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背景下的城市地理新空间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创新驱动背景下的城市地理新空间——兼论国内外创新城区的发展李健于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5年11月社科院最近研究重点:一新产业革命与上海的转型发展二“一带一路”战略、金砖国家合作与城市外交三长江经济带研究:数据库建设与城市发展互动四特大城市城市病与城市应对策略五全球城市建设的目标、内涵与战略及上海实践六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全球创新网络、创新空间与创新城区七城市社会建设与公共治理战略、社会融合与包容性社会八气候变化与低碳城市建设、慢性传染病、城市防灾体系建设汇报框架:一国际大都市规划导向和内涵特点二创新驱动与城市规划转型的逻辑三美国创新城区的浮现与主要特征四国内外创新城区典型案例的研究五创新城区发展总结与空间新特征六创新城区的内在组织与机制互动一国际大都市规划导向和趋势国际大都市规划导向和趋势5•(1)在变化和灾难之后能够反弹恢复;•(2)具有在困境中准备,回应困境挑战,并从困境中恢复的能力。•纽约:更坚强、更弹性的纽约•伦敦:最伟大的城市•2011年12月23日公布《东京2020年城市发展战略规划》,规划围绕提升东京整体实力水平的八大目标和十二个工程展开,与以往的发展规划相比新规划更加重视城市防灾、能源和提升城市的国际竞争力。•东京:更加重视城市防灾、能源•2010年5月《大巴黎规划》获法国议会两院的通过。规划提出通过重组交通,打造可持续发展、国际竞争力强、具有创造性、绿色环保、消除郊区概念的“世界城市”。•巴黎:保持在21世纪的全球吸引力•2013年6月,伦敦大都市政府(GLA)发布大伦敦《2020远景规划:最伟大的城市》。•规划中提出后奥运时期伦敦大都市区主要发展契机为保持全球金融、商业、文化、艺术、媒体、教育、科学与创新之都的地位。国际大都市规划导向和趋势6•《香港2030规划远景与策略》第三期报告是由香港策发会在2007年发布,“香港不仅是中国主要城市之一,更要成为亚洲首要国际都会,享有类似北美洲的纽约和欧洲的伦敦那样重要的地位”。•香港:中国主要城市;亚洲首要国际都会•2011年,北京市发改委出版《北京2030:世界城市战略研究》,首次提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发展目标。•内涵包括:世界级的创新中心城市、世界级的决策中心城市、东北亚世界城市轴的核心城市、综合性的世界城市。•北京:谋划创新型世界城市•2008年,新加坡发布“文艺复兴城市”计划第三版。该计划面向2015年。•着力将新加坡建设成:(1)国际人才的活力集聚地;(2)包容性与凝聚性人口的最佳居住地,市民对多样性有普遍认同感与欣赏度,形成积极的国家认同。•新加坡:文艺复兴城市•首尔市于2013年9月发布《2030首尔计划(城市基本计划方案)》。•首尔市定位是成为“沟通与关怀的幸福市民城市”。未来20年首尔市将以“沟通与关怀”为核心,最终打造成为市民幸福的城市。•首尔:沟通与关怀的幸福市民城市国际大都市规划总结7•城市规划从以空间规划、经济发展、城市竞争等为核心内容,转型为与创新发展、社会建设、市民生活等息息相关的核心问题为中心内容。•以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为分界,包括全球经济格局重大变化、新工业革命等新发展趋势研究强化,创新、低碳、幸福、包容等新理念更加突出。•远景战略规划的总体目标求“虚”的,敢于梦想,如更绿、伟大、吸引力等,通过这种理念的灌输以实现城市不同群体间的规划共识。但其分项的目标力求“实”,问题导向,建立在科学研究和可操作的基础之上以解决问题。•“创新与转型”发展成为共识,这与世界经济与技术发展的阶段、规律,以及美国、欧洲国家的再工业化战略息息相关。•基本特点康氏长波理论与转型发展的关系•第一次技术革命发轫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结束于19世纪30年代,以机械化为主要特征,是“蒸气机和铁路康氏长波”发生发展的直接推动力。•第二次技术革命自19世纪30年代开始,到20世纪初期进入尾声,以电气化为主要特征。在第二次技术革命中,以电力技术和内燃机技术为中心的新技术体系开始取代蒸气机为中心的旧的技术体系,钢铁冶炼和石油化工技术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新技术群落。•第三次技术革命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至现今,以电子信息化为主要特征和结果。