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需求论证1、专业前景及需求据统计,世界上汽车发达国家的汽修企业,一般高级技工和中级技工的比例已分别达到29%和35%,而我们国内的汽修企业的中级技工的比例一般却在25%以下。全国汽车维修行业每年需要新增近50万从业人员。我国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掌握操作技能的汽车维修人才却相当紧缺,已成为制约汽车市场行业发展的瓶颈。按照全国汽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300万测算,每年需求汽车维修从业人员大约需要1.5万人。汽车维修作为教育部实施的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工程的重点之一,全国人才需求量近100万。据业内专家介绍,目前一汽大众的高级维修人员都是德国人,还没有中国自己的高级技师,目前德国驻华维修技师拿的是月薪5万的高薪,如果能够培养出中国的高级技师,企业不仅可以获得人才,而且社会也可以解决大批剩余动力,造就大批汽修行业金额。从国内汽车企业的需求来看,汽修高级技师是很抢手的。据调查显示高级技师月收入可达1.2万到1.5万元。而德国博士公司曾表示,计划未来3年将在中国开设1000家维修保养店,对汽修高级技师的需求将十分巨大,预计高级技师的年薪在20万元。通过劳动信息网点的建立及用工单位对本专业学生的信息反馈,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仍为目前急需的热门专业,人才需求量很大,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由此可见,汽修中高级技师的前景火热。2.专业的基础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现有在校生一千余,教师8人在编,外聘教师40人,现有汽车维修1个实训基地。包含汽车电器等多个实训室,实训面积宽敞,实训设备价值120万元,拥有多家校企合作单位。2015年,乌鲁木齐市中等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牌总数均居全市第二位,该专业已具备打造成为西部示范专业的基础条件。二、专业建设目标以西北五省经济建设及国内汽车后市场为依托,围绕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与结构调整,不断深化与企业的合作,探索实践“理实一体+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建成具有真实工作场景,体现“教、学、做”一体的教学场所,加强校企合作和学生顶岗实习,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建立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打造一支教学理念先进、实践技能强、“双师”结构合理的一体化专兼结合专业教师队伍;创新校企合作体制和机制建设,使本专业成为甘肃省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汽车维修领域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一)总体目标把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成为省内外领先的品牌专业,每年为社会培训人员500人、服务社会车辆300台。(二)具体目标1.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根据汽车行业对从业人员岗位能力的要求,结合行业标准,深化“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制造、检测、维修、销售等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重点建设3门优质课程及课程标准,并编制其教辅材料。构建“教、学、做”合一,践行能力标准、课程体系、职业证书和从业资格证“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校企共同参与的机制。2.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由1名专业带头人、7名骨干教师、4名“双师型”教师、数十名外聘教师,建成一支强劲的专业教学团队。三、专业建设思路(一)专业方向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规划通过本专业学习,成为汽车制造企业、汽车维修、汽车钣喷、汽车检测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入学条件1、初中、高中或同等学历的应届、往届毕业生2、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及动手能力3、有志于从事汽车行业方面工作(二)课程内容及培养目标介绍教学阶段各阶段主要课程及知识点阶段培养目标认证项目入学教育军训、内务和制度学习1、培养个人良好的生活习惯2、学习学校规章制度A阶段基础课程◆语文、数学、职业规划等课程◆汽车机械基础、汽车业务管理、汽车电工电子、计算机应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钣金技术、汽车喷涂技术、汽车美容工艺1、学习汽修方面理论课程、掌握计算机应用及办公自动化系统2、掌握汽车发动机、底盘、整车电器的分解、组装和维修技术,熟练运用汽车检测仪器3、掌握钣金喷涂操作技术、掌握美容装潢操作技术(三)该阶段可考的证书:维修工中级证书B阶段提升课程◆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电控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检测设备与使用◆市场营销、四大车系典型轿车相关教学内容实训◆模块强化训练、岗前模拟训练1、掌握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应用及维修。2、熟练掌握四大车系的构造与维修,掌握汽车营销。3、完成中专相关的文化课程。4、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该阶段进一步规范提升实训动手能力。职业发展规划(四)核心课程解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技能+大中专学历服务)(1)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确定汽车修理工岗位素质、核心能力,制定人才培养方案。(2)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开发一体化课程教材。(3)制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实施方案。(4)改革教学评价方法与手段。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评价方式。(5)制定教师个性化培养方案。形成校企互动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6)校与企合作,建成一体化教学场所。四、专业建设内容(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①建立“理实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汽车维修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依托当地汽车企业,以汽车维修企业为基地,结合专业课程体系,形成符合本专业特点的“理实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理实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②构建“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的一体化课程体系通过对企业的考察、了解,掌握各岗位人员所应具备的能力等;弄清汽车维修工包括哪些工作项目、完成这些项目的步骤,形成典型工作任务。