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建设情况材料实训基地建设是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技术型、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关键。结合我院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当中,从投入模式、建设模式、管理与运行模式等方面的做法供大家参考。学院于2001年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在酒泉教育学院和酒泉工业学校基础上成立,是甘肃省成立最早的地方性高职院校,2003初,相继整合了酒泉农林科技学校、酒泉市财经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现为国家星火计划农民科技培训学校,甘肃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再就业培训定点机构,酒泉市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酒泉市旅游培训中心、酒泉市国家第六职业技能鉴定所和酒泉市人民政府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企业管理干部培训基地。学院坐落在已有近10年发展历史的酒泉高新技术工业园区,毗邻发展迅猛、前景广阔的甘肃酒泉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是东起甘肃兰州、西至新疆乌鲁木齐2000多公里辽阔地域高职教育链条上的重要一环。目前,学院拥有专任教师303人,其中正高职称4名、副高职称64名、硕士(含在读)80名。校园占地2115亩,建筑面积14.7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2.67亿元,图书馆藏书36.53万册、电子图书77.5万册,教学仪器设备资产3489万元。拥有5000平方米公园,建有高标准市政体育场及配套体育馆,局域网、CNKI数字图书馆、VBI数据广播及卫星接收系统一应俱全。校区布局合理,规划超前,设施齐全,环境优美。2学院下设旅游管理系、机电工程系、生物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化学工程系、经济管理系、继续教育部、体育工作部8个教学部门,办公室、组织人事处、教务处、团委(学生处)、招生就业处、科研处、计划财务处、总务处8个党政部门,以及图书馆、实训中心2个教辅部门。配备实验实训室78个,开辟校外实训基地148个,并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合作,建立了辐射西北五省的赛会中国西部培训基地。拥有专任教师318人,外聘兼职教师120人,开办高职专业46个,全日制在校生6256人。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和亮点,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强,立足地方;社会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我院作为教育部、财政部确定的“国家重点扶持高等职业院校”多年来在办学中背靠行业、服务地方,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品牌和优势,在产学研结合培养人才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一、建设高职实习实训基地的指导思想要围绕各地经济奋斗目标,坚持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加速培养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的中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在省级政府的宏观指导和各地政府的统筹规划下,依托现有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使社会广泛参与,企业入股;按市场化规律运作,使其真正达到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率、高效益;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服务,为社会企业及用人部门生产、科研和培训服务,为下岗职工就业和再就业培训服3务。一、准确定位、服务地方支柱产业近年来,学院以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为目标,立足酒泉,辐射周边,瞄准地方支柱产业,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大力加强基础能力和内涵建设,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美誉度显著提升,先后获得“全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先进单位”、“甘肃省园丁奖先进集体”和全市“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招生就业先进集体”、“庭园绿化模范单位”等多项荣誉。2007年,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获良好等次;2008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重点扶持高等职业院校”。截止目前,学院累计培养大、中专学历人才3万余人,完成各种岗位培训约10万人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保持在80.90%以上,就业质量逐年提升。旅游、机电、制造、农业技术及土建施工类专业的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已经成长为酒泉及周边地区相关行业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和中坚力量,为酒泉市乃至甘肃省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一)酒泉享有“古代飞天”和“现代航天”两大旅游品牌,拥有文物景点(区)1150余处,已开发利用省级以上文物景点(区)110处,且与国家5A级旅游景区嘉峪关关城文物景区毗邻,形成了古丝绸之路上的黄金旅游地段。酒泉旅游业不仅是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主导力量,也是甘肃旅游产业的龙头,旅游综合收入位居全省第二,旅游综合收入占第三产业的比重名列全省首位。未来五年,酒泉将在现有基础上开发10处以上A级景区(点),提升和开发10类以上若干种特色旅游商品,旅游星级饭店和旅行社分别增至100家以上,旅游市场人才需求量必将大大增强,为学院以敦煌旅游为牵引壮大旅游4管理专业,以旅游管理专业为龙头打造旅游类优势专业群,提供内在动力和广阔空间。(二)酒泉是将来国内最大的风电基地及其装备制造基地酒泉境内有“世界风库”瓜州和“风口”玉门,风能资源可利用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可开发量4000万千瓦左右,是我国陆上风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甘肃省“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决策的实施,为我院新能源专业带来了春天,而酒泉市、嘉峪关市作为我省区域发展战略“两翼”中的“一翼”,在打造河西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的同时,为我院办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空间。我们发挥优势、顺势造势,紧扣“新能源”来谋划学院发展,将办学方向定位在背靠行业、服务新能源、面向社会,培养甘肃新能源发展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努力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一流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定位在“联系行业紧密、服务面向鲜明、注重应用和实践”。新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组建三年,为甘肃新能源建设基地一线培养输送了1000多名高技能人才,成为甘肃省新能源人才的摇篮。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已经成为国家继西气东输、西油东输、西电东送和青藏铁路之后西部大开发的又一标志性工程,建成之后,全市风电装机容量可望达到1271万千瓦,占据全国风电装机总容量的三分之一强,一跃而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风电基地。