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第13讲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及世界多极化趋势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3讲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及世界多极化趋势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考纲要求]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课标提示]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考点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知识串讲·助学助记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1.规划:“二战”后期,美苏首脑通过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定了以美苏为主导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即雅尔塔体系。它勾画出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2.战后表现(1)美国:独占日本,控制西欧。(2)苏联:控制东欧、蒙古等。(3)美苏分区占领朝鲜、德国、奥地利等。(4)对亚非拉广大地区没有明确划分,成为“中间地带”。3.评价(1)雅尔塔体系体现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同维护战后和平的精神,但是具有明显的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色彩。(2)雅尔塔体系结束了欧洲国家作为世界中心的国际格局,为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战后世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决定了直到今天许多国家的命运与方向。史学者说“二战”后美苏关系的变化与苏联关系的破裂始于1947年,它在塑造美国对欧洲安全承诺的性质和范畴上发挥了关键性作用。……1944~1951年间,美国与其他先进的工业化民主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建设。战后秩序的制度化因之在范围上大大超过了以往,涵盖战后联盟间的经济稳定、贸易、金融、货币和政治、安全等关系。——[美]约翰·伊肯伯里《大战胜利之后》二、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冷战”的兴起(1)背景:①“二战”结束后,美苏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双方关系开始发生变化。②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③苏联把确保东西部边界安全作为国家的首要利益,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④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美国积极地推行反共、反苏的政策。⑤美苏两国之间存在严重的猜疑和不信任,也加剧了两国间的冲突。(2)表现:政治“杜鲁门主义”出台:1947年,杜鲁门公开宣称与苏联和社会主义对抗,标志“冷战”正式开始。苏联和东欧国家于1947年成立了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马歇尔计划”:即1948年提出援助西欧的“欧洲复兴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1949年苏联成立“经互会”与之对抗军事为遏制苏联,加强对西欧控制,1949年成立北约。为对抗北约,1955年苏联和东欧民主国家成立华约组织,标志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3)影响:①美苏“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②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又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③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2.“冷战”中的“热战”(1)朝鲜战争: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使“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2)越南战争:导致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苏联的军事实力大体上赶上了美国。3.“冷战”的客观作用(1)在“冷战”的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双方都不敢轻易动武,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发生新的世界大战。(2)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在长期共存中取长补短,双方都注意发展经济,注意进行内部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3)“冷战”双方在科技、军事等领域的竞争也客观上推动了战后世界科技水平的提高,“冷战”结束后很多军事科技开始用于民用领域,推动了世界的进步。(4)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两极对峙格局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下,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利益,不断壮大自身力量,第三世界开始崛起。(如不结盟运动兴起等)(5)“冷战”对中国的影响:美国支持国民政府,使中国陷入国共内战深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包围、封锁政策;美国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出现台海危机,中国至今未完成国家完全统一;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国被卷入朝鲜战争。史学者说对“冷战”的评价“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三、美苏争霸苏联的对外政策中也存在着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以及意识形态的因素。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形势发生变化,苏联走上霸权主义道路,美苏争霸成为“冷战”的核心内容。1.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既有缓和又有争夺,美国占优。(1)在缓和方面:1955年,苏联主动与西方国家合作,签订了对奥和约。同年,苏联同联邦德国建立外交关系。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美国实际上承认苏联是超级大国这一事实。(2)在紧张方面:1961年苏联和民主德国修筑“柏林墙”,封锁了东西柏林边界,使美苏关系更加紧张。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表明苏联开始走上同美国进行全球争夺的道路,同时也表明当时的战略优势仍然在美国方面。2.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苏攻美守。(1)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推行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美苏在欧洲都集结了重兵,处于两军对峙的僵持状态。