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因子间的数学关系未知的情况下,可以选用此方法。四、多因子综合评判法应用前题(一)多因子评判法的方法步骤1、选取对被评价对象某一资源的质量有影响的多个因子作为评价项目;2、将每个评价项目进行指标分级;3、将各限制因子评定的级别采用一定的数学方法综合评判被评价对象的质量等级。(二)实例郧阳地区六县农业资源质量≥10℃积温人均林地(亩)人均耕地(亩)人均经济林(亩)各级地占总面积比郧西47547.871.670.8611.56竹溪49607.211.390.4113.16丹江口48598.821.171.6111.4郧县44149.22.350.3815.04竹山48077.811.930.518.92房县430410.61.542.928.371、评价因子一览表设论域=热量条件、人均林地、人均耕地、人均经济林、一二三四级地占总面积的比重设论域=优、较优、良、一般、较差论域54321;;;;uuuuuU54321;;;;vvvvvV2、郧阳农业资源评判因子分级标准优较优良一般较差≥10℃积温﹥49004800~49004700~48004600~4700﹤4600人均林地(亩)﹥1010~99~88~7﹤7人均耕地(亩)﹥2.002.00~1.751.75~1.51.5~1.25﹤1.25人均经济(亩)﹥2.02.0~1.51.5~1.01.0~0.5﹤0.5各级地占总面积比﹥1515~1313~1111~9﹤93v1v2v4v5v1u2u3u4u5u3、各县农业资源的模糊矩阵u1v1u1v2u1v3u1v4u1v5u2v1u2v2u2v3u2v4u2v5u3v1u3v2u3v3u3v4u3v5u4v1u4v2u4v3u4v4u4v5u5v1u5v2u5v3u5v4u5v5R=≥10℃积温人均林地(亩)人均耕地(亩)人均经济林(亩)各级地占总面积比郧西47547.871.670.8611.56竹溪49607.211.390.4113.16丹江口48598.821.171.6111.4郧县44149.22.350.3815.04竹山48077.811.930.518.92房县430410.61.542.928.37优较优良一般较差≥10℃积温﹥49004800~49004700~48004600~4700﹤4600人均林地(亩)﹥1010~99~88~7﹤7人均耕地(亩)﹥2.002.00~1.751.75~1.51.5~1.25﹤1.25人均经济(亩)﹥2.02.0~1.51.5~1.01.0~0.5﹤0.5各级地占总面积比﹥1515~1313~1111~9﹤9各县农业资源的模糊矩阵0010000010001000001000100R(郧西县)=4、模糊变换A·RR是由各县两个论域U、V确定的模糊矩阵模糊变换是将各评判因子U分别赋以不同的权系数A确定权系数向量评价人员提出了权系数向量的两个方案A=(U1,U2,U3,U4,U5)方案一:A=(0.40.10.20.20.1)方案二:A=(0.30.10.20.20.2)模糊变换(按第一方案)0010000010001000001000100B(郧西县)=B=A·R(0.40.10.20.20.1)=(b1b2b3b4b5)b的取值采用最大-最小法则b3=[0.4,0,0.2,0,0.1]取b3=0.4B(郧西县)=(000.40.20)归一化后B(郧西县)=(000.660.340)B(郧西县)=(000.660.340)B(竹溪县)=(0.450.1100.220.22)B(丹江口市)=(00.40.200.4)B(郧县)=(0.2860.133000.571)B(竹山县)=(00.57200.2860.142)B(房县)=(0.250.25000.5)各项分别乘以3,2.5,2,1.5,1;然后相加优较优良一般较差评语郧西县000.660.3401.83竹溪县0.450.1100.220.222.175丹江口市00.40.200.42.001郧县0.2860.133000.5711.787竹山县00.57200.2860.1421.614房县0.250.25000.51.875郧阳各县农业资源质量评价结果五、地域对比评判法(一)地域对比的目的和意义地域间的对比就是从强化地域整体功能出发,明确所规划的国土资源的整体优势与劣势,优势资源在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制约优势资源开发的主要因素,揭示各种资源在地域组合上、结构上和空间配置上合理与不合理、匹配与不匹配关系,掌握各种资源特别是重要资源开发潜力,明确国土开发与整治方向与重点,为制定人地协调发展与强化地域系统功能的国土规划提供全面科学依据。(二)地域对比的基本思想将某一地区与具有同一资源的地域单元,通过反映该资源质量特征的各有关指标的系统对比,来评定该地域单元某项资源的相对质量,得出相对优劣的评价结论。(三)地域间对比采用的指标地域间对比通常采用综合性指标,这种指标具有明显的可比性和可操作性,也是省际间,仍至国际间的对比方法。综合性指标往往是一些带有整体性的资源类型,如太阳辐射资源、热量资源、大气资源、水资源等。但是实际的区域间的资源评价往往不具有这样的指标,尤其是一些特殊的资源,如矿产资源,它有很强的地域性,区域间的对比则往往采用多指标间的综合分析对比,从而获得区域间的资源优势与劣势。(四)实例评价湖北省某大型磷矿的质量评价因子氧化磷含量富矿比重矿石可选性对比评价表湖北某大型磷矿湖南某大型磷矿云南某大型磷矿氧化磷平均含量20%以上15%至17%30%以上富矿比重5%以上5%以上30%以上可选性一般较差好优劣排序231六、标准值对照评判法标准值是指国家(或国际上)规定的质量标准,或科学界公认的质量分级标准。标准值对照则是某一资源质量的实际值与标准值对照,从而达到评估目的。目前国家对矿产资源的富矿与贫矿、水资源的质量等级、土地质量分级,以及某些农业产品、工业产品的质量分级均有明确的规定,这些均可作为标准值来使用。大气环境质量标准UDC551510.4GB3095-82(1982年4月6日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发布1982年8月1日实施)附加说明:本标准由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本标准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主编。本标准委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负责解释。1、标准的分级和限值1.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分为三级: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127;不发生任何危害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三级标准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1.2空气污染物三级标准浓度限值见下表。