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第一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作用第二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原则第三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第四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方法第一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反馈作用将教育成果的信息返回给教师,用以调整、改进教育过程。反馈—矫正系统具体的几种效应:1、确认效应:判断语言教育整体结构中每一个环节是否有效、教师的教与儿童的学习是否有效;2、激发动机效应3、调整效应:及时采取改正和补救措施;4、强化成功经验的效应5、消退失败经验的效应提高教师的自我教育评价和改进教育工作的能力。第一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诊断作用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整体结构、教育对象等问题进行判断的教育过程,是语言教育评价的基本手段之一。诊断学前儿童在语言教育活动之前、之中、之后的语言发展状况。主要诊断语言教育内容与目标的适合程度,内容与儿童语言发展水平的适合程度,内容和方法与儿童兴趣点的适合程度,以便教师及时调整语言教育内容、改进语言教育方法及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指导。第一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增效作用通过不断地总结、调整和改进,使每次语言教育都能避免零作用和负作用,从而逐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教育过程。及时的评价可避免许多“无效劳动”,及时改进、调整和完善教育活动,增进教育的实效性。作为学期或学年总评积累素材;剖析语言教育实践,形成语言教育整体结构和运行机制的一种手段:加强、改进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发扬优点。第二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原则客观公正性原则连续全面性原则诊断有针对性原则参照性原则实效性原则第二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客观公正性原则---最基本原则实施语言教育评价时必须采取客观公正的、实事求是的态度,避免主观臆断或掺杂个人的情感色彩,不能妄加评论或指责。要求:根据客观公正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及由教育目标而确定的评价标准来实施评价,并不随意更改;制定的标准应适合于每一个评价对象;实施评价的过程中,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评价对象,不因个人好恶而影响评价结果。第二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连续全面性原则连续不断地对语言教育活动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各个构成要素进行全面评价,以符合教育实践不断运动、全面性发展的特点。完整的把握: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情况、教师的教学;语言教育目标、内容、方法;教具、学具的选择和利用;师幼间的互动情况;静态的活动要素、动态活动过程等方面。第二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针对性诊断原则对教育目标的达成要有量的显示和质的评定。是否达到目标的数量和程度,达到的各种具体情况寻找原因,有针对性地施教。第二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参照性原则指制定的语言教育评价标准要有一定的依据。依据标准:依据国家有关法规性质的文件—根本依据;依据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恰当);依据语言教育的目标。第二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实效性原则---最大特点指评价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实施操作的可行性及其教育目的所到达的程度或结果。重点评价:评价通过语言教育活动的开展,儿童在倾听、表达、阅读、交流中所表现出来的语音、语汇、句子、讲述、理解、语法和阅读等方面水平的提高;评价通过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开展,儿童对语言学习和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态度、行为习惯的进步。优点:真实地反映教育情况和效果评价内容评价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状况评价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评价教师评价目标达成程度评价儿童参与程度活动的目标活动的内容活动的组织形式活动的过程活动的环境言语素质互动情况第三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一、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状况的评价1、对学前儿童目标达成的评价P252-253(从幼儿学习效果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静态)三个层次、四大模块、三个方面的目标达成分三等级:完全达到、基本达到、未达到对儿童在语言教育活动中的表现的评价1.对语言教育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即儿童学习的效果—静态评价;①对照《纲要》进行评价,是否符合总目标要求;②对照语言教育活动类型的目标进行评价,是否符合儿童语言的某一方面发展的规定;③对照本次人语言教育活动的具体目标进行评价,是否符合本次活动的具体目标要求。《纲要》总目标活动类型目标本次活动目标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完全达标基本达标未达标第三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2、对学前儿童参与活动程度的评价P253关键:儿童在活动中的表现(在活动中参与与投入程度进行评价,动态)参与活动的程度、注意力集中程度、情绪愉悦表现、活动的持续性、接受活动的挑战性等分三等级:主动积极、一般参与、未参与第三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二、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P253-255评价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过程、环境对活动目标的评价1.分析目标的方向性:目标的制定和提出是否符合《纲要》总目标、活动类型目标的要求;2.分析本次活动目标与活动内容的匹配性;3.分析活动目标的全面性与层次性:本次目标是否包含认知、情感和能力三方面的内容,是否根据幼儿的情况确定不同层次达标要求;4.分析本次目标的中心性:整个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是否围绕教育目标展开;5.分析目标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本次活动的目标是否符合本地区本班实际。对活动内容的评价1.活动内容与活动目标的一致性;2.活动内容的科学性与思想性;3.活动内容的丰富性与趣味性—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4.活动内容的层次性,有主有次,重点突出,使幼儿在轻松的状态下保持注意完成活动;5.内容布局的合理性:根据认知规律和注意规律设计内容的顺序和密度。对活动方法的评价1.活动方法的科学性: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和语言发展规律;2.活动方法的丰富性;3.活动方法的灵活性:针对儿童语言发展的不同水平和个性,设计不同的组织形式,能根据儿童的表现和现场的情况及时调整教育策略,而非刻板地按预设方案进行。对活动过程的评价1.活动过程的中心性:活动的每个环节都围绕着活动目标展开;2.活动过程的流畅性:环节间衔接自然流畅,没有生硬的过渡和不恰当的停顿;3.活动密度的合理性:各环节动静交替,张驰有度,使儿童注意力稳定而不疲劳,情绪兴奋而不亢奋。对环境材料的评价1.活动环境创设的目的性、美观性和材料利用的实效性;2.设计、制作和演示的安全性、科学性合理性和实效性;3.教学媒体选择和使用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学习环境、材料、教具、学具、课件等是否适合儿童操作,教具和学具能否发挥最大的功能。第三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三、对教师的评价口语表达能力、普通话水平对示范性表达的注意程度对文学的爱好程度及创作和改编文学作品的能力1.教师的对学前儿童语言能力的了解程度和言语素质帮助其提高语言发展水平的能力外语能力是否有意识强化学前儿童的疑问句是否有意识通过各类语言活动培养儿童创造性人格特征是否积极进行语言随机教育是否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能否创设有利于激发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物质环境和可轻松愉快地发挥儿童2.教师与儿童语言学习的主体性作用的精神环境的互动情况活动过程中交往是否和谐融洽、积极主动是否充分激发儿童的注意力、兴趣、情绪、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谈话法问卷调查法观察评价法综合等级评价法自由叙述评价法评价方法自由叙述法将对教育活动的意见、判断、感想等自由地写下来或说出来,通过文字叙述或口头语言的形式对教育活动加以评价的方法。适合自我评价和对他人的评价;常见形式:听课记录、教案自评、教后小结最大特点:不作定量分析、不需要专门的可测量工具和复杂的评价程序。优点:有利于综合反映活动过程中的情况。可对静态(目标、内容、方法、材料、环境布置等)、动态(如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因素加以描述、分析。观察评价法主要通过对儿童行为表现的观察了解,对整个教育活动的效果进行分析的评价方法。包括解析活动目标的达成情况、活动内容和方法与儿童的适合程度、教育活动的运行状况、了解儿童通过活动之后在语言方面产生的变化。多种途径——自然情景下的观察密集性、连续性观察创设语言情景下的观察对提问、回答问题的观察巡视指导中的观察综合等级评定法从纵向、横向两个维度确定评价的指标,对活动的各种因素、状态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得到综合的评价信息。纵向:构成语言教育活动的各种因素:目标、内容、形式儿童参与活动程度、材料利用情况、师生互动。横向:教育活动各因素在运行过程中的状态及其等级。有多种指标如:综合评定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