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编制大纲(修订稿)前言编制背景、必要性、编制过程等。一.规划区域基本概况1.自然条件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类型、水文地质等;土地、水、能源、矿产等主要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辖区面积、人口、产业结构和布局、发展定位;耕地面积及分布、粮食产量等情况。2.环境状况水环境质量状况、大气环境质量状况、污染物排放情况、主要污染源现状与分布(排污企业、园区、污染地块、污染物储存或倾倒点等)等。3.相关规划要点区域发展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要点。二.土壤污染现状与存在问题1.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现状与存在问题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农业、国土、环保等已有数据分析,初步弄清农用地污染情况与污染特征。主要存在污染问题及可能风险分析。历史污染耕地、潜在污染耕地(重点污染源周边等)、风险分析22.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现状与存在问题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国土、环保等已有数据分析,初步弄清建设用地土壤污染情况与污染特征。主要存在污染问题及可能风险分析。历史污染地块(历史遗留工矿企业用地)、疑似污染地块(重点行业企业工矿用地、加油站、危废或有毒有害物储存点、重点尾矿库、大宗固废堆存场地、重点污染源及周边、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等)、风险分析。3.林地及其它类型土壤环境质量现状与存在问题林地及其它类型土壤环境质量现状。林地、未利用地、河道、滩涂等土壤(底泥)污染情况与污染特征。主要存在污染问题及可能风险分析。三.规划指导思想与目标指标指导思想: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逐步开展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有效控制污染土壤的环境风险与健康风险,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努力推动“五大发展”的美好安徽建设。基本原则:坚持风险管控,突出重点区域,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逐步减少存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治理体系。总体目标:到2020年,完成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示范项目,建立健全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管理制度,使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与健康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到2030年,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3环境风险与健康风险得到全面管控,按照污染土壤风险控制要求,全面开展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主要指标: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4%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污染地块再利用调查评估率100%。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四.主要任务1.疑似污染区域土壤污染调查弄清土壤污染类型、污染物种类、污染物空间分布、污染土方量、地下水污染情况等。2.疑似污染区域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按风险情况综合排序,建立污染地块风险清单。3.区域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库构建编制污染土壤待治理工程项目建议书,实施方案等,构建区域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库。4.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程有序开展编制区域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程建设规划。根据区域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库,以拟开发建设居住、商业、学校、医疗和养老机构等目的的污染地块和污染集中区域的耕地为重点,优先开展治理与修复,有序推进区域土壤污染综合治理与修复。5.土壤治理与修复能力建设提升基础能力,建设专业人才队伍与技术平台,推动地方土壤污4染治理与修复产业发展,强化治理与修复工程监督与管理能力。五.重点工程1.重点区域土壤污染调查与评估主要包括重点行业企业、园区用地,历史遗留污染地块,污灌区耕地,主要污染源所在地及其周边等。2.农用地土壤治理与修复重点工程主要包括轻度、中度、重度污染耕地治理与修复,林地、园地等土壤污染治理等。3.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重点工程主要包括拟开发为敏感用地的污染地块,水源地周边污染地块,风险防控措施不能解决的现状污染地块,历史遗留工矿企业污染地块,其它污染地块。4.区域土壤污染综合治理工程主要包括矿产开采活动影响区域的河道、沟渠、村庄、农田等污染综合治理,企业污染地块及其周边水土污染综合治理,污染事故造成的区域环境综合治理等。5.土壤治理与修复能力建设工程主要包括土壤治理与修复技术平台建设工程,土壤治理与修复技术研发与示范工程等。六.保障措施主要包括组织领导、投入机制、政策规章、科技支撑、公众参与、目标考核等。5附件1.区域地理位置图2.土地利用现状图3.土地利用规划图4.区域主要污染源分布图5.区域主要污染源统计表6.区域土壤污染现状图(污染现状、评价、风险评估等)7.污染耕地/地块地理位置图8.污染耕地/地块遥感影像图9.污染耕地/地块污染空间分布图10.区域污染耕地/地块信息统计表11.区域污染地块风险等级排序表12.区域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项目统计表13.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任务分解表14.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年度实施计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