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洲中学参评教学设计题目木兰诗教学设计作者何柳苑学校盐洲中学科目语文任教年级七年级职称中学二级毕业院校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职称中学二级二○一一年七月一日《木兰诗》教学设计学习内容:人教版七下二单元第10课【教学设想】1.教学过程应充分挖掘作品的审美内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接受健康的情感教育。2.注重阅读方法指导,引导和鼓励学生说出阅读感受;师生相互交流、讨论,学习运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抒发感情的方法。3.重视语言的积累、品味和应用,旨在一课一得。【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木兰诗》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二单元的第五篇课文。本单元主要体现爱国感情,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爱国情感之美。“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木兰诗》这个例子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了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因此是个很好的蓝本。2.文本简析:《木兰诗》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优美的语言,因此,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要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学习各种修辞手法,更要让学生仔细品味语言,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学情分析】初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采取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并且,初一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因此要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上几点主要是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习惯和能力上去认识归纳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知识,包括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了解古诗修辞用语的特点;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过程与方法:结合语境理解诗中意象,体会诗中心理描写结人物塑造的作用;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木兰这一形象的审美趣味,理解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北方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美好愿望与高尚情操。【重点难点】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分析人物形象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培养主动探究的精神,享受探究问题的乐趣。【教学方法】1.教法:情境教学法、诵读法、对话教学法2.学法:预习法、诵读法、合作讨论探究法【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课时安排】两课时(45分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及导入(3分钟)(一)课前预习1.掌握本文字词,熟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对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记号。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了解北朝民歌的特点。(二)情境导入二、课堂学习(12分钟)一)整体感知1、配乐朗读,整体感知全文。2、四人为一组讨论疏通文意,并用自己的话概述故事情节。3、概括每节内容。①停机叹息,代父从军②准备出征,奔赴战场③征战沙场,凯旋回朝④建功受封,还朝辞官⑤解甲还乡,亲人团聚⑥双兔难辩,隐喻作结设计意图:在课前让学生通过预习打破与文本的陌生感,这也是我学法指导之一,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我采用情境教学法导入,播放美国动画片《花木兰》片段,学生赏析,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二)人物赏析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四人小组讨论并归纳: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b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d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e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花木兰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三、课后作业1.背诵全文2.自编6—8道理解性默写填空题第二课时一、课前预习诵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二、三。二、课堂学习1、诵读课文设计意图:本环节重在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并且通过思考问题理清全文线索,感知行文脉络,从而解决教学重点。问题的设定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并且,我将对话式的教学模式运用其中,鼓励学生即兴创造,打造动态生成的课堂。设计意图:作业布置能够强化学生的反思能力,加深学生对课业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使课前、课堂和课后成为一个有效的整体。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置是为了更好的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协作精神。设计意图:在课前让学生通过预习,有助于深入理解课文。思考课后练习,有助于加强对课文的理解。2、品读探究:(四人小组讨论并归纳)①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明确:a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b战事紧迫。c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d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②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③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④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对木兰的赞美。再一次表现木兰的机智谨慎。)⑤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3、详略分析: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四人小组讨论归纳:从军缘由——详写出征前的准备——略写出征中的思亲心理——详写详写女儿情态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略写英雄气慨凯旋辞官——详写亲人团聚——详写作用:(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这样安排是因为诗歌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来进行详略安排的,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般的就略写。4、修辞手法的学习:本文除了互文这种修辞手法外,还运用了那些修辞方法?○1、排比:它是由几个(一般有3个或3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组成,来增强语势,表示强调或逐层深入。举例•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渲染归来的喜悦,强调回家的兴奋。)•爷娘闻、、、、、、,阿姊闻、、、、、、,小弟闻、、、、、、(表现亲人相聚时的热烈气氛。)•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用排比句看似不合情理,但却渲染了战争气氛和离家出征前准备工作的紧张。)○2、对偶: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两个短语,句子或句子成分,相称地排列在一起表达相似、相反或相关的意思。它节奏鲜明,音调铿锵,上口入耳,很有感染力。举例•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上下两句结构相同,字数相等,上下句词性也一致,“对镜”与“当窗”“帖”与“理”,“花黄”与“云鬓”对称,写出木兰恢复女装的欢乐情绪。)•旦辞、、、、、、暮宿、、、、、、不闻、、、、、、,但闻、、、、、、,旦辞、、、、、、暮至、、、、、、不闻、、、、、、,但闻、、、、、、(这是对偶句,但句中又有对偶,反复咏叹,写出木兰思亲之情和英雄气概。)○3、比喻——举例“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作者用兔作喻,从侧面赞扬了木兰的机智、聪明。)○4、反问——举例“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作者用反问,巧妙地解答了木兰女拌男装的奥秘,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无穷。)这些句子都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三、拓展延伸,德育渗透当我们说到爱国时可能有同学们会想到:那就是扛枪打仗甚至是为国捐躯,或者是在洪水中抢救人民的生命财产,又或者是在更危险的时候为了人民的利益献出自己的生命,那么我们中学生爱国的具体体现是什么呢?(学生发言,纷纷讨论,有说助人为乐的,有说好好学习的,有说热爱劳动的,有说与歹徒做斗争的,有说维护集体利益行为的,有说升旗时严肃认真的、、、、、、)同学们在讨论中明白了如何爱国,从而树立了正确的爱国观。四、课后作业自选角度,写一篇读后感【板书设计】①停机叹息,代父从军②准备出征,奔赴战场③征战沙场,凯旋回朝④建功受封,还朝辞官⑤解甲还乡,亲人团聚⑥双兔难辩,隐喻作结——巾帼英雄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置是为了更好的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建构主义学习观也强调学生的“协作性”,他们认为各人在理解上的差异,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这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置是为了更好的更好地理解花木兰的现实意义。初一的学生尚未形成自己的价值观,这一环节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置有助于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升华情感。《木兰诗》教学反思我在《木兰诗》一文的教学中,按照“介绍常识——朗读诗歌——复述故事——疏通文意——分析语言——把握主题——背诵课文”的步骤来讲解课文。在《木兰诗》这一课教学中,自认为比较成功的是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在播放美国动画片《木兰诗》的时候,吸引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但是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注重字词,但是没有很好的从整体上整合分析;要求学生体会诗歌的语言美,但是没有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体味语言的魅力,读的时间相对较少,在语句的节奏和停顿上指导不够;对课文的文意讲解太多,对主题和当今的时代意义分析较少;对这样优美的诗歌,在讲解时缺乏诗意的、优美的语言表达,等等问题还需要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以期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设计意图:板书设计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清晰展示全文整体结构,突出重难点,彰显文章主题。运用色彩的变化,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