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金融危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金融危机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一、长期资本流动二、短期资本流动第二节国际资本流动的动因一、国际资本流动的一般原因二、证券投资国际分散化的动因三、国际直接投资的动因第三节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一、长期资本流动与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二、短期资本流动与投机性冲击货币危机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移动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资本流动与一国的国际收支有着直接的关系,它主要反映在一个国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资本帐户中。资本流入是指资本从国外流入国内,它意味着本国对外国的负债增加(外国在本国的资产增加),或者本国在外国的资产减少(外国对本国的负债减少)。资本流出是指资本从国内流到国外,它意味着本国在外国的资产增加(外国对本国的负债增加),或者本国对外国的负债减少(外国在本国的资产减少)。资本流动通常被划为长期资本流动和短期资本流动来考察。一、长期资本流动(一)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一国企业或个人对另一国的企业等机构进行的投资,直接投资可以取得对方或东道国厂矿企业的全部或部分管理和控制权。直接投资主要有三种类型:1.创办新企业。如在国外设立子公司、附属机构,或者与多国资本共同在投资东道国设立合营企业等。这类直接投资往往不局限于货币形态资本的投资,特别是创办合资企业时,机器设备、存货甚至技术专利、商标权等等都可以折价入股。2.收购国外企业的股权达到一定比例以上。比如美国有关法律规定,拥有外国企业股权达到10%以上,就属于直接投资。3.利润再投资。投资者在国外企业投资所获利润并不汇回国内,而是作为保留利润对该企业进行再投资,这也是直接投资的一种形式,虽然这种投资实际并不引起一国资本的流入或流出。(二)证券投资也称为间接投资,指通过在国际债券市场购买中长期债券,或者在国际股票市场上购买外国公司股票来实现的投资。证券投资与直接投资的区别在于证券投.资者对于投资对象企业并无实际控制和管理权,即使是购买股票的投资也没有达到能够控股的比重,所以证券投资者只能收取债券或股票的利息或红利,而直接投资者则持有足够的股权来管理经营投资对象企业,并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享受企业的经营利润。另外,有些证券投资者购买债券、股票的目的并不在于收取利息或红利,而是出于投机之类的动机,企图从有价证券的买卖差价中获得利润。(三)国际贷款主要有政府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国际银行贷款和出口信贷。1.政府贷款是一个国家政府向另一个国家政府提供的贷款,其目的是为了促进本国商品劳务的出口;企业对外投资等。2.国际金融机构贷款是国际金融机构向其成员国政府提供的贷款。3.国际银行贷款也是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银行贷款不限定用途,借款人可以自由运用资金,而且贷款资金的数额也不受限制,可以很大。4.出口信贷是与国际贸易直接相关的中长期信贷。它是商业银行对本国出口商,或者外国进口商及其银行提供的贷款,其目的是为了解决本国出口商的资金周转困难,或者是满足外国进口商对本国出口商支付贷款的需要。二、短期资本流动短期资本是一年或一年以下期限的各种金融资产,包括现金、活期存款以及上一章所论及的所有货币市场金融工具。短期资本流动可以迅速和直接地影响到一国的货币供应量,现金、活期存款是货币供应量的组成部分,其他短期金融工具,如国库券、CDs、商业票据、银行承兑票据等等,也都有很强的流动性,这一点与长期资本流动有所不同。(一)短期证券投资与贷款各国货币之间的利息率差别可以引起资金在各个金融市场之间流动,这种追逐高利率的短期资本流动现象,一般可以用第5章中所论述的利息率平价理论加以说明。如果利率平价不是处于均衡状态,国际间则发生短期资本流动,追求国内外利差。(二)保值性资本流动这是金融资产的持有者为了资金的安全或保持其价值不降而进行资金调拨转移而形成的短期资本流动。某国家或地区政治局势不稳,可能引起其国内资本或国内的外国资本外逃。一国经济情况不好,国际收支状况恶化,那么其货币必定趋于贬值,于是其国内资金会向币值稳定的国家流动。