在制造业控制自动化基础上,电子通讯产业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产业和突出标志,其他包括核能技术、空间技术、生物技术等产业领域发生技术突破,共同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从第一技术革命开始到结束共持续了70年的时间,其中转型时期持续10年左右的时间;第二次技术革命开始到结束同样持续70年的时期,转型期稍长,为20-30年左右;第三次技术革命到现在基本已经进行了60多年的历史,电子信息技术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开始减弱,寻求新的创新点已经迫在眉睫。二创新驱动与城市规划转型的逻辑城市转型发展系统的分解与互动关系10城市转型可以分解为产业转型、社会转型、环境转型及空间转型四个维度,四个维度彼此存在互动,通过要素流动与政策实施,共同构成转型发展的综合城市生态系统。从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分析,经济转型升级的实质是资本、劳动力及土地等传统要素与知识、技术等新要素重新配置的动态过程。根据波特对经济发展关键推动要素的分析,可形成要素推动、投资推动、创新推动及财富推动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要素投入的比例存在差异。要素投入差异又催化社会关系进化、人地关系的变化,进而引导社会结构转型、生态环境的转型,所有三个方面转型最终通过土地开发模式转变反映在空间形态的转型,引导城市空间结构发展重大变化。但这个发展过程并非是单向发展过程,而是一个可逆发展过程,也即城市空间结构的转变,最终又会引导产业经济、社会结构及生态环境变化。城市转型发展系统的分解与互动关系11在要素投入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更多是原材料、劳动力、土地资源等传统经济要素,人们通过简单的加工生产制造活动创造社会财富,对于生产技能要求较低,社会生产以一般劳动力为主;在生产地点选择上,也多靠近原材料产地或市场地,空间组织系统性并不强。在资本驱动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资本,这是目前中国多数特大城市所处阶段,典型产业包括重化工产业、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产业发展技术水平有很大提升,对劳动力生产技能有一定要求,产业工人成为社会生产最主要的力量;生产空间有空间集聚发展的需求,工业园区成为主要平台,工业用地大大扩展。城市转型发展系统的分解与互动关系12到创新驱动阶段,创新创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驱动力,人们更多是通过知识和技术来创造新的社会财富,社会生产对于劳动力的要求是高知识、高技术型,强调良好生产和生活环境的打造,对社会公共服务需求较高,生产活动也临近或者位于中心城区及高科技园区,对于土地的需求更多是高密度、地理邻近等内涵。至财富驱动阶段,后现代化的生产消费活动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也即财富本身创造财富,包括休闲疗养、文化娱乐、生命健康等活动成为社会的主导产业,专业化的服务人才成为社会劳动力主体,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紧密融合在一起,打破传统的社会经济活动功能分区,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形成混合布局的情况。构筑创新驱动转向的空间依托13驱动力城市功能体现空间依托资本驱动——金融业——中央商务区、高科技园区创新驱动——研究开发——(中央智力区?创新园区?)创新创意重新调动与汇聚被忽视的智力资本14在传统的经济概念中,城市或区域的财富以GDP、资本市场市值、银行资产等金融财富为对象加以衡量。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知识和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波特(1985)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国家竞争力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生产要素导向阶段→→投资导向阶段→→创新导向阶段→→财富导向阶段。进入21世纪后,随着周边城市投资环境的改善,我国城市以投资为导向的经济发展动力逐渐萎缩。同时,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逐步进入后工业经济社会或称知识经济社会,研发创新对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日趋显现重要。