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师范大学精品课程/上海市重点课程全国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系列教材之一跨文化语言交际习题汇编习题之三:课外案例讨论2008年5月2习题之三:课外案例讨论案例1与外国人交流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即使你精通对方的语言,说得与以这门语言为母语的人一样流利,你依然会发觉你们在许多地方难以沟通,许多观点难以被互相理解。这其中就是由于文化的差异而导致的文化障碍。它在很大程度上的确会影响跨文化交际,这一点在与欧美国家交际时尤为明显。我的表姐与她外国丈夫的事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我有一个表姐,从小就聪慧漂亮,一直希望找个外国人作丈夫,且最好是美国的。后来,果然她圆了这个梦,邂逅了一位美国人,他最终成了她的丈夫。表姐在享受着这段异国恋的甜蜜之时,在品味着别人的祝福和嫉妒之际,在那许多同龄人羡慕的光环的笼罩下,她当初是不会想到由于文化的差异,价值观念取向的差异的一系列的问题及矛盾正在向她靠近,并逼迫她去面对,去接受。一开始当然生活得不错,也挺浪漫的,但到后来,种种矛盾就被现实无情的激化了。她就频频打来电话和母亲聊天,其实是来诉苦的。对于嫁给这样—个美国丈夫,她后悔不迭。首先遇到的是经济问题,她抱怨说他丈夫结婚前就和她谈财产公证,把他们的财产划分得一清二楚,结婚以后更变本加厉,明确与她约法三章,他的收入主要用于还房贷,而她的收入主要用于日常生活开支,平时各用各的钱,原则上互相不干扰。表姐说原来以为嫁个外国丈夫会很浪漫,想不到他却是如此冷冰冰的人;原来想他应该很有情趣,想不到他对自己的工作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基本上不闻不问,更不用说嘘寒问暖了;原来想外国人应该很大方,想不到他竟如此“小气”,平时一般不会拿出钱来给她零用。现在她好羡慕那些嫁给上海男人的女子。如果这个还不能够引起母亲的共鸣,那有一件事就令受东方观念熏陶很深的母亲气愤了。去年表姐的父母想去美国看望一下他们的女婿顺便在美国游玩一下,想不到那美国丈夫对于岳父岳母表现得十分冷漠,不关心一下两老的生活、健康情况,就例行陪同他们在——些地方逛了—逛。而每当父母看中什么东西时,他从不掏腰包,都是父母自己出的。更有甚者,连来回的飞机票都不提供,是父母自己买的。母亲将这个美国丈夫的所作所为讲给兄弟姐妹们听,一样深受东方文化熏陶的他们个个无比的气愤,强烈谴责他的这种“恶劣”行经,骂他是一个冷血动物。他们都一致达成了意见,希望表姐与那个美国佬赶快离婚,再嫁一个本分点的上海男人算了。三舅六姑们都就事论事,仅仅认为这个美国人有问题。他们从没有深入地去看过这个问题,因此也不可能得出其实深受西方文化熏陶西方人在深受东方文化熏陶的东方人看来都应该有问题这样一个结论。这其实是一个很明显的跨文化交际的案例,在表姐和她美国丈夫的身上表现出的东西方文化差异。拿中国和西方进行比较,中国从古至今一直是大河文明,这样一种文明就使中国人—直只在一定的范围内活动,因为大河一般富裕辽阔,地产丰富,且适合发展农业,因此不需要再扩展到外面去探索新的资源。由此导致了一个个群体生活在—起,形成了价值观体系中的群体取向。他们喜欢彼此生活在一起,喜欢彼此关心,彼此互相帮助。中国人似乎认为与对方分享越多越说明彼此感情深厚;而西方从古至今一直是游牧文明或海洋文明,这种文明的特点就是他们资源比较匮乏,必须不断的迁徙或者掠夺他人才能3求得生存。而在这种为生计而进行的迁徙或掠夺过程中,像泥菩萨过江,自身都很难保,是很难顾及他人的,因此导致了—个个独立的个体,形成了价值观体系中的个人主义取向。他们把适者生存奉为真理,每个人生存方式及生存质量都取决于自己的能力,因此,每个人都必须自我奋斗,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不习惯于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有时过多的关心别人八会引起彼此的误解。讨论题:1、作者表姐同她的美国丈夫之间的冲突表面上是经济问题,实质上是观念的冲突,具体表现在哪个范畴?2、作者表姐的美国丈夫的所作所为有没有合理性,为什么?3、案例的后一段作者对此做了文化背景的评析,有没有道理?