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什么爱你我的孩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我拿什么爱你,我的孩子!成都大学学前教育学院朱素蓉让我们一起来,吟唱童谣,释放童心•12345,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吃人,专吃大坏蛋。•拉锯,扯锯,家婆门口唱大戏;接闺女,请女婿,外甥小子也要去。••一个丁老头,借我俩皮球,我说三天还,他说四天还,买个大烧饼,花了三毛三,买了三根葱,还有一块肉,花了六毛六。•周扒皮,五十一,半夜三更来偷鸡,我们正在做游戏,一把抓住周扒皮。•小花猫,上学校,老师讲课它睡觉,左耳朵听,右耳朵冒,你说可笑不可笑。编,编,编花篮,花篮里面有小孩儿,蹲下去,起不来,一五六,一五七,一八一九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九五六,九五七,九八九九一百一。••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讲故事,讲的啥子故事呢?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请欣赏视频《双胞胎婴儿的精彩对白》•一、请放松心情,充分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各种感觉器官,仔细聆听这对兄弟的“鸟言兽语”,享受心中的快乐,大胆尝试解读,他们究竟在说什么?•二、尽情交流自己的解读,分享大家的快乐,体会孩子和成人交流方式的区别,感悟成人教养孩子的前提、原则、方法等;•三、再次欣赏感悟让我们一起思考•一、我们已经为孩子付出的爱有多少•二、我们的爱和付出还有哪些不够的地方•三、我们还可以怎样爱孩子我们已经为孩子付出了不少爱为孩子付出,苦并快乐着,累并幸福着!无怨无悔!孩子出生前:满怀希望等待孩子降临,千百次想象孩子的模样,祈祷孩子平安;在平静的渴盼中默默地做好迎接孩子的工作;满怀雄心壮志,为孩子创造最好的生活;孩子出生后:孩子降临时的喜悦与忙碌;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甚至喜怒哀乐也因孩子而起;尽其所能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想方设法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条件,创造更好的环境,坚信:孩子的未来一定比我们的今天更光明,一定比我们现在更快乐和幸福!我们的爱和付出还有哪些不够的地方•应该反思:我们了解孩子吗?我们有否主动学习胎教和科学育儿的相关知识?•我们有否和还没见面的孩子交流,采用了哪些交流方式?孩子表现出来的反应有什么不同?感受过交流的快乐吗?孩子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孩子身体好吗?孩子的吃、喝、拉、撒有规律吗?•孩子有否表现出对某一些方面的兴趣?•孩子喜欢和谁一起玩?粘谁?•孩子的诸多第一次出现在哪些时候?(第一次牙牙学语、第一次会坐、第一次爬、第一次走······•我们为孩子建立了成长档案吗?应该反思,我们的爱和教育够了吗我们是否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教育发展制订了长远的规划和投资计划?•我们是否想过身教和言教对孩子来说一样重要?•我们家孩子有几个人带?我们有否沟通过教养孩子的基本观念和原则?是否保持了教育的一致?•孩子在不同的大人面前有哪些不同的表现?•面对孩子的优点是否及时肯定和表扬?采取的方式是什么?发现孩子的缺点是怎样认识和处理的?•每天有多少时间和孩子在一起?交流吗?交流的内容、方式、语气、语调等等怎样?•怎样面对和处理孩子的要求?•我们对婴幼儿时代的孩子的教养目标和重点清楚吗?我们除了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外,还应该做些什么?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除了物质环境,更重要的应该是什么?家长爱孩子的误区解读•误区一:溺爱孩子。•主要表现对孩子过分的宠爱,尤其在身体上的保护较多,在精神上关爱不够。有些家长对孩子溺爱娇惯,纵容,粗暴,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天上的月亮,缺乏与孩子之间的沟通,物质生活上满足孩子,对孩子百依百顺,而忽视了做人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做人习惯。久而久之,养成孩子的娇横、任性、霸道、贪图物质享乐,唯我独尊的坏习惯。其表现为不孝敬父母,不懂得感恩戴德,没有谦让精神,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案例:一个死刑犯临死前的愿望和教训案例分享与解读•案例:“不哭,不哭,妈妈打板凳,是板凳不好,把你弄倒了!”“没关系,坏了就坏了,奶奶重新给你买一个!”