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概念的理解与教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数学概念的理解与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章建跃zhangjy@pep.com.cn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三大基石•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三个理解”的内涵:掌握丰富的数学学科知识;中小学数学课程结构体系、教学重点的知识;学生数学学习难点的知识;关于重点知识的教学解释的知识;关于评估学生的知识理解水平的知识;等。•特别是,“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水平决定了教学所能达到的水平和效果。•例1:为什么说在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教材设计中,渗透了数系扩充的基本思想——原有数系的运算和运算律保持不变?•例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重点是理解负有理数的意义。那么,难点在哪里?•难点是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时,描述向指定方向变化的情况,即:向指定方向变化用正数表示,向指定方向的相反方向变化用负数表示.这与学生的日常经验有一定的矛盾,需要一个“心理转换”:把“体重减少1kg”转换为“体重增长-1kg”,需要对“负”与“正”的相对性有较好的理解。•例3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中,学生在认知上会有哪些问题?应如何化解?例4方程概念的本质是什么?•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重要吗?例如:ab=ba,是含有字母的恒等式,是不是方程?0x=0,x-x=0,x=1也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值得研究吗?•理解方程,其核心在于:•引入方程概念的目的是为了求未知数;•方程是一种关系,即在未知数和已知数之间产生的一种关系;•方程是一种等式关系,借助等式的同解变换,经过对消和还原,将未知数暴露出来。•方程的这些思想方法,是代数方法不同于算术方法的本质所在。•方程使用的代数方法,和算术方法的思路是相反的。如果把未知数当做在河对岸的宝石,那么算术方法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地接近宝石;代数的方程解法,则是把带钩子的绳子甩过河,勾住宝石(建立关系),然后一把一把地拉过河,最后得到宝石。二、数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数学教学“不自然”,强加于人,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内部动机都有不利影响;•缺乏问题意识,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不利;•重结果轻过程,“掐头去尾烧中段”,关注知识背景和应用不够,导致学习过程不完整;•重解题技能、技巧轻普适性思考方法的概括,方法论层次的内容渗透不够,机械模仿多独立思考少,数学思维层次不高;•讲逻辑而不讲思想,关注数学思想、理性精神不够,对学生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不利。三、在理解内容的前提下制定教学目标如何理解三维目标•当前,教学目标的表达比较混乱。较多的老师采用了“三维目标”分别阐述的方式呈现目标。例5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2.能在基本的图形中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由已知知识,发展推广到新知识的过程;•2.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进行探索归纳过程;•3.体会分类分步、化归等数学思维方法;•(三)情感与发展目标:•1.从实际情景引入新课,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从两直线相交到两直线被第三条所截的变化过程,感受数学的发展与变化关系;•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等能力。对上述“目标”的评价•好的方面:已经注意了课堂教学不仅是教知识,关注到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的不同。•需要改进的:贴标签;没有反应内容的特点;不具体;对教学的定向作用不充分;表述混乱;……•特别是:混淆了课程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的关系。“三维目标”的理解•“三维目标”是课程目标,不是课堂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有内在统一性,都指向人的发展,是交融互进的:“知识和技能”只有在学生积极反思、大胆批判和实践运用中,才能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只有伴随着学生对学科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才能得到提升;“过程和方法”,只有学生以积极的情感、态度为动力,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适用对象,才能体现它的存在价值。•“三维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设计思路,是同一学习过程中的三个心理维度,不是教学目标的维度。•教学目标取决于教学内容的特点,要在“三个维度”的指导下,综合考虑学段目标、内容特点和学情来确定;课堂教学不是为了体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而存在,而是要具体而扎实地把课程内容传递给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数学教学目标系统•教育方针——学校一切学科的目标。•课程目标——宏观目标,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经过长期努力才能实现的学习结果;通常包含多方面的、更为具体的目标。目前采用“总体目标+学段目标”的方式来呈现。•单元目标——中观目标,用于计划需要几周或几个月的时间学习的单元,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例如,“了解函数的概念”就是一个单元目标,因为函数的概念包含了函数的定义、图像、性质等众多内容。从这个单元目标到课堂教学目标,还需要教师的工作。•课堂教学目标——微观目标。专注于具体内容的学习,只处理细节,它们在计划日常教学中发挥作用。例如,“了解函数的概念”这一单元目标要具体化为:•了解函数的定义和三种表示法,能用函数的概念作简单判断(是不是函数)。•能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能确定简单实际问题中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会求出函数值。•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简单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能对变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初步讨论。正确理解内容基础上制订目标例5“三线八角”的内容理解•“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到八个角——图形的结构。