案例2一个中国的女孩婷到了欧洲留学,她刚到那里就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交到了很多热情的朋友。于是她觉得其实和外国人交往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甚至觉得和他们交往比和中国人交往来得快乐。但最近碰到的两件事情使她的想法发生了改变,原来不同国家的人交往还是有点差异的。事情是这样的,第一次,婷和她一个英国朋友Sarah一起开车去郊游,去郊游之前去超市购买了很多东西,到结账的时候她们实行的是AA制,这个她觉得可以理解,在国内和朋友们也是这样子的。当车开到休息站的时候,Sarah觉得很口渴,就决定下车去买汽水喝。临走前她问婷渴不渴,要不要喝汽水?婷说不是很渴。然后朋友就走了。当她回来的时候,婷惊讶地发现她的手里只有一瓶汽水,根本没有给婷带汽水的样子。婷觉得很奇怪,在国内,如果有朋友要去买汽水,那是一定要给同行的人一起带的。而Sarah不仅没有给她带汽水,还是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似乎感觉天经地义就应该这样,让婷觉得很不适应。和朋友也突然有了疏离感。第二次,有一个来自芬兰的朋友Ivy说要邀请婷一起吃饭,然后一起去逛法国的香榭丽舍大街。但是到最后,婷还是没能吃上她请客的饭。是怎么回事呢?当她们出发后,Ivy问婷饿不饿?婷想,既然是你请我吃饭,饿不饿都是要吃的呀,我怎么好意思弄得很久没吃过饭很着急的样子呢?所以她就回答说“不是很饿”。接着,Ivy就说那我们去直接去逛街吧,反正我也不饿。婷就傻了眼了。当她们一起逛完大街在香榭丽舍大街旁的咖啡店喝咖啡时,Ivy多叫了份洋葱圈。婷以为这是和自己一起分享的,哪知道Ivy只把盘子放在自己面前,丝毫没有和婷一起吃得意思。到后来,Ivy把吃了一半的盘子推到桌子中间说自己吃不下了,问婷要不要吃,婷想既然你给我我就吃吧,就欣然接受了。到结账的时候,Ivy却只付了一杯咖啡和一半的洋葱圈的钱,把剩下的一半帐单给了婷。婷觉得奇怪,但碍于面子还是付了钱。后来她又一次询问一个在国外生活了很久的中国同学,才知道,有人邀请你一起吃饭并不代表她付钱,只是在一起吃而已。另外,关于洋葱圈,你可以选择不吃,但既然吃了洋葱圈就理应支付你吃得那一份钱。4直到这时,婷才开始感觉到与国外同学交往的障碍了……我认为这个案例中体现的是社会价值观体系中行为规则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在西方人的思想中,没有“承让”与“客气”一说,问问题就是单纯地提问,没有什么拐弯抹角的意思。一笔就是一笔。而中国人从小接受的都是“谦逊”、“礼让”的思想,说什么话都似乎有点唯心,碍于面子口不随心。而且在中国传统中都有宴会召集者做东的思想,那么案例中的女孩子就理所当然地认为Ivy应该为她付下午茶的费用。这在中国,是十分普遍的。在这之间,没有什么是不是真朋友的问题,有的仅仅是中国人和外国人的传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的不同。讨论题:1、婷两次与外国女友外出都在餐饮问题上出现了不协调,她的表现遵循了什么样的交际规范?2、婷的两个外国女友的做法能否接受,为什么?3、案例的最后一段作者对此作了交际规范方面的评析,有没有道理?案例3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日两国人员交往与日俱增,两国之间的跨国婚姻也不断增加。据统计,近年来,每年都有上万对中日男女结为伉俪。中日之间,结婚的多,离婚的也不少,中日婚姻的离婚率一直高居日本跨国婚姻离婚率的榜首。尤其在丈夫是日本人、妻子是中国人的日本家庭中,矛盾尤为突出。中日婚姻离婚率高的原因十分复杂,但日本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以及语言表达的差异是造成中日婚姻破裂的主要原因。日本人和中国人看上去很像,但实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相差很远。比如,日本男人都有大男子主义倾向,对一直接受“妇女能顶半边天”教育的中国知识女性来说,这就很难接受。记者的一位日本朋友加藤在上海出差时认识了接待单位的胡小姐。胡小姐毕业于外语学院日语专业,年轻漂亮,活泼能干,是这家公司的部门主管,属典型的职业女性。两人一见钟情,相识十多天后,加藤就回国忙结婚的事去了。婚后,胡小姐来到日本,专心在家料理家务,伺候丈夫。新婚燕尔,日子也算美满。