•启示:•孩子摔倒了,无论多小的孩子,我们都可以告诉他:“要小心哦。”事实是板凳没有错,错的是我们自己不小心。明确告诉孩子事实,教给他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要让孩子逃避不愿意面对的事实。家长爱孩子的误区解读•误区二:不切实际的期望。•主要表现在不尊重孩子的天性,或放从孩子的个性,对孩子的表现太敏感或太迟钝,无视孩子的实际能力,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却恰恰忘了,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善于发现发现和挖掘孩子的潜力,不会帮助孩子找到自我,树立自信,而是从自己的梦想出发,让孩子愿自己未了的旧梦,一厢情愿付出却希望得到两厢情愿的回报,结果可想而知;当孩子达不到自己的期望时,往往是“恨铁不成钢”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甚至打骂,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亲情之间的距离拉大了。•案例一:学生自杀的背后大多有感到压力沉重,与教育、期望不切实际分不开干系;•案例二:菩萨离开了才端猪头来(我和孩子的对话还原)家长爱孩子的误区解读•误区三:不注重言传身教,严于律人,宽于待己。•表现为“只许家长放火,不许孩子点灯”。语言行为不够文明、道德品质不够修养,缺少文化含量,缺乏榜样的力量。我们有些家长自己打麻将、玩游戏、聊QQ、泡舞厅,甚至家里的客厅成了牌友聚会的场所;说粗话、骂脏话;不拘小节;不读书,不看报,不求上进,却要求孩子这也不准,那也不能,这也必须,那也一定,久而久之,是家长自己失去了做家长的威严和自尊。又怎能教养出言而有信,遵纪守法的人?家长爱孩子的误区解读•误区四不会交流•家长一般重视在金钱支配上精打细算,但在家庭生活时间安排上,如何科学合理地配置,却很少顾及。也有一部分家长,只顾忙着挣钱,忙着官场追逐,忙着应酬,舍不得将时间花在孩子身上,很少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活动。没有共同时间,也就无法倾听孩子的心声,无法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更看不清孩子成长的脚步,当然也无法随时拨正孩子前进的方向。•案例:在美国的一个家庭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父亲因整日忙于工作而无暇顾及孩子,以至于孩子长期得不到父亲的关爱。有一天,父亲刚回家就又要出门,孩子问父亲:“爸爸,您一小时能赚多少钱?”“10美元,孩子。”父亲得意地回答。孩子想了想,用恳求的语气问:“爸爸,我想用10美元买您一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吗?”可见,孩子多么渴望与父母在一起学习,一起游戏玩乐,共同体验成长的快乐。家长爱孩子的误区解读•误区五不民主的家庭关系•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一条生物链,而在一些家庭里,也有这么一条无形的链。•案例:一个孩子说:在家里,我怕爸爸,爸爸怕妈妈,妈妈尊敬外婆,而外婆总是宠着我。因此,我既是最小的,也是最大的。•启示: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亲子互动的过程。家长在家庭中角色不是裁判,不是警察,而应该是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朋友。家长爱孩子的误区解读•误区六不会换位思考•单从或更多的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很少设身处地的替对方思想;很少交流,不会交流,不愿倾听,不会倾听,不会说话;不懂得尊重孩子的隐私。•案例:见下页•启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学会交流,让孩子和家长都乐意倾诉和倾听。案例分享与解读•下面这些话我们说过吗?•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我说不行就不行;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你若考100分,我就给你买……;你可真行,竟做出这种事;你又做错了,真笨!一看你就没多大的出息,将来就捡破烂吧!都是一样的孩子,你怎么就不如别人!就知道玩,一提学习就没了精神;•记住:什么样的教育养成什么样的人,在责骂和否定中长大的孩子学会的大多是怨愤不满和自卑,在赏识和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一定是欣赏快乐和自信!不恰当的爱会造成的后果•今天孩子最缺的4个方面:•童年快乐的缺失;•精神文化的缺失;•亲情沟通的缺失;自我成就的缺失。•给爸爸妈妈的5句忠告:••成长比成功重要;•经历比名次重要;付出比给予重要;对话比对抗重要;激励比指责重要。