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偏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龙源期刊网有偏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者:钟海来源:《南方企业家》2018年第07期经济增长长期以来一直是各国广泛关注的问题,但是因为各国经济增长速度和发展异质性长期存在,导致各国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水平。随着国民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提高经济增长效率和质量尤为重要,而技术进步是促进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以及国家对自主技术创新的重视,当前我国自主研发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对国外的技术引进依赖程度减小。对于处在经济转型期的中国而言,有偏技术进步以及要素替代弹性是衡量市场对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参数(韩彪,2016)。目前,针对技术进步偏向性的相关理论研究颇多,技术进步可分为中性技术进步、劳动增进型和资本增进型三类。最早对技术进步有偏性进行详细说明的是1932年Hicks的《工资理论》,其根据技术进步对资本和劳动投入的边际产出比的影响,来划分技术进步的方向。Acemoglu(2002)对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定义进行了更加明确的说明,在高度概括了Hicks对技术进步定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当两种要素互补时,技术进步会在价格效应的影响下偏向稀缺要素;当两种要素相互替代时,技术进步会在市场规模效应影响下偏向富足要素。早期由于技术进步偏向性基于理论上的不足,当时的研究对象是以中性技术进步为主流。随着1998年Acemoglu将技术创新作为内生变量引入经济增长理论当中,研究其内生性及其影响因素,技术进步有偏性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通过对美国技术型劳动力需求量的研究,发现随着对技术型劳动力需求的增加,技术要素在工资中的占比也随之增加,表明了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存在性(Acemoglu,2001)。之后又从技术偏向的角度分析了国际贸易中其对技能溢价的影响以及从完全竞争市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的角度来研究对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影响(Acemoglu,2003)。通过对有偏技术进步的理论分析,各国经济学家根据本国国情开始对技术进步方向进行研究。美国经济学家通过使用CES生产函数,得出美国的技术进步更偏向于资本增加型(David,1965),德国、欧元区经济学家也得出了本国技术进步更偏向于资本增加型的结论(Willman,2002)。之后针对有偏技术进步方向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展开,经济学家采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法”对美国和日本、美国和欧盟的数据进行测算,得出这些国家的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增长型。而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间段的经济增长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我国技术进步方向却大体一致,大都指向资本偏向型(戴天仕,2010)。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生产要素和技术进步,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虽然对生产要素做了具体分析,但并没有提出技术进步偏向性,技术进步单纯只作为一种外生变量。Solow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也是建立在中性技术进步基礎之上的,此时资本对劳动的要素替代弹性以相等的要素投入比为前提。然而技术进步并非是独自作用于经济增长的,也需要与外部资本相互配合共同影响经济增长。随着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崭露头角,开始将技术进步内生化到要素替代的理论框架之中,来研究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个思想较早是在1989年由“德拉格兰德维尔”假说提出的,之龙源期刊网后为了验证“德拉格兰德维尔”假说的正确性,要素替代弹性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经过对日本和韩国经济的研究,发现亚洲部分国家经济增长率的快速提升,资本和劳动要素弹性在其中发挥了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Yuhn,1991)。同时,经过对82个国家的数据研究,拒绝了经济增长模型多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产生的假设,确定了CES生产函数的规范地位以及资本和劳动力要素弹性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Duffy,2000),并且通过使用CES生产函数对90个国家经济增长率的检验,验证了在生产函数中资本和劳动力要素弹性的相似性越大,收益递减速度就越慢(Mallick,2012),验证了“德拉格兰德维尔”假说的正确性。但也有研究表明该假说并不成立,在OLG模型框架下,认为资本和劳动力是相对可替代的,一个具有较大替代弹性的国家在稳定状态下的人均产出增长率较低,高效的要素弹性并不能对经济的高速增长起到积极促进作用(Miyagiwa,2003)。同时在连续时间条件的戴尔蒙德模型框架下,较高的要素弹性对经济增长起到消极作用的结论再一次得到验证(Irmen,2003)。因此,要素替代弹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主要取决于它身处的模型框架。为了保持经济稳定持续增长,发掘新的经济增长动能显得尤为重要,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就是重要措施。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完善,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性直接影响了全要素生产率。国内的众多学者对资源错配进行了深入研究,也了解到要素配置结构和要素配置效率对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并且通过合理配置物资、人力和劳动力资本,将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提高资本的合理利用效率(杨爽,2010)。因此,资源错配会降低全要素增长率,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当前中国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技术进步也不断朝着资本方向偏移,通过资本密集型要素配置结构与技术进步方向相适配共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变得至关重要(董直庆,2016)。本文主要以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为背景,从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重要性的视角出发,引出技术进步具有偏向性的特征。接着从技术进步偏向性的理论研究着手,阐述了技术进步的类型和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具体内涵,通过论证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存在性和影响力,进一步说明其重要地位,并通过不同国家和生产函数框架探讨了技术进步的总体方向,得出了总体上技术进步方向为资本增长型的结论。之后,随着将技术进步内生化到要素替代弹性分析框架中,对“德拉格兰德维尔”假说正确性进行探讨,得出“德拉格兰德维尔”假说是符合我国区域经济增长适用性的结论,打破了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的假设,指出技术进步的偏向性对资本——劳动要素生产效率和要素投入比例的重要影响。最后通过说明对经济增长新动力的开发,国家需要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合理调整资源错配,才可以进一步提高全要素增长率,促进经济增长。但是,通过对有偏技术进步的文献总结,发现国内主要从技术进步有偏性视角对要素替代弹性进行估算,来测度技术进步的方向性特征(郝枫,2016),而从有偏技术进步视角下对要素替代弹性的分配效应研究较少。而且针对生产要素替代关系大小的估算也主要集中在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对其他类型的要素和资源分析较少。同时对于经济增长过程中,要素弹性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路径说明较少,对不同产业和区域的要素弹性估算的研究较少,主要包括对工业、制造业和物流业的要素弹性估算(韩彪,2017)。而对要素弹性方法的研究方面,多数学者采用标准化的CD、CES、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由于技术进步假设、函数和模型选择的不同,使得研究结果存在很大的差异,要素弹性估算结果也存在偏误。因此,考虑到以上各种因龙源期刊网素以及要素替代弹性的时变性特征,将对要素替代弹性的效率效应研究视角过渡到分配效应视角,来处理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收入分配的扭曲状况,分析在技术偏向性视角下要素替代弹性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以及技术进步偏向性对资源、投资合理性和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的影响。(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参考文献】[1]韩彪,王云霞,汪行东,段杰鑫.中国物流产业要素替代及技术进步偏向选择[J].软科学,2017,31(10).[2]戴天仕.中国的技术进步方向[J].世界经济,2010(11).[3]董直庆,赵景.不同技术来源、技术进步偏向性与能源强度[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9(05).[4]郝枫,盛卫燕.中国要素替代弹性估计[J].统计研究,2014,31(07).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