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刘现涛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一、知识点汇总:(1)事理说明文知识(2)字词积累(3)竺可桢生平及主要贡献(4)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说明顺序(5)多种说明方法并用的写法(6)准确、生动、典雅的语言特点二、知识点解读与训练:1.事理说明文知识说明文就是对事物的状貌、性质、特征、成因等加以说明和解释的一种文体,目的是给人以科学的知识和科学地认识事物的方法。通常有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是以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的说明文称作事理说明文。(1)事理说明文常用的说明顺序有哪些?(2)事理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2.字词积累字音、字形:熟练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字形,能准确拼读和书写。词义:理解文中重点词义,能准确解释并灵活运用。(1)下列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冰雪融化,草木萌(méng)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piān)然归来。B.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shuāi)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zài)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C.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qiáo)和榆(yú)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D.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yīng)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销声匿迹: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这里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响无踪。)B.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载途:沿途;周而复始: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环。)C.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次第:依次;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D.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3.朱竺可桢生平及主要贡献竺可桢(1890-1974),是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要很高。是我国现代物候学发展的推动者。(1)你还知道有关本文作者竺可桢的哪些方面知识,请介绍给大家。(2)填空:《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____,是我国____代卓越的学家、学家。4.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说明顺序本文内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而且材料之间是按照逻辑顺序来安排的。请举例本文逻辑顺序的运用及好处。5.多种说明方法并用的写法说明事理有许多方法,如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引用等。(1)试从课文中各找出一个例子,说说其作用。(2)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①.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②.鸟语花香,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③.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6.准确、生动、典雅的语言特点语言准确、生动、典雅,增强了文章说明的生动性,又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请结合课文具体语句,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三、能力提升1.本段说明的对象是()A.大自然的语言是指杏花开了,桃花开了,布谷鸟唱歌了这类自然现象。B.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C.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决定农事的安排。D.要注意观察气候与自然现象的关系。2.对《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B.“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9天。”这段文字中“后者”是指:开花日期,“前者”是指:抽青日期。C.题目“大自然的语言”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使题目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D.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3.本文第一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这样写好在哪里?4.本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实际指什么?这样命题好不好?为什么?四、拓展运用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强的地震称为主震;而余震是主震之后接连发生的地震。余震一般在地球内部发生主震的同一地方发生,通常情况是一个主震发生以后,紧跟着一系列余震,它的持续时间可达几天甚至几个月。余震强度比主震小,大多数的余震都不会造成破坏。虽不足为患,但多次就成灾。打一个形象的比方,余震好比人说话的回声,虽然能量不及前面的大地震,但威力叠加起来,经过多次打击的建筑物可能就承受不住了。余震依发生时间顺序,在次数和强度上都逐渐减弱。科学家称,主震发生后的第二天,余震数量大约是第一天的一半,而到第10天,余震数量则是第一天的1/10。(《地震后为什么会有余震》节选)第二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农谚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得经验的概括,一般为通俗的韵语形式,便于记忆,对于传播生产经验和农业气象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良好作用。本文引用了许多农谚,使抽象的物候知识阐述得通俗易懂,请采集几则民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桃都中学刘现涛)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知识点训练参考答案二、1.(1)说明文的写作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例如:《中国石拱桥》对赵州桥和卢沟桥的说明采用的是地理位置、修建时间、结构特征的逻辑顺序,《故宫博物院》对故宫建筑物的说明采用的是空间顺序,《大自然的语言》对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的说明采用的是时间顺序,而对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的说明则采用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逻辑顺序。(2)常用的包括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引用、作比较、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等。2.(1)B【解析】应为“销声匿迹”。(2)B【解析】“载途”这里为“满路”,有“遍地的意思”。3.(1)略。(2)【解析】竺可桢现物候地理4.(1)第一部分说明物候学研究的对象,先从一年四季物候的变化谈起,用短短百十来字,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情况,既生动形象,又高度概括,使读者对物候学有了直观的认识。接着,作者再以具体现象作例子,用“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和“花香鸟语,草长莺飞”这样富有诗意的语言,告诉读者,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在此基础上,作者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自然地引出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等问题。这就是由表及里的说明方法。第二部分,话题转到农业上,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这部分也与文章结尾形成了照应。文章第三部分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纬度、经度、高下差异和古今差异。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有条有理。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条理。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清楚。值得注意的是,每讲一个问题,都举有实例,这样文章就有说服力,也容易让人明白。文章最后一部分,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首先”“对于”“还可以利用”“也可以利用”四层意思,有轻有重,突出了物候学在四个方面对于农业的重要意义。最后,再次突出“大自然的语言”,与课文第一部分照应。全文条理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给人以深刻的印象。5.(1)示例:1.知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想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革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而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使米得迟了。这段话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真切地说明了经度的差异也是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之一,使文章更有说服力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革果、榆叶梅、西府海、丁香、制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这句话适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强调了北京的物候变化。3.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一句引用农请,说明一些普适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中却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2)①.举例子、下定义、作比较【解析】举了逆温层的例子说明特殊情况;“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是在作比较,同时又对“逆温层”下了个定义。②.打比方【解析】把这些自然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③.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解析】“20天”、“10天”都是列数字。6.开头一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这是一种描写的方法,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四季风景画。“大地”“苏醒”是拟人的笔法,再用“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两个结构相同的四字句配以一个长句,具体描述大地的“苏醒”,给人带来一片扑面而来的春色。“次第”用得非常典雅。燕子是“翩然归来”,活泼伶俐的小燕子的形象一下子就浮现在眼前。变黄的树叶在秋风中是“簌簌”地落下来,有声有色,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此外,“北雁南飞”“田间草际”“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词语,典雅、简练、生动,富有表现力,如一个个电影镜头。“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又是拟人的手法,把大自然写活了,为下文用另一个拟人“大自然的语言”作准备。最后,作者用“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八个字概括这一段的四季更替情况,极其简洁。总之,作者在第一段运用的优美词语,美不胜收,令人目不暇接,以这些优美词语为主,又构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简直像一篇写景散文的开头。第二段的“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和“花香鸟语,草长莺飞”两组词,一句四字,极其概括、雅致,文气扑面。这一段更让人注意的是拟人手法的运用:“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三句话中“传语”“暗示”“唱歌”把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写活了,它们似乎都有人的思想感情,似乎都在为农民操心,惟恐他们误了农事,这种手法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此外,文章语言准确、严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如第三段中“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一词说数量,有范围,不一概而论,措词严谨。在说明物候现象的时候,先分说“植物”和“动物”,再概说“生物”,用词处处都经过推敲。在说明影响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时列出了精确的数字,举出了确切的例子,并把例子加以比较,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同时还使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三、能力提升1.B【解析】从说明的内容来看,本文的主要说明对象是物候现象,即“花香鸟语,草长莺飞”这些“大自然的语言”。2.A【解析】B项“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9天。”这段文字中“后者”是指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前者”是指1741年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