重新发掘与发现被低估的区位价值15在基于资本导向的经典城市土地利用模型中,从总部管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等都依据级差地租位于相应的城市区位。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新兴产业的崛起,及其组织模式的改变,逐渐改变了原有产业价值链附加值结构模式。知识和技术含量最高的研发部分成为生产价值链结构中的高端,并重构了城市区位的价值生产结构。交通基础设施、信息通讯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备,使得整个城市区位的时间距离差距缩小,城市区位级差地租缩小,城市日益成为一个扁平化的空间。酝酿形成创新时代城市规划新规则16交通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则使得以生产链组织生产更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形式,城市功能日益体现出其复杂化、综合化的特点,相应体现在作为空间载体的城市空间组织上。与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相比较,现行城市规划导向、用地分类过于单一,无法响应城市功能混合布局、城市空间灵活运用等新特点,难以支撑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知识驱动型城市发展新要求。创新城区的发展规划,必须体现出社会经济和城市空间结构组织变化新特征,打破传统城市规划中以功能区组织空间结构的模式,以创新城区的概念组织空间和土地开发,以空间混合布局、功能交织组合为基本特色,形成创新时代城市规划的新规则。三美国创新城区的浮现与主要特征创新城区的概念与内涵18工业区科学园区创新创意城区要素、资本驱动——资本、创新驱动——创新、创意驱动低成本要素、政策——工程师、技术工人——研发人员、创新创意人才创新城区的概念与内涵19作为一种全新城市经济新空间,创新城区目前仍没有明确的学术概念。从当前欧美城市创新城区实践情况看,创新城区是刺激经济增长的一种城市规划手段,与城市中心城工业区、滨水岸线地区改造等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目前公认的最早的创新城区包括巴塞罗那普布诺地区升级和波士顿海港的改造。创新空间保持着过去工业区、科学园区所具备的一些元素特征,更具备现代创新经济需要的相互影响和支持的形式和功能。综合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并参考其他典型创新城区的特征和内涵,可以总结创新城区是一个高端科研院所、研发机构及创业企业、孵化器及金融辅助机构等高度集聚、创新活动旺盛、各主体网络化互动特征明显的城市新经济空间,主要存在于城市中心城区或者大都市区边缘,无明显空间边界;创新城区还具备物理空间紧凑性,公共交通通达、公共网络分享,知识共享与技术合作,居住、办公与商业等功能混合布局,公共服务完善等特征。创新城区的类型与特点20从美国创新城区的整体情况看,整合了企业、学校、培训机构、创业者等一系列要素,及混合功能开发、科技创新、高回报投资等特征,这些要素由交通体系连接、数字科技联网、以咖啡作为媒介。但创新城区并不是完全不一样的新空间,其组成部分体现出“城市特质”(cityness)的特性,即:复杂性、高密度、文化与人口结构的多样性,以及新旧事物的层次性。大多数创新城区可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模式。1、“支柱核心”(anchorplus)这一模式的创新城区主要位于中心城市的市中心区,其特征为:在主要的支柱创新机构周边形成大规模的混合功能开发,参与创新资源商业化拓展的相关公司、延伸企业、企业等形成大量积聚的格局。创新城区的类型与特点212、“城市区域再造”(re-imaginedurbanareas)该模式的创新城区一般临近城区衰落地区,区域内的工业或仓库区处于物理空间及其经济结构的转型过程当中,创新性增长为这一转型提供了一条新路。其改变的进程往往受益于交通体系重塑、历史建筑遗存改造、与高租金的市中心区的临近性,上述因素与先进研发机构与支柱性企业共同推动了区域的创新发展。3、“城市化科技园区”(urbanizedsciencepark)此类创新城区一般位于郊区及城市远郊区域,这些以往孤立、蔓延式的创新区域通过增大密度以及融合一系列零售、酒店等新功能等举措推进了城市化水平。北卡罗来纳创新三角区域,作为20世纪最具有标志性的研发型校区,成为此类模式的典型代表。2012年,创新三角区发布新的未来50年战略规划方案。该规划提出集中建筑与基础设施的原则,规划新增一个具备活力的中心区,包括居民住区、零售业以及轻轨交通

1 / 8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