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物质生产民俗第一节物质生产民俗的定义和特征一、物质生产民俗的定义生产民俗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社会大众,在一定生态环境里进行生产实践活动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物质文化事象。二、物质生产民俗的特征(一)地域性物质生产民俗的形成离不开自然环境条件。“北麦南稻山猎水渔”(二)季节性物质生产民俗的形成受时令节气的制约。“春播,夏长,秋收,冬藏”(三)功能性物质生产民俗首先(或主要)是为了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四)科学性物质生产民俗是生产实践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1、农业民俗(农耕民俗)2、狩猎、游牧和渔业民俗3、工匠民俗4、商业、交通运输三、物质生产民俗的分类第二节农耕民俗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民俗的特点:农业生产民俗居于中心地位;具有东方农业文化特色;具有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既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又是指导生产的手段,具有明显的传承性。一、农业耕作的时序、节令习俗农历二十四节气:同学们能记住多少个?农历二十四节气: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物象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立夏桑果象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芒种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练;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寒露菜苗田间绿,霜降芦花飘满天;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大雪寒梅迎风狂,冬至瑞雪兆丰年;小寒游子思乡归,大寒岁底庆团圆。农谚过了惊蛰节,耕田忙不歇。芒种忙忙栽,夏至秧怀胎。芒种栽苕斤打斤,夏至栽苕光筋筋。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七月犁田一碗油,八月犁田半碗油,九月犁田无搞头。胡豆点到寒露口,种一升来打一斗。二、占天象,测农事的习俗例:(重庆农谚)立春这天晴一日,农夫耕田不费力;若逢大寒落大雨,春旱就从正月起。雨水节日一天雨,气候温和雨均匀。春分无雨又无云,万物生长少收成。清明节日一天晴,定主三月雨均匀。谷雨无雨逢天晴,抗旱保苗早进行。这类习俗,自然形成了不同地区气候预测的网络。并一直对农业生产起着指导作用。河南农谚春雾热,夏雾雨,秋雾晴,冬雾雪。春雾晒死鬼,夏雾有大水。连着三场雾,小雨下不住。掏钱难卖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烟洞不出烟,必定是阴天。燕子爬地蛇过道,蚂蚁搬家山戴帽。水缸出汗蛤蟆叫,必是大雨到。朝霞不出门,晚霞行万里。朝起红云不过午,晚起红云晒破土。日头落土火烧云,明天日头晒死人。天上云如鲤鱼斑,来日晒麦不用翻。三、卜农事丰歉,祈福禳灾的习俗你见过或听说过这样的习俗吗?在节令转换的时刻,占卜农事丰歉,祈求免除灾害。例:棉农在元宵节用灯花大小占卜棉花的丰歉;江南水乡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二的秤水卜四、农业祭祀、禁忌习俗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口一直占绝对优势。农业生产,在科学不发达的时候,人们主要是“靠天吃饭”,将收获的希望寄托于神灵的护佑和恩赐,因此要定期祭祀,不得稍有怠慢。因而形成了许多禁忌习俗。