苏联一方面对欧洲以“缓和”战略麻痹西方,另一方面加紧在欧洲以外的地区扩张。1979年入侵阿富汗,标志着苏联霸权主义政策发展到了顶点。(2)美国受经济危机的冲击,侵越战争受到严重挫折,军事力量被苏联赶上,美国在美苏争霸中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1969年后的尼克松主义,调整全球军事部署,收缩亚洲兵力,1973年从越南撤军,1979年同中国建交。3.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强硬,苏联全面收缩。(1)在核战略和核军备方面,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通过以高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从而拖垮经济力量相对落后的苏联。在争夺第三世界方面,美国立足于在军事上打小规模的局部战争,打击亲苏政权。(2)苏联由于国内经济发展缓慢,在与美国的争霸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后,开始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做法,转为裁减军备,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2读史用史·史论结合命题点一历史概念——“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史料研读]史料一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众参两院发表咨文,把世界分为自由民主和极权主义两个对立的营垒,不指名地将苏联称为“极权政体”,并以援助希腊和土耳其为名,宣布美国将支持和帮助世界上所有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力量。这便是人所熟知的“杜鲁门主义”的问世。“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徐蓝《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史料二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我们相信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解读(1)史料一中杜鲁门提出了遏制共产主义的方针,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成为美国对苏联进行“冷战”的重要标志;同时美国以两极思维来看待整个世界,表明美国外交政策已经转向称霸世界。(2)史料二中的信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说明美国通过对西欧国家的援助,促使其经济复苏,但实质上的目的在于遏制共产主义。[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的理解。试解答案:美国战后对外政策实现了从孤立主义向全球扩张主义的转变。2.根据史料一、二,分析“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不同。试解答案:“马歇尔计划”是以经济方式对“杜鲁门主义”进行的实践,在强化“冷战”和两极格局形成中起到关键作用。[史论归纳]1.“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1)相同点:①背景:都出现在“二战”后初期,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对抗。②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2)不同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提出针对“希土危机”针对二战后西欧经济凋敝、政局动荡,资本主义统治秩序面临威胁内容既包括经济上的援助,也包括军事上的援助经济援助计划表现形式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采取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以此来达到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的目的影响标志着美国的对外政策已突破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立主义态势,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冷战全面开始一方面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政局的稳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美国控制西欧,同时也拉动了美国经济的增长2.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命题点二综合考点——“冷战”政策的影响[史料研读]史料一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认为“冷战”是“现代历史上的荒谬插曲”,是“漫长的、代价高昂的、黑暗阴郁的、危险的事件,威胁到地球上所有人的生命”,是“人类最接近于集体自杀的一次经历”。——白建才《再论“冷战”的后果与影响》史料二正是在东西方“冷战”而形成的两极格局之下,世界发生了更为深刻的变化,它孕育了两极解体的力量,也孕育了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相互宽容的态度,同时,它孕育了一个多极化的发展方向。——《回看“冷战”》解读(1)史料一认为“冷战”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使人们长期生活在“冷战”的阴影之下。(2)史料二则强调了“冷战”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方方面面,而且导致了世界格局的变动,促使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史料运用]史料一、二对“冷战”影响的评价有何不同?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历史事件?试解答案:不同:史料一主要从负面影响进行评价,史料二主要从客观积极影响进行评价。方法:用全面、辩证的观点,一分为二的方法评价。[史论归纳]美国发动“冷战”的目的、实质和影响(1)目的:遏制苏联势力的扩张和共产主义蔓延,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秩序,加强对西欧的控制。(2)实质:美国公开干预别国内政,称霸世界。(3)影响①美苏“冷战”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②美苏“冷战”造成部分国家的分裂,如德国和朝鲜半岛的分裂。③“冷战”导致国际局势紧张。在欧洲,美苏全面对抗;在亚洲导致局部战争——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在拉丁美洲,古巴导弹危机还曾一度把人类拖到核战争的边缘。④美苏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但由于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又使得世界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3真题体验·把脉高考1.[2018·北京卷,22]读下图,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美国政府财政盈亏及其原因的是()A.“马歇尔计划”从欧洲吸引援助使美国财政盈余B.古巴导弹危机的紧张局势给美国财政造成赤字C.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给美国财政带来了盈余D.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

1 / 8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