以此为依托,酒泉风电装备制造业迅速崛起,甘肃酒泉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飞速发展,到2015年,将囊括风机总装、风轮叶片制造、塔架塔筒制造、法5兰及轮毂制造、电器及控制设备制造、研发与高科技服务等六大项目,成为集研发、制造、认证、测试、培训、配件供应、售后服务为一体的中国最大、世界一流的风光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风电基地建设和风电装备制造业的不断壮大,为学院培育机电一体化技术(风电方向)专业,并以之为龙头带动制造类及相关专业内涵及外延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产业支撑。(三)酒泉是中国制种产业的发祥地和重要基地酒泉是国内种子产业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天然的“种子生产车间”和种子的“天然仓库”之誉,现为全国最大的蔬菜、花卉种子出口基地和重要的玉米种子繁育基地。境内分布着敦煌种业、登海先锋种业、安徽丰乐种业、甘肃东方农业发展公司等国内外专业制种知名企业80余家,其中本地上市公司1家、入住上市公司3家;拥有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330余家,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加工企业130家,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达到150万吨;建成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34个,市、县、乡三级农技服务部门184个,形成了极具特色和前景广阔的现代农业产业链。“十一五”期间,甘肃将投资近十亿元巩固河西走廊制种业在中国制种业中的领先地位,实现由种业大省向种业强省的跨越。以种子工程为引领的现代农业的迅猛发展,必将为学院做强、做大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带动农业技术类及相关专业共同发展,带来重大历史机遇。二、立足新能源、打造品牌办学特色是一个有目标的建设过程,是对自己所服务的领域准确定位之后的分层次建设,这种特色的建设首先体现在特色专业领域的建设上。我院把握住这个切入点,结合多年办学形成的独特优势和新能源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瞄准市场,“两条腿”走路,紧靠旅游、风电和制种三大地方支柱产业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初步形成了旅游、制造、农业技术、土建、化工、财会等若干专业集群,以及旅游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风电方向)、种子生产与经营、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方向)6等一批拳头专业。组建了“新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和“新能源实训中心”,在路桥知识的平台上重组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在种子生产与经营知识平台上重组了制种类专业,增强了发展后劲。并从两方面齐头并进打造品牌的支撑条件:“软件建设”方面,培养了一支有“双师”素质的技术人才和师资队伍,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硬件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建成了省内一流水平的机加工实训中心,今年又筹资X万元加强新能源实训中心的建设。为新能源专业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通过内部造血挖潜、外部引入协做,形成品牌,在甘肃新能源行业有了较高知名度,毕业学生受到普遍欢迎。公路与桥梁、汽车应用与维修、机械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不久前我院召开的2012年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X多家企业就提供了X多个就业岗位。其中机械设备运行与维护、等专业的签约率已达90%以上。三、产学研结合培养人才1.注重实践性环节教学,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一是不断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立了工科实训中心、建成旅游、机电、农牧、土建、化工、财经等6大类实训实验室78个,实验实训场所占地420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教学用计算机1115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2290万元;开辟校外实训基地148个,其中66个直接服务于重点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群。2.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培养“双师型”师资。我们采取措施鼓励教师到生产一线挂职实习、参与科技开发和生产项目,在实践中提高技术水平和动手能力。使师资队伍得到优化,造就了一大批“双师型”教师,目前我院双师型教师100名;外聘兼职教师118人,其中正高职称16名、副高职称37名,外国文教专家2名;培养、聘请专业带头人36名、骨干教师70名。师资队伍专兼结合,结构合理。73.以产学研结合为平台,推行“双证书”制度。我院现设有甘肃省第一职业技能鉴定所考试培训基地、酒泉市第六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216站农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点和测绘行业特有职业技能鉴定酒泉培训站等技能培训鉴定机构,可开展导游、种子繁育工、焊工、工程监理及施工员、化工总控等60余个职业资格(工种)的培训与鉴定。我们把鉴定和考核与教学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依托校内外技能培训与鉴定机构,全面实行“双证”制,强化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截至目前,累计培训在校学生4135人次,获证2978人次。2007年,参加技能竞赛并获全省高职高专院校首届会计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1项,全省高职高专院校首届测绘大赛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全省大学生创新杯计算机技能竞赛二等奖2个;2008年,参加全省高职高专院校第三届英语口语大赛获非专业组团体二等奖、专业组团体三等奖,个人奖6项。2009年、2010、2011、先后获得“甘肃省园丁奖先进集体”、“甘肃省职业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酒泉市“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招生就业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近三年,毕业生平均一次就业率达到80%以上,平均称职率91.03%。旅游管理、农业技术、制造及土建类专业的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已经成长为酒泉及周边地区相关行业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和中坚力量。4.以产学研结合为动力,推进教研科研整体水平。我院建有种子工程研发中心、实训中心(机械加工厂)等校内生产和经营实体,其中,种子工程研发中心累计完成农作物制种2万多亩,培训基地农民逾5万人次。参与完成了“酒泉汉武胜迹景区开发”、“西北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与研究”、“甘肃酒泉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酒泉市工业园区建设”、“酒泉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建设”、“酒泉市奶牛生产基地建设”、“酒泉市百万亩节水灌溉工程”等21个8项目的规划和建设任务。承担省、市级科研课题6项,获市厅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5.以产学研结合为契机,开展社会服务近三年,培训社会人员16867人次,年均5600余人次;开展技能鉴定近1万人次,年均3000人次。2007年,被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