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城建史(复习整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古埃及的城市一、古埃及社会背景古埃及历史分期:古王国时期——公元前3200年~公元前2400年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400年~公元前1580年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80年~公元前1150年晚期——公元前1150年~公元前30年政治体制:政教统一、中央集权、皇帝(法老)专制宗教迷信思想:灵魂是永生的,人生是短暂的,陵墓庙宇史永恒的,城市、住房是短暂的。二、古埃及城市概况占埃及象形文字“城市”:以圆形或椭圆形内划十字组成。其圆形或椭圆形代表城墙,十字代表街道。城市以十字街划分为4个部分。1、卡洪城:古埃及有名的城市卡洪(Kahun)就是十二王朝时期于公元前2000多年建成的。城市平面:长方形,边长380X260米,有砖砌城墙围着。城市分区:用厚厚的死墙划分成东西两部分。城西为奴隶居住区,有一条8,9米宽南北向大街从东侧城门贯穿这一区。厚墙以东又被一条东西长280米的大路将城东分成南北两部分。东西大路的北为贵族区。城东有市集,城市中心有神庙,城东南角有一大型坟墓。2、底比斯城:建于中王国时期,以后王朝有很大发展而成为古埃及最宏伟的城市。城市人口最盛时到达10万人口。位置:死者之城位尼罗河左岸,城市位尼罗河右岸。“生者之城”布局:神庙(卡纳克与鲁克索)则是位于城中,与‘生者之城’结合在一起了。“死者之城”:金字塔的设计构思已不适应;皇帝们在山岩上凿石窟作为陵墓,利用原始拜物教中的巉岩崇拜来神化皇帝。3、阿玛纳城背景:新王国时期国王自称为神,宫殿和庙宇结合在一起,在大殿里拜谒国王。开创了新的生活方式。皇帝阿克亨纳顿于公元前1370年左右在阿玛纳建立首都位置:面临尼罗河,三面山陵环抱,无城墙。格局:沿尼罗河稍呈弯曲的带形,长达3.7公里,宽约1.4公里,顺着尼罗河流向,规划了灵活的棋盘式道路系统。街道也有部分绿化。分区:北部为劳动人民住区,中部为帝皇统治中心,南部为高级官吏们的府邸。创新:明确的分区,特别是已经有了明显的市中心区。三、古埃及城市的建设成就1.在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2.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3.最早应用棋盘式路网。4.出色地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规划中应用了对称、序列、对比,主题、尺度等建筑构图手法。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城市一、古代西亚文明及其概况1、年代及国家:●古代西亚文明发源于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的两河流域及伊朗高原地区。●早在公元前4000年,这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和建立了许多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19世纪,初古巴比伦统一了两河上下游。公元前16世纪初,古巴比伦灭亡。●两河下游先后为埃及帝国和亚述帝国所占。●从公元前7世纪后半叶至6世纪后半叶,建立了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6世纪中叶,在伊朗高原建立了波斯帝国公元前4世纪后半叶,被马其顿帝国所灭。2、宗教与建设:两河流域信仰多神教,但君主制将国王神化,崇拜国王和崇拜天体结合起来,故宫殿常与山岳台(Ziggura[)邻近。而山岳台往往又与庙宇、仓库、商场等在一起,形成城市的宗教、商业和社会活动中心。为避免水患和潮湿,两河流域地区的大型建筑,一般都建造在高大的土台之上。古代西亚在科学上最伟大的成就是天文学和数学。建筑方面也有极大的成就。二、古代西亚与波斯城市概况1、乌尔城:建设年代:约建于公元前2000—2100年。城市平面:卵形,有城墙与城壕,有两个港口通往水面规模:城市面积为88公顷,人口34,000。布局:由厚墙围抱的宫殿庙宇和贵族僧侣的府第高踞西北高地,而墙外是普通平民和奴隶的居住地,分划明显,防卫森严。山岳台:(月神台)是夯土的,外贴一层砖,砌着薄薄的凸出体。公共中心:税收和法律等衙署、商业设施、作坊、仓库等。保留着大量耕地,有几处零星的居民点散居在耕地中。