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政务学院本科生“悦读家”阅读计划导师姓名:读书报告学号:16357067姓名:卢舒婷报告名称:从万历年史窥探中国近现代落后症结导师评语:成绩评定:□优秀□良好□合格□不及格批阅人:日期:中山大学政务学院本科生“悦读家”阅读计划1.书目信息书名:《万历十五年》作者:黄仁宇出版社: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16年4月2.报告信息报告题目:《从万历年史窥探中国近现代落后症结》关键词:(3-8个)道德、法律、文官、体制文摘:(200-350字)《万历十五年》是作者黄仁宇的成名之作,其采用传记体的铺叙方式,主要叙及万历皇帝、张居正、申时行、史海瑞、戚继光、李贽等人物他们或身败、或名裂,没有一个功德圆满。作者意欲通过对这些人物及其事例的叙述以从侧面揭示明朝制度上的缺陷,并延续到近代落后的原因。基于作者观点,中国两千年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极,这就是一切问题的症结,写作本书的目的也在于着重说明这一看法。该书深刻思考剖析了明朝社会,实际上也是整个古代王朝政治的缩影,其体制上的种种不健全也为中国近代落后与西方埋下伏笔。中山大学政务学院本科生“悦读家”阅读计划正文(3000字以上):《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先生的成名之作。黄仁宇先生是明史研究的大家,在《万历十五年》中他通过对明朝万历年间几位名士——张居正、申时行、史海瑞、戚继光、李贽的传记性铺叙,再结合明朝政治,分析王朝体制弊端,以映射中国近代落后与西方原因。在黄仁宇先生看来,“中国两千年年来,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极,这就是一切问题的症结。”(《万历十五年》三联书店2016出版p4—5)诚然,这也许就是中西政治社会层面的根本不同点,即中国是所谓的“人治”,而西方则是“法治”。为仔细推敲其与中国近现代落后挨打的或明或暗的联系,笔者特意着重分析《万历十五年》第二章《首辅申时行》,从中可以窥视礼仪道德在中国古代政治统治所占地为之重。而在此之前,笔者认为实有必要事先为中国社会所谓的“人治”予以解释,并分析道德的真正作用。其实,在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中就早已详细解释过中国的“人治”。在费孝通先生看来,与其说中国是“人治”社会,倒不如说是“礼治”。因为西方的“法治”也并不意味着是法律本身的统治,只是依据法律而统治。在中国,则是依靠礼仪道德。这实际上与黄仁宇先生的观点不谋而合.。“我们的帝国在体制上实施中央集权,其精神上的支柱为道德,管理的方法则依靠文牍”(《万历十五年》三联书店2016出版p59)这是作者对中中山大学政务学院本科生“悦读家”阅读计划国古代社会客观现象的描述,并不代表本人认同的观点,恰恰相反的是,在作者看来,正是因为中国古代政府统治过多依赖于道德而忽略了法律的至高无上性才导致了中国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转型迈向近代法治社会。我们强调不可简单粗暴地用道德代替法律,法律也同时不能代替技术,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抛弃道德,而是表明我们应理性地在国家治理中运用道德。如今现代美国在遵守宪法的至高无上性,用法律维持社会秩序的同时也会进行公民美德的宣传教育。因为毕竟应公民内心信念上的诚服比法律带来的效果更稳定持久。总而言之,在黄仁宇先生看来,道德不可代替法律,但可辅助法律以维持统治。讨论完“人治”及道德的作用问题,现在就不妨开始根据原文总结概括道德在中国古代体制中所起到的作用及其与中国近现代落后与西方的联系。本章主要以申时行为主角讲述了他执政期间所遭遇的问题并分析了首辅申时行的思想及性格。申时行是继任于张居正之后的一位转折式人物,他面临着张居正清算运动以及皇帝执政态度转变的种种问题,可以说申时行是身处于政治斗争风起云涌的时代,他也承担着巨大的压力。而申时行的性格不同于前面几任首辅的强势专制,他更倾向于温和谦雅的协调式性格,他默默维系着“经筵”等传统仪式,并深信道德及臣民的信念对于中央巩固统治的重要性,他也作为妥协式人物调和着着君臣关系,即解决中山大学政务学院本科生“悦读家”阅读计划张居正遗留下来的社会问题。