(一)岁时祭祀农业丰收主要靠大自然,把丰收的希望寄托于神灵,例:元旦:祭天、祭神农,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立春:立春“送春牛图”,祭牛栏神,行拜犁仪式,开犁庄稼熟了:祭祖宗、灶神、社神,称作尝新、食新、献新立春:“打春”(送春牛图)清代春牛迎春图四川绵竹立春“打春”盛况牛栏神天旱:祭龙王爷求雨成都洛带镇舞水龙(二)禁忌普遍过年是祭祀活动最集中最频繁的时期,因而过年期间大都有禁忌生产劳动的习俗规约。据说此间耕作会冲犯神灵,主一年百事不顺;或遭遇天灾、虫害、荒年。许多民族中还有农时节令、节日时期禁忌生产的习俗。例如畲族、白族等在春分、清明、大暑、小暑、立秋等时日下田耕作。据说是恐挖着地脉龙神,庄稼长不好。傣族冬至日忌劳动,否则,以为牛马会死掉。白族、畲族、彝族等还忌二月初八、三月三、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二十五)、分龙日(夏至前后)期间下地劳动。据说这期间下地会挖着龙神,切断水路,庄稼长不好,或者会遭受虫灾,所以要禁忌下田;畲族又忌七月七日下田抬水,说是此日下田抬水会招惹水鬼,使稻田坏掉.原因:对自然规律认识不充分。1.不科学的禁忌例:逢五不耕田: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忌下田耕作。逢五耕作,俗谓之破五,破则不吉。土家族流行的下谷种禁忌:俗规在下午,俗谚云:“太阳下山不再走,谷粒下田不会漂”。俗信:播种人要吃饱,稻子才会丰收(感应律)。谷种挑出门,女人要念:“一担出,万担进”的吉利话。河南驻马店一带播种日不准小孩先吃饭。收麦要祭芟,打场要祭磙。打麦场禁忌女人和光屁股的小孩进入。2.一些禁忌是生产经验的积累,符合科学例:惊蛰在墙角撒石灰,可避虫蛇。立秋禁止在田间行走,否则要减产。五、祭田神、先农和社神的习俗土地神又称土地公或土地爷,在道教神系中地位较低,但在民间信仰极为普遍,是民间信仰中的地方保护神,流行于全国各地,旧时凡有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祀奉土地神的现象存在。在传统中国文化中,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因而土地神更多地带有自然属性。祭祀先农先农,远古称帝社、王社,至汉时始称先农。唐代祭祀先农正式定为封建社会的一种礼制,每年开春,皇帝亲领文武百官行藉田礼于先农坛。北京先农坛六、农业生产过程习俗包括农业生产工具的制作和使用,及具体生程序。它传承了农业生产技术。(一)农具制作的习俗不同的地形土质,农具不同锄口的宽窄,锄把的长短就不一样犁铧的宽窄也不一样(二)操作耕作的习俗耕作的方式:如畜耕(畜类、畜量),人畜并耕。播种方式:耧播、撒播、点播、掩播……锄草方式:深锄、浅锄、横锄、间锄……打场方式:晒场、翻场、放滚、扬场、搭垛……耧车整地农具:锄头整地农具:丁齿耙压头浇灌农具:脚踏水车浇灌农具:粪勺粪桶浇水桶壶脱粒工具:连枷脱粒桶脱粒工具:扇车(俗称风车)七、农业娱乐风俗踩高跷源於古代先民为采集果实,便於高处活动的生活经验,后来逐渐发展为一种舞蹈,(为古代百戏之一,据传为春秋战国时代宋人兰子所创)。於公元前五百多年便普及民间,之后进而成为一种群众性的技艺表演扭秧歌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述说:每年春耕时,农家的妇女儿童数以十计,一起到田里插秧,一人敲起了大鼓,鼓声一响,“群歌竞作,弥日不绝”,称之为“秧歌”。它最早是以唱歌的形式出现,后来发展成舞蹈和戏剧表演的形式.跑旱船相传歌颂禹王治水的。当时洪水横流国中,尧命禹一面治水,一面大力制造船筏,拯救灾民。洪水退后,船筏便搁在陆地上。农民每于耕作之暇,在空场上推船玩耍,叫做“跑旱船”。不料这个游戏被尧的儿子丹朱看到,便傲慢地坐在船上,经常逼着老百姓推“旱船”供他取乐。为了统一步伐,只得喊出号子。后世在玩这项活动时,嫌木船太笨重,就改用布帛或彩纸糊船,并吸收现实生活中采莲的动作,因而取得为“采莲船”秋千秋千的起源,可追溯到几十万年前的上古时代。那时,我们的祖先为了谋生,不得不上树采摘野果或猎取野兽。在攀缘和奔跑中,他们往往抓住粗壮的野藤,依靠身体的摇荡摆动,上树或跨越沟涧,这是秋千最原始的雏形。至于后来绳索悬挂于木架,下拴踏板的秋千,春秋时期在我国北方就有了。《艺文类聚》中就有“北方山戎,寒食日用秋千为戏”的记载第三节狩猎、牧业和渔业民俗一、狩猎、游牧习俗狩猎业是一项古老的谋生职业,中国许多民族都具有悠久的狩猎史。