另外,国家如果宣布实行外汇管制,限制资金外流或增加某些征税时,也可能,引起大量资本外逃,形成突发性的大规模短期资本移动。(三)投机性资本流动投机性资本流动是投资者在不采取抛补性交易的情况下,利用汇率、金融资产或商品价格的波动,伺机买卖,牟求高利而引起的短期资本流动。投机者能否盈利全凭对形势的预期或判断是否正确,若预期错误,必然遭受损失。比如投机者将资金投向目前疲软的货币,但预期该货币汇率不久就要转向,若日后该货币汇率果然回升,则投机者获利。(四)贸易资金融通大多数国际贸易都与资金融通有联系,贸易资金融通可以是最传统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方式。在国际贸易中出口商通常是要求进口商立即支付全部货款,而是允许进口商有一段时期延期支付,当出口商或其开户银行向进口商提供短期延期支付信贷时,进口商的对外债务增加或债权减少,这就形成了贸易通性的短期资本流动。第二节国际资本流动的动因一、国际资本流动的一般原因传统上,人们将国际资本流动视为一种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转移,认为与国际贸易类似,国际间的要素报酬差异将造成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如果与国外相比,一国的资本相对于其使用效率较为丰裕,该国作为资本报酬的利息率就会较国外的利息率为低,由此资本就会由该国流向他国,以牟取收益差异。相反,如果一国的资本相对匮乏,较高的利息率则会吸引国外资金流入。二、证券投资国际分散化的动因以上对国际资本流动的传统解释明显存在缺陷,因为它只能说明资本的单向流动,即从低利率国家流向高利率国家。然而,在现实中,资本在多数国家之间是相互或双向流动的。当代资本市场理论为这种现实提供了一种诠释。投资者除了关心投资收益的高低外,也注重投资收益的稳定性。我们知道,证券投资面临两类风险: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可以通过分散化加以消除,而系统风险则无法通过分散化策略予以降低。这是因为前者是某一特定公司或产业面临的独特风险,而系统风险则是所有公司都要面临的,产生于所有公司共同经历的事件,如商业循环和宏观经济政策等。如果将投资选择扩展到世界范围,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从国际分散化中获益。各国都存在系统风险,但由于各国经济周期不会完全一致,当一国经济周期处于衰退阶段时,另一国可能正面临经济繁荣。再者,各国所实行的宏观经济政策也是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而制定的。因此,当投资范围由国内扩大到世界,使之不仅包括国内投资,而且也包括国际投资时,一些原先仅在国内投资时被认为是系统的风险就会转变成国际范围内投资的非系统风险。三、国际直接投资的动因(一)产业结构论(IndustrialOrganizationApproach)1960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斯蒂芬·海默(StephenHymer)在其博士论文中打破丁传统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在完全竞争假设条件下进行分析的观念,提出跨国公司和直接投资产生于市场的不完善(MarketImperfection)或不完全党争。他的理论后来又由金德伯格(C.Kindlberger,1969)加以补充和发展,形成产业结构论。根据海默—金德伯格理论.国际直接投资是由于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善。这种不完善产生于跨国公司在生产、营销和管理等方面的规模经济效益,以及在掌握专门技术和融资信用等方面的优势和对原材料来源和产品市场的控制能力等等。处于寡头垄断竞争中的企业总是试图建立企业独有的竞争优势,而这些优势是投资东道国企业所不具备的。另外,政府对贸易实施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政策,也使国际贸易不能顺利进行,从而促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以便越过对方的贸易壁垒。所有产业结构不完善的因素都推动企业跨国经营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二)生产内部化论(InternalizationApproach)生产内部化论最先由英国的巴克莱(Buckley)和卡松(Casson)于1976年提出,此后又经加拿大学者卢格曼(Rugman,1980)的补充。这一理论是在假设市场不完善的前提下,进一步说明企业为什么要进行直接投资,而不是以其他方式获取更高的利润。