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三峡大坝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三峡大坝曾被我国誉为20世纪的建筑奇迹之一,但现在这个横跨浩荡长江的大坝却成为一个威胁环境的灾难。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三峡大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三峡大坝的建立使得人多地少、土地短缺矛盾突出,不合理的开发造成当地植被破坏,气候变化,对各种动植物产生影响生,使得态退化,水土流失加剧。同时还影响了当地的地质基础的稳定。有地质学家称,三峡大坝拦截水量的庞大重力已开始在好几个地点侵蚀长江陡峭边岸。再加上水位波动频繁,因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滑坡灾害,也使得大坝附近的地区的地质结构被破坏。大坝四周的侵蚀和山体滑坡现象极为严重。07年7月14日,一条长江支流发生特大滑坡灾害,滑坡山体长、宽均在1公里左右,而厚度达18米。13名农民被吞没在泥石流中。滑坡体进入长江支流后激起两层楼高的大浪,摧毁了20余艘船舶,并导致11名渔民丧生。虽然官方称此次灾害乃暴雨所致,但地质学家称,是江水水位突然变化导致河岸岩石松动引起的。二、对水资源的影响在大坝初建时,江水淹没了许多有毒工厂。大坝建成后,由于江水被大坝阻拦,农业残留物、生活及工业污染物无法顺流而下排入大海,而是倒灌回水库,使得库区水体的污染不断加重。虽然政府部门说建了很多污水处理厂,但实际上许多污水处理厂并未与城市污水系统相连通。三峡蓄水之后,水流变缓,河流的自净能力大减,三峡水库水质明显变坏,特别是过去水质好的支流河段,水质恶化问题更加严重。部分出现“水华”现象,且发生范围、持续时间、发生频次明显增加。部分支流居民饮水源堪忧,特别是香溪河、大宁河、梅溪河等情况突出。今年丰度县因支流富营养化而发生5万人饮用水污染,小江浮萍、水葫芦疯长等问题。。三峡大坝对中国两大河流之一———长达3900英里、旱涝无常的长江的调节能力也遭到质疑。今年春天,下游城市遭遇大旱,通常可停靠港口的船只无法航行,但三峡大坝未能发挥调水功能消除这一问题,本月湖北省大约40万人缺水。批评者认为是三峡大坝改变了地区河流水位,从而造成水短缺。三、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大坝蓄水后,水文条件变了,由于鱼的适应性不同,这对适应缓流环境的鱼类比较有利,对适应急流等极端环境的鱼类比较不利。最近优势种,非优势种种类数目有所减少,非常见种和罕见种就几乎很少出现了。鱼类绝对数量上有所减少,从相对数量上看,分布主要集中在少数几种。长江有190种特有鱼类,其中90%在上游。水库可能使某些种类增加,但会侵害特有种类,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持。三峡工程对陆生植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库蓄水对陆生植物种质资源和生境的直接淹没,以及由于淹没而改变范围的人类活动对陆生植物,尤其是库区特有和珍稀濒危植物影响较大。受淹没影响的库区特有植物和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共6种,分别是荷叶铁线蕨、疏花水柏枝、巫溪叶底珠、巫山类芦、宜昌黄杨和鄂西鼠李。生物多样性有3层含义:一个是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一个是物种系统多样性,还有就是遗传资源多样性,不同种类、不同种群之间有互补性,同物种之间保持遗传基因的多样性就保持了物种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保持了生物和生物圈的多样性,就可以保持整个生物界适应地球环境的能力。所以,大坝建成后使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对生态稳定产生影响。四、大坝建成后淤泥产生的影响长江每年要携带5亿立方米的泥沙进入三峡,但其中大部分都无法排出去,水库因此将出现淤塞。而大坝建成后,阻挡了淤泥流向下游,使包括上海地区在内的长江入海口收缩,海洋的咸水正在倒灌入内陆。世界自然基金会今春公布的一份报告称,通过大坝的水流速度目前正在加快,对下游的防洪大堤造成破坏。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状况的变化则会产生另外的问题。随着水中沉淀物的减少,阳光可以照到更深的水中,进而促使下层的藻类滋生,影响航道的安全。五、地震问题逐渐严峻三峡水库蓄水之后,三峡地区仪器可测到的地震次数明显增加。虽然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生破坏性的地震,但是地震专家认为有可能发生六级或六点五级地震。但是三峡库区的建筑,特别是三峡工程开工之后的新建的民居建筑物都没有抗震设计,一旦发生六级或六点五级地震,一场地质大灾难不可避免。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说,三峡库区的滑坡地带一共一百五十余处,三峡水库蓄水至海拔135米后,三峡库区的滑坡地带上升到一千五百余处,是论证报告的十倍。受水库波浪的淘蚀,白帝城所在的山体有可能会坍塌下来的危险,现在白帝城海拔130-180米处加砌水泥围墙,以防万一。但是这水泥腰箍破坏了白帝城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通过对影响生态环境各项因素的分析,研究发现三峡工程的建设对于库区陆生及水生生物多样性、局地气候及长江输沙量等的直接影响,而且还间接地对水土流失及水质等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