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的特征和适用范围一、宋宋是源于宋代的,但是宋体字在明代确立。宋体它是起源于宋代雕版印刷时通行的一种印刷字体,宋体字的字形方正,笔画横平竖直,横细竖粗,棱角分明,结构严谨,整齐均匀,有极强的笔画规律性。版本学家对于宋体字下的定义是:“横平竖直,横细竖粗,起落笔有棱有角,字形方正,笔画硬挺。”起落笔的棱角,应是宋体字的最大的特征。它是雕版刻工们在长期的刻写过程中对唐楷的笔画进行归纳化处理,形成的特有的装饰化特征,是刻刀留下的韵味,它既保留了唐楷的本质特点,却又比唐楷更加方正,正刀口挺刮有力。这种刀刻的痕迹在传统印刷的过程中,因为印墨和中国纸张的特征,再加上压力,使得最后印制的的成员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宋体字的棱角又稍稍圆润浑厚起来,十分耐看,这无意之中,把楷书的书法味和雕版的刀刻味揉和在一起,形成了宋体字的典型特征。因此,学书法要上溯秦汉,而设计宋体字却要直追唐楷和宋明的雕版刻刀味,因为,那才是宋体字的源头,唯有源头活水来。总的来说宋体字的秀气,钢劲有力,变化得当,吸引了后人的喜爱。宋体字是印刷行业应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字体,宋体,风格典雅、工整、严肃、大方书刊、报版正文。二、楷体楷体是书法体中的标准字楷书:楷书又称正书真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楷书的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中,提笔、顿笔、转笔等运用要求严格,书写要平稳,有轻重提按、入锋回笔等具体要求。笔数,笔顺,一定的行笔规则是不可以随意改变的。也就是说楷书的笔顺比较固定,先写哪一笔,后写哪一笔,是根据汉字结构特点加之人们日常书写习惯而总结出来的。就一般情况而言,楷书的笔顺是不可以改变的,改变了笔顺极容易造成笔画书写不到位,使字形走样,影响书写效果。所以其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所以称为楷法,为此书法可以作为楷模通行的书体,一直沿用至今。楷书盛行于六朝,至唐代出现了繁荣局面,达到了高峰.这种字体至今还是初学书法的关键。它被广泛运用于正文、注释、名片、教科书、说明三、黑黑是一种装饰字体,而不是书法。黑体字在字架上吸收了宋体字结构严谨的优点,在笔画的形状上把横画加粗且把宋体字的耸肩角削平为等线状,形成横竖笔画粗细一致,变宋体字的尖头细尾和头尾粗细不一的笔画为方形笔画,因而独具一格,给人一种粗实有力、严肃庄严、朴素大方的感觉。它模仿12世纪后出现的拉丁手写体。黑体字的特点是:主要笔画粗壮,带有纤细笔触,字形紧聚,不用弧线。这种字体在德国和奥地利一直使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黑体打印经常用的字体之一,一般用于印刷、书面报告等比较正式的场合,多用于标题或标识重点。笔画通常精细一样,轮角分明,朴素大方、笔画单纯、结构严谨、引人注目,具有浑厚凝重的气度,是印刷界中较为稳重、醒目的标题字,实用性很强报刊大标题四、超粗黑超粗黑保持着黑体字的共有特点,笔画粗壮有力,横竖笔画粗细比较接近,两端平直,加锋较小,笔画简洁粗壮,厚实有力大型广告或大幅横标、大标题五、幼圆幼圆笔画转角圆润,结构方正饱满,笔形柔和,空隙均匀,横竖笔画粗细基本一致,起落笔及拐角均是圆形,结构平稳、秀气广告、名片、说明、正文广告、说明、名片、正文六、隶书隶书笔画通常是蚕头雁尾,字体小巧,字形略扁,笔画纤细,更显玲珑、清秀,富有艺术性;笔法挺劲、秀美、庄重、活泼大方小标题、广告、说明、名片等线横竖笔画粗细比较接近,且运笔走势成同一斜线方向,笔画纤细娟秀,粗细匀称,结构轻巧,整齐端正,布白均匀,加锋较大,印小字也清晰易读地图用字七、综艺体综艺体美术体字的一种;它的笔型多以平行四边形为造型,外角时圆润,时成方。笔画较粗,横平竖直,软笔画带有装饰性,整副字在“方”与“圆”之间变化,不失规矩;字体活泼严谨、粗壮雄峻,艺术性颇强广告、标题八、舒同体舒同体舒同是中国近代书法家,他独创的一种字体,在风格上有独到之处,是积几十年书法经验创作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书法字体,它字态秀雅,运笔轻盈,清秀。