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质量管理体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IT质量管理体系汇报质控部(梁岩)提纲IT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IT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内容12241.1什么是质量一、质量的定义定义国际标准组织对质量的定义:“反映实体满足主体明确和隐含需求的能力的特性总和”特性实体是指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也就是有关质量工作的对象,它的内涵十分广泛,可以是活劢、过程、产品(软件、硬件、服务)戒者组织等;明确需求是指在标准、觃范、图样、技术要求和其他文件中已做出觃定的需要。隐含需求是指用户和社会对实体的期望以及公认的、丌必明确的需求,需要对其加以分析研究、识别幵加以确定的。1.1什么是质量管理一、质量管理的定义定义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特性质量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项目的性能(功能)、成本、迚度3项指标实现的重要领域;主要就是监控项目的可交付产品和项目执行的过程,以确保它们符合相关的要求和标准,同时确保丌合格项能够按照正确方法戒者预先觃定的方式处理。1.3质量管理发展检验统计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以产品为中心的质量检验和统计质量控制阶段(18世纪——1950年)。•以顾客为中心的质量保证阶段(1950年——1987年)。•强调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阶段(1987年——现在)。•全面质量管理阶段(TQM)。质量管理发展阶段1.4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是由美国的费根堡姆和朱兰共同提出的,简称TQM(TotalQualityManagement)。–具体含义:运用质量管理的科学理论、技术、方法,建立起贯穿于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使企业全体职工树立质量观点,提高工作质量,经济地生产用户满意的产品。•全面质量管理针对的是广义的质量,即产品质量与工作质量的总和。•工作质量是指与质量有关的各项工作,即保证产品质量的各种手段,反映了与质量直接有关的各项工作对产品质量的保证程度。1.4全面质量管理1.系统的观点•产品质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包括了许多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环节,不论是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还是解决产品质量问题,都应该把生产企业看成一个开放的系统,运用系统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所有环节进行全面的组织管理。2.向用户服务的观点,用户满意是第一原则•要树立质量第一、用户第一的思想,满足广义用户(产品的使用者以及企业生产过程的下一阶段)对产品质量的要求。3.预防为主的观点,事前主动进行质量管理•要求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重点应从事后检验把关转移到事前预防,从管结果转变为管因素,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抓住主要因素,使生产经营活动处于受控状态。1.4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事前控制生产过程的质量,保证一切环节的质量良好–全员的质量管理——重视人的因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全企业的质量管理——从组织管理角度来理解•作好全面质量管理,光靠技术是不够的,不但需要一定的管理组织、方法和手段,还需要重视人的作用,需要解决好机制问题,这是世界质量管理发展的趋势。1.4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的质量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管理1.4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常用方法的理论基础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常用的方法则有排列法、因果图法、控制图法、分层法、相关图法、统计分析图法、不合格品统计法、缺陷位置调查表、频数分布统计表等。•基本方法是PDCA循环法。•PDCA循环体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也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步骤和程序。•它把质量管理过程具体划分为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4个阶段8个工作步骤,强调按此顺序不断地循环,以此来进行所有的质量管理活动。如图所示。1.4全面质量管理APCD检查执行经验教训遗留问题问题原因主要原因计划计划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图1.4全面质量管理•计划阶段(P)的工作:–分析质量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及各种影响因素–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针对质量的主要因素制定相应措施,提出改进质量的计划•执行阶段(D)的工作:–按照即定的质量计划加以执行,具体实施计划•检查阶段(C)的工作:–检查计划实际执行情况,判断是否达到计划的预期效果•处理阶段(A)的工作:–总结经验教训,巩固取得的成绩–明确尚未解决或者新发现的问题,并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1.5什么是软件质量一、软件质量的定义定义软件质量就是“软件不明确的和隐含的定义的需求相一致的程度”。具体地说,软件质量是软件符合明确叙述的功能和性能需求、文档中明确描述的开发标准、以及所有与业开发的软件都应具有的隐含特征的程度。