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音乐的联觉在声乐作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浅析音乐的联觉在声乐作品《火把节的欢乐》中的体现陈旭四川音乐学院2010级高师声乐610000摘要:《火把节的欢乐》是一首富含彝族风格,广为流传的花腔女高音歌曲,是由作曲家尚德义根据我国彝族人民庆祝火把节时欢乐想和的节日气氛为题材而创作的一周新型民歌。作品A段采用一个欢快的主题在音强上比较弱,给人以轻松自在的欢快气氛,音高和情绪上表现出兴奋明快的气氛。B段采用一个叙事的表达方式,节奏放慢音长变长,给人宽阔舒缓的画面,表现出姑娘,小伙,老人,儿童围绕篝火促膝长谈之感,C段是A段的完全再现,节奏较A段更快,音强也加强,从而在情绪上越发激动,最后在高音花腔上结束全曲,充分体现了整部作品的欢腾气氛,表现了彝族人民热情的特点。关键词:5个作品风格曲式结构联觉美学特征《火把节的欢乐》作于1981年,首发于1982年。这是一首富含彝族风格,流传广泛的花腔女高音歌曲。它是曲作家尚德义根据我国彝族人民共同庆祝火把节时欢乐、热闹、祥和的节日气氛为题材而创作的一首新型民歌。作品A段采用了一个欢乐的主题,在bE官调式上展开,由两个小乐段组成。其中重复写成的四个乐句共8小节构成了第一小乐段;从“啊”字起到运用衬词“塞罗塞里塞罗塞”写成的乐句构成了第二小乐段。A段的四句歌词基本上是一字一音,音强较弱,因为在听觉体验中音高的强弱与人们对物体质量的轻重有联觉上的对应关系,音乐越强感觉对象越重,音乐越弱感觉对象越轻,所以此时在音乐上表现出一种轻松自如、明亮欢快、乐观向上的情绪,表现出彝家儿女兴高采烈地踏着舞步,纵情歌唱的场景。第二小乐段的“啊”字和衬词“塞罗塞里塞罗塞”部分,旋律基本由D0、MI、SO、LA四音构成,音高逐渐增高,而音高与情绪之间也存在联觉,听觉的音高越高,情绪体现倾向于兴奋性,并且音高与亮度也呈正相关,所以此处音响效果上自然就显得明亮、高亢而宽广,在情绪上也表现出明快、欢乐的气氛。作品B段的基本结构由4个乐句加补充句组成,由连接开始直接引入B宫调式,用完整的五声音阶写成。此段歌曲节奏放慢,由于音长与空间延展之间存在联觉,长音使人感觉空间宽阔,如叙事般道出姑娘、小伙、老人、儿童围着篝火、举着火把跳舞、弹琴、喝酒、游戏的幸福场景。唱到B段补充句中华彩乐句时,情绪上应略带一点激动,将抒情与欢快的气氛融为一体。最后稳定地结束在#G羽调性上,音乐上展现出一种召唤性。作品第三段是A段的完全再现,演唱此段时,节奏比第一段时更加快音强增强,从音强与事物的能量之间的联觉来看音乐强,感觉事物拥有的能量越大,音乐强,情态体验越强,因此此段是全曲的高潮要结合自己最真实、最热烈的情感,将自己全身心地置身于热烈、欢快的歌舞场面之中,将火把节的欢腾场面推向最高潮,好似火把节欢乐的歌舞在彝家山寨振荡,在大地上空回响。短音使人感觉运动而歌曲最后在花腔技巧构成的华彩段中结束,充分表现了整部作品的欢腾气氛,预示着迎接彝家儿女的将是更加美好的明天。总之,整首歌要突出一个“热情”,彝族人民是一个热爱歌舞、盛情好客的民族,在欢度自己的节日时,许多欢欣是难以言表的,这时他们即靠歌舞来传递心声,因此歌舞中所宣泄的情感自然也是“热情”的。

1 / 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