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练习题1.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发展经济的特点是()①由国家发动②以私人为主体③城市主导④优先发展重工业⑤农村主导⑥优先发展农业⑦内向型工业化⑧外向型工业化⑨贸易保护政策A.①④⑤⑦B.①③④⑦⑨你C.②③④⑦⑨D.②⑤⑥⑧2.下面是北京市建设成就统计资料(单位:亿元),对表格中××××年份的经济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A.这很可能是“一五”计划时期的成就B.该时期商业增速最快C.当时北京市经济发展速度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D.当时国民经济发展相对均衡3.20世纪50年代,中国一些农村中流传着一首打油诗:“实行公社化,不分你我他,人都是公家的,一碗稀饭是自己的。”该打油诗反映的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弊端B.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移C.“大办工业”违背了经济规律[D.经济体制妨碍了生产力发展4.据统计,1949~1960年中国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6.4%迅速上升至66.6%,1961~1966年这一比值降至51%。这一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八字方针”的实施B.“文化大革命”的破坏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行D.自然灾害的发生5.下表为“文化大革命”时期进出口贸易表(单位:亿美元),下列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经济实现了从内向型向外向型的转变B.国内政局、政策影响进出口贸易变化C.国内经济持续发展推动进出口贸易增长D.中美建交影响1973年进出口贸易变化6.1986年8月,沈阳市防爆器械厂宣布破产,成为新中国第一家宣布破产的公有制企业,引发全国关注。当时外电报道:“中国沈阳,一项重大的事件:中国东北的沈阳城发生了‘地震’,‘超过八级的改革地震’。”破产事件为什么引起反响的原因是()A.暴露了“大锅饭”体制的弊端B.揭开了国有企业改革序幕C.打破了“姓社姓资”式的桎梏D.冲击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7.《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新词汇反映和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下表为不同版本收录部分新词汇。这主要反映了我国A.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B.私营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主体C.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历程D.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8.1987年,上海金融保险业提供的GDP由1980年的7.02亿元,增长到34.04亿元,占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0.87%上升到了21.34%。对此,《上海通史》认为,上海金融保险业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制度释放。“制度释放”的具体表现有()①经济特区的设立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③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④浦东的开发开放A.②③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9.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22年和2001年。”推动中国企业三次创业高潮出现的因素分别是()A.建立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谈话”/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B.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项目1949年××××年社会总产值3.835.7国民收入1.914.3工业总产值1.719.1农业总产值2.15.0续社会商品零售额2.817.1时间进出口贸易总额比较1969年40.3比1966年下降12.6%1973年100比1972年增长74.2%年代及版次收录的部分新词汇1978年第1版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小农经济、小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1996年第3版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2012年第6版非公有制经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2C.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确立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D.扩大企业自主权/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0、1949年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演变经历了“鼓励发展—根本改造—有益补充—共同发展”的曲折过程,其中“有益补充”地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C.计划经济退出中国舞台D.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11.中共中央《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指示》中断言:“我们必须承认,知识分子的基本队伍已经成为劳动人民的一部分,已经形成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联盟。”国内阶级关系发生这样的变化,是因为()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中共八大的召开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D.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12.1953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决议》,随后不久又对油料、棉花、棉布等实行统购统销政策。这一政策()A.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推动了国家工业化建设进程C.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形成D.促进了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13.适应性考试)宣传中共“八大”路线的标语口号有()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公社赛过铁饭碗,幸福生活万万年”C.“动员一切的力量,争取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D.“放弃剥削,学好本领,做自食其力的劳动者”14.1963年,刘少奇曾说:“党委和政府超脱一点,不好吗?站在公司之上、矛盾之上,有问题我们来裁判,不要做当事人……生产由公司、工厂去经营。”这说明当时()A.国家放松对经济的宏观调控B.国家经济体制开始了变革C.国有企业的自主经营性加强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显露15.打油诗“出工鹭鸶探雪,收工流星赶月,干农活李逵说苦,挣工分武松打虎”,说明了()A.三大改造解放了农村生产力B.