污染物名称浓度限值,毫米/米3取值时间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总悬浮微粒日平均*0.150.300.50任何一次**0.301.001.50飘尘日平均0.050.150.25任何一次0.150.500.70年日平均***0.020.060.10二氧化硫日平均0.050.150.25任何一次0.150.500.70氮氧化物日平均0.050.100.15任何一次0.100.150.30一氧化碳日平均4.004.006.00任何一次10.0010.0020.00光化学氧化剂(O3)1小时平均0.120.160.20空气污染物三级标准浓度限值2、大气环境质量区的划分及其执行标准的级别2.1根据各地区的地理、气候、生态、政治、经济和大气污染程度,确定大气环境质量分为三类:一类区为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和疗养地等。二类区为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名胜古迹和广大农村等。三类区为大气污染程度比较重的城镇和工业区以及城市交通枢纽、干线等。2.2一类区由国家确定,二、三类区以及适用区域的地带范围由当地人民政府划定。2.3各类大气环境质量区执行标准的级别规定如下:一类区一般执行一级标准二类区一般执行二级标准三类区一般执行三级标准2.4凡位于二类区内的工业企业,应执行二级标准;凡位于三类区内的非规划的居民区,应执行三级标准。3、监测方法3.1标准中各项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方法如表。3.2大气监测中的布点、采样、分析、数据处理等具体方法和工作程序,按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布的《环境监测标准分析方法(试行)》的有关规定进行。污染物名称监测方法总悬浮微粒滤膜采样、重量法飘尘重量法GB6921-86二氧化硫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氮氧化物(以NO2计)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一氧化碳红外分析、气相色谱法、求置换法光化学氧化剂(O3)硼酸碘化钾法(要扣除同步监测的NO3干扰〕4、标准的实施与管理4.1各级标准由地方确定其达标期限,并制定实现的规划。三级标准为任何大气环境必须达到的起码标准。4.2本标准由各级环境保护机构负责监督实施。第四节资源评价的程序一、室内准备(准备阶段)二、野外调查与制图(中间阶段)三、室内成果整理(最后阶段)土地评价的程序三个阶段室内成果整理阶段野外调查与评价阶段准备阶段准备阶段1、组织准备:成立规划工作小组,拟定分工2、确定评价目的,制定工作计划3、制定技术方案:规划大纲等4、收集资料:相关的文字和图件资料规划领导小组规划工作小组1)区域基础资料:自然、经济及区域历史资料等2)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资料(二)野外调查与评价阶段1、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与土地供需预测土地资源评价:包括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土地后备资源评价。是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的客观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发现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的依据。土地利用潜力分析:分析各类用地的潜力,是确定用地数量和调整用地布局的依据。土地需求量预测:对未来各项用地量的测算,发现未来用地的要求和趋势适宜类别适宜上限面积适宜下限面积宜农62159.333521.3宜牧27723.121341.6宜林6151.22206.9宜建筑5031.12451.0烟台市土地利用结构图33.817.917.212.29.30.817.8耕地园地林地其它农业用地居民点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未利用土地耕地潜力(1)土地整理潜力①耕地整理潜力分析——增加耕地潜力为29245公顷②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规划期内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耕地的潜力为12374公顷。(2)土地复垦潜力——土地复垦增加耕地潜力为3350公顷。(3)土地开发潜力——未利用地开发增加耕地的潜力是21026公顷综合以上分析,烟台市开发整理复垦增加耕地潜力为65995公顷。建设用地潜力分析经调查,烟台市有存量用地989.05公顷,其中闲置用地84.16公顷,占总面积的8.5%,空闲土地888.25公顷,占总面积的89.8%,批而未供土地16.64公顷,占总面积的1.7%。空闲土地多为一些废弃的工矿、水库用地,占空闲土地的80%,这部分土地绝大部分可以挖潜利用。另外农村居民点整理可以腾出大量建设用地,初步分析认为,至2020年,烟台市通过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可置换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约11,581.6公顷,总投资约1,028,181万元。烟台市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及投资估算(二)野外调查与评价阶段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与土地供需预测土地资源评价:包括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土地后备资源评价。是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的客观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发现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的依据。土地利用潜力分析:分析各类用地的潜力,是确定用地数量和调整用地布局的依据。土地需求量预测:对未来各项用地量的测算,发现未来用地的要求和趋势(三)室内成果整理阶段阶段性成果资料:土地评价成果;土地现状评述;土地供需预测专题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