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同学们学习主讲人:张玉霞联系电话:13506921855邮箱:zyx11603@163.com公共政策学第三章公共政策的理论模型第一节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的理论模型一、理性决策模型二、有限理性决策模型三、渐进决策模型四、综合决策模型五、政治系统模型六、制度(政治制度)理论模型七、团体理论模型八、精英理论模型九、博弈论模型-----十、公共选择模型----公共政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由于政策过程与政治过程具有同构性,所以各国政治体制的差异造成各国的公共政策过程各具特点。另外,各国的特殊经验、历史文化传统、主流意识形态也对其公共政策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作为公共政策过程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就会形成不同的政策过程分析模型。模型及其认识论意义模型的含义:模型就是对原型的抽象与模拟(仿真)。它是认识主体为着一定的认识目的,依据相似性原则而构造出来的一种理念系统,以代表作为研究对象的真实系统即实际存在的事物。模型有实物模型和理论模型之分。公共政策分析中运用的模型一般是理论模型。所谓理论模型或者概念模型,指的是一组概念或命题按照其相互间的本质联系被组织在一起,从而形成的一个逻辑结构严整的网络或框架。模型及其认识论意义:(模型(模型,是主体为了某种特定的认识目的,依据相似性原则而创造或选择一种系统,用于代表被研究的对象。公共政策分析经常运用的是理论模型。模型建构的要求是,模型要大致反映原型的本质,同时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抓住主要矛盾,使对对象的研究简化。坚持真实性与简化性的对立统一,是衡量建立模型艺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模型(模型”,说来都不陌生,如电影电视中的军事作战沙盘.城市建设中的建筑沙盘.飞行器模型等,在现代生活中多见不解.模型是现实的部分化.序列化.简单化.抽象化和代表.通过模型进行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一个典型特征.在政策科学分析中,模型主指概念模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概念模型是政策科学工作者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和解释公共政策产生的原因,认识和分析其社会结果,思考和预测未来的发展,在公共政策分析中不断总结出来.这些模型体现了对公共政策思考的不同角度,为理解公共政策和进行政策分析提供了多种途径.。模型的认识论意义:第一,由于模型与原型具有相似性,因此通过解释模型而认识原型的某种本质规定性。第二,模型是进行科学抽象的重要工具。它能够使人们从某一特定的视角窥视到万象纷繁的现实事物的奥秘并发现其运动规律,从而使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得以凸显。第三,模型是研究过程中资料搜集和经验观察的指南,向研究者指出了研究工作的重点和优先顺序。为什么在进行公共政策分析时需要借助于模型呢?第一,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对象是具体的,具有客观实在性,因此这门学科具有突出的实证性;同时整个研究过程又十分强调从中发现有关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或一定的相关性。第二,决策程序是根据模型的特征,人为地编制出的政策制定与执行的步骤顺序。通过它就可以把决策理论、方法与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可实施的决策流程图,即格式化、标准化、工程化的决策程序,减少决策失误,保证决策的科学性。第一节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第二节“上下来去”——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第一节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公共政策学是首先在西方历史传统和现实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这一点就决定了它的概念、理论、方法和学科体系都是西方文明之树上结出的果实。