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贝叶斯方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主观Bayes方法概述主观Bayes方法又称为主观概率论一种处理不确定性推理一种基于概率逻辑的方法以概率论中的贝叶斯公式为基础首先应用于地矿勘探专家系统PROSPECTOR5.3.1基本Bayes公式—概率论基础条件概率:设A,B是两个随机事件,,则是在B事件已经发生的条件下,A事件发送的概率。乘法定理:0)(BP)()()|(BPABPBAP)()|()(BPBAPABP5.3.1基本Bayes公式全概率公式:设事件满足:⑴两两互不相容,即当时,有⑵⑶样本空间则对任何事件B,有下式成立:称为全概率公式。jijiAA)1(0)(niAPiUniiAD1)|()()(1iniiABPAPBPnAAA,...,,215.3.1基本Bayes公式Bayes公式:设事件满足:⑴两两互不相容,即当时,有⑵⑶样本空间则对任何事件B,有下式成立:称为贝叶斯公式。jijiAA)1(0)(niAPiUniiAD1niBPABPAPBAPiii,...,2,1,)()|()()|(nAAA,,,215.3.1基本Bayes公式把全概率公式带入贝叶斯公式后,得如下公式:njjjiiiABPAPABPAPBAP1)|()()|()()|(ni,...,2,15.3.1基本Bayes公式又有产生式规则IFETHENHi用产生式中的前提条件E代替Bayes公式中的B,用Hi代替公式中的Ai,就可以得到公式:用来求得在条件E下,Hi的先验概率。niHPHEPHPHEPEHPnjjjiii,...,2,1,)()|()()|()|(15.3.1基本Bayes公式在有些情况下,有多个证据E1,E2,…,En和多个结论H1,H2,….,Hn,并且每个证据都以一定程度支持结论,这是可对上面的公式进行扩充,得:niHPHiEPHEPHPHEPHEPEEEHPnjjmjiimini,...,2,1,)()|(...)|()()|(...)|()...|(111215.3.1基本Bayes公式此时,只要知道Hi的先验概率P(Hi)以及Hi成立时证据E1,E2,…,Em出现的条件概率P(E1|Hi),P(E2|Hi),…P(Em|Hi),就可以求得在E1,E2,...,Em出现情况下Hi的条件概率P(Hi|E1E2...Em)5.3.2主观Bayes方法主观Bayes方法的基本思想由于证据E的出现,使得P(H)变为P(H|E)主观Bayes方法,就是研究利用证据E,将先验概率P(H)更新为后验概率P(H|E)主观Bayes方法引入两个数值(LS,LN)用来度量规则成立的充分性和必要性。其中,LS:充分性量度LN:必要性量度5.3.3知识不确定性的表示1.知识表示方法在地矿勘探专家系统中,为了进行不确定性推理,把所有的知识规则连接成一个有向图,图中的各节点代表假设结论,弧代表规则。在主观Bayes方法中,知识的不确定性是以一个数值对(LS,LN)来进行描述的。其具体产生式规则形式表示为:IFETHEN(LS,LN)H(P(H))5.3.3知识不确定性的表示其中,(LS,LN)是为度量产生式规则的不确定性而引入的一组数值,用来表示该知识的强度,LS和LZ的表示形式如下。(1)充分性度量(LS)的定义)|()|(HEPHEPLS它表示E对H的支持程度,取值范围为[0,+∞)。5.3.3知识不确定性的表示(2)必要性度量的定义它表示~E对H的支持程度,即E对H为真的必要程度,取值范围[0,+∞)。)|(1)|(1)|()|(HEPHEPHEPHEPLN5.3.3知识不确定性的表示结合Bayes公式,得:P(﹁H|E)=P(E|﹁H)P(﹁H)/P(E)Bayes公式除以上式得:)()()|()|()|()|(HPHPHEPHEPEHPEHP5.3.3知识不确定性的表示为了讨论方便,引入几率函数又则可以化为)(1)()(xPxPxO)(1)()(xOxOxP)|()|(HEPHEPLS)()()|()|()|()|(HPHPHEPHEPEHPEHP)()|(HOLSEHO5.3.3知识不确定性的表示上式被称为Bayes公式的几率似然性形式。LS称为充分似然性,如果LS-+∞,则证据E对于推出H为真是逻辑充分的。同理,可得关于LN的公式:O(H|﹁E)=LN×O(H)其被称为Bayes公式的必率似然性形式。LN称为必然似然性,如果LN=0,则有O(H|﹁E)=0。这说明当~E为真时,H必为假,即E对H来说是必然的。