2、巴比伦城与新巴比伦城:年代:公元前3000年,两河流域建立了以巴比伦为首都的国家,建立了巴比伦城。公元前6世纪尼布甲尼撒二世时,新巴比伦城规划与建设达到高潮。城市人口达到10万,建设极其宏伟。型制:城市跨越幼发拉底河两岸,总平面大体呈矩形,由于防御需要,筑有两重城墙。宫殿:沿大道及河岸布置宫殿、山岳台与马尔都克神庙,成一排一列的布局。宫殿围有坚固宫墙,占有一个梯形地段,面积约4.5公顷。从东面入口进去,是一连串5个院子。宫殿附近是巴比伦城的正门——伊什达门。中心:城市主轴为北偏西。马尔都克神庙正对夏至日出方向,以此为中心确定全城规划布局系统。道路:主要大道叫普洛采西大道,宽7.5米。小巷是曲折而狭窄的,有的小巷宽度约1.5—2米。新巴比伦国王还为其皇后筑有空中花园。希腊人称之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古希腊的城市一、古希腊的自然条件与社会背景古希腊是古典文化的先驱、欧洲文明的摇篮。它深深地影响着欧洲2000多年的建筑史与城市史。古希腊史以“爱琴文化”,即克里特(Crete)与迈西尼(Mycenae)文化为其开端,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为其繁荣时期希腊本土的文化是从公元前12世纪发展起来的。它在古代历史上分为4个时期:荷马时期(公元前12世纪一公元前8世纪),古风时期(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6世纪),古典时期(公元前5世纪一公元前4世纪),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世纪~公元前2世纪)。其中古典时期是古希腊文化与城市建设的黄金时代和古希腊文化的代表。古希腊的自然条件与社会背景“城邦制”:希腊人所建立国家,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村镇,所以称为城邦。城邦——希腊式的城市国家是一种首创的、有效的体制,从而促进了艺术与建筑的发展。“多神教”:希腊的神被视为各行各业的守护神,所以在希腊各地庙宇盛行。它不仅是宗教的场所,也是建筑群和公共活动的中心。“神人同形”:希腊的神是幻想的人,是永生不死的超人。“民主政治”:平等、自由和荣誉是维系雅典公民城邦主义关键。“普化时期”:公元330年希腊北部的马其顿兴起,统一了希腊全境。并成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城市经济与建设活动因战争掠夺而繁荣起来。二、希腊古风时期古典时期的城市1圣地建筑群与卫城圣地:在共和制城邦里,崇拜守护神以及民间自然神的场所。它是公众欢聚的场所,是公众活动的中心。圣地建筑群的特点:利用复杂地形和自然景观,构成活泼多姿的建筑群空间构图。圣地中心的神庙在构图上统率全局,它们既照顾远处观赏的外部形象,又照顾到内部各个位置的观赏。圣地建筑群与卫城两种建筑群布局的不同,反映着贵族文化和平民文化的对立。卫城:氏族制时代希腊的政治,军事和宗教中心是卫城。特点:位于城内高地或山顶,并视为神圣地段。在贵族寡头专政的城邦里,神庙及其它建筑的规划构图,同自然环境不相协调,无生气感。2、古典时期的雅典背景:希波战争以后,城镇建设从只考虑帝王和神灵转向为整个城镇团体服务,城镇形态上也有所变化。雅典的发展:雅典是全希腊的盟主,成为宗教文化中心,并纪念希波战争的胜利,使原来是一个破落不堪的小城市,变成了拥有许多重要建筑物的城市。雅典公元前5世纪的全盛时期,人口未超过10万人。雅典的布局:雅典背山面海,城市布局不规则,无轴线关系。卫城是中心,最早的居民点形成于卫城山脚下。城市发展到卫城西北角形成城市广场(Agora),最后形成整个城市防御体系:希波战争后修建了雅典与距雅典8公里的滨海庇拉伊斯城的城墙以及修建了从雅典至庇拉伊斯公路两边的城墙。在其南法勒伦又修建了一道城墙。这样,就完成了从雅典至海滨的完整防御体系。3、雅典卫城——雅典极盛时期的纪念碑建设时期:希波战争后,重新建造(公元前448—406年),为时40年,是当时宗教的圣地和公共活动的场所。位置:在城内的一个陡峭的高于平地70~80米山顶平台上,东西长约280米,南北最宽处为130米,其上岩石裸露,寸草不生。山势险要,只有一个上下孔道。建筑布局: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建筑物的安排顺应地势,沿周边布置,同时照顾山上山下的观赏。景观组织:1、建筑布置、入口与各部分的角度都有一定的组织;2、视觉观赏均是按照祭祀雅典娜大典的行进过程来设计的,即在山下绕卫城一周,上山后又穿过它的全部。3、利用地形把建筑物最好的观赏角度朝向人们4、雅典娜青铜雕像、帕提农神庙和依瑞克仙神庙各具特点,构成卫城的主要建筑景观。