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一、景观设计的概念和意义“景观设计”是从规划及建筑设计的角度定义的。也就是说,是指在建筑设计或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对周围环境要素的整体考虑和设计,包括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使得建筑(群)与自然环境产生呼应,使其使用更方便、更舒适,提高其整体的艺术价值;关注人的使用,即作为自然和社会混合物的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景观设计,不仅仅只是视觉景象的设计,更多的是寄托着人类的理想与追求,是对中国城市美化运动的意识形态的表现与反映。景观设计是对自然——人文综合景色的规划及设计工作,因而景观设计的范围相当广泛,大约包括如下多个环境层次:风景区、城市、建筑、园林、庭院、街景等。组成景观设计学科的知识结构主要有:规划学、建筑学、园艺学、环境心理学和艺术设计学等等。景观设计师必须具有综合的全面的素质,并且能自如地应用这些专业知识。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呈现出不同的风貌近年来,我们生活的城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批的广场绿地、商业步行街、主题公园、街头小品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之内,影响着我们的感观和行为方式。一个有良好景观的城市环境、居住环境,为人们提供了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双重价值。“诗意的栖居”始终是人们内心的向往,而景观设计正是通过提高生活品质,提升生活品位,以人为主体,以空间环境为客体,构架现实通向理想的桥梁。二、景观设计的理念景观是自然景色——人文景色的综合环境设计,设计者了解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色的美学意义是十分必要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是古代艺术家总结的艺术创作规律。热爱自然,感受自然,学习自然,再现自然,应是现代景观设计所要秉承的创作理念和路线。中国的拙政园巴黎德方斯新区三、景观设计的要素景观设计以人为主体,以建筑为载体,以水体和道路为脉络,以绿化为表征,以小品为装饰,这些就是城市环境设计的景观要素.人——人是景观设计第一要素,景观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人。人有两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使人有衣食住行的需要,另外社会属性使人有工作交往、情感交流的需要。这些需要都是空间环境的要求,景观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类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要求。建筑——建筑在景观设计中不只是某一个具体的房屋,而是指用物质的手法对环境的多次限定。例如广场、台地、阶梯、堤岸、天井、庭院、亭廊等等。用墙面、地面、顶棚围合分割而成的建筑环境,在此之上完成景观的营造。水体——景观设计中通常以水体作为展开点,城市的海岸、湖岸、河岸常常是人类生命力最活跃的地方。景观中的溪、泉、塘、潭等小水面也不容忽视,它们与江、河、湖、海等大水面一起形成了城市环境中的蓝带。水的曲线和动态变化,活跃、映射和点缀空间的特色,很好加以利用则能极大的丰富城市的景观层次和内涵。水体的变化由于设计运用得当而丰富多彩,喷泉、瀑布、水流等运动的不同姿态,以点状、片状、柱状形式的出现增加了景观的动感和魅力。道路——这里所说的道路,是指景观绿地中的道路、广场等各种铺装地坪。它是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是景观的骨架、网络。景观道路的规划布置,往往反映不同的景观面貌和风格。例如,我国苏州古典园林,讲究峰回路转,曲折迂回,而西欧古典园林凡尔赛宫,讲究平面几何形状。景观道路和多数城市道路不同之处,在于除了组织交通、运输外,还有其景观上要求,组织游览线路,提供休憩地面。景观道路、广场的铺装、线型、色彩等本身也是景观一部分。总之,当人们到景区,沿路可以休憩观景,景观道路本身也成为观赏对象。绿化——绿化是自然景观的引入和再造,是景观设计最重要和常用的要素。绿化的基本形式有:草坪、绿篱、树丛、花坛、藤架等。植物的生长姿态、颜色,甚至季节变化带来的季相,为城市环境带来生气和美感。