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三章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第三节、中国21世纪议程第一节、概述一、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二、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三、可持续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可持续发展战略概述“可持续发展”是从SustainableDevelopment一词翻译过来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关注的方面有:生态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文化可持续性。1、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是一种“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生存能力构成危害“的新型社会发展模式”。2、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九项原则: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生存能力构成危害的“九项原则”:1〕建立一个可持续性社会;2〕尊重和保护生活社区;3〕改善人类生活质量;4〕保护地球的生命力和多样性;5〕维持在地球的承载能力之内;6〕改变个人的态度和生活习惯;7〕使公民团体能够关心自己的环境;8〕建立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国家网络;9〕创建全球性联盟。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公民了解和关心下列问题:哪些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哪些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如何能够持续利用地球资源如何能够尽量减少对地球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如何监测环境受损伤的信号如何医治地球环境目前的创伤3、可持续发展的适度人口理论适度人口理论的理论依据有三个:一是马克思主义人口思想。人是一个整体,具有自然、社会和精神三方面的属性,这些属性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完整的表征了作为整体存在的人。二是三种生产论。叶文虎较早提出了包含人的生产、物质生产和环境生产的“三种生产”理论。三是人口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的地位及作用原理。其中智能人是可持续发展控制系统的构成主体;人口要素是可持续发展基础系统的基本组成要素;人口指标是可持续发展过程系统的重要衡量因子。人的全面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目标系统的中心目标。适度的人口规模和人口增长率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日益提高的人口素质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合理的人口结构及分布格局是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转变观念与公众参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可持续发展是要我们:吸取在上个世纪极大地破坏了地球环境的教训,帮助地球环境得到恢复,使我们能把她完好地传给我们的孩子。二、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1.经济与环境的辩证关系2.人口与环境的辩证关系3.科学技术与环境从“人类-环境”系统的角度来分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就是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行为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经济与环境、人口与环境、科学技术与环境、政治与环境、文化与环境、道德与环境等的辩证关系。1.经济与环境的辩证关系辩证关系: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是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A.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制约因素B.经济是环境的主导•A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制约因素环境是资源,大气、水、土地、生物、海洋……都是宝贵的资源。经济再生产过程就是把自然资源变成社会财富。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物质条件和基础,一方面可以直接支持和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会在一定的时期制约着经济发展的方向、规模和速度。B.经济是环境的主导在“人类-环境“系统中,人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经济与环境的关系中,经济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着主导作用。掠夺式的开发建设造成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低消耗、高效益的社会经济结构,为环境保护提供物质和技术支持,促使经济与环境协调地发展。2.人口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环境是人类自身再生产(人口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制约因素,人口是开发环境的动力,保持适度人口(数量适度、素质较高)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若人口增长失控,作为社会消费主体、人口过多,对环境构成巨大压力,将会造成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有助于保护环境。2.1影响人口总量与分布的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环境因素⑴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资源、土壤和矿产资源)气候世界人口主要分布于温带(47%),热带(30%),干旱及半干旱(12%),寒温带(11%)。47%30%12%47%11%表3-1世界人口纬度分布趋势表3-2世界各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面积、人口占各洲的比例(%)表3-3世界人口垂直分布趋势go纬度>60°N40°~60°N20°~40°N0°~20°N0°~20°S20°~40°S40°S人口占世界总人的比例0.4%30%49.4%10.4%6.1%3.5%0.2%地区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世界面积48.726.919.438.526.844.230.1人口54.947.345.151.362.894.350.3海拔(米)<200200~500500~10001000~15001500~20002000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56.2%24.0%11.6%4.4%2.3%1.5%结论: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人口分布较稠密结论:沿海地区人口分布较稠密结论:沿海地区人口分布较稠密土壤:对农业生产有特别的意义,农业发达地区通常人口稠密。有例外,中国东北土地肥沃,在清军统治入关前,极为荒凉。矿产资源:资源开发吸引人口集中。举例:四川攀枝花大庆黑龙江辽河辽宁华北河北胜利山东中原河南泸州四川玉门甘肃克拉玛依塔中新疆我国的石油,天燃气分布⑵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的安定状况以及相应的人口政策。