根据生产内部化理论,海外直接投资产生于企业以内部交换取代外部市场交易的过程。现代企业要从事许多一般生产过程以外的活动.如研究与开发产品、产品推销、劳动力培训等。所有这些活动部相互独立,但又是相互关联的中间生产过程、然而市场的不完善使某些中间产品,特别是知识产品和专门人才的价值无法正确估计,也难以合理转让.这便促使企业越过市场,而将技术相知识产品保留在企业内部,即不是出口技术,而是利用技术专利进行直接投资和生产活动.从而创造出企业内部市场(Intrafirmmarkets)。另外根据生产内部化理论,市场交易会有交易成本,特别是对于有纵向生产联系的不同国家市场来说,用企业内部的过程转换来替代市场交易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利润,于是跨越国界的市场内部化过程,就形成了跨国公司和海外直接投资。企业使市场交易内在化的过程会持续进行,直到所形成的成本超过了所带来的收益。生产内在化过程带来的收益包括缩短了交易时间,避免了市场不准确性,还可以利用内部划拨价格和差别价格越过政府的贸易壁垒和外汇资金的管制。内部化过程形成的成本主要是跨国经营带来的管理不便,以及通迅联络方面的费用支出增加。(三)生产综合论(AnEclecticApproach)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唐宁(JohnH.Dunning,1977,1979,1988)提出了国际生产综合论,他的理论也是以市场不完善为前提,将产业结构论、生产内部化论和传统的区位优势论综合起来。他认为企业要从事海外直接投资,必须具备三方面的条件:其一,与竞争对手相比,企业必须具备某些独有的优势或无形的资产,包括专门技术、管理和推销技巧、产品差别等;其二,对于企业来说,利用其独有的优势较之将其出售,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其三,投资东道国必须在资源、市场和信息等方面有特殊的禀赋,并能够与企业独有的优势相结合。简言之,进行海外直接投资的企业,必须具备企业专有优势和生产国际化的优势,同时投资东道国还必须具备企业所需的区位优势。国际生产综合论是从动态分折的角度说明只要企业具备了以上三方面的条件,国际直接投资就可以发生。这个理论虽然并不完全,但是它说明了国际直接投资并不取决于资金、技术或经济发展的绝对水平,而是取决于企业的相对优势,因而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如果具备条件,也可以从事海外直接投资。可见这种理论对解释近10年来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四)产品生命周期论(ProductcycleTheory)这个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沃能(Vernom)于1966年提出的。根据这个理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产品从研究开发到成熟,再到标准化,最终过时这一过程中的一个自然阶段。新产品最初是在国内被开发研制出来,开始时产品全部在国内市场销售。随着国内市场的满足,产品不断得到改进,生产过程也不断成熟,于是定型的产品很快会出口到国外。随之而来的是产品在国内和国外市场都遇到相似产品的有力竞争,而利润下降。此时企业要保住市场份额,就会直接投资到国外,这是一种防御性的直接投资。在激烈的竞争中,产品的生产过程也会完全成熟和标准化。这时企业将通过直接投资把标准化的生产工艺转移到生产成本相对低的地区,比如发展中国家,以求降低单位生产成本,最后当新的生产工艺或新产品问世.而原有产品过时不再有有利可图时,则出现向其他国家企业出售生产许可证形式的投资。产品的生命周期论也是动态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推论很严谨,能够充分解释某些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现象第三节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一、长期资本流动与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一)债务危机的爆发80年代初爆发的国际债务危机,实际形成于70年代。在70年代,国际货币制度所经受的最大外部冲击是两次石油危机,两次冲击的结果都是形成大范围的国际收支失衡。失衡双方的构成中,顺差一方是持有大量石油美元的石油输出国,逆差一方则是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所有石油进口国家。失衡如何解决,国际金融市场在其间起到了关键的回流石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