“大跃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人民公社化运动促进了农民觉悟的提高D.“一大二公”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6.下表反映中国1953~1965年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情况,其中1963~1965年增长速度较快主要是()A.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B.“一五”计划的完成C.“大跃进”运动的影响D.苏联对中国的援助17.有学者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这说明了两者的农业政策()A.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B.赋予农民的经营方式不同C.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D.取得农业成就的手段相同18.宣传画、宣传标语是一种信息传递和舆论造势的手段。贯穿下图的主题是()A.舆论造势大力推动思想解放B.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C.社会主义建设防右更要防“左”D.向共产主义社会高歌前进19.上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生计,允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A.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开始改变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C.单一公有制经济的结构有所突破D.城市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20.下面为我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增长统计表(单位:亿美元)。表中信息反映出我国()A.基本形成了外向型经济B.在全球化中的地位提高C.对外开放步伐逐步加快D.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时间1953~1957年1958~1962年1963~1965年增长率14.6%0.6%15.7%对外贸易(进出口)1980年1990年2000年2012年381.41154.44722.938671.2引进外资(已利用外资)[来源:学科网ZXXK]1984年1990年2000年2012年270.51028.95935.611329.4321.有学者认为:1994年高考作文试题《尝试》,似乎暗合了邓小平南巡讲话的主要精神。这里的“尝试”指的是()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B.开展国有企业改革C.确立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2.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认为:“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实行了‘利改税’和‘调节税’制度,力图给企业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环境。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从实践上确定了经济改革的市场取向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大大活跃商品经济C.对外开放加速了经济模式的有效转型D.改革初期“左”倾思想对经济有影响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02年,清政府上谕称“我朝大清律例一书,折衷至当,备极精详”,但也不得不承认“为治之道……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况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同时还要求各出使大臣“查取各国通行律例,咨送外务部”。……此后清政府颁行的经济法规包括10余类,近20项,其内容涉及工商综合类、商标、矿冶、铁路、金融、商品赛会、度量权衡、经济社团以及奖商章程等诸多方面。如《商人通例》界定了商人的身份和他们的权利、义务。《商标注册暂拟章程》规定“如有侵害商标专用权者,准商标主控告,查明责令赔偿”。《破产律》注意维护债主的利益。《大清国矿务正章》规定外商“概不准收买矿地”。《奖励华商公司章程》规定“官商绅民投资兴办公司,凡能集股五十万以上者,按集股数额多寡,给予不同奖赏,集股五千万以上者奖励头等顾问官,加头品顶戴,赐双龙金牌,子孙世袭商部四等顾问官”。对于清末经济法规的制定,“预备立宪”公会在肯定其“椎轮筚路,厥功至巨”的同时,也指出“政府颁布商事法令,每不与商人协议,致多拂逆商情,是非不足以资保护,而较多窒碍”。——朱英《论清末的经济法规》材料二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美、欧各国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社会改良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事务。20世纪初,英国议会加快了社会经济立法的脚步。1908年6月,议会颁布了《养老金条例》。其内容为,财政拨款120万英镑作为非捐助性养老金的费用。所有年收入不超过31英镑的70岁以上的老人均可申请领取养老金。1905年,《失业工人法》应运而生。1911年,《失业保险法》作为《国民保险法》的第二部分由议会通过。1908年通过的《矿工8小时工作法》是第一个对成年男子限制工时的立法。1912年又应矿工的要求通过了《矿工最低工资法案》。1909年实行的《行业委员会法》,专门解决“血汗工人”的最低工资问题。同年,还颁布了《房屋和城镇计划法》。1908年,《健康保险法》获得议会通过。——刘华平《论20世纪初英国的社会立法》(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经济法规颁行的背景及政治影响。(2)依据上述材料,说明20世纪初中、英两国立法的主要区别及启示。424.心态史,是在20世纪西方新史学运动中因年鉴史学的首倡与卓有成效的实践而兴起,并逐渐成长为当今西方史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代婚姻往往以金钱论价:“世俗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商较财,仅同贸易。”材料二而倘若一个人有靠自己的职业活动赚大钱的机会而不肯加以利用,那么他就造了孽,就是对上帝缺乏虔诚心,就是不道德。……在这种世俗、趋利、乐观、积极的新型社会心态下……成为自身命运与万物的主宰……——《心态史视野下的西欧资本主义文明的兴起》材料三(1976年,孙少安因给社员分自留地受到公社批判)一声长叹以后,又迈开两条壮实的长腿走向前去……痛苦,烦恼,迷茫,他的内心像洪水一般泛滥。一切都太苦了,太沉重了,他简直不能再承受生活如此的重压。——《平凡的世界》(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2)结合所学分析,哪些事件有利于材料二中新型社会心态的形成?这种心态给西方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3)材料三中孙少安痛苦社会根源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中国政府采取哪些措施解除中国农民“孙少安式的重压”?5BADABDCADADBDDDABBCCDA23、(1)背景:民族危机加深;清末“新政”的推行;西方文明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政治影响:推动中国社会的法制化进程;传统的官商关系有所改变;提升了民族工商业者的政治地位;不能充分满足资产阶级的要求;客观上为辛亥革命准备了条件。(2)主要区别:清朝立法重在鼓励经济发展,立法程序较少体现民意;英国立法重在促进社会公平,议会立法符合民主程序。启示:法制化是历史发展潮流;法制建设应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保驾护航;法制建设应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民主政治是实现经济持久发展的重要前提。24、(1)现象:宋代拜金主义盛行。背景: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