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环境监测及其未来发展趋势作者:贾春梅来源:《北方环境》2011年第11期摘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环境,本文介绍了环境监测的目的、作用、类型、基本特点和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关键词:环境监测系统;环境监测;环境保护;环保中图分类号:X8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370(2011)11-0103-01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类在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同时,又在不断地利用和改造环境,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某些改变和破坏,产生许多严重的环境问题,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如何合理、有序地利用和保护环境,积极、有效地解决业已产生的和潜在的环境问题,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重大问题。1环境监测的目的与作用环境监测是环境监测机构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定、程序的要求,运用科学的、先进的技术方法,对代表环境质量及其发展变化趋势的各种环境要素进行间断地或连续地监视、测试和解释的科学活动。环境监测的目的就是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变化原因,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环境监测作为一种技术性和综合性很强的科学活动,具有公开、公平、公正的特点,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监测、解释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的各种环境要素信息;(2)监试和评价对人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环境因素;(3)监督对环境造成污染或危害的各种行为;(4)监督与评估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法规、措施的实施效果;(5)为制定及执行环境法规、标准及环境规划、环境质量影响评价和就污染防治对策等提供可靠、公正、科学的依据;(6)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技术监督和技术服务;(7)为公众的环境质量知情权提供技术服务。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基础,环境管理必须依靠环境监测,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及时、准确的环境质量信息是确定环境管理目标,进行环境决策的重要依据。这些信息的获取要靠环境监测,否则很难实现科学的目标管理;二是环境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要依靠环境监测;三是评估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环境管理制度的执行效果要依靠环境监测,否则难以提高环境管理的科学水平。2环境监测的类型龙源期刊网根据不同的划分依据,可将环境监测划分为多种类型。按照环境监测的目的和性质,可分为监视性监测、特定目的性监测和研究性监测三种主要类型。2.1监视性监测又称为常规监测或例行监测,它是环境监测的主体,是对客观环境要素的状况及变化趋势进行监测;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判断环境标准和实施情况和改善环境质量取得的进展,积累监测数据,评价监测区域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常规监测主要包括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督监测两个方面。环境质量监测从监测对象可分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水环境质量监测、噪声、振动、辐射等物理要素环境质量监测、环境生物监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和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等几大类型。2.2特定目的性监测又称服务性监测或特例监测,是按照某种特殊目的要求而进行的环境监测工作。它主要包括污染事故监测、纠纷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和咨询服务监测。2.3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一般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属于较复杂的、带有前瞻性研究的高水平监测。主要包括环境综合调查监测、环境背景调查监测,污染规律研究监测,以及为制定环境标准和方法而进行的科研监测等等。3环境监测的基本特点环境监测不仅是一种综合技术,而且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基础手段之一,它不仅属于技术的范畴,还是一种政府行为。环境监测具有以下主要特点。3.1综合性首先,环境监测的对象涉及环境各组成要素的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和变化原因等诸多客体,这就决定了环境监测手段必然是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技术,任何先进的单一技术手段都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情况,必须运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以及它们相互结合的多种技术手段才能准确地获取监测对象的客观信息。其次,环境是由各要素组成的统一体,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的存在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因此必须对各种监测信息进行全面地综合分析,才能准确地揭示其内涵,客观地反映环境质量的状况、发展趋势和变化原因。3.2规范性龙源期刊网环境监测技术本身是完整的技术体系,具有系统性和规范性,环境监测的各个环节和技术手段受到一系列监测技术规范、规定和标准的制约,从而保证了环境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和可比性,使监测信息能客观、公正地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情况。3.3及时性在保障环境监测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的同时,还应注重环境监测的及时性,只有及时地将环境监测的综合分析结果和对策建议提供给环境管理部门,才能有效地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针对性较强的技术支持。4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环境监测事业从无到有,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监测对象的变化来看,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以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三废”为主要监测对象的“三废”监测阶段,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监测阶段,以区域、流域为中心的环境质量监测阶段和污染与生态监测并重的监测阶段。环境监测的发展是与环境管理目标、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公众环境意识水平和环境质量变化特点等因素紧密联系的。环境质量变化的复杂性是内因,环境管理目标是动力,科技发展是前提和保证,社会需求和公众环境意识水平的提高是外因,四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促进环境监测的发展。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环境监测体系,主要包括环境监测网络体系、环境监测管理体系、环境监督技术体系和环境监测技术保证体系等。参考文献[1]魏房忠,黎刚,陈媛,范清华.应用BPR促进环境监测管理转型的思考[J].中国环境监测.2011年02期.[2]董广霞,景立新,周冏,董文福,王鑫,安海蓉.监测数据法在工业污染核算中的若干问题探讨[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1年04期.[3]骆永明.中国污染场地修复的研究进展、问题与展望[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1年03期.收稿日期:2011-10-28作者简介:贾春梅(1968-),女,就职于吉林省大安市环境监测站,研究方向:环境监测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