申时行也独具现实眼光,他深刻认识到文官这一群体对政策实施甚至国家统治稳定的重要性,因此必须团结文官这一群体,使其互相产生信任,方能巩固统治。同时他还揭示文官的“阴阳”两性。总而言之,也正是因为申时行对传统礼仪道德的维护,其自身的协调式定位及其对中国官僚体制的颇具代表性的解读使读者着重选取了《万历十五年》的第二章进行分析解读。传统道德的不断巩固体现在历朝历代的各种仪式性活动中。从古至今,各朝代都会举办许多祭天仪式,以表明皇帝的权力乃是上天授予,神圣不可侵犯,同时也表明皇帝心系百姓、为百姓祈福的仁厚之心。而在明朝,同样也有祭天、亲耕等仪式,还有一种一个月三次的活动——经筵,这一仪式是为皇帝登极后听授讲师讲学的传统活动,其中的繁文缛节颇为繁杂,包括皇帝的座位乃至坐姿仪态都有严格要求,且特别的是,九五之尊的皇上在经筵期间也会受制于各种礼仪规范,如不可当场向讲师提出质疑,即使是讲师自身问题。这边反映了在传统儒家思想道德下,即使贵为天子也受制于尊师重道的种种道德观念,由此可见传统道德在古代社会中地位之重。经筵实际上是一种仪式性的表率,目的是以身作则达到教化百姓,遵守传统道德以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在明朝的社会统治中,传统礼仪道德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其能起到如此作用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中央的不断教育强化,那中山大学政务学院本科生“悦读家”阅读计划么中央又为何如此重视道德教化呢?黄仁宇先生给了很好的解释。“皇帝以一人而君临天下,具有最高的权威,实因天意所归,天意必须通过臣民的信念而体现出来。”(《万历十五年》三联书店2016出版p56)即是这些仪式是为了让人们相信君权神授而达到巩固皇帝权威的目的。“无数次的磕头加强了皇帝神圣不可侵犯的意义”“儒家经典的教条愈简单平淡简单,就愈要加强学习。”不断地从百姓观念上进行教化,使得三纲五常等传统道德礼仪深入人心,以使百姓行为规范,从而起到类似法律办维护秩序的目的。同时,道德在政府拟定乃至颁布决策时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黄仁宇先生所说:“天下的大道理都可以用常情来度量,即便是最为严格的教条,也承认因情理而发生例外。”(《万历十五年》三联书店2016出版p64)这句话实际反映了中国古代甚至现代在理性与感性上的抉择,西方人偏向理性,而中国更多的则是感性。在政府拟定决策时也同样如此。因为中国古代法令缺乏对具体问题评判是非的准则,决策时也缺乏科学数据。例如古代政府征税,通常是总数一经规定,就因袭而不加修改,不考虑常年的土地增减变化,也无科学准据的数据作为凭据,征税多少全凭主观经验或感情用事,如皇帝大婚或册封太子时减免税收。政府决策的拟定备受统治者的主观因素及官员间利益冲突影响,因而在决策颁布解释原因时也只可引用经典中抽象道德的中山大学政务学院本科生“悦读家”阅读计划名目作为依据。即以抽象的原则,施用于实际问题,或者把实际问题抽象化,用道德观念大而化之,是政策的颁布更具合理性。其次,在官员的任命时道德也是重要的衡量标准。在此之前,笔者认为是有必要先引用黄仁宇先生对于文官阴阳双重性格的概括。作者提出,文官既有表面上崇尚礼仪道德、追求高尚情操的“阳”,也有内心人固有贪欲的“阴”,文官虽称公仆,实系主人。因此,文官的选拔势必难逃“阳”的考核,及对道德标准的评判。同时,文官在任时也需时刻注意言行举止是否暴露道德弊端,如“丁忧”制度考核了官员的孝道。可见,道德在官吏选任之间的重要地位。那么,以道德为标准对官员进行考核又有什么弊端呢?这不正体现了当代人才的需求吗?对于此问题的回答,应有前提假设,若是能确保对官员到的考核结果的客观性与正确性这当然可喜,可是问题就在于道德评判是一个非常主观的过程,其评判标准也缺乏固定的、科学的、量化规定,即使忽略主考官主观因素影响,但谁又能确定被考核者所说的是真实的?这就会造成官员选人的不确定性和不客观性,由此也可窥见中国古代(明朝)制度上的漏洞,即用道德代替法律,这也是中国难以跟随世界潮流进行近代化转型以致落后于西方列强在近代惨遭瓜分的重要原因。考核官员的制度性疏漏再加上官员俸禄等政策及传统升官发财观念的影响,使得官员贪污腐败蔚然成风。更可怕的是社会中山大学政务学院本科生“悦读家”阅读计划已普遍默认了做官是一个发财的机会的事实,官商勾结,结党营私已然普遍。“大多数人觉得在似合法似非法之间取得一部分额外收入,补助官俸的不足,以保持他们士大夫阶级的生活水准,与情操无损。”