我国江南名园“个园”在园内布置了四种景色,精选栽种植物,使四季皆有景色可以观赏,这是值得借鉴的一个典范。另外绿化还有净化空气、防止污染、调节气温、减少噪声等生态平衡的功能。小品——景观中小品有多种形式,主要有以下几大类型。休闲需要的小品:如坐凳、凉亭、靠椅、伞架、小卖部等。信息需要的小品:如路标、导游指示牌、时钟、广告牌、报刊栏等。装饰需要的小品:如喷泉、花坛、雕塑等。生活需要的小品:如垃圾筒、邮筒、卫生设备、饮水器、路灯等。小品一般体积不大,功能单纯,在景观中起点缀的作用。小品的设计当然应该首先注重实用,应该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为主,在符合人性化的尺度下,提供合宜的设施和设备,并考虑外观美,以增加环境视觉美的趣味。四、景观设计的方法景观设计是一项多因素、多功能的设计,设计方法主要如下:1、构思和构图构思是景观设计前的准备工作,是景观设计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构思首先要考虑的是满足其使用功能,充分为地块的使用者创造、安排出满意的空间场所,又要考虑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尽量减少项目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干扰等。构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平面布置组织和立体造型组合。平面布置:主要是将交通道路、绿化面积、小品位置等用平面图示的形式,按比例准确地表现出来。立体造型:主要选择景物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来反映。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要根据现场条件确定,因地制宜,因物制宜,因景制宜。2、对景与借景景观设计的平面布置中,往往有一定的建筑轴线和道路轴线,在轴线尽端安排一些相对的、可以互相看到的景物就叫对景。对景往往是平面构图和立体造型的视觉中心,对整个景观设计起着主导作用。对景可以分为直接对景和间接对景。直接对景是视觉最容易发现的景,如道路尽端的亭台、花架等,一目了然;间接对景不一定在道路的轴线上或行走的路线上,其布置的位置往往有所隐蔽或偏移,给人以惊异或若隐若现之感。借景也是景观设计常用的手法。通过建筑的空间组合,或建筑本身的设计手法,将远处的景致借用过来。如苏州拙政园,全园可以从多个角度看到几百米以外的北寺塔,这种借景的手法可以丰富景观的空间层次.3、隔景与障景“佳则收之,俗则屏之”是我国古代造园的手法之一,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也常常采用这样的思路和手法。隔景是将好的景致收入到景观中,将乱差的地方用树木、墙体遮挡起来。障景是直接采取截断行进路线或逼迫其改变方向的办法用实体来完成。4、引导与示意引导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采用的材质有水体、铺地等很多元素。如公园的水体,水流时大时小,时宽时窄,将游人引导到公园的中心。示意的手法包括明示和暗示。明示指采用文字说明的形式如路标、指示牌等小品的形式。暗示可以通过地面铺装、树木的有规律布置的形式指引方向和去处,给人以身随景移“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5、渗透和延伸在景观设计中,景区之间并没有十分明显的界限,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渐而变之,使景物融为一体,景观的延伸常引起视觉的扩展。如用铺地的方法,将墙体的材料使用到地面上,将室内的材料使用到室外,互为延伸,产生连续不断的效果。使人在心理感受上不会“嘎然而止”,给人良好的空间体验。6、尺度与比例景观设计主要尺度依据在于人们在建筑外部空间的行为,人们的空间行为是确定空间尺度的主要依据。无论是广场、花园或绿地,都应该依据其功能和使用对象确定其尺度和比例。合适的尺度和比例会给人以美的感受,不合适的尺度和比例则会让人感觉不协调。以人的活动为目的,确定尺度和比例才能让人感到舒适、亲切。7、质感与肌理景观的景素丰富,各种建造材料都分别呈现出不同的质感和肌理效果。如花岗石的坚硬和粗糙,大理石的纹理和细腻,草坪的柔软,树木的挺拔,水体的轻盈,钢板的重量。这些不同材料应加以运用,有条理地变化处理,将使景观富有更深的内涵和趣味。8、节奏与韵律节奏与韵律是景观设计中常用的手法。在景观的处理上节奏包括:铺地中材料有规律的变化,灯具、树木排列中以相同间隔的安排,花坛座椅的均匀分布等。韵律是节奏的深化。如临水栏杆设计成波浪式一起一伏很有韵律,整个台地都用弧线来装饰,不同弧线产生了向心的韵律来获得人们的认同。