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理论模型中,有一部分主要是在管理学的二级学科决策科学中建构起来的,注重于反映和解释政策过程的认识论本质;另一部分则和政治科学有着极密切的联系,注重于反映和解释政策过程的社会本质。第一节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的理论模型一、理性决策模型二、有限理性决策模型三、渐进决策模型四、综合决策模型五、政治系统模型六、制度(政治制度)理论模型七、团体理论模型八、精英理论模型九、博弈论模型十、公共选择模型一、传统理性决策模型:决策追求最优化理性,通常解释为合理、有理,它与感性相对,指人从理智上控制行为的能力。理性决策模型:决策者依据完整而综合的信息做出理性的决策,即它遵循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的原则,选择最优方案,使用最佳、最适当的手段,达到最大值的政策结果。由这样一组假设构成的一个分析途径,就被叫做理性决策模型或者决策的理性主义模型。一、传统(绝对)理性决策模型一)涵义、产生与理论基础二)德洛尔的纯理论决策模型三)对绝对理性决策模型的批评一)涵义、产生与理论基础(绝对)理性决策模型:泛指决策者能够根据完整而综合的全面资料作出合理性的决策。理性决策模型:它是根据数字和事实,用合理的科学方法与精细的计算,分析解决问题的各种政策方案的优劣,从而求得最佳的政策或问题解决办法,因此也叫最佳决策模型,其实质是一种政策选优的方法。理性决策模型认为,只要决策过程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出于理性的考虑,最后所决定的政策自然是合理的、能使问题迎刃而解的。理性决策模型的特征是经由目的-方法分析的途径规划政策,即首先确定目的,并将其孤立,再寻求达成目的的方法,用最佳的手段达成某一个既定的目标。理性决策模型的最终目的,是希望能够设计出一套程序,以使决策者能够据此制定出一个有最大净价值成效的合理政策,也就是说,希望能花最少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成果。一个理性的政策就是效率最高的政策,而为了达成理性的政策,它必须具备一些条件,如完善的政府结构;畅通无阻的情报渠道;正确可靠的反馈信息;政策制定者有权衡各种社会影响因素的能力;政府的决策者必须知道所有的社会价值偏好及其相对比重,知道所有可能采行的政策方案,知道每一政策方案可能产生的后果,能估计每一政策方案所能得到与失去的社会价值比例,选择最经济有效的政策方案;以及政策制定者优秀的个人素质,等等。一)涵义、产生与理论基础产生于1930年代美国陆军工程团在开发水坝和河流盆地的决策过程中;最早运用于经济和军事领域;20世纪50-70年代随着运筹学、系统分析等技术发展,英国和美国将其扩展到其他领域。理论基础是经济学中的“投入-产出模型”。理性化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以来对人的观念现代化提出的一种基本要求。所谓理性化,从方法论上看,是指为着要达到一定的目的、为着要解决一定的问题或为着要应对一定的事物,人们使用冷静的、头脑清醒的、客观的和准确的计算,利用可能收集到的信息和统计数字,对目的与手段加以分析,以求得到最佳、最适当的手段或解决办法,有效率地或者有效地达成设定的目标。理性主义分析方法在公共政策学领域中的应用,就形成了理性决策模型或者决策的理性主义模型。假定了决策者如何将其理性主义的决策活动贯穿于整个政策过程中:理性主义模型假定决策者是“理性人”,假定了决策者如何将其理性主义的决策活动贯穿于整个政策过程中:(1)决策者面临的是一个既定的问题。(2)引导决策者做出决策的各种目的、价值或目标是明确的,而且可以按其重要性不同而依次排列;(3)解决问题的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都为决策者一一权衡;(4)决策者对可供选择的方案可能出现的结果都进行了调查研究;(5)每一个选择方案及其可能出现的结果,都与其他选择方案具有可比性;(6)决策者最后采用的那个方案,是所有可供选择的方案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其目的、价值或目标的方案。传统理性模型所要求的最优选择应具备如下条件理性的选择就是要做出最大价值的选择,即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优方案。条件:(1)把决策行为视为整体行为而非群体行为。因为是整体,才会有一致性的价值判断(2)决策著具有绝对理性。表现在他们具有完备的知识和信息,能穷尽备选方案并预测所有结果。(3)决策目标单一、明确和绝对。(4)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具备一以贯之的价值偏好。