但日本有种特殊的企业文化,男人忙完了一天的工作,不能直接回家,而是要和同事结伴去酒馆喝点酒,联络一下感情。由于加藤每天都要到半夜才能进家门,胡小姐开始感受到生活的寂寞,逐渐产生了继续工作的念头。但这个想法遭到了丈夫的坚决拒绝。加藤认为,结婚之后还让妻子出去挣钱,会让别人以为他没能力让妻子过上好日子,会被别人看不起。寂寞无奈的胡小姐只好偷偷出去打零工。但事情最终还是被加藤知道了,两人发生了激烈冲突。由于平时缺乏沟通,两人本来就在很多问题上缺乏共识,感情渐渐出现裂痕,最后只好分道扬镳,离婚收场。此案例中加藤是日本男人“大丈夫”倾向性格的典范,而胡小姐则是中国现代知识女性独立能干的缩影。两者之所以出现严重矛盾是因为两人生长在不同国家,从小耳濡目染的教育及所受的影响不同,最终导致了两人思维方式的不同。一个不想被别人看不起,另一个不愿忍受寂寞,并不是一个看不起女性工作能力,也不是另一个过于争强好胜,错不在双方,5错就错在没有体谅到对方的想法,即使思维方式。看来,是这暗藏在人外表背后的思维方式导致了悲剧。思维方式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它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与他所处的文化有密切关系。一旦我们了解了对方的思维方式对方的文化,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那么,无论是跨国婚姻还是其它以跨国为基础的活动都会得以顺利进行。讨论题:1、胡小姐的日本丈夫在妻子就业问题上的观念有没有合理性,为什么?2、日本男子的“大丈夫”倾向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直接的渊源,为什么在当代中国女性不能接受?3、案例的最后一段作者对此从思维方式的不同作了解释,有没有道理?案例4有一个中国女孩和一个外国小伙子在一场派对中相识并且陷入了热恋,于是他们决定结婚了。在结婚前他们觉得应该一起去旅行以示结束恋爱进入婚姻。他们选择了去黄山。他们爬山、坐缆车,玩得很开心,当他们登上莲花峰的时候,女孩提议在黄山上挂上同心锁。小伙子觉得很好玩,也很好奇挂这些锁有什么含义,就询问女孩。女孩告诉他说:上世纪80年代初,有一对男女青年,在黄山西海排云亭石栏铁链上挂了第一把“海誓山盟结同心”的同心锁,表示锁把两个人锁在一起,从此两情相依,终生厮守,用情专一。后来很多恋人就会来黄山挂同心锁,发誓对方就是自己的唯一,以后他们的两条心和成一条心,两个人就像一个人一样没有秘密,同心同力,相守一生。小伙子听了以后非常纳闷,就问女孩:“为什么结婚了就要没有秘密,就要一辈子在一起?那我的隐私和自由呢?”女孩听了很生气,就一个人回到了宾馆。小伙子不知道什么地方得罪了女孩觉得很冤枉,但是觉得自己是个男人应该迁就女人,就追了上去。但女孩还是不理他,小伙这时候也觉得很恼火,为什么迁就了女孩追了上来女孩还是不理他,而且有什么就要说出来,为什么什么都不说就不理他了。小伙子觉得有必要和女孩谈一谈。于是问女孩,“今天为什么要生气?”女孩一下子火气又上来了,心想他说了这样不忠的话居然还问她为什么生气,于是一下子爆发起来说:“我们都要结婚了,你居然问结婚了为什么要没有秘密,一辈子在一起。结婚了难道还是各怀心事,自己过自己的日子吗?那为什么要结婚?难道结婚了不是一辈子在一起吗?结婚不是一辈子的承诺吗?”小伙子却说:“怎么可以把两个独立的人锁在一起呢?如果结婚就是把两个人锁在一起,从此我的生命里只有你,你的生命里只有我,这生活是多么的单调乏味。我们现在结婚是因为我们现在彼此喜欢,现在喜欢也许以后还会变化,结婚怎么是一辈子的。而且结婚了也应该保留自己的秘密,有自己的隐私。”经过这场对话他们决定分手,女孩觉得小伙子是个花心、不负责任的男人,还好没有和他结婚;小伙子觉得女孩的思想不能理解,和他结婚就再也没有自己的空间了,而且会被她锁住一辈子。这场分手是由于跨文化交际价值取向的差异导致的。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的价值取向为个人主义,崇尚个性自由,强化个人隐私。而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的价值取向为群体主义,6提倡以家庭、集体和国家利益为重,牺牲个人利益。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在婚姻问题上产生了碰撞,出现了分歧,导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