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讲解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汪永祥、李德良、徐吉升编著前言一、写作的历史背景《起源》于1884年5月用德文写成,在某种程度上恩格斯是执行马克思的遗言,用唯物史观来阐述摩尔根的《古代社会》。革命形势的需要。当时从1871巴黎公社到二十世纪初,是世界资本主义相对和平发展的时期,也是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激化,无产阶级队伍壮大,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在工人阶级中不断得到传播。1、在和平发展时期,议会斗争成为主要形式,机会主义思想在党内开始滋长,影响日增。资产阶级开始宣扬自己的思想,其主要谬误有:1、宣扬私有财产制度古已有之,今后亘古不变。2、宣扬父权制的一夫一妻制是古老的家庭形式,个体家庭是“社会和国家赖以逐渐凝结起来的核心”。3、宣言对资产阶级国家的迷信,美化资产阶级民主。在上述历史条件下,恩格斯为了论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普遍有效性,清除机会主义思潮在工人运动中的影响,提高各社会主义政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必须利用原始社会史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进一步阐述家庭发展的历史,揭示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起源、本质和发展规律,从而完成马克思的未竟之志,弥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过去由于材料不足而遗留下来的薄弱环节,使原始社会史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高度。二、写作的准备过程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很多历史学家否认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阶段,他们,把“史前史”排除在人类历史之外,企图用“文明史”来代替全部人类历史。把阶级看做成人类社会永恒存在的普遍现象。马恩一方面很重视原始社会史的研究,认为它是整个历史科学的组成部分,也是建立唯物史观所必须的;另一方面又指出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最初阶段,它具有与后来的阶级社会迥然不同的特征,二者之间的原则区别不能混淆。十九世纪五十——七十年代,农村公社陆续有了新的考古发现。同时历史科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相继出现了一大批有关原始社会史研究方面的重大成果。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出版,证明人类是从高等动物演变而来。《古代社会》开辟了原始社会史研究的新时代。三、出版、修改和传播四、理论和方法论的意义理论意义:1、以唯物主义历史观为指导,丰富的史实材料为依据,深刻论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从原始社会经过阶级社会到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一个符合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2、婚姻家庭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社会组织和社会关系之一,科学地揭示婚姻家庭的产生、本质、发展变化的规律及其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是历史唯物主义必须解决的问题。3、以大量的历史材料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史和各个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必然性。4、对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机会主义的错误理论进行了旗帜鲜明而又富有说服力的批判。方法论意义:1、观点和材料的统一。材料为观点服务。2、历史的和逻辑的一致。3、分析与综合、个别与一般相结合。第一版序言一、《起源》的写作在某种程度上是执行马克思的“遗言”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的时候起,他们就一直重视对原始社会史的研究。在1847年之前,“社会的史前状态,全部成文史以前的社会组织,几乎还完全没有人知道”。二、关于两种生产的理论(一)两种生产是历史上的决定性因素生产本身又分为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人们的衣食住等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为此所需要的生产工具的生产,以及与热门的两性生活相联系的人口生产,构成了人们直接生活的基本内容。“直接生活”的生产,首先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生产工具等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人的生产,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三个方面。三者同时存在。两种生产构成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因素,而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二)两种生产制约社会制度的发展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两种生产制约社会制度的具体情况如何呢?首先,物质资料生产水平越低,社会制度越是受血族关系的职业U。其次,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血族关系对社会制度的制约作用逐渐减弱,物质资料生产的作用逐渐增强。再次,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过程中,物质资料的生产对社会制度的关系起主要的制约作用是毫无疑问的。(三)两种生产的相互关系1、两种生产是统一的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首先,物质资料生产对人口生产的制约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其次,人口生产也反过来对物质资料生产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即是物质资料的承担者,又是生产工具的制造者、使用者和变革者。2、两种生产的发展应有适当的比例。怎样做:(1)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的增长和生产资料的增长相适应,保证劳动力充分就业,并为每一个新就业人口提供必要的技术装备。(2)人口再生产与生活资料的增长相适应,保证满足全体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3)人口再生产的规模与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规模相适应,保证按人口平均的国民收入不断地、稳步地增长。(4)人口质量的提高与生产技术进步的要求相适应,保证技术装备的不断更新并得到充分利用。三、对摩尔根的世界观及其研究成果的评价(一)关于摩尔根及其世界观摩尔根与马克思结论相近之处:1、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观点。2、关于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的观点。3、关于法的关系根源于物质生活的观点。