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目录摘要-------------------------------------------第2页第一章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3页第二章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第5页第三章课题研究的目标---------------------------第12页第四章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4页第五章课题研究的方法---------------------------第16页第六章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主要过程-----------------第19页第七章课题研究成果-----------------------------第20页第八章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第36页2/38[摘要]建立中职生实习实训质量指标评价体系,是实现中职培养目标的需要,是确保中职教学质量的需要,是中职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按照学生既是学生又是准职业人的要求,构建评价标准,确定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在构建该体系时,要做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38第一章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一、背景在近年来确立的关于职业教育研究的相关课题中,针对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研究较多,但针对实训实训质量评价的研究较少。在实践中,除了在进行实训课程教学结果评价(学生评价)方面采用了针对学生所学专业相关工种的职业资格等级考试外,在其他方面基本上仍是沿袭普通教育的评价方法。如果采用普通教育的评价体系,得到的评价结果很可能是不客观、不科学的,不能正确地反映出实际存在的问题。由此可见,积极探索和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训实训质量评价体系已经成为提高中专学生职业技能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成为中职教育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这个角度出发,中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即中职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抓好实习实训这一关键的教学环节,这就要求有一套科学的实习实训质量评价体系对其进行有效的评测和监控。这是把握教学实际、获得反馈信息、进行科学决策的正确途径。重视、研究实习实训质量评价,已成为实现中职培养目标的普遍的、一致的要求。二、意义4/38中职学校培养的是直接从事生产、服务、技术、管理等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其教学组织应注重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实习实训教学是教学工作中最丰富、最活跃也是最容易失控的环节。长期以来,学生实习实训质量的评价都只侧重对教学结果的检查,如考试、考查等,而对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缺乏有效控制,致使整个实习实训教学过程及学生的成绩评定都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严重影响了实训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监控机制,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实习实训质量评价体系。5/38第二章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一、关于体系体系是指若干有关事物或某些意识相互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如思想体系、课程体系、管理体系等。组成系统必备的三个条件:1、要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要素才能组成系统;2、要素之间互相联系、相互作用,按照一定的方式形成一个整体;3、这个整体具有的功能是各个要素的功能中没有的。组成体系具备的特征:1、目的性,系统的具体目标之间有矛盾时,要从系统的目的出发,进行协调。系统的目的性是用来区别系统的标志。2、整体性,系统不是各个元素(组分)的简单相加。如果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协调好,就能得到“21+1”的效果。反之亦然。3、相关性是指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或系统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4、动态性,任何系统都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处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中。二、关于现代教育评价观(一)现代教育观的内涵1.教育评价的概念评价是指评价者依据一定的或客观的尺度,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被评价的事物的价值高低的判断,包括对事物的质与量做出的描述和在此基础上做出的价值判断。它是各行各业普遍运用6/38的一种管理手段。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它是被评价事物的外部形象、内涵、容量以及功效在评价者的头脑中形成的主观价值判教育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对教育活动进行的价值判断并进而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教育评价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是社会评价基本原理在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具体应用。2、教育评价的五个功能:(1)诊断功能。教育评价的诊断功能通常是在教育过程开始前表现出来的。为了保证教育过程顺利、有效地进行,教师或其他评价者往往在教育过程开始之前就对教育过程进行诊断性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或修改教育计划、方案、选择适当的教材、教法、教学手段和技术等。(2)反馈调节功能。这种功能主要是运用反馈原理,通过评价及时获得教育结果和教育过程中的有关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及时调整教育活动,确保教育活动取得预定结果。正如泰勒所指出的,教育目标与教育计划的制定和修改,教育的评价过程是不断循环着的,教育评价会使教育者不断修改其教育目标和教育计划,而教育目标的修改又会反过来使教育评价发生相应的变化,二者互为循环,互相促进。(3)鉴定总结功能。7/38在某一教育过程结束之际,通常要对这一教育过程所取得的教育成就和教育结果作出总结,进行价值判断。也可以说是对这一教育过程工作的得失和达到的水平作出鉴定。通过比较,区分和评定等级,为确定、筛选和分类指导、管理服务。(4)科学管理功能。教育评价是教育管理科学化的重要环节,没有教育评价的教育管理是不健全的、不科学的。教育评价有助于加强对学校的科学管理,提高各级教育行政人员和教师的管理水平,改进管理思想和方法,加强管理效果和管理的科学性。(5)激励导向功能。