•对顶角、邻补角、内错角、同位角、同旁内角,都是描述一对角的位置关系;•核心:根据图形结构特征进行分类——正确识别的前提。“三线八角”的教学目标•能以“结构特征”为依据对角的位置关系进行分类,从中体会分类思想。•能正确地分析图形的结构特征,从中找到“两条直线”和“第三条直线”,并识别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在“三线八角”概念的引入过程中,体验研究几何图形的基本思路,如:两条直线→三条直线,共顶点的角→不共顶点的角;借助第三条直线研究平行线;等。例6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内容理解•面临一个新的数学对象,应如何搭建“研究框架”?——给学生展示一个研究的“基本套路”:(1)界定研究对象,即给定义(什么叫三角形)——共同特征的概括(内涵的把握);(2)对象的组成要素、记号(边、角、顶点等);(3)分类——依据本质属性的异同点,选定分类标准(如,单一属性:角的大小,关系属性:边相等,还有联合属性:等腰直角三角形);(4)要素之间的关系——边、角之间的关系;(5)相关要素及其关系——高、中线、角平分线,外角等;(6)其他性质,推广和应用等。教学目标•知道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三角形的分类,从中体会分类思想。•掌握“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并能初步运用。•理解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的概念,并通过画图了解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的交点情况。•通过三角形有关概念的讨论过程,初步体会研究一个几何对象的“基本套路”,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四、提高概念的教学水平1.当前概念教学的问题•概念教学走过场,常常采用“一个定义,三项注意”的方式,在概念的背景引入上着墨不够,没有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概括本质特征的机会,认为让学生多做几道题目更实惠.•有些老师不知如何教概念.危害•以解题教学代替概念教学的做法严重偏离了数学的正轨.学生在数学上耗费大量时间、精力,结果可能是对数学的内容、方法和意义知之甚少,“数学育人”终将落空.2.教概念的意义•李邦河院士:数学根本上是玩概念的,不是玩技巧.技巧不足道也!3.概念教学的核心•概念教学的核心是概括:将凝结在数学概念中的数学家的思维打开,以典型丰富的实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展开观察、分析各事例的属性、抽象概括共同本质属性,归纳得出数学概念。4.理论依据•概括是人们掌握概念的直接前提;•概括是思维的速度、灵活迁移程度、广度和深度、创造程度等思维品质的基础;•概括是科学研究的关键机制;•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也是概括的过程;•数学概括能力是数学学科能力的基础,概括能力的训练是数学能力训练的基础;•概括与归纳、类比等直接相关,是培养创造力的基础。5.概念教学的基本环节•概念的引入——借助具体事例,从数学概念体系的发展过程或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引入概念;•概念属性的概括——提供典型丰富的具体例证,进行属性的分析、比较、综合,概括不同例证的共同特征;•概念的明确与表示——下定义,给出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文字的、符号的);•概念的辨析——以实例为载体分析关键词的含义(恰当使用反例);•概念的巩固应用——用概念作判断的具体事例,形成用概念作判断的具体步骤;•概念的“精致”——纳入概念系统,建立与相关概念的联系。例7数轴概念的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分析•内容:数轴的概念,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点与数的一一对应)。•内容分析:数形结合思想的产物。由此,数的概念和运算与位置、方向、距离相统一,使数的语言得到了几何解释,数有了直观意义,有助于数的概念的理解,还可以从中得到启发而提出新的问题或结论,如相反数、绝对值等。•数轴上的点表示实数的本质: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存在性、唯一性)。•这样要求的意义:等价性,将问题转化后所得到的结论就是原问题的结过——需要学生逐渐体会。•在这样的要求下,明确规定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三要素”是必须而且自然的。数轴的“三要素”与实数集的“三要素”•原点0(原点和0的“基准”作用)•单位长度1(“单位”的“标准”作用)•方向符号(“方向”、“长度”是标记“空间位置差别”的两个要素。数轴的方向“左”“右”,具有“相反意义”,对应于负数、正数。•教学重点是:体会数轴的三要素;体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合理性。(二)目标和目标解析•目标(1)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2)能借助具体实例,解释数轴三要素的作用。•目标解析:•目标(1)属于“理解”层次,是指学生能画出数轴并找到表示给定数的点;•目标(2)也属“理解”层次,是指学生能判断一种情境是否适合用数轴表示,并将情境中的事物与三要素分别对应起来。•从发展的角度看,学生还应体会到,“用点表示数”时,数轴“三要素”保证了点与数的“一一对应”,即任意一个数对应于数轴上的唯一一个点;反之,数轴上任意一个点对应于唯一一个数。这里,为什么要这样定义,好处是什么,需要逐步体会。另外,还要逐步学会借助数轴研究问题,如与绝对值相关的问题等。(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第一次遇到用形表示数的问题,领会其中蕴含的思想、体验这一方法的意义,尚待时日。可以借鉴引入负数的经验和生活经验。在基本思想上,还是要借助于具体情境,教师先讲解,学生获得体验后进行模仿式举例。•教学难点:数轴“三要素”与数集中0,1以及数的符号的对应性。(四)教学过程设计1.问题情境下的三次抽象•问题1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牌,汽车站牌往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牌往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师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代表画图演示.学生画图后提问:(1)马路可以用什么几何图形代表?(直线)(2)你认为站牌起什么作用?(基准点)(3)你是怎么确定问题中各物体的位置的?(方向,与站牌的距离)•设计意图:“三要素”为定向,用直线、点、方向、距离等几何符号表示实际问题.这是实际问题的第一次数学抽象.•说明:学生也可能只用与站牌的距离来表示.有不同表示最好,可以与下面的方法做比较,看哪个更方便.•问题2上面的问题中,“东”与“西”、“左”与“右”都具有相反意义.我们知道,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那么如何用数表示这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牌的相对位置呢?•学生画图表示后提问:(1)0代表什么?(基准点)(2)数的符号的实际意义是什么?(方向)(3)如图,在一条直线上,A,B的距离等于B,C的距离,B点用3表示,C点用7.5表示,行吗?为什么?(不行,单位不一致,与实际情境不符)EDOABC-4.8-30137.5(4)上述方法表示了这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牌的相对位置

1 / 5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