阅读效果好广告、标题、灯箱等九、篆书篆书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3:2左右。二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三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四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富有奇趣综上所述,本字体主要是笔致遒劲,间隔均衡,追求偏长秀气和幽雅、古朴,将传统的手写篆书调适于电子排版请帖、贺卡、字典、名章篆刻汉仪雪峰体美术体字;每个字顶上如白雪覆盖,高低错落,似山顶上的雪峰标题、广告、儿童读物十、魏碑魏碑书法体。结体特点规整划一,刀刻味十足。点画精致、刚劲有力;收笔方圆兼施,行笔轻重交错;结字紧密,齐正相生。笔画斩钉截铁,多用方笔,险劲而富于变化。结构方正均衡,内敛外收,错落有致,险中求稳。此套字笔法丰富,韵味内含,有大气磅礴之风度,使人感到雄健泼辣、韵意深长。标题、灯箱、广告设计十一、娃娃体娃娃体美术字体,字形活泼可爱,团团圆圆,充满童趣色彩。可读性、亲切感具佳。在结构上,追求变化,强调对比,笔画或疏或密,空白或大或小,是一款颇具人性化的字体卡通书、儿童读物、广告设计、期刊杂志等用字十二、行楷行楷介于行书的活泼与楷书的端正之间的书法体,造型秀美适意,笔画流畅,点画呼应,舒缓自如,读来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具有较强的动势美感行楷的用笔则灵活、方便,一般不需要逆锋、顿笔、停笔等严格的运笔,不强调用笔中更多的提按、笔画形态,只要求笔道流畅,便转合理,行笔巧妙。广告、标题、名片、书籍、灯箱十三、行书行书行书是楷书的快写,相传始于汉未,它不及楷书的工整,也没有草书的草案.行书中带有楷书或接近于楷书的叫做行楷,带有草书或接近于草书的叫行草.其特点是大小相兼。就是每个字呈现大小不同,存在着一个字的笔与笔相连,字与字之间的连带,既有实连,也有意连,有断有连,顾盼呼应。行楷的书写,根据实际需要,个别地方由于书写到具体部位时,笔画的连结、萦带、减省等使字形变化,相应的笔顺也随之改变了,有的字中的笔画可以先写,也可以后写,但这也只限于一些非主要的笔画。字中的主笔是要按照书写顺序来写的。收放结合。一般是线条短的为收,线条长的为放;回锋为收,侧锋为放;多数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相转换,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放下收。疏密得体。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内密外疏。中宫紧结,凡是框进去的留白越小越好,划圈的笔画留白也是越小越好。布局上字距紧压,行距拉开,跌扑纵跃,苍劲多姿。浓淡相融。行书书写应轻松、活泼、迅捷,掌握好疾与迟、动与静的结合。墨色安排上应首字为浓,末字为枯。线条长细短粗,轻重适宜,浓淡相间。十四、叶根友行书叶根友行书叶根友行书奔放明快,收放自如。它综合了许多书家的特点,时凝重,时简洁,时奔放、时内敛。且在字型上迎合了现代人的特质,运笔自如,趋于随心而又不失章法。十五、草书草书广义的草书是指草写的书体。它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在文字不统一的远古时代,自然不会有统一规范的草书,那时出现的潦草的字,就属于广义的草书;二是在文字统一后,在应急的情况下,或者是在起草文书稿件、记录他人谈话时,行笔快捷,笔画连带、省略,信手写的不规范的潦草的字,这种潦草的字很难用于交流,隔久了甚至连写字的人也难以识别,这种潦草的字就属于广义的草书。草书为了便捷书写,经过漫长的约定俗成的过程,尤其是在篆书向隶书转化的时期,民间流行的草字的数量逐渐增多,写法逐渐统一,经过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终于产生了具有法度的草书,那便是章草,之后进一步发展成今草,狭意的草书就是指章草和今草。