①中国历史人口变迁所述,社会动乱,战乱纷飞,人口增长缓慢;而政局稳定,社会安定,往往出现稳定的人口增长。②人口政策明治初年,采取了奖励生育政策,对贫困家庭,发给育儿补贴,实行孕妇登记、死产检查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政府为军事上的需要,制定了明确的鼓励生育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奉行限制生育,提倡优生的政策。1948年政府制定了《优生保护法》,放宽对人工流产的限制。在国内人口分布上,日本政府采取将工业分散到都市以外的地区,大力建设中小城镇、卫星城市,发展农村经济和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等措施来解决日本人口地区分布过密和过稀的问题。国际移民方面,日本政府实行鼓励向外迁移的政策。材料一现金津贴意大利新措施鼓励生育意大利的出生率连年下降,国内人口出现负增长,为了鼓励人民多生育,意大利政府用心良苦地宣布一项新措施,就是给予生育一胎以上的家庭经济津贴。从生育二胎开始可以一次性领取由政府支出的1000欧元的津贴。材料二战后德国人口的增长主要是靠外来移民德国人口出生率很低,是世界上出生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对夫妇只有1.8个孩子。战后德国人口的增长主要是靠外来移民。在德国每年有14.5万多名婴儿的父母是外籍人或父母的一方是外籍人,占全德婴儿出生率的20%。人口增长慢的国家采取的人口政策的特点?地区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亿)非洲3.81.42.47.84拉丁美洲2.40.61.85.19亚洲2.20.81.436.83发展中国家2.50.91.648.07大洋洲1.80.71.10.33北美1.40.90.53.10欧洲1.01.1-0.17.29发达国家1.11.00.111.98全世界2.20.91.360.5世界及各大洲的人口及其自然变化(2000年)0.130.250.550.480.60.60.524.14.75.410.312.312.9502468101214前2100年公元2年1393年1650年1849年1949年1995年我国人口发展历史变化表(亿)奴隶社会人口数量增长缓慢的原因:1、奴隶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2、战乱频繁,加之疫病和自然灾害。奴隶社会人口增长特点:死亡率高于出生率;平均年龄短封建社会人口数量徘徊不前的原因:1、封建王朝改朝换代时,经历战争、灾荒和疫病,人口大量减少;2、新王朝建立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由于统治者采取积极政策,人口数量又逐渐恢复。封建社会人口增长状况:前、中期人口增长起伏较大,呈波浪式发展;晚期呈上升趋势,发展稳定;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徘徊状况,略有上升。中国人口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16013002500500012950000200000400000600000800000100000012000001400000公元前10000年夏朝以前夏至春秋战国秦汉至清初清初至今(万)中国清代人口变化统计50001000020000300004000043000270003680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45000清初1704年1760年1803年1834年1851年1864年1911年(万)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1、在基数大的基础上进一步增长;2、增长速度由快到慢;3、每年增长的绝对数量大;4、完成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速度快。建国后我国五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6.027.2310.311.612.953302468101214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19531964198219902000(亿)2000年世界人口超1亿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俄罗斯、日本、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尼日利亚;2000年世界人口超10亿的国家:中国(12.95亿)、印度(10.14亿)出生率=一年内活产婴儿数年平均总人口数或年中人口数×1000‰死亡率=年内全部死亡人数年平均总人口数或年中人口数×1000‰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年平均总人口数或年中人口数×1000‰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化38363333.618.52820117.66.5101622261205101520253035401936年1949年1957年1970年1980年以后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⑶经济因素Ⅰ高高低Ⅱ高-降-低Ⅲ高低高Ⅳ低低零总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时间从图中可看出,人口的增长经历了如下这样四个阶段:第I阶段在此阶段,人口增长的特征是两高一低,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人口的低增长率。第II阶段在此阶段,较好的营养条件与公共卫生保健的改善造成了死亡率的下降,但却对出生率没什么影响,因而人口数量迅速增加。第III阶段在此阶段,婴儿死亡率的降低、城市化的发展以及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不想多要孩子,因而造成出生率下降。这一时期的人口仍在增长,但增长速度放缓。其特征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增长率。第IV阶段在此阶段,家庭生育控制卓有成效,夫妇双方均外出参加工作,理想的(以及事实上的)每一家庭的小孩数量下降到两个,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人口总量将实现零增长。㈠涵义人口素质:是一个国家人民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过程中所具有的体魄、智力、思想道德的总体水平。包括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举例:古代成吉思汗体格强健,坚毅勇敢,他的军事才能卓越,战略上重视联远攻近,力避树敌过多。用兵注重详探敌情、分割包围、远程奇袭、佯退诱敌、运动中歼敌等战法,史称“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攻金灭夏,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196年,铁木真和克烈部脱里汗出兵助金,于斡里札河(今蒙古东方省乌勒吉河)打败塔塔儿人。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今蒙古鄂嫩河)源召开忽里台大会,即蒙古国大汗位,号成吉思汗。争论:高学历=高素质?某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建议“让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高素质人群生育二胎,对农民等素质不高的人加强人口控制”。第一,“高学历的人普遍素质高于低学历的人。因此生出的孩子智力也应该较高。而且高学历的母亲懂得怎么教育孩子”;第二,“高学历意味着高收入,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和成长环境”;第三,“救急不救贫,现在有些贫困地区多生超生,只生不养,只养不教,人口素质越来越低。为什么要高素质的有钱人去养活一群没文化的超生人员?”支持的理由:第一,龙未必生龙,高素质的人生的孩子未必也是高素质。“古今中外,真正意义上的一些杰出人物大多数都是出身贫寒!”第二,高学历并不代表高素质,何况目前靠关系拿个学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第三,变相的“高贵血统论”,类似于二战期间德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