5.3.3知识不确定性的表示2.LS和LN的性质(1)LS的性质LS表示证据E的存在,影响结论H为真的概率:O(H|E)=LS×O(H)当LS1时,P(H|E)P(H),即E支持H,E导致H为真的可能性增加;当LS-+∞时,表示证据E将致使H为真;当LS=1时,表示E对H没有影响,与H无关;当LS1时,说明E不支持H,E导致H为真的可能性下降;当LS=0时,E的存在是H为假;5.3.3知识不确定性的表示(2)LN的性质表示证据E的不存在,影响结论H为真的概率:O(H|﹁E)=LN×O(H)当LN1时,P(H|~E)P(H),即~E支持H,~E导致H为真的可能性增加;当LN-+∞时,表示证据~E将致使H为真;当LN=1时,表示~E对H没有影响,与H无关;当LN1时,说明~E不支持H,~E导致H为真的可能性下降;当LN=0时,~E的存在是H为假;5.3.3知识不确定性的表示(3)LS与LN的关系由于E和~E不会同时的支持或者同时排斥H,因此只有以下三种情况:LS1且LN1LS1且LN1LS=1=LN5.3.4证据不确定性的表示1.单个证据不确定性的表示方法证据通常可以分为全证据和部分证据。全证据就是所有的证据,即所有可能的证据和假设,他们组成证据E。部分证据S就是E的一部分,这部分证据也可以称之为观察。在主观Bayes方法中,证据的不确定性是用概率表示的。全证据的可行度依赖于部分证据,表示为P(E|S),为后验概率。5.3.4证据不确定性的表示2.组合证据的不确定性的确定方法当证据E由多个单一证据合取而成,即如果已知P(E1|S),P(E2|S),…,P(En|S),则P(E|S)=min{P(E1|S),P(E2|S),…,P(En|S)}若证据E由多个但以证据析取而成,即P(E|S)=max{P(E1|S),P(E2|S),…,P(En|S)}对于非运算,P(~E|S)=1-P(E|S)nEEEE...21nEEEE...215.3.5不确定性推理计算1.确定性证据(1)证据确定出现时证据E肯定出现的情况下,吧结论H的先验概率P(H)更新为后验概率P(H|S)的计算公式为:(2)证据确定不出现时证据E肯定不出现的情况下,把结论H的先验概率P(H)更新为后验概率P(H|~E)的计算公式为:1)()1()()|(HPLSHPLSEHP1)()1()()|~(HPLNHPLNEHP5.3.5不确定性推理计算(2)不确定性证据在现实中,证据往往是不确定的,即无法肯定它一定存在或一定不存在用户提供的原始证据不精确用户的观察不精确推理出的中间结论不精确假设S是对E的观察,则P(E|S)表示在观察S下,E为真的概率,值在[0,1];5.3.5不确定性推理计算此时0P(E|S)1,故计算后验概率P(R|S),不能使用Bayes公式可以采用下面的公式修正(杜达公式))|()|()|()|()|(SEPEHPSEPEHPSHP1)E肯定存在,即P(E|S)=1,且P(﹁E|S)=0,杜达公式简化为:1)()1()()|()|(HPLSHPLSEHPSHP5.3.5不确定性推理计算2)E肯定不存在,即P(E|S)=0,P(﹁E|S)=1,杜达公式简化为:1)()1()()|()|(HPLNHPLNEHPSHP3)P(E|S)=P(E),即E和S无关,利用全概率公式(公式7),杜达公式可以化为:)()()|()()|()|(HPEPEHPEPEHPSHP5.3.5不确定性推理计算4)当P(E|S)为其它值(非0,非1,非P(E))时,则需要通过分段线形插值计算:1)|()()],()|([)(1)()|()()()|(0),|()()|()()|()|(SEPEPEPSEPEPHPEHPHPEPSEPSEPEPEHPHPEHPSHP5.3.6结论不确定性的合成和更新算法1.结论不确定性的合成算法n条规则都支持同一结论R,这些规则的前提条件E1,E2,…,En相互独立每个证据所对应的观察为S1,S2,…,Sn先计算O(H|Si),然后再计算所有观察下,H的后验几率计算方法:)()()|()()|()()|(),...,,|(2121HOHOSHOHOSHOHOSHOSSSHOnnL5.3.6结论不确定性的合成和更新算法2.结论不确定性的更新算法其思想是,按照顺序使用规则对先验概率进行更新,再把得到的更新概率当做先验概率,更新其他规则,这样继续更新直到所有的规则使用完。小结主观Bayes方法(条件概率)当一个事件发生后,先验概率如何转变为后验概率推理前知道结论的先验概率信息证据不确定时,必须采用杜达等推导公式:P(R|S)=P(R|E)×P(E|S)+P(R|﹁E)×P(﹁E|S)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