以上是景观设计中常采用的一些手法,但它们是相互联系综合运用的,并不能截然分开。只有在了解这些方法,加上更多的专业设计实践,才能很好地将这些设计手法,熟记于胸,灵活运用于方案之中。第一章公园规划设计概述第一节城市公园概论•1公园的概念•2公园的功能与作用•3公园的类型•4公园的起源与发展1.公园的概念•城市公园是为城市居民提供室外休息、观赏、游戏、运动、娱乐,由政府或公共团体经营的市政设施。•唐学山园林设计P1802.公园的功能与作用•(1)城市公园的文化、游憩功能•(2)城市公园的经济功能•(3)城市公园的景观功能•(4)城市公园的生态功能•(5)城市公园的防灾避险功能3.城市公园的分类•1.美国城市公园分类系统•2.德国城市公园分类系统•3.日本城市公园分类系统•4.我国城市公园分类系统1.美国城市公园分类系统•(1)儿童公园•(2)近邻娱乐公园•(3)运动公园(包括运动场、田径场、高尔夫球场、海滨、游泳场、营地等)•(4)教育公园•(5)广场公园•(6)市区小公园•(7)风景眺望公园•(8)水滨公园•(9)综合公园•(10)林荫大道与公园道路•(11)保留地2.德国城市公园分类系统•(1)郊外森林公园•(2)国民公园•(3)运动场及游戏场•(4)广场•(5)花园路•(6)郊外绿地•(7)蔬菜园•(8)运动公园3.日本城市公园分类系统•(1)儿童公园•(2)邻里公园•(3)地区公园•(4)综合公园•(5)运动公园•(6)风景公园•(7)动、植物园•(8)历史公园•(9)区域公园•(10)游憩观光城市•(11)中央公园4.我国城市公园分类系统•(1)综合性公园•(2)儿童公园•(3)动物园•(4)专类动物园•(5)植物园•(6)专类植物园•(7)盆景园•(8)风景名胜公园•(9)其他专类公园•(10)居住区公园•(11)带状公园•(12)街旁游园•(13)其他•还有一些专题性较强、面积相对较小的公园:专类花园、药物园、岩石园等,这些小型专题园由于其小而精、有自己的突出特色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建立科学的分类系统,有助于正确地把握各类城市公园的性质,从而合理有效地进行建设与经营,以满足现代社会生活趋于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需要。4.公园的起源与发展公园的起源•起始于西元前二千多年的幼发拉底河下游的一個名为Sumer的民族开始设立经营。•中國与波斯的宮廷中皆有苑囿供王公貴族使用。4.1英国城市公园的发展•19世纪之前的公园从18世纪开始,英国王室所拥有的林苑,狩猎场向市民开放,这些绿地与已经开放的公园成为英国城市早期开放空间的雏形。•19世纪之后的公园背景: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上半期,英国产业革命带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同时导致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代表性公园:摄政公园伯肯黑德公园摄政公园平面图1838年开放的摄政公园(Regent’spark)的成功导致了英国建造城市公园的热潮。伯肯黑德公园平面图1847年开放使用的伯肯黑德公园,面向社会各个阶层开放,标志了城市公园的正式诞生。4.2美国城市公园的发展1.“公园墓地”运动2.城市公园运动(thecityparkmovement)•19世纪中期最先在波士顿掀起了“公园墓地”运动。•墓地建设多选择在郊外景色优美的地方,同时结合了公园设计的手法,并且由宗教团体、市议会和联邦政府以及私人共同出资建造。公园墓地使得人们认识到了公园的魅力,从而拉开美国公园建设的序幕。“公园墓地”运动主要人物:城市公园运动(thecityparkmovement)马尔什(G.P.March)唐宁(A.j.Downing)奥姆斯特德(F、.L.Olmsted)19世纪中叶,在美国开展了一场关于建造城市公园的大讨论。一些专家在看到利用科学技术改造城市的可能性时,也思考着如何保护大自然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问题。时间地点19世纪中叶美国马尔什(G.P.March)理论从认真的观察和研究中看到了人与自然、动物与植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主张人与自然要正确地合作。时间地点1851年纽约造园家唐宁(A.j.Downing)事迹倡导修建纽约市第一个公园,即后来的中央公园。时间地点1858年美国纽约景观建筑师奥姆斯特德(F.L.Olmsted)事迹主持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纽约中央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