③开发一体化课程由本专业教师与合作企业技术骨干共同成立课程开发组,确定汽车修理工典型工作任务,建设《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汽车维护》2门一体化课程和相应的特色校本教材。④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专业学习领域的教学全部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教学全部安排在实训场所,在教学考核上采用职业素养考核、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方式。⑤建立一体化教学场所以汽车维修及诊断技术为核心,在现有基础上,扩展、充实、调整5个一体化教学场所。在两年的建设期内,新增校外顶岗实习基地4个,保证学生在外顶岗实习一年以上。⑥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一套由学生、教师、企业、家长、学校等全方位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确保“理实一体、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2)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本专业每年招生500余人,在学校现有专业教师的基础上,建设期内选拔1名副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进行专业带头人培养。选拔4名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任教师进行骨干教师培养。校与企业合作,完善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机制,共同实施“双师”素质培养计划,培养具备双师素质专业教师4名,双师素质比例合理的一体化专兼结合专业教师队伍,选聘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4名担任我校兼职教师,制定并完善兼职教师的培养计划书。(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①校企合作建设学校提供场地与基础设施,通过企业选派维修技术人员与培养学校专业技术教师的形式进行汽车快修中心维修技术队伍建设,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训场地。②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开设校企订单班,由企业提出人才培养的岗位要求,根据岗位需要开设课程,开设订单班制定工学结合相关的管理制度,实现学生培养与岗位就业无缝对接。(4)专业建设内容表(见下表)重点专业名称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内容建设负责人:余洪飞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人才需求调研,制订“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方案及考核标准2.职业证书获取率达到98%3.与大众汽车、陕汽、机场等企事业单位合作,培养“大众班”、“陕汽班”、“机场班”课程体系改革1.行业调研,完成报告2.制订专业课程标准及课程评价机制3.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对课程体系改革进行评估课程体系改革优质课程建设1.《汽油发动机》《汽车结构》、《汽车检测》教材编写、课堂设计教学模式改革1.制订教学模式改革方案2.评估“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并形成报告3.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信息平台校内实训基地建设1.构建实训管理运行机制2.制定相关制度及管理办法3.建成大众汽车实训基地等8个基地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专业带头人1.培养专业带头人,到国内外进修、交流,行业锻炼2.主持专业建设并带领团队参与社会服务,进行优质课程的设计培养骨干教师1.培养3名骨干教师,到国内进修、交流,到企业锻炼2.负责教学、实训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项目3.承担校级教改课题、主持优质课程及教辅材料编写培养“双师型”教师,提升教师学历1.安排近10名专业教师到企业实习,2.培养4名“双师型”教师,获取行业上岗证书五、专业建设规划资金项目建设总投资300万元,其中,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学校投入222万元,师资队伍建设投入52万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投入2万元。六、专业建设保障措施聘用兼职教师1.制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聘用4-5名教师2.培训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改革人才质量评价模式1.加入汽车行业协会2.建立员工与教师交流机制3.制定人才质量评价标准和模式,构建学校、行业、企业评价机制加强行业、企业合作,增强社会服务能力1.扩建汽车维修技能技能训练中心和鉴定中心2.建设汽车维修保养美容店校企共建顶岗实习基地增建5个顶岗实习基地专业建设(1)组织保障1、成立项目建设工作组,项目建设工作组以专业带头人为第一责任人,汽车维修专业教师为成员,汽车行业技术人员参加。2、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改革、工学结合、教学管理、实习实训等提出建设发展指导意见。(2)制度保障①建立健全项目建设相关制度建立《专业建设项目实施管理细则》、《专业建设项目建设情况定期检查制度》、《专业建设项目任务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等制度,做到项目建设有目标、有规范、有措施、有检查、有考评。②建立机制,保证建设目标实现充分发挥教务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企联合教研室作用,建立良性运行机制,保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顺利实施。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理实一体、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及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与学籍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弹性学习制度,为学生提供更加自主、灵活的学习空间和适应工学结合要求的学习模式。(3)管理保障加强项目过程管理,实施项目责任制度,实行项目第一责任人制度,对项目实施负有全面责任;通过《项目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办法》,对项目实施进度、质量和效果建立监督和检查,实行问责制。(4)经费保障建设内容合计行业企业(万元)学校财政(万元)其他(万元)2013~2014年2014~2015年2013~2014年2014~2015年2013~2014年2014~2015年总计(万元)551015101055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实施4010551055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4310105558课程建设305510500实训基地建设3055100100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11511220社会服务311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