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第12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62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12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考点一“独立自主,灵活多变”——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边倒”1.背景(1)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2)以______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妄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3)________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相继赢得民族独立。(4)新中国成立之初,政权还不十分巩固,经济亟待恢复。2.外交任务:打破被孤立、封锁的局面,为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创造条件;结束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史,开创独立自主外交的新局面。美国亚非拉3.外交政策:__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该政策是新中国进行外交活动的根本指导思想和原则,是区别于旧中国外交的最主要特征,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4.基本方针(1)“__________”:不承认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2)____________________:清除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和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特权。(3)________: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新中国不再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独立自主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5.成就(1)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粉碎政治孤立企图。(2)《______________________》获得苏联援助,打破美国经济封锁。(3)1950-1953年,志愿军抗美援朝,为新中国建设赢得和平稳定环境。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世纪50年代中期外交政策的成熟1.背景(1)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亚非独立新兴国家增多,反殖反霸。(2)新中国政权得到巩固,经济恢复发展。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提出: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首次提出__________________。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内容:在处理国家之间关系中,坚持互相尊重______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3)特点: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4)意义: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权3.日内瓦会议: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促成__________(越南、老挝、柬埔寨)问题解决。4.万隆会议(1)背景: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一大批亚非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赢得了政治独立。(2)召开:1955年4月,亚、非新兴独立国家在印尼万隆召开会议。印度支那(3)求同存异:面对帝国主义的干扰和破坏,以及与会国之间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产生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__________”的方针,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4)意义: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代表着国际舞台上一种新兴力量的崛起。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我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倡导的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建立友好、团结和合作关系,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的“__________”,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求同存异万隆精神【名家论史】对“一边倒”的评价“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在经济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的发展。——游艳丽《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之联系》【纵横联想】新中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比较项三大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特点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分阵营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比较项三大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保障了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逐渐得到国际社会认可,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比较项三大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地位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概念阐释】“求同存异”方针(1)同:中国和亚非国家都曾遭受殖民统治;都面临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都要求加强团结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2)异:中国和亚非一些国家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3)“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为了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和合作。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的中国外交政策1.特点:“两只拳头打人”和“一大片”的外交政策。2.原因(1)朝鲜停战后,美国继续敌视中国;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的阴谋;继续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活动;发动侵越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安全。(2)20世纪50年代末期,苏联实行大国沙文主义政策,企图损害中国的主权,遭到中国严词拒绝;1960年,苏联突然照会中国政府,要求召回全部在华苏联专家,停止对中国的经济技术援助;苏联在中蒙、中苏边境大量增兵,从北面威胁中国安全。中苏关系紧张,我国外交环境恶化。1969年中苏在珍宝岛发生边界冲突。3.表现: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中国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加强同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往来。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中国先后又与柬埔寨、老挝、古巴等20多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4.影响:大大改善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处境,扩大了中国在世界的影响。主题一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战略史料一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是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精神……——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1949年11月8日)史料二我们的会晤是难得的。尽管我们中间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但是这不应该影响我们所具有的共同愿望。我们的会议应该对于我们的共同愿望有所表示,使它成为亚非历史值得珍贵的一页。同时,我们在这次会议中建立起来的接触应该继续保持,以便我们对于世界和平能够作出更大的贡献。——摘自《周恩来万隆会议发言稿》(1)史料一信息“要有独立精神”表明新中国要在独立平等的基础上发展与各国间的关系,为此新中国成立之初在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指引下,提出“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三大外交方针。(2)史料二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解读史料时要抓住关键信息“不同意见”和“共同愿望”理解周恩来所持的主张,即“求同存异”。(1)依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独立自主”与“一边倒”政策是否矛盾。说明理由。提示不矛盾。“一边倒”政策是以“独立自主”为前提的,它的最终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是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料二中与会各方要达成的“共同愿望”是什么。为此各方采取了怎样的妥协策略?提示愿望——反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和平),发展经济。策略——“求同存异”。对“一边倒”政策的分析(1)原因分析:战后美苏“冷战”,两大阵营对峙格局形成。新中国政权的建立与苏联的支持密不可分,苏联为其全球战略,必然要求新中国在外交政策上与其保持一致性。新中国成立之初,贫穷落后,政权还不十分巩固,需要苏联的继续扶持。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长期支持国民党政权,再加上双方意识形态的冲突,彼此对立敌视状态难以一时改变。因此,当时的中国只能“选边站”,除了“一边倒”,中国没有其他选择余地。(2)政策理解:“一边倒”指总方向上倒向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抗,主要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但这并不是绝对的,除社会主义国家外,新中国也和一些非社会主义的新兴民族独立国家或欧洲传统中立国建交,这与苏联支持国际民族独立运动的方针并不矛盾。同时,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中的某些国家,如英国等也因为国家某些利益,承认新中国,但新中国政府还不敢超越苏联的底线,与其正式建交。(3)政策调整:50年代中期,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国家团结合作。这一方针是对“一边倒”的补充,本质上并不对立。50年代后期,新中国政权已经稳固,国力有所增强,不再唯苏联“马首是瞻”;60年代以后,随着中苏关系恶化,中国打破“一边倒”束缚,同法国等西方大国正式建交。但这一时期的外交基本没有突破传统“敌友分明”的“单边外交”思维。改革开放后,中国展开广泛的“多边外交”。主题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特点和成就史料一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史料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历久弥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符合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要求,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五项原则的精髓,就是国家主权平等。——温家宝《弘扬五项原则促进和平发展》史料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或不同的国家,适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54周年(1)史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采取的外交方针。解读史料,关键是结合教材知识对三大方针进行理解,三大方针的提出是由中国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所决定的。(2)史料二信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体现了创新性;“国家主权平等”说明了其平等性的原则。(3)从史料三中所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的范围可以看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包容性;从其容纳不同时代的内容来看,具有开放性的特点。(1)指出史料一中“一边倒”方针的具体表现和中国共产党作出这一决策的国内外环境。提示表现:同苏联、东欧等国家建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国内外环境:新中国百废待兴,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苏联支持新中国,美国敌视新中国。(2)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史料一中毛泽东提出三大外交方针的重大意义。提示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捍卫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地位,确定了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格局。(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外交方针都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体现,但两者又有很大不同。依据史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提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外交方针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束缚,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1.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特点(1)革命性:①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运动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及解决的问题有密切联系。②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外交方针,从产生的指导思想和解决的主要问题看,这三项方针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2)结盟性:①“一边倒”是指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国结盟,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②这一外交政策是由新中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所决定的。(3)平等性: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外交三大方针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时也在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等外交实践活动中得以体现。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征(1)包容性: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或不同的国家;适用于发展中国家或发达国家。(2)平等性:强调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当平等互利、和平共处。(3)开放性: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4)创新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考点二“与时俱进,共谋新篇”——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外交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背景: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广大____________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发展中国家(2)标志: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3)意义: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此后,中国在__________中发挥着越来越

1 / 6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