建设者:统治者—伯里克利,雕刻家—费地,建筑师—伊克提诺、卡里克拉特建设目的:庆祝胜利、加强上帮地位、繁荣经济4、希波丹姆规划型式非常重要希波丹姆:“城市规划之父”,公元前5世纪的规划建筑师,最早地把这种“以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在理论上予以阐述,并大规模地在重建希波战争后被毁的城市予以实践。思想依据: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和数的和谐,以取得秩序和美。根据古希腊社会体制、宗教与城市公共生活要求。城市布局: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的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街坊。街坊面积一般较小。城市分为3个主要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私宅地段划分3种住区:工匠住区、农民住区、城邦卫士与公职人员住区。5、米利都城规划位置:米利都城三面临海,四周筑城墙,城市用地的选择适合于港口运输与商业贸易要求。布局:城市路网采用棋盘式。两条主要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开敞式空间呈“L”形,有多个广场。市场及城市中心位于三个港湾的附近,将城市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北部街坊面积较小,南部街坊面积较大。最大街坊的面积亦仅30×52米。城市中心:城市中心划分为4个功能区。其东北及西南为宗教区,其北与南为商业区,其东南为主要公共建筑区。城市南北两个广场呈现一种前所未有的崭新的面貌,是一个规整的长方形。周围有敞廊,至少有3个周边设置商店用房。三、希腊化时期的城市建设1、城市建设概况背景:奴隶制经济的发展突破了城邦的狭隘性,马其顿统一了希腊,东方古国的经济与文化同希腊的经济、文化交汇,希腊化时期的城市大多按希波丹姆规划系统进行规划建设城市特点:卫城和庙宇已不再是城市的中心。新的城市中心是喧嚣的广场,周围有商店、议事厅和杂耍场等。广场往往在两条主要道路的交叉点上。在海滨城市里,它靠近船埠,以利贸易。城市广场普遍设置敞廊,沿一面或几面。开间一致,形象完整。建筑与街道:希腊前期街道一般宽约4米。至希腊化时期的亚历山大城的主要街道卡诺匹克大街,宽约33米。房屋达到二、三层高。城市主体建筑以其本身的建筑体系与高度突出自己。基础设施:城市供水自附近山巅蓄水供应,城市有原始的下水道。城市有绿化种植和花园。城市环境卫生条件得到改善。古罗马的城市一、古罗马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古罗马的历史可上溯到公元前8世纪、伊达拉里亚统治拉丁姆平原。它是古罗马最早的有文化的民族。古罗马的地理位置最初在意大利境内。罗马帝国时代,版图已扩大到欧亚非三洲。历史分期:伊达拉里亚时期(公元前750年~公元前300年)罗马共和国时期(公元前510一公元前30年)罗马帝国时期(公元前30年~公元476年)。从公元395年开始,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城邦爱国主义精神:从公共活动中产生了自由民的城邦爱国主义精神,因此城市建有极其众多的公共设施。城市的公共生活铸造了罗马精神,形成了自由民生活的精神支柱。古罗马的城市建设城市数量众多:图拉真皇帝时期,人口达到1亿以上。城市数以千计,西班牙一省重要的城市就有400座,次要的城市也有293座。当时中小城市都有几万人口。大城市人口可达几十万或近百万。主要建筑类型:公共建筑如剧场、斗兽场、浴场,为宣扬帝功的纪念物、如广场、凯旋门、纪功柱、陵墓等,并且建造了大量出租的公寓。个人英雄主义:大多数皇帝滥行建设,为个人树碑立传。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奥古斯都皇帝夸耀说,他得的是砖造的罗马,留下的是大理石的罗马。《建筑十书》:奥古斯都的御用建筑师维特鲁威于公元1世纪末写的一本建筑论文集,这是全世界遗留至今的第一部最完备的和最有影响的建筑学与城市规划珍贵书籍。二、共和时期的古罗马城与罗马共和广场建设:古罗马城的建城奠基日是公元前753年。它没有一个统一合理的规划。共和时期,罗马城市仍是自然发展,布局比较紊乱。罗马七丘:古城由著名的罗马七丘组成,其中帕拉丢姆为七丘之心,面积约300米×300米,向西北倾斜。山顶有自然的蓄水池,供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