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宁政发〔2011〕154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一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阐明“十二五”时期全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是未来五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第一章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第一节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将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和人才工作摆在经济社会更加突出的位置决策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保证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积极就业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创业促进就业效果明显,就业局势保持稳定。覆盖城乡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统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实现重大突破,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大幅提高。人才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人才资源总量不断增长,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引智工作富有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公务员制度不断完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圆满完成。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公务员津贴补贴逐步规范,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全面实施,职工工资水平稳步提高。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逐步健立,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十一五”时期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最快、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今后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专栏1: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实现情况指标2005年基数“十一五”规划目标2010年完成数1.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21.3][30.0][32.9]2.城镇登记失业率(%)4.5254.353.转移农业劳动力(万人)72.48077.54.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67.676.5107.75.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万人)64.5100178①6.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万人)37.24055.87.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万人)23.54048.98.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万人)21.62539.89.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万人)22.128.119.4②10.高技能人才总量(万人)4.14.65.9注.:[]表示五年累计数;①178万人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005年基数和“十一五”规划目标不含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②统计口径变化,不包含在宁中央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数据。第二节面临形势“十二五”时期是我区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宁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一系列有利条件。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战略新机遇,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发展环境。自治区党委、政府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人才强区战略,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体系逐步健全,应对危机和复杂局面的体制机制初步形成,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十二五”时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仍面临着许多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就业形势更加复杂,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农业劳动力、生态移民转移就业任务更加艰巨。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体现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任务更加繁重。人才总量不足与结构性矛盾并存,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人才队伍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相适应。充满生机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和科学的评价机制尚未形成。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还不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纠纷调处机制和劳动监察执法机制还不完善,利益多元化和矛盾多发期的劳动关系协调难度加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相对滞后,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十二五”时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加快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开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新局面。第三节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自治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要求,顺应全区城乡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人才强区战略,健全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合理调整工资收入分配关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努力实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基本要求是:——坚持服务大局。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决策部署,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坚持强化政府责任和培育完善市场机制相结合,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改善做出积极贡献。——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利益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牢固树立人才优先的理念,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创新思维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方式方法。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和可能产生的影响,把握好改革的方向、力度、时机、节奏,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创新,履行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职能。——坚持统筹协调。坚持从实际出发,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协调山川发展,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统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政策,统筹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坚持强化基础。以建立符合区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大力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基础建设,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工作体系、人员队伍和信息网络,加快实现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提高公共服务覆盖面和水平,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第四节主要目标今后五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就业局势保持稳定。劳动者素质加快提升,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五年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新培育小企业7500个、新培养小老板7500个、创业新增就业岗位75000个以上,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外出务工350万人(次),其中稳定转移为产业工人10万人以上。——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建立统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基本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险。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150万人,统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30万人。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00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0万人,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7万人、60万人和60万人。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稳定增长,60周岁以上农村居民和城镇非从业居民普遍享受政府提供的基础养老金待遇,并逐步提高待遇水平。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在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支付比例分别达到75%、70%。纳入社区管理的企业离退休人员比例达到90%。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到450万人以上。——人才队伍不断扩大。全区人才资源总量达到50.15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21.77万人,高技能人才6.54万人。培养造就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和学术带头人。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结构比例更趋合理。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23.8人年。——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公务员制度不断完善,管理机制更加健全,科学分类管理制度基本形成,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全面提升。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并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政策和阳光安置机制进一步完善,军队转业干部得到妥善安置。——工资收入分配格局合理有序。符合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不同特点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完善,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逐步健全,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水平决定和调整机制不断完善。职工工资水平合理较快增长,遏制并缩小不合理的工资差距。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达到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40%以上。——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劳动合同制度全面实施,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普遍建立,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2%,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90%。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和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和仲裁院实体化基本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理,仲裁结案率达到92%。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体系更加完善,以网格化、网络化为基础的预防预警机制基本建立,劳动者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工资清欠率达到97%以上。——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机构比较健全、设施设备更加完善、信息网络互联互通、服务流程科学规范、服务队伍素质优良、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规范、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专栏2:十二五时期主要指标指标2010年基数2015年目标属性一、就业创业1.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32.9][36.0]预期性2.城镇登记失业率(%)4.35<4.5预期性3.转移农业劳动力(万人)77.570预期性4.培育小企业(个)[8730][7500]预期性5.培养小老板(个)[17015][7500]预期性6.创造新岗位(个)[104576][75000]预期性二、社会保障7.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107.7150约束性8.统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152.0230约束性9.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8795约束性10.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万人)55.857约束性11.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万人)48.960约束性12.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万人)39.860约束性13.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万人)/>450预期性三、人才队伍建设14.人才资源总量(万人)41.150.15预期性15.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万人)19.41①③21.77②预期性16.高技能人才总量(万人)5.96.5预期性四、工资和劳动关系17.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率(%)10.5>13预期性18.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工资清欠率(%)97>97预期性19.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9292预期性20.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8290预期性21.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93.792预期性注:[]表示五年累计数;①②不含在宁中央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数据。第二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努力实现充分就业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健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机制,创造平等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努力实现充分就业。第一节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实行更加有利于促进就业的产业、贸易、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完善促进就业的综合政策体系。健全强化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就业机制,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开拓就业新领域,在经济结构调整中拓展就业空间,形成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