,力田者寡、尔当使之去奢返朴,事事务本”得出,康熙、雍正、汤斌等主张崇俭去奢专力于本,是对待奢侈风气的传统态度;第二小问评价(积极和消极),根据材料二中陆楫、顾公燮的观念不难得出,奢侈风气具有明显的不易扭转的特点,二人看法有一定的进步性,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而康熙、汤斌等人则认为,奢侈社会风气不利于社会稳定和维护统治,这明显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2.【答案】(1)特点:以礼物赠答为主要方式;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以奢侈性消费为主;注重外贸商品的使用价值而轻视货币的增值。(9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影响:有利于东亚、东南亚地区经济交流;容易造成民间走私频繁;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造成了财富的外流。(6分)(2)演变:由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随着世界贸易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中汇率和货币日趋多元化。(4分)不同:现代贸易以互惠互利为原则,市场充分发挥作用,有贸易体系和法律规则的保障。(6分)【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以礼物赠答进行交换的贸易方式”得出以礼物赠答为主要方式,根据材料一“只是在这一贸易体系中,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奢侈消费的需求大于对商业利润的追求”得出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以奢侈性消费为主,根据材料一“使官方外贸的着眼点放到了使用价值上,不注重货币的增值”可得出注重外贸商品的使用价值而轻视货币的增值。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从两个方面思考:对外的影响和对内的影响,对外方面,有利于东亚、东南亚地区经济交流;对内方面,又可以从政府和民间两个方面分析,政府方面,因为厚往薄来,不利于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造成了财富的外流;民间方面,因为政府垄断贸易,容易造成民间走私频繁,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2)第一小问演变,根据材料二“世界贸易组织前身GATT”、“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标志着世界贸易进一步走向规范化”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由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根据材料二“汇率制度多元化;储备货币多元化;黄金非货币化等”得出随着世界贸易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中汇率和货币日趋多元化。第二小问不同,根据材料一可知朝贡贸易厚往薄来,不以经济利益为目的,没有制度保障,对比材料二中现代贸易的特点可以得出现代贸易以互惠互利为原则,市场充分发挥作用,有贸易体系和法律规则的保障。3.【答案】(1)特点:深受传统思想影响;历史传承久远;官方主导,民间逐渐参与;以收养、救助和济贫为主要方式;救助特定人群;设立专门机构或组织。(5分)(2)变化:由专事收养发展为教养并重;由面向特定人群发展为面向整个社会。(4分)原因:西方慈善理念的影响;政府和慈善家的推动;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影响。(3分)影响:促进社会治理体系的近代化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推动新型社会风气的形成;有利于思想的启蒙和解放。(3分)【解析】(1)据材料一“西周以来的民本思想、儒家的仁爱学说、佛教的慈悲观念和因果报应理论,加上一系列社会因素,推动了中国古代慈善事业的兴起与发展”得出深受传统思想影响;据材料一“商汤时期即有‘饥者食之,寒者衣之,不资者振之’的举措。此后几千年间,历代政权均采取种种措施救助鳏寡孤独贫病废疾之人”得出历史传承久远;据材料一“自南北朝以后,政府常设有恤养老幼贫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