自章草起草法就基本形成了,约定俗成的草法既具有法度的规范性,又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草法其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草书是笔画省略,结构简便的书体。二是,草书是以点画作为基本符号来代替偏旁和字的某个部分,是最具有符号化特征的书体。三是,草书的笔划之间字与字之间相互连带呼应,是便于快捷书写和便于表达书者情感的书体。在草书中,没有笔直的竖画和横画,在转角时圆笔较多,钩画笔变化较多,撇和捺都可以处理成点。点画相连也可以处理为坚画和横画。草书的结构原则是以删繁就简、连绵不断、笔断意连、书写便捷而为目的。尽管历史上各家草书的结构不尽相同,但草法的规律却基本一致,有许多约定俗成的东西。因此,它的结构规律是严格的,正如前一节草书识辨中所提到的那些结构方法。1.删繁就简,点画相代在诸种书体中,楷书是最规范、最标准的书体,行书则比楷书自由,增加了笔画之间相连的游丝,但都省减了楷书中繁复和点画,而草书更为省减、简练,它的一画可以代替四个点,一笔可以成一个字,可见其省略的程度,而且,草书可以用一点代替一画,也可以用一画代替几点。在点画那一节中,我们已经作过介绍。2.圆转连绵,一气呵成书的主要笔法是使转,因此在书写时点画随笔法的曲转而运动。它的线条多为圆弧形,加上游丝牵引其间,所以写出来圆圈较多,加上行笔流畅舒展,一笔甚至可以写好几个字,有时写下来就圈圈相套,一气呵成。3.气势贯通,挪腾变化由于草书的气势体现在一整篇上,对每个字的位置和重心都不一定要对直和平稳,只要气势到了,上下有所呼应,整个看起来浑然一体也就可以了。因此,有时字的挪腾很厉害,并不是上下对齐,而且字的形态也是千姿百态,变化多端。有些字单独看是倾斜的,重心似乎不稳,但从整篇看则是均衡、稳定的。因此,草书从欣赏到创作,尤其是大草,都要从整篇出发,照顾全局。草书之章法的三要素。(一)气势贯通蔡邕说:“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要使静止的字活起来,就必须讲“势”。势是发展的、流动的、变化的,所以蔡邕认为笔势应来去自然,不可遏止。这“势”就是“血脉”、“筋脉”,是章法气势形成的根源,也是草书章法形成的原因之——。唐张怀罐在《书断》中说得很透彻:“字之体势—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此言用于小草是最适当的。虽有时点画不作连写而仍需气脉相贯。一字如此。一行也如此。要能上下承接,左右瞻顾,意气相聚,神不外散。字与字之间的贯气,主要靠上下字之间的欹侧斜正的变化,有揖有让,递相映带,有时靠势的露锋承上引下,有时靠急速的回锋以含其气,在静止的纸上表现出动态美。清梁同书说“气须从熟中来,有气则自有势,大小长短,下欹正,随笔所至,自然贯注成一片段。”所以气势还需从用笔的精熟中来。若用笔滞凝,神情呆板,拘谨不畅,则必无势可言,贯气更谈不上了,所以书法艺术得势才能得力,得力才能得气,得气才能得神,草书之作全在神驰情纵,得心应手之间写出精神和气质来。笔势是多变的,“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崩浪雷奔”、“百钧弩发”,这些在书法中常见的形容词都是在捉摸不定的动态中以物喻情的。正是因为草书章法无固定不变之状,所以见之可以自由想像、思游云天。(二)错综变化草书章法之错综变化难以名状,错综者指字之大小错综、疏密错综、用笔轻重错综,欹正错综等,怀素《自叙帖》、张旭《古诗四首》皆极尽错综变化之能事,其章法常以“雨夹雪”喻之。如落叶纷披,令人眼花缭乱,然片片落叶又极规则,规则中有不规则,视觉上是动的。细审之,每一字又静静躺在纸上,并不曾动,这就是因其错综变化所致的艺术效果。形成草书章法的整体效果是:满纸盘旋,飞舞,内气充盈,十分的传情,十分的浪漫,激情不可抑止。丁文隽在《书法精论》中精辟地指出:“就一字观之,真之结构密而大草之结构疏,就全幅观之,真之结构疏而大草之结构密。”以人求异之心而论,草书之章法最异,最能满足人们求异心理的需要,最能吸引人的视线。(三)虚实相生草书章法理应“虚实相生”。“实”指纸上的点画,也即有墨的黑处;“虚”指纸上点画以外的空白,也即无墨的白处。老子日:“知白守黑”,是指哲理上的虚实,是对世间万物矛盾的一种理解和调和的方法。用在书法上,就是要调配好黑白之间的关系,太黑则墨气一团,气闷而有窒息感;太白则凋疏空旷,气懈而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