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阻碍特殊教育领域“医教结合”发展的因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浅析阻碍特殊教育领域“医教结合”发展的因素摘要特殊教育领域“医教结合”的实施对残疾人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于我国“医教结合”口号的提出时间较短,“医教结合”在理论体系、评价体系、基础配置等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医教结合”的发展速度。进而使个别学者对“医教结合”的理解产生偏差,没有领会到“医教结合”的积极作用。关键词:医教结合;理论体系;评价体系一、研究背景从2009年8月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年)中正式提出“医教结合”到2015年1月《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颁布。在我国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已经度过了七年,并且得到国内特殊教育和康复医学领域迅速关注,由于我国学科发展现状以及社会主义特色的管理制度,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权利由教育机构承担,康复医疗服务由医院来提供。“医教结合”在我国特殊教育及医疗领出始终处于缓慢的探索阶段。二、研究目的期望通过本研究,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找到目前状态下影响我国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发展的制约因素,并且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推动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的发展尽一点微薄的力量。也希望更多的学者投入到医教结合的理论研究当中,集思广益,“医教结合”在特殊教育领域中才能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三、当前我国医教结合现状自2009年8月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年)中正式提出“医教结合”的口号,不少特殊学校对如何在校内进行“医教结合”进行了一番实验探索,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在我国主要存在两种实施方式。一是:以“医”为导向的实施方式。这种实施方式的理念就是在特教学校内最大可能的实施康复训练,努力的把“医”融合到每一节课堂上来。已经有个别特殊教育学校以此理念为基础,对智力残障学生进行了探索性的实践。将“医”和“教”运用整合在生活语文、生活适应、生活数学和康复训练等学科教学中,并且总结出自己的经验。二是:以“教”为导向的实施方式。此种实施方式的理念是按照自己的逻辑和进度进行学科教学,并以此为基础另外开设康复训练课程。这种方式只是把康复训练看做是对残疾学生进教育的一种辅助活动。如上海市闸北区启慧学校认为,开设运动康复教育、感觉统合康复教育、音乐康复教育、言语语言康复教育、行为训练等康复等都是要在认真落实基础性课程的前提下进行。四、阻碍“医教结合”的因素4.1特殊教育领域“医教结合”的本质不明确对于特殊教育学而言,它已经从单一的“教”逐步的走向由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种学科相互交织而构成的多元化新兴学科体系,有自己独特的学科理念、学科背景。它也是以儿童为中心,但更加注重培养和激发儿童的各种特质和才能。教会他们学会认知、学会做事、懂得如何与人相处以及怎样生存,进而适应社会。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同时包涵医学、教育学领域,目的是为了让儿童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形成独立的人格,有着优良的品质,最终能够成为一个社会的人。但是如何根据残疾儿童的残疾程度和类别寻找有效的教育模式来培养儿童健康的身心以及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始终是一个挑战。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医学手段来让残疾儿童获得基本正常的生命特征,如成功的给听障儿童植入人工耳蜗之后,他们的语言功能仍然需要有关教育者进行专门的语言康复和训练才能得以正常发展,从而才能带动他们的社会性相关方面的发展。由此可见,在特殊教育领域中“医教结合”应该以“医”为主导还是以“教”为主导并不明确。本质不明确,使得“医教结合”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4.2特殊教育领域“医教结合”没有形成独立成熟的理论体系“医教结合”在“医”和“教”之间谁是主导的关系上没有得到明确界定。由此可见“医教结合”的理论属性与基础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因此,“医教结合”所要解决的问题到底是医学领域的问题还是特殊教育学领域的问题混淆不清。众所周知,不同的学科领域,学科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也不相同。对于“医教结合”它的对象到底是学生还是病人理论上没有清楚的界定;“医教结合”的目的到底是教育还是治疗也不明确;它的研究方法到底是教育实践还是临床试验我们也不知晓。笔者在中国知网数据库内进行检索,没有发现一篇论文是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论述或者是尝试回答。因此,特殊教育领域“医教结合”的理论体系远远没有达到成熟的程度。没有成熟的理论体系做基础,那么作为上层建筑的相关政策就显得绵软无力,也就无法推动“医教结合”在特殊教育领域的快速健康的发展。4.3特殊教育领域“医教结合”教师队伍的整体能力不高这里所说的教师整体能力不是指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而是以“医教结合”的理念为出发点,教师在特殊教育领域中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在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外还应获得与儿童康复训练相关的一些其他技能证书。不过在当前的特殊教育领域,占有很大比例的老师只有教师资格证,对儿童康复治疗的相关理论及技能知之甚少。因此,教师在“医教结合”方面相关能力的不完善必定会影响医教结合的推广速度及质量。4.4基础设施配备不完善“医教结合”的提出以及推广是以各个特殊教育学校为单位进行的。通过阅读大量关于特殊教育的相关文献资料,众多学者指出,多数特殊教育学校一些基本的教学工具,如多媒体,电子白板都没有得到普及。体育健身器材相当匮乏,体育场地设施不够完善等。一些基本的教学工具都无法得到满足,更何况价格昂贵、数量众多的各类康复器械。如果没有这些康复器械作为基础,那么教师的“医教结合”理论无论多么成熟,都难以正常实施。4.5管理体制之间相对过于封闭在当前,我国的医院和学校分属于卫生和教育两个不同的系统。