爱孩子,我们还应该这样做不断学习,构建科学的家教观念,调整思路和方法,讲究爱的艺术,提升爱的水平,尽其所能为孩子成长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在家园共育中为孩子搭建良好的成长阶梯,让孩子在科学的、和谐的爱的环境中享受教育、享受学习、享受成长的快乐!相信吧:与其给孩子存足够他一生挥洒的财富,不如教给孩子自己一生创造财富的本领,为孩子成长进行的投资是所有投资中最没有风险,回报最高的投资!爱孩子,我们还应该这样做不要过分地关心孩子;不要贿赂孩子;不要太亲近孩子;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不要过分夸奖孩子;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爱孩子,我们还应该这样做•第一、学会正确地爱孩子•多给孩子一点自信和勇气,多给孩子一点支持和鼓励,这是孩子的精神力量所在,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所在,也是父母健康心态的具体表现。•案例:有一个瘸腿的小男孩,他常常自认为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有一次,父亲要几个孩子每人栽一棵树,并且说,谁的树苗长得最好,就给谁买一件礼物。由于自卑,小男孩决定放弃。于是,在给树苗浇了一两次水后,他就再也没有管过那棵树。出乎意料的是,小男孩的树苗却比其他孩子的长得更好。父亲给他买了一件最喜欢的礼物,并且称赞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出色的植物家。从此,小男孩变得自信乐观了。终于有一天,他发现父亲一直在偷偷地护育着自己的那棵小树……几十年过去了,那个小男孩没有成为一个植物学家,但他却成了美国总统。他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案例分享与解读•案例:女儿在外头跌倒了,爬起来后发现皮破了不少,出血了,紧张了。我蹲下观察后,笑嘻嘻地对她说,啊,出血了,我们回去找个碗把这血盛起来吧,还能烧锅血汤呢,很补的,别浪费啦。女儿紧绷的神经一下就放松了。回到家,我拿出酒精帮她消毒,先跟她说明,这个是消毒用的,抹在破掉的皮肤上可能会很痛,但是呢,不忍这个痛,可能伤口就会感染,也许就会烂掉这块肉,到时候肉掉了更痛,或者细菌进到血液里得了败血症,那就会死。女儿想了想,说,那你就消毒吧,我可以忍一下。••启示:孩子承受痛苦的能力往往超乎我们的预料,他们之所以有时候娇气,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我们成人在给他们暗示,你可以娇气,你看看你小小年纪受伤了、生病了,多痛啊?结果孩子也就真的觉得好痛啊,有时甚至不痛也装桶,不病也装病,目的是得到更多的关注,满足更多的需要。爱孩子,我们还应该这样做•第二、学会换位思考,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建立和谐亲子关系•从传统观念上看,父母是教育者,子女是受教育者,但这种关系不是绝对的。我们说,父母也应该是受教育者,父母和孩子应该共同学习。特别是在知识爆炸、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加强学习,包括向孩子学习。重亲情,重平等,重兴趣,重视与孩子之间的互动,使孩子和父母之间由“听话”向“对话”转变,使家庭亲子关系由居高临下向民主平等转变。在孩子面前,父母不应以教育者自居。家长只有在能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基础上,才能够教育好孩子。爱孩子,我们还应该这样做第三、不断调整和改进教育方法,在亲子学习中共同成长••我们所倡导的是随时随地的“滴渗式”教育模式,力求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的轻松美好氛围里,汲取知识的营养,接受爱的熏陶。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培养孩子积极、开朗、乐观的情绪,创造出快乐的家庭气氛,使父母与孩子问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感情、兴趣、爱好、谈吐等达到默契,彼此间能自然而亲切地交流,从而相处融洽,家庭中也因此而充满温暖感。案例分享与解读•女儿两岁时洗完澡衣服都是自己穿,可是自己穿的新鲜劲过后,会想办法偷懒。某日洗完澡,穿了一大半的衣服,对我说,妈,帮我穿衣服吧。我非常愉快的说,可以,不过有条件的,帮你穿一件一服你让我打一下吧,我很喜欢你PP打上去的手感。她考虑了一下同意交换,于是我帮她穿了两只袜子换到了两下PP,至今我仍记得那两下打得我手发痛。打完后她的脸色非常尴尬,而我又非常陶醉地在那儿夸她PP打上去的手感有多好,会让人打着上瘾。。。。。。第二天,穿衣服时我主动要求帮她穿衣服,并再三申明太喜欢打她PP的感觉了,希望她能再给我个享受的机会。当然,直到现在我也没能再找到这个机会享受。•启

1 / 3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