(《万历十五年》三联书店2016出版p65)这就相当于默认官吏贪污,不可否认这种不良风俗在中国近代鸦片战争后对中国近代化转型形成巨大阻碍。封建官僚的压迫严重抑制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是中国失去了追上西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契机。同时“道德”也是文官之间因为利益之争或政见分歧而弹劾对方的有力武器。中国古代宗法血缘关系影响深远,各式各样的社会关系也使得文官之间结成小集团,如“乡谊”“年谊”“姻谊”,其形成私人派系而在朝政之中分为对立的不同派别,如清朝末年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和以光绪帝为首的改良派。两者相互对峙,通常是通过种种小事而累积成大事,将细微末节的局部问题转化为整个道德的问题,予以抨击。因此黄仁宇先生说:“从青萍之末,预测大风暴的来临。”(《万历十五年》三联书店2016出版p79)由此可见“道德”成为官员间争斗的手段,同时更深层次的反映出政府制度上因缺乏有威信的法律而造成的纰漏。道德不可替代法律。法律是一个国家维持运转秩序的根基,是治国的利器,但这也正是中国历朝历代,包括明朝所最缺乏的。当然,这并不是否认中国存在法律,而是说中国的法律不具有至中山大学政务学院本科生“悦读家”阅读计划高无上的威信,可随意改动,。即因人设法,同时并无实施人人平等原则,及法律面对不同阶层其效力不同。中国古语云:“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就是最好的反映。中国的法律是为皇帝统治而服务的,其缺乏平等性,也于无形中助长了官僚集团的势力,为清末及民国时期官僚资本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压迫埋下伏笔,压抑了近代西方自由、平等、民主思想的传入,阻碍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此外,中国除了缺少权威、体系完备的法律外,司法机构的不公正也是一大症结。明朝中央对地方的智力相比于体制,依靠的更多是“责任”二字,“一个地区发生了问题,府县官自然责无旁贷,至于是否真的是县官是指,也无需深入调查,只要找到责任人,维护文管机构的规律与体制的安定既可,而不计较对一人一事的绝对公允。”(《万历十五年》三联书店2016出版p66)牺牲少数人,正是维持大局的办法,因此,,司法机构只是皇帝用于维护统治的工具,全无公正司法的观念,也以至于民间出现一个铁面无私的清官会受百姓如此追捧爱戴,仿佛公正司法不应是常例,反而成了意外。也正是因为中国古代司法体制的不健全,公正司法官的缺乏,才让中国近代追上西方近代化的步伐更加缓慢沉重。司法体制的不完善,以及其服务与专制统治的作用也反映出明朝封建统治的逐渐落后腐败,也为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局面埋下伏笔。除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外,作者也提到导致中国近代落后于中山大学政务学院本科生“悦读家”阅读计划西方的原因有:维护落后的农业经济,不愿发展商业及金融业。同时阻碍货币流通。“货币是一种公众的制度,他把原来属于公众的权力授予私人,私人资本积累愈多,他操纵公众生活的权力也愈大。”(《万历十五年》三联书店2016出版p4)而这也恰恰是中央集权高度发达的明朝所不愿看到的,他们绝不希望私人财富扩充至不易控制的地步,为王朝的安全之累。于是才有了“重农抑商”政策,这也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与民族工商业发展缓慢的原因。《万历十五年》虽讲述的是明朝历史,但作者黄仁宇先生通过人物铺叙从而联系社会背景,揭示了中国体制上症结与近代落后与西方原因,也给当代予以法律建设的警示。中山大学政务学院本科生“悦读家”阅读计划参考文献:《万历十五年》三联书店2016出版作者:黄仁宇《乡村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你和作者:费孝通基本内容1.书目:将选读之书名、作者、出版处所、年月、版次。2.全书提要:可经由书前序文、绪言或书后跋、后记等,写作该书之缘由、时代背景,书之结构重点,逐一介绍。(勿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