残疾学生的康复治疗服务是由各类医院承担,特殊教育学校负责履行残疾学生的受教育权利。这种分离模式使得康复治疗不能充分的为教学服务,教学反过来也无法迅速有效的对康复治疗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得残疾儿童很难同时兼顾学习与康复。这种康复与教育的分离显然违背了“医教结合”的初衷,“医教结合”也无法健康的发展。4.6特殊教育领域“医教结合”评价体系不完善个别特殊教育学校在实施“医教结合”以后,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由于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不知道所取得的成果在什么样的层次上,无法对残疾儿童今后的发展情况进行客观精确的分析,对他们的发展需求认识不够透彻。影响以后“医教结合”目标计划的制定,阻碍了“医教结合”的发展。五、建议5.1确立以“教”为主导的中心地位在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学生都有着康复治疗的需要。康复治疗对他们的身体缺陷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弥补或代偿甚至完全治愈,让他们看起来像正常人一样。但是唯有通过教育才能让他们掌握普通人所具有的所有语言、交往或者动作技能进而融入社会。因此在特殊教育领域“医教结合”应该牢牢确立以“教”为主导的中心地位,“医”作为教育的辅助地位。而那些教学中为了实现“医教结合”盲目的把“医”作为“医教结合”的主导违背了教育规律和教育目标,从而使学校工作陷入主次不分的泥潭。5.2循序渐进的形成成熟的“医教结合”理论体系一项系统成熟的理论体系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它需要众多学者参与、经过长时间的探索积累才能形成。可喜的是特殊教育“医教结合”领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参与研究。虽然我国特殊教育领域“医教结合”依然处在探索阶段,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一代或者几代学者的不断努力,“医教结合”理论体系必将趋于成熟。进而推动特殊教育领域“医教结合”的快速发展。5.3完善的教师培训保障体系国家相关教育部门可以委托国内高校及医疗机构成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制定科学的培养模式,形成完善的培训保障机制,组织专业化的培训队伍,开发出系统规范培训教材,提供相信的培训设备及场所等。为特殊学校教师提供系统科学的培训,培养出大批具有“医教结合”先进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的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者和骨干教师,深入学校,为教师提供相关指导与服务使得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能力得到提升,并且最终影响和推进整个特殊教育领域“医教结合”的快速发展,为国家及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5.4各特教学校要有针对性的完善“医教结合”的基础设施各个特教学校在获得上级资金支持及社会帮助的情况下要根据自己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配备相应的设施。学校广大教师群体也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一些康复器械,在完善学校设施的情况下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5.5教育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要加强合作在开展“医教结合”工作的过程中,教育机构与医疗机构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实现优势互补,建立学校、医院联动机制。开展学校与医院的结对活动,加强教师与医生之间专业特长的交流。摒弃传统的医院、学校各自为营的单兵作战状态。将学校康复和医院康复有机的结合起来。5.6建立完善的特殊教育领域“医教结合”评价体系笔者认为“医教结合”评价体系应该涵盖教育和医学两方面,并以此为基础分层级制定评价标准。如在入学前对残疾儿童的基本情况,以此为基础对残疾儿童的安置、教育、康复、保健等方面提出意见与建议。在入学后一段时间进行评估,了解各方面的达成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的制定下一阶段达成标准,最终实现“医教结合”的目的。六、展望学者陆莎曾提出“医教结合”研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退步?笔者认为进步是必然的。只不过在当前一段时期内政府相关部门机构设置不完善、各特殊教育学校软硬件配置还不是很到位以及“医教结合”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系统等,从而影响了“医教结合”的发展。但从残疾人发展角度来看,“医教结合”的实施是有益的,它能够对残疾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全方位的帮助,从而使得残疾人快速的融入社会,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参考文献:[1]方俊明,周念丽.“医教结合”的跨学科解读[J].教育生物学杂志,2013,03:161-168.[2]张伟锋.医教结合:特殊教育改革的可行途径——实施背景、内涵与积极作用的探析[J].中国特殊教育,2013,11:19-24.[3]陆莎.医教结合:历史的进步还是退步?[J].中国特殊教育,2013,03:8-11.[4]梁晓明.特殊教育学校“医教结合”课程体系探析[J].中国特殊教育,2013,08:16-20+54.[5]傅王倩,肖非.医教结合:现阶段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对路莎一文的商榷[J].中国特殊教育,2013,07:3-7.[6]张婷.医教结合是当代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1:20-21.[7]邱天龙.特殊教育医教结合改革的趋势与挑战[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4,02:87-88.[8]尹后庆.推进医教结合,提高特殊教育水平[J].上海教育科研,2014,08:22-26.[9]张伟锋.医教结合:特殊教育改革的可行途径——理论依据、相关概念的探析[J].中国特殊教育,2014,09:3-9.[10]彭兴蓬,林潇潇.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的反思:政策分析的视角[J].教育学报,2014,06:51-58.[11]郭爱鸽.医教结合视域下特殊教育学校康复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10:40-43.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