(5)决策过程中不考虑时间和其他政策资源的消耗。最优选择的具体步骤(1)确定决策目标。(2)提出备选方案。(3)对这些方案及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4)通过排序选择出最优方案。二)德洛尔的纯理论决策模型1、纯理论决策模型的环节2、纯理论决策模型的基本内容1、纯理论决策模型的环节1)建立一个政策目标的多方面层次并就每一层次的政策目标可达成的程度加以衡量;2)建立并衡量社会中存在的一切其他价值系统与资源;3)为政策制定者备妥一套完整的选择方案;4)就上述三方面所产出的每一选择方案确定完整的成本与收益预测结果;5)以每一选择方案的利益与成本的或然率乘以其效用,计算每一方案的净期望值,并计算效用单位中的净效益;6)比较每一方案的净期望值,如有两种以上选择则确定最高期望值选择方案。2、纯理论决策模型的基本内容1)决策者面临的是一个既定的问题;2)决策者作出决定的各种目的、价值是明确的且可以按其重要性排序;3)决策者能理出所有达成目标的备选方案以供选择;4)决策者运用一系列科学方法对每一决策方案进行评估并预测其可能产生的后果;5)决策者将每一方案对比后按照其优劣排出先后顺序;6)决策者能正确选出最大限度实现预定目标、价值的那个方案。三)对绝对理性决策模型的批评1、任何社会都没有完全达成的共同价值规范;2、相互冲突的价值观不仅难以相互比较且难以赋予权重;3、政策制定者可能因个人利益而不能精确衡量多种社会价值规范并反而极化其个人利益;4、政策制定者并无将社会净效益最大化的动机,而仅满足其发展的需求;5、政策者会考虑其政策投入的成本,这将障碍其进行理性选择;6、理性决策过程中的信息问题将影响决策;7、从决策能力看,现有科学难以达到完全预测每一选择方案的结果;8、因决策中大量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问题,使得即使是最先进的分析技术也难以完成成本效益计算;9、个体的绝对理性状态是不存在的;10、参与决策者会因个体的差异使决策协调产生困难。理性主义模型受到了激烈的批评。批评者认为:第一,这个模型设定决策者为理性人,这个设定是缺乏经验支持的。第二,这个模型假定决策者是公正的、客观的、理智的,而在实践中决策者的公正、客观和理智却常常是极为有限的。第三,这个模型过高地估计了逻辑推理和数学模型作为政策分析工具所起的作用,因为在实践中这两种分析工具面对社会性、政治性、文化性公共政策问题时却往往束手无策。第四,这个模型假定决策者全智全能,但是在实践中决策者拥有的知识、获得的信息都是有限的。缺陷(1)决策目标不是单一、明确和绝对的,而是多元、模糊和相对的。(2)人是感情动物,存在理性缺陷,其行为往往受到个人偏好、性格特征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3)人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对信息的感知能力有限。人的感知是有选择的,而不是全面的第二,人的记忆能力有限。(4)决策所面临的情况往往是价值冲突而非价值一致。(5)决策总要受制于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条件的限制。然而实际上,没有任何一个政治体系能全部满足这些条件,况且由于择优的标准不一、信息不可能完全、事物的不断变化,而一旦时过境迁,原先“最优”的政策便可能不再有效,从而理性决策模型在实际的运用上几乎不可能。理性决策模型的价值在于可以用它来分析政策,作为决策者在考虑、选择政策时的一种标准。同时,它为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政策制定的过程为什么总是不能达到理性的标准?理性决策模型对我们最大的启示是,公共政策应是有效目标的达成。案例如果你是个篮球迷,有朋友送给你一张免费球票,而那天晚上恰好下了场暴风雪,这使得驾车去体育馆看比赛十分危险,这时你是去还是不去呢?假如换一种情况,同样的球票,同样的暴风雪,但球票是自己花300元买的,这时你去还是不去呢?根据行为学的研究,在后一种情况下,人们多半会冒险前去观看比赛。人大都具有“成本陷入倾向”和“损失厌恶倾向”——认为既然已为此花了钱,那么最好不要浪费,而不去过多考虑结果会怎样。人们通常会把损失看得比收益重要得多,这完全是心理因素在起作用。二、有限理性决策模型:决策追求满意解1、西蒙的有限理性决策的思想2、西蒙有限理性决策的步骤赫伯特·西蒙(HerbertA.Simon,1916~?)美国管理学家和社会科学家。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1943年获得了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并有9个博士头衔,但他又在卡内基一梅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