摩尔根的世界观是自发的唯物主义夹杂着唯心主义的因素,自发的辩证法带着形而上学的痕迹,唯物史观是不彻底的。(二)对摩尔根研究成果的评价发现的氏族制度的本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连接在一起的社会组织。第四版序言一、恩格斯为什么要论述家庭发展史主要是因为带有沙文主义情绪的英国原始历史学派,仍然竭力闭口不提摩尔根的发现在原始历史观中所引起的革命,但同时却丝毫不客气地把摩尔根所得的成果,掠为己有。资产阶级论证一夫一妻是永恒的,是为了资本主义万世长存服务。二、摩尔根以前的家庭史研究概况(一)《摩西五经》的影响旧约前五卷。后来历史学家宣扬家长制家庭是最古老的家庭形式。(二)巴霍芬是家庭史研究的开拓者《母权论》中的有价值的观点:第一,人类最初存在着毫无限制的杂乱性交关系。第二,由于性交关系毫无限制,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第三,当时妇女享有崇高威望,加上当时妇女是社会事务的主宰,论证了妇女在经济上的领导地位是原始时代“女性统治”的真实基础。第四,他发现了由群婚制向个体婚制过渡的婚姻形态。错误:第一,婚姻制度的变化是由于宗教观念的发展。第二,巴霍芬使用“杂婚”是不恰当的,说明的现象应为杂乱性交。而杂婚在希腊人使用过程中,是指已婚男子或过个体婚生活的男子,同未婚女子的性交关系。(三)麦克伦南是巴霍芬的直接后继人麦克伦南人为编造一部婚姻家庭史。三、摩尔根在家庭史的研究方面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摩尔根令人信服的证明内婚制和外婚制根本不构成对立。另一个巨大功绩是对印第安人的研究,重新发现了原始的母权制氏族是一切文明民族的父权制氏族以前的阶段。英国原始历史学家们为什么对摩尔根采取如此恶劣的态度呢?首先是大国沙文主义。其次,摩尔根对现代社会的基本形式进行了批评,而且还使用了卡尔马克思才能用的字眼来谈论这一社会的未来的改造。第一章史前各文化阶段文化,泛指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内的整个社会发展状态而言的。以往有不少历史学家,否认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他们把“史前史”排除在人类历史之外。他们怀疑和否定原始社会史的目的,是为了用文明史来代替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把阶级社会所特有的一些现象看成是人类社会的永恒的普遍现象。马克思主义认为:“有了人,我们就开始有了历史”。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也曾经出现过“史前史”这个概念,但含义与资产阶级学者所理解的完全不同。其一,是借用原先的习惯用语,其二,是把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在内的以前的全部历史都称作“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一、史前各文化阶段概况(一)蒙昧时代1、低级阶段。人类的童年时代。这一阶段,还没有人工制造的工具,人们使用的是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天然的石器和木棒。分节语的产生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这一阶段终止于把鱼类用作食物和获得用火的本领。2、中级阶段。从把鱼类作为食物和用火开始,到弓箭发明之前。火的使用对猿人的发展及其与大自然斗争能力的提高都起了很大作用。恩格斯说,“就世界性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生产工具的改进使生活资料较以前多了,但仍以采集为主。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食物来源没有保证,这一阶段相当普遍地发生了食人之风。极其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使得单个人是不能生存的,人们必须像蒙昧时代低级阶段一样实行群居。这一时期出现了按性别和年龄的自然分工。3、高级阶段:始于发明弓箭,终于学会制陶术。弓箭给狩猎提供了第一种致命的武器,使狩猎的效率提高,范围扩大,从而大大促进了狩猎活动的发展。狩猎业的发展,使人们开始过着相对定居的生活,出现了村落的萌芽。(二)野蛮时代从学会制陶开始,到文字发明及应用文献纪录止。1、低级阶段:采集业、狩猎业和渔业的发展,急需烫煮食物的炊事工具和装置液体的容易。陶器既可以煮熟食物,储存食品和水,又可用陶片作为收割谷物的工具。野蛮时代的特有的标志,是动物的驯养、繁殖和植物的种植。原始畜牧业和农业的产生。原始畜牧业和原始农业的出现,对原始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把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标志着以采集和狩猎自然物为主要活动来源的时代即将过去,以人工控制动植物的生产和繁殖作为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的时代已经到来。它不仅保证了人类有了比较可靠的食物来源,而且促进了定居、为以后社会生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东大陆是农业和畜牧业并举,而西大陆则偏重农业,畜牧业发展很差。跟自然条件有关。2、中级阶段:西大陆是从灌溉农业和在建筑商使用干砖和石头开始。东大陆是从“驯养家畜”,即“从驯养供给给乳和肉的动物开始的,而植物的种植,这里在这一时期似乎很久还不知道。实际上这一论断与事实不符。恩格斯指出,雅利安人和闪米特人由于畜牧业有较大规模的发展,使得他们从其余的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来,这就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恩格斯批评了”草原是人类摇篮”的说法,论证了森林才是人类的摇篮。3、高级阶段:从铁矿的冶炼开始,到发明文字和有文献纪录为止。后来的研究结果表明,以铁矿的冶炼作为高级阶段的起点界标,适用于古希腊和古罗马;而东方绝大多数国家的野蛮时代高级阶段的起点界标,是铜器。整体看,野蛮时代高级阶段是金石并用的时代。发生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二、原始社会分期问题(一)考古分期法和文化分期法在《起源》之前,流行的。考古分期法是以出土文物的制作材料为根据,把原始社会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中国只有这两个时代?)后来又把石器时代分为原始石器、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又分为早中晚三期。这种分期法只揭示了人类历史的一个方面的特征,还存在一些缺陷。为了克服考古分期法的缺点,摩尔根提出了文化分期法,即“根据生活资料生产的进步”,把人类社会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并把前两个时代中的每一个时代分为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代表一种不同的社会状态,并由于它本身所特有的生活方式而得以相互区别。有两点需要说明1、蒙昧、野蛮、文明等概念,并非摩尔根独创。2、生活资料生产是广义的。摩尔根以生活资料生产的进步作为原始社会分期的客观根据,具有重要意义。第一,直接从生产中寻找历史分期的根据。第二,比考古分期法能较为全面反映人类社会发展各阶段的主要特征。第三,摩尔根给人类的史前史初步创立了一个确定系统的原则,从而表明了人类历史发展的统一性。缺陷。第一,只说明了各个时期的物质文化生活特征,而没有概括出原始社会的全貌。第二,摩尔根所列举的用一两件”生存技术“来概括各个时期的特征,现在看来有些并不具有代表性。(二)马克思主义关于原始社会分期的基本观点着重从社会组织和社会关系的角度来解决历史分期的。马克思说:人类起初过着群团的生活实行杂乱的性交,没有任何家族,在这里只有母权能够起某种作用。列宁把原始社会分为“原始人群和原始公社”、又把分为“使用棍棒的猿猴群、原始人类和结成氏族公社的人类”。斯大林分为原始共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