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一、陶行知的生平及教育活动简介陶行知,(1891-1946)原名陶文濬,后改名知行、行知。卓越的民主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现代中国杰出的教育家。1891年10月18日(清光绪十七年九月六日)生于安徽歙县的一个清苦农家。三易其名一改知行原名文濬,安徽人;信奉王阳明知行合一,改名知行(1913-1934);二改行知又受唯物主义熏陶,“行是知之始”,改为行知(1934-1946);三改“衙”字其后主张辩证法,独创一个“衙”字作笔名,行知、知行,循环往复。•1906年,进入本县的教会学校崇一学堂免费读书,学习英文、数学、理化等课程,开始接受西方资产阶级的新教育。•座右铭:“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1914年,远渡重洋赴美国留学。先学市政,后主攻教育,师从于杜威。•1917年,学成归国,投身于平民教育,受挫后开展乡村教育。•1926年与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等人一起筹建乡村师范学校,并于1927年3月正式成立晓庄师范。此期间形成并实践了自己的生活教育理论。哥伦比亚大学求学墨西哥演讲犁宫小先生陶行知在社会大学•1932年,在上海创办山海工学团,首创“小先生”制。•1936年7月,他受救国会的委任,担任“国民外交使节”,出访欧亚非二十六国,争取各地华侨和国际友人支持中国的抗日救国斗争,并与沈钧儒、章乃器等联合发表《团结御侮宣言》。•1939年7月创办育才学校,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株奇葩。•1946年1月,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成为一座民主革命的堡垒,并提出了生活教育的四大方针,这就是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创造的教育。•1946年4月到上海,继续奋不顾身地进行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946年7月25日,因为劳累过度和受刺激过深,突发脑溢血不幸逝世。•8月11日,延安各界2000余人隆重举行了追悼大会。毛泽东亲笔题词:“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古!”•周恩来高度评价他“是一个毫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宋庆龄称他是“万世师表”。•郭沫若盛赞他“二千年前孔仲尼,二千年后陶行知”。•1946年12月1日,陶行知遗体由上海运回南京晓庄劳山脚下安葬。二、生活教育理论(一)生活教育理论的形成1、裴斯泰洛齐和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2、立足于对传统教育的改革(二)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1、教育即生活。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2、“社会即学校”“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3、“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要求“在劳力上劳心”。“教学做合一”是因为“行是知之始”。“教学做合一”要求“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教学做合一”还是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三)生活课程理论•生活课程论的主要特点是:•①把书作为一种工具,一种生活的工具、做的工具,主张过什么生活用什么书。•②主张以生活为中心的生活指导书代替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③主张把社会之需要与能力,个人之需要与能力及生活事业本体之需要作为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的主要依据。1、对旧课程的深刻批判(1)教科书仅仅是以文字为中心的“识字书”、“论文书”。(2)教科书是“死的书籍”,不是“活的书籍”。(3)教科书是“吃的书”、“读的书”,不是“用的书”、“生活的书”。2、以培养生活力为目的的生活课程理论:(1)生活课程提出了编写教科书的根本要求。“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2)生活课程提出了编写教科书的基本原则。社会、个人及生活事业本体需要的原则。以实际生活作中心的原则。“用处最大最多最急的事物在课程中占有优先权”的原则。“活”的生动有趣的的原则。(3)生活课程提出了编写教材的具体方法。4、生活课程提出了衡量教科书编得好坏的标准。第一,“看它有没有引导人动作的力量,看它有没有引导人干了一个动作又要干一个动作的力量。”第二,“看它有没有引导人思想的力量,看它有没有引导人想了又想的力量。”第三,“看它有没有引导人产生新价值的力量,看它有没有引导人产生新益求新的新价值的力量。”(四)生活教育理论的七大特色第一、生活教育的目的——“造成中华民族的伟大的新生命”。中华民族的根本出路在于中华民族教育的根本出路,而中华民族教育的根本出路又在于中华民族乡村教育的出路。只有通过农村教育改革,培养农村所需要的人才,建立起适合农村需要和发展的新教育。•第二、生活教育的培养目标——“真人”。真人就是真善美的人,真人就是德智体和谐发展的人,真人就是智仁勇俱全的人。陶行知的真人培养目标是针对传统教育培养“假人”的教育提出来的。陶行知的真人目标是针对传统教育为升学而读书,为做官而读书,为个人发财而读书提出来的。陶行知的真人是针对传统教育中培养“少爷”、“小姐”式的学生提出来的。真人,要具备五种生活力:即科学的生活力,健康的生活力,劳动的生活力,艺术的生活力,改造社会的生活力。•第三、生活教育的内容——以“生活”为中心。“看它有没有引导人动作的力量,看它有没有引导人干了一个动作又要干一个动作的力量。”“看它有没有引导思想的力量,看它有没有引导想了又想的力量。”“看它有没有引导人产生新价值的力量,看它有没有引导产生新益求新的新价值的力量”。教育内容体系:•第一类有关健康的教学内容;•第二类有关劳动生活的教学内容;•第三类有关科学生活的教学内容;•第四类有关艺术生活的教学内容;•第五类有关社会改造生活的教学内容。•第四、生活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生学”。•教学方法改革的三条思路:•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第五、生活教育的教学场所——社会即学校。“头上顶着青天,脚下踏着大地。东南西北是他的围墙,大千世界是他的课堂,万物变化是他的教科书,太阳月亮照耀他工作,一切人,老的、壮的、少的、幼的、男的、女的都是他的先生,也都是他的学生”。第六、生活教育的根本——“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明确学习目的性。要修身养性,具有“大丈夫”的气概。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七、生活教育的精髓——创造力。“六大解放”:一要解放小孩子的头脑。大胆地想象,大胆地思考,大胆地创造;二要解放小孩子的双手。教师和家长,不要束缚儿童的双手,让儿童的双手在大脑的指挥下大胆地去干,大胆地动手,大胆地创造。三要解放小孩子的嘴。