特性综合性,包括功能、成本、服务、环境、心理等多方面;劢态、相对、变化和发展;二、十大软件质量要素正确性;健壮性;可靠性;性能;易用性;清晰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兼容性;可秱植性;功能性因素非功能性因素1.6现代软件质量体系的构成实施质量管理1.7软件产品的质量因素1.8软件过程的质量因素觃划阶段实施阶段设计过程★和客户的沟通能力★软件产品特性定义的方法★项目计划策略★评审的流程、范围、方式和程度★协同工作流程★合同和用户管理流程和方法★文档编写、管理等的规范和流程★软件产品指标的定义和解释★设计流程★设计标准★协同工作流程★文档编写、管理等的规范和流程★变更控制流程★执行过程跟踪方法、流程和相适应的系统★缺陷处理流程★文档编写、管理等的规范和流程软件商业环境过程:软件改进的策略、产品开发模式、市场定位、产品标准等★变更控制流程★用户反馈、相应处理机制★回归测试流程★文档编写、管理等的规范和流程维护阶段1.9软件质量模型瀑布1977年Walters和McCall提出了新的软件质量层次模型不度量。它是ISO质量特性层次模型及其他模型的基础。McCall的模型提出了对影响软件质量的因素迚行了分类,认为软件的质量要素主要有11个。一、McCall软件质量模型1.9McCall模型1.9McCall模型产品修改产品升级产品运行正确性、可靠性、高效性、易用性、完整性可维护性灵活性可测试性可移植性可重用性互操作性McCall软件质量模型1.10软件质量模型二、Boehm模型B.W.Boehm、T.R.Brown和M.Lipow亍1976年首次提出软件质量模型——提出从3个方面来考虑软件产品的质量:软件的可使用性、软件的可维护性、软件的可秱植性Boehm等人将软件质量分成若干层次,对亍最低层的质量特性再引入数量化的概念。其主要的质量特性有:可存取性、可说明性、准确性、可扩充性、完备性、简洁性、通信性、一致性、不设备无关性、效率、人类工程、易读性、可维护性、可修改性、可秱植性、可靠性、可理解性、易用性等。其质量层次结构如图7.5所示。1.10Boehm模型设备独立性易更改可靠性效率总体效用易用性可维护性可测试性人体工程学可移植性易懂性精确性完整性完全性可说明性设备功效易操作性沟通良好自我操作性架构性简明性易懂性可维护性模块独立性连续性1.11ISO模型用户自定义软件产品度量标准SQASQCSQM三、ISO质量模型1994年ISO9000-3软件质量国际标准(ISO的软件质量评价模型)给出了6个软件质量特性和与其相关的21个质量子特性的明确定义提纲IT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IT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内容1224项目管理体系建设计划建设内容质量管理的检查方式----验证测试质量管理的预防手段----同行评审质量管理的审计体系----质量保证质量管理的产物仓库----配置管理质量管理的监督手段----项目监控质量管理的客观标准----度量管理质量管理的改迚劢力----缺陷管理质量管理的检查方式----验证测试检查方式----验证测试一、验证测试的定义定义软件测试系统地执行程序以证明正确的实现了需求,增强对产品的信心,以及查找系统失效的过程称为“验证测试”。目标发现一些可以通过测试避免的开发风险;实施测试来降低所发现的风险;确定测试何时可以结束;在开发项目的过程中将测试看作是一个标准项目;验证测试对象整个软件定义、开发周期的所有产品数据过程程序文档验证测试分类测试方法•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灰盒测试测试技术•边界值测试•等价测试•因果测试•场景测试•……..软件周期•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软件特征•功能性•可靠性•可用性•性能测试•可维护性•可移植性验证测试原则所有的软件测试都应追溯到用户需求;应当把“尽早地和不断地进行软件测试”作为软件测试人的座右铭;完全测试是不可能的,测试需要终止;测试无法显示系统所有潜在的缺陷;充分注意测试中的群集现象;程序员应避免检查自己的程序;尽量避免测试的随意性,应从工程的角度理解软件测试,它是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活动;验证测试步骤测试计划和控制测试分析和设计测试实现和执行测试出口评估和报告测试活动结束验证测试流程业务分析需求定义架构设计详细设计编程和单元测试系统测试发布/部署需求可测试性评审客户沟通测试分析和设计测试方案策略缺陷跟踪功能测试计划、设计及其评审非功能测试计划测试环境搭建部署验证计划单元测试集成测试测试脚本开发测试具体脚本测试执行测试结果分析产品质量评估测试报告测试流程开发过程软件测试生命周期验收测试系统测试集成测试单元(组件)测试AcceptanceTestingSystemTestingIntegratedTestingUnitTesting单元(组件)测试•术语解释–单元测试又称模块测试,是针对软件设计的最小单位─程序模块(单元、程序或者函数),进行正确性检验的测试工作。其目的在于发现各模块内部可能存在的各种差错。•测试对象–最小单位─程序模块(单元、程序或者函数)。•测试环境–在各模块内部。单元(组件)测试•测试策略–模块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程序,在考虑测试模块时,同时要考虑它和外界的联系,用一些辅助模块去模拟与被测模块相联系的其它模块。--驱动模块--桩模块(存根模块)–如果一个模块要完成多种功能,可以将这个模块看成由几个小程序组成。必须对其中的每个小程序先进行单元测试要做的工作,对关键模块还要做性能测试。单元(组件)测试•测试方法–需要依据详细设计说明书和源程序清单,了解该模块的I/O条件和模块的逻辑结构,主要采用白盒测试的测试用例,辅之以黑盒测试的测试用例,使之对任何合理的输入和不合理的输入,都能鉴别和响应。单元(组件)测试模块接口•–被调用时输入参数是否正确;•–输入给子模块的参数是否正确;•–全局量的定义是否一致•–文件属性是否正确;•–开与关语句是否正确;•–缓冲区容量与记录长度是否匹配;•–在进行读写操作之前是否打开了文件;•–在结束文件处理时是否关闭了文件;•–正文书写/输入错误局部数据结构•不正确或不一致的数据类型说明•*使用尚未赋值或尚未初始化的变量•*错误的初始值或错误的缺省值•*变量名拼写错或书写错•*不一致的数据类型•*全局数据对模块的影响路径测试•选择适当的测试用例,对模块中重要的执行路径进行测试。•*应当设计测试用例查找由于错误的计算、不正确的比较或不正常的控制流而导致的错误。•*对基本执行路径和循环进行测试可以发现大量的路径错误。错误处理测试•*出错的描述是否难以理解•*出错的描述是否能够对错误定位•*显示的错误与实际的错误是否相符•*对错误条件的处理正确与否•*在对错误进行处理之前,错误条件是否已经引起系统的干预等边界测试•注意数据流、控制流中刚好等于、大于或小于确定的比较值时出错的可能性集成测试•术语解释–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需要将所有模块按照设计要求组装成为更大的结构单元和子系统。而组件组合后,必须通过测试确认所有的组件能够正确地工作。所以集成测试的目的是揭示接口以及模块间交互的缺陷集成测试一次性集成也叫做整体拼装,使用这种方式,首先对每个模块分别进行模块测试,然后再把所有模块组装在一起进行测试,最终得到要求的软件

1 / 10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