游牧业是北方游牧民族生存方式,迄今依然保存着许多古代风俗。狩猎、游牧业生产的时序、节令习俗狩猎的时序4-7月是野兽鸟类的繁殖期,存活率高,一般不打猎;11、12、1、2月是最佳时期,动物膘肥、毒虫冬眠狩猎生产方式有很多共同点,包括围猎、架鹰、放犬、射杀,还有下套子、设陷阱、放地箭等工具主要是弓箭、猎枪、猎刀、夹子、绳索游牧生产的时序逐水草而迁徙四季游牧营地的选择:各个季节的气候和牲畜的膘情不同,选择春、夏、秋、冬营地的条件也各不相同。春季对牲畜是最为严酷的季节,经过了寒冷、枯草、多雪的冬季,牲畜膘情大为下降,抵抗能力减弱。因此,春营地要选择可以避免风雪灾害的草场,以利达到保膘保畜的目的。夏天为了增加牲畜的肉膘,要选择山阴、山丘、山间平川的细嫩草场,同时要注意有山顶、山丘可乘凉。秋季是为了增加牲畜的油膘,要选择草质好、凉爽的草场,以增强牲畜的耐寒能力。冬营地主要是为了保护牲畜安全度过严寒而漫长的冬季,要选择山阳地带,要特别注意牲畜的卧地。俗话说“三分饮食,七分卧地”,说明冬天保膘的重要环节是卧地蒙古族节令一月称为忽必撒刺(指现在的正月)、二月称为胡打里玉宣真撒剌、三月称为兀格勒陈撒剌(戴胜鸟之月)、四月称为可可亦撒剌(可可亦指杜鹃鸟)、五月称为胡打儿撒剌(胡打儿指碱,阳历五月草原上的牲畜爱吃碱)、六月称为纳知日撒剌(指夏天)、七月称为古谰撒剌(指狍子交尾之月)、八月称为补工撒剌(补工指鹿,鹿交尾之月)、九月称为忽察答里必撒剌(绵羊交配月)、十月称为怯领都撒剌、十一月称为亦惕古撒剌(指兔鹘之月)、十二月称为库胡列儿撒剌游牧生产习俗农业生产的特点是春耕、夏锄、秋收、冬闲。游牧畜牧业则一年四季连续性地进行生产产品主要是肉、乳、皮、毛、绒以及牲畜生产工具:马匹、勒勒车、套马索、镰刀狩猎业的禁忌游牧业的禁忌第三节商业与交通民俗一、各类商业及其民俗特点(一)集市1.原始的交换方式例:云南的苦聪人的交易方式。2.集市大约兴起于殷商时代《易·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3.集市特点(1)定时:每月九集者最普遍,相邻的集镇集贸时间错开。(2)定点:北方叫“集”,江南叫“市”,两广叫“墟”,云南叫“街子”,川黔叫“场”。去集市称“跟集”、“赶场”……4.集市中特殊的民俗现象招徕顾客的叫卖声和敲击声;大宗交易的“中人”(掮客,俗称“牙子”)的活动;一种特有的交易方式:“袖语”(“摸手”,别称“袖里吞金”)城市过去也有专卖集市。(二)行商1.特点流动性的交易方式。两大类:资金雄厚:驼商队、马帮商队等;小本经营:货郎小贩。2.市声(1)叫卖声。(2)敲击声。(3)常见的敲击物:拨浪鼓、小锣、梆子、铃铛、竹板和串铁等。(4)共同特点:宣传性、诱惑性、节奏性、一定的音乐性、极强的地方性。(三)坐商1.特点固定摊位、店铺,规定的营业时间和专营商品。2.特有的民俗传承(1)幌子:旗帘、实物等夸张性模型物件。幌子(2)字号牌匾:名家书写、精雕细刻、吉祥字组成店名。常用字:仁祥和福泰兴盛恒昌荣益隆……(3)商标及商品的包装:商标的本质是向消费者传递商品信息,以达到推销产品的目的。传统的商标:吉祥图案龙、虎、鹿、鹤、蝙蝠、梅、菊、牡丹等。文字图案福、禄、寿、喜、万之类吉祥字衍化的。店主姓氏吉祥字禧萬富龙凤呈祥龟鹤长寿吉祥图案福寿图(4)现代商俗:商标:注意体现企业的文化理念(CI)挖掘历史内涵:如酒、食品……突出现代观念:如时装、化妆品、信息产品……抢注商标潮广告:各式广告、橱窗、店堂的布置、着装……促销方式:博览会、展销会、时装秀、模仿秀……老北京叫卖音频二、交通运输及民俗特点(一)我国传统的交通设施及运输工具1.古代最著名的陆上交通丝绸之路、西蜀栈道2.最具民俗传承特点的桥梁浮桥、索桥、溜索、石拱桥、独木桥、木板桥、石板桥……3.陆上传统交通工具人力:独轮车、架子车、人抬轿子、黄包车等。畜力:马帮、驼队、牛车、马车、驴车等。4.水上传统的交通工具羊皮筏子、大木排、桦树皮船、牛皮船、木船、竹筏等。5.歇脚的交通设施凉亭、车马店、货栈、码头等。鸡公车泸沽湖独木舟(二)传统交通运输业的民俗特点1.交通行业的分工车把式、脚夫(包括马帮与驼队)、轿夫、滑竿水上的船家、筏子客。交通站口、码头的店家。脚行与牙行(代运商)。2.行业习俗各自的活动领域和技艺传承,信仰、禁忌。车神3.现代交通民间规则行人靠右行车靠右交通的特权现象迷信与禁忌迷信车牌号迷信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