让儿童大胆地讲,大胆地提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四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小孩从教室中、从校园中解放出来,在大社会、大自然、大森林中,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内在之创造力;五要解放儿童的时间,让儿童有自己的时间去创造。六要解放儿童的眼睛,让儿童自己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培养自己的观察力。三、学习陶行知的“大爱”之心•所谓大爱,即对国家、民族、社会强烈的热爱之心并由此衍生的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陶行知的大爱具体化为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陶行知的大爱还体现在他对儿童的了解和爱心。第四节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1891-1946),卓越的民主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现代中国杰出的教育家。原名文溶,后改知行、行知。安徽歙县人。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东南大学。曾任教育科和教育系主任、南京安徽公学校长等职。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力主改革旧教育,批判中国传统教育。曾一度着力介绍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学说。他与朱其慧、晏阳初等筹备成立南京平民教育促进会,与朱经农合编《平民千字课》,并奔走于冀、察、苏、浙、皖、赣、豫、鄂等省,推行平民教育,提倡连环教学法(即我教你,你教他,他又教他的办法)教人识字。•为了开展乡村教育,陶行知与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于1927年3月创办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学校于南京北郊劳山下,后改称晓在学校。以晓庄学校为中心,设小学师范院、幼稚师范院、晓庄小学,后发展成中心小学8所,中心幼稚园5所,民众学校3所,中心茶园2所,还有乡村医院等。晓庄地区群众性文教活动普遍开展起来。在这个时期初步形成了他的“生活教育”的理论体系。•1931年春,陶行知发起“科学下嫁活动”,向贫苦大众、贫苦儿童介绍通俗科学知识,办“自然科学园”、主持编辑《儿童科学丛书》,要使做工、种田的人,拾拉圾的孩子、烧饭的老太婆也能享受近代科学知识。1932年,他在上海大场办山海工学团,开展工学团运动。他对工学团的解释为: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陶行知提倡“抗战教育”,成立战地服务团。1939年7月,他在重庆附近合川创办育才学校。培养由于日帝侵华造成的难童。他在育才学校实施生活教育理论。如果说晓在学校时期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形成期,那么,这时可以说是生活教育理论成熟的时期。他将学生的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知识教育与生产劳动教育、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认真学习前人经验与发挥学生的创造精神等较完美地结合起来,把育才学校办成了一个现代教育史上新型的学校。他在普及文化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因材施教原则,进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学、美术、音乐、戏剧、舞蹈等各•方面特殊才能教育,以培养人才的幼苗。陶行知聘请各方面的名家学者到校任职或讲课,他鼓励学生发挥创造精神,要求学生动脑又动手,学校出现一派蓬勃生动的景象。学校有地下党支部,成为一个民主战斗的堡垒,培养出一大批革命战士和专业人才。陶行知拥护党的抗日团结、进步的政策,反对投降分裂、倒退,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他摆脱了教育救国的思想,成为了一个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陶行知著作很多,由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辑成《陶行知全集》8卷本,1985年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进行改造,用他的话说是翻了半个筋斗,形成了生活教育理论,主要内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1.生活即教育。是对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改造而来。二者都有反对传统教育脱离实际的意义,反对教育是生活的准备。但又不同,陶行知说: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必须从个人的实际生活出发,教育这个领域太偏狭了,应把它翻半个筋斗,而为“生活即教育”,以实际生活为教育源泉,教育领域才宽广。•“生活即教育”包括以下含义:•(l)生活是教育的源泉。生活与教育的关系是生活决定教育,以生活为中心,有生活就有教育。因此这种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与生俱来,与生同在。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算毕业。•(2)“是生活就是教育”。人过什么生活,便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从这个观点出发,陶行知在1929年,具体指出,晓庄学校学生主要过六种生活,就要受六方面的教育,即:健康的教育、劳动的教育、科学的教育、艺术的教育、改造社会的教育、有计划的教育。•(3)“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是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是使生活发出真力量的“真教育”。他批评旧教育是书本上的“科学”,是摧残人的个性、压制人的欲望的教育。而“我们这里主张的生活即教育,就是要用教育的力量,来达民之情,顺民之意,把天理与人欲打成一片。”“我们主张的生活即教育,是要儿童的生活才是儿童的教育,要从成人的残酷里把儿童解放出来。”•2.社会即学校。是对杜威的“学校即社会”改造而来。陶行知认为“学校即社会”是把社会生活组织到学校中来,使学生在学校中受到“大社会”所需要的训练。这是陶行知苦心探索普及大众教育的“穷办法”,因为大众无钱。无闲受学校教育,因为不能叫他们丢掉饭碗受教育,他们只能在生活中受教育,在大•社会中,向一切有专长的人学习。农夫、村妇、渔人。樵夫都可以做先生,又都是学生;马路、弄堂、乡村、工厂、店铺、监牢、战场,凡是生活的场所,也都是教育的场所。•3.教学做合一。这是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体现了他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基本哲学思想。1927年他解释这种方法时说:“教学做合一,是以生活

1 / 4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