教育评价能够对被评价者起到激励督促作用,促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成就和不足,找到或发现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激发学习或工作的动机,调动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工作、学习的热情和信心,最终保证教育过程顺利有效地进行。同时,还可以引导被评价对象按评价活动的体现、提倡的方向发展,对整个教育工作起到定向指导的作用。(二)、现代教育评价观的基本主张1.现代教育评价的思想体系:强调价值研究的基础性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搜集信息和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以促进教育整体的优化和协调8/38发展。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而教育价值观则是教育评价的思想基础,对教育评价起着决定作用。在现代教育评价的思想体系构建过程中,多角度的价值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使评价的思想体系建立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门科学的基础上,转变旧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人才观,以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为取向,这是教育评价发展的积极趋势,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2.现代教育评价的目标体系:突出发展的动态性目标是根据某种需要规定的行为目的,它是人们争取达到的某种预想结果的规格状态。目标体系是目标的细化和具体化,教育的目标体系是衡量教育工作成效的依据与标准。在我国,总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这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总的目标是一致的,并不意味着在具体的评价方案中目标体系应相同。在具体的评价方案中,构建评价目标体系时,在反映总目标精神本质的前提下,要反映评价对象的特点,要反映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反映人们认识的进步的成果,这就要求构建评价的目标体系应有动态性。3.现代教育评价的对象范围:超越单因性的整体性现在我们理解的素质教育是内涵扩大了的素质教育,它不仅贯穿于基础教育,还贯穿于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9/38各级各类教育;不仅贯穿于学校教育,还贯穿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因而评价对象范围大大地拓展了,不仅要评价学校工作,还要评价政府抓素质教育工作的情况;不仅要评价学生,而且要评价教师、管理人员和领导干部,甚至学生家长。就是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多层次、多角度的。总之,教育评价的对象范围由对象的单元性、因素性向对象的系统性、整体性、全局性方向转化,从而保证教育的整体优化和素质教育全面推进。4.现代教育评价的方法论体系:强调模式选择对条件的依存性在教育评价的方法论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体系:一种是实证评价体系,一种是人文评价体系。与此相对应,也存在着两种操作模式:一种是“指标——量化”模式,一种是“观察——理解”模式。对于这两种评价的方法论体系,当前教育界都给予了充分重视和关注,这说明两种体系各有其优点,亦各有其局限性。实证评价方法体系优点是:(1)准确高效,它可以用严密的数学方法精确地分析资料,同时可以用较少的人力和时间对评价对象进行准确的描述;(2)广泛的适应性,它有较固定的评价程序和步骤,对评价人员培训也要求不高,易于推广实行;(3)可移植性强,实证化的评价方法有较强的通用性,一次性的评价结论可以推广到同类的评价对象上去;(4)说服力强,实证评价方法所得结果多为数据,有很强的说服力。10/38实证化评价体系缺点是:(1)重结果,轻过程;(2)忽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流;(3)易造成评价信息的失真;(4)缺乏灵活性。人文化评价方法的优点是:(1)重视过程评价;(2)强调评价过程中人与人的交流;(3)方法灵活,针对性强;(4)重视评价中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人文化评价方法的缺点是:(1)总体效益较低;(2)主观性强;(3)对评价者个体依赖性较大;(4)易受干扰。从两种方法论体系的比较来看,实证化评价方法论体系和人文化评价方法论体系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相应地,两种评价的方法模式也各有长短,两种模式各有自己不同的适应范围。在具体评价方案中,究竟采用哪一种模式,取决于评价对象的条件。现在的发展趋势是两种方法论体系相互融合,相互借鉴,彼此在对方中吸取合理的成分。5.现代教育评价功能的拓展:着眼于未来的发展性在传统教育中,考试与评价是一种选拔手段,强调的是评价的分等功能,其目的是鉴别、选择适宜于更高一阶段学习的人。评价的分等功能的强化,使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学生”变得更加困难,在淘汰、挑选的过程中,“学习困难学生”一再失败,无法发现自己的潜能,无法激励自己,从而进一步使他们失去了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部动力,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背道而11/38驰的。因此,教育评价要改变其单一的分等功能,而应强化其发展性功能。现代教育评价的主要功能和根本要义,既不在于鉴别和选择,也不在于对学生进行警戒,而在于检查教育目标的达成水平,取得反馈信息,以便调整教育教学过程,及时针对缺陷和问题进行补救和矫正。强调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是为了帮助学生,促进其发展;它不是着眼于过去,而是着眼于未来。弱化评价的分等功能,强化评价的发展功能,是素质教育评价功能拓展的具体体现,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评价功能的拓展有利于学校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有利于学校教育面向全体学生。6.现代教育评价的主体构成:主张广泛的参与性在传统的教育评价中,教育者是评价的主体,受教育者是评价的客体。在素质教育评价中,评价主体具有广泛的参与性:既包括教师、学校领导、教育行政机构,也包括学生及其家长。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直接责任者,在整体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能从多方面把握学生的发展状况,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学校领导是教育活动的领导者、管理者,理所当然地要对学校教育和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做出及时评价,以调整教育措施或对策。教育行政机构应该对学校的办学方向、培养目标、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调控、监督,也需要参与教育评价。学生家长自觉与不自觉在评价自己的子女,家长作为评价主体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学生既是评价对象,也应成为评价的主体,这种观念的确立,反映了人们认识上12/38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