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2、结合“导入框”内容放映有关传说的录像,激发学生兴趣二、授课与活动(课件显示标题: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我国最早的人类教师根据幻灯片简介1965年在云南元谋盆地的发现,强调指出:1、“距今约170万年”这个数据经科学测定出来,是我国考古学界一致公认的研究成果。但是近来不断有新的考古发现,其中有两处可能比元谋人更早。一个是重庆巫山龙骨坡的“巫山人”,另一个是山西芮(ruì)城县的西侯度文化。因此,究竟谁是我国境内最早的居民,学术界未有一致的定论。说不定在座的同学中,将来有人会探究出新的成果,为我国历史科学的殿堂添砖加瓦,使它更加灿烂辉煌。2、遗存中的牙齿是人类的,而且有几件打制的石器,说明元谋人已会制造和使用工具,炭屑和烧骨则证明他们已知道用火了。(二)北京人教师简介1929年以来,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发现,强调1、裴文中发现北京人第一块头盖骨。2、迄今已出土的北京人化石,包括6件头盖骨、15件下颌骨、157枚牙齿以及大量骨骼碎块,代表40多个北京人个体。3、洞内还发现近10万件石器。由此可见,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生活痕迹最丰富的遗址。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元谋人的生活年代、发现地点以及发现的历史意义。二、过程与方法2.知道北京人的发现地点、发现过程、特征和生产、生活状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了解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理解火的使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重大意义。【教学难点】了解元谋人的发现及历史地位;了解北京人的发现及意义,知道北京人的体貌特征。【教学重点】理解远古人类的生活特征。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结合教材内容放映有关“北京人”的录像,设置历史情境,引导学生体验和探究。1、头部特征:放映三幅人物头像幻灯片以及相关表格,让学生对比古猿、北京人、现代人的头部区别,得出结论——北京人的头部特征与古猿区别不大,与现代人区别却很大。古猿低平粗壮高突前伸很不明显北京人低平粗壮高突前伸很不明显现代人高耸细柔低突后敛明显2、打制石器:指导阅读课本第5页的“课后活动”,学生讨论:北京人制作的时期有什么用途?接着指导阅读同页的“活动与探究”2,组织学生讨论(题目如书)。3、用天然火:指导介绍北京人遗址的灰烬堆了解为什么他们只能使用天然火以及需要保留火种。(三)山顶洞人结合课文放映有关“山顶洞人”的录像,设置历史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比较、辩论。结合知识拓展,了解山顶洞人的生活情况。1、《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讲到了两种代表。其中,元谋人被称为“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生活痕迹最丰富的遗址,。2、元谋人、北京人距今年代分别是约170万年、约70万到20万年、。三、布置作业四、课堂小结作为地球上的高级生物——人类,当我们在思考自我、思考社会、世界与未来的时候,我们必须得先了解我们的起源。生物进化的规律让我们必须懂得“优胜劣汰”的道理。元谋人作为中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境内人类的最初状态。而北京人化石的大量出土,则向我们还原了一个早期人类最真实、最残酷的生存环境,在与自然界不断的磨合中,人类一步步走向了进步,走向了文明。引导学生了解人类起源的背景。本部分内容的讲解是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引导学生从教材等多方面获取信息作为思考和探索的素材,培养学生用创新思维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板书设计】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元谋人——约170万年前二、北京人(约70万——20万年前)体制特点: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生产工具:打制——旧石器火的使用:保存、使用火生产活动:采集、狩猎社会组织:原始人群【教学反思】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的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培养了他们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健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