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国的“新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及本质1.新特点(1)“新”在较长时期经济持续繁荣高速发展。(2)“新”在冲破了凯恩斯主义“通货膨胀和低失业率不会同时出现”的理论,低通货膨胀和低失业率同时出现,基本实现零通胀下的充分就业。(3)“新”在经济运行机制发生深刻变化:用技术创新,用供应来刺激新需求,再用新需求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经济增长伴随低通货膨胀和失业率,打破了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连动的关系。2.美国“新经济”的本质(1)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改变,垄断资本在国家中占支配地位,国家政权为垄断资本利益服务。(2)美国社会两极分化日益严重,财富日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3)美国“新经济”没有背离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循环的规律,2001年又进入新一轮经济衰退期。1.有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90年代,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A.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C.大力推行强权政治D.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解析:20世纪90年代,美国率先提出了“知识经济”的概念,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经济增长率一直高于其他西方工业化国家。答案:D二、比较戈尔巴乔夫改革和中国改革开放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国改革开放背景体制僵化、丧失活力体制僵化、丧失活力指导思想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性质“根本改造我们的整个社会大厦”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目标全盘西化调整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政治前提削弱、放弃党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策略经济改革失败,过早政治改革逐步推进,比较稳妥结果失败、解体成就辉煌2.苏联国旗降下已经18年了,当年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为了摆脱困境进行了改革,这与1978年后的中国改革相比,其共同点在于()A.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B.都在经济领域取得巨大成果C.都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D.都适应了各自的国情解析: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改革开放,首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苏联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从经济领域进行改革,经济改革受挫后,才转向政治改革。答案:A三、世界历史上三大发展模式的比较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西方模式(英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生产资料私有制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协调发展先轻工业后重工业农业制度集体化农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资本主义大农场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西方模式(英国)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政治制度苏维埃体制(高度集权)、一党制、终身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君主立宪制、内阁制、两党制3.北师大黄安年教授认为:“本世纪(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罗斯福和邓小平改革的不同之处是()A.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消除经济发展的严重困难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保障了原有的社会制度.解析:罗斯福总统面对经济危机,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高度集中管理。答案:C叙述型问答题叙述型试题是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归纳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过程或历史人物主要活动的一种题型。题目中含有“简述”、“叙述”、“概述”、“试述”等提示语,这就要求学生答题时紧紧围绕事件或者人物的主要活动,把散见于教材中的内容根据要求整理出来。叙述型试题的解答步骤:一读,即读材料和设问;二断,即根据材料判断是什么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的活动;三联,即找出材料与所学知识的交点;四答,即根据设问,逐问作答。[示例](2008·江苏高考)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解析]本题属于叙述型问答题。考查学生对近现代以来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立与调整的综合理解与认识。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解答本题首先应注意审题,然后综合所学知识逐一分析。同时,应与我国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相联系,正确认识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解答第(1)问应注意分析“市场”与“计划”各自的弊端。解答第(2)问和第(3)问应注意结合所学知识逐问作答。第(4)问要在前三问作答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归纳概括得出结论。[答案](1)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苏联: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2)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3)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试验(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用上述方法尝试做以下题目。1.阅读下列材料:1992年美国总统大选中,民主党候选人克林顿以绝对优势当选为美国总统。克林顿时期,克林顿通过实施所谓的“第三条道路”……促进了美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在克林顿的第一个总统任期(1993~1996年)内,美国经济的平均年增长率达到2.6%,通货膨胀率控制在3%的水平,财政赤字连续四年下降,由1993年的2900多亿美元降至1996年的1160亿美元,总共减少了60%左右。失业率则从上台时的7.1%降到1996年的5.1%,还创造1000万个就业机会。在他的第二个总统任期内,美国经济继续稳定发展。1997年美国经济增长率达到近4%,通货膨胀率还不到2%,失业率一直在4.6%到4.9%之间,创24年来最低纪录。同时,财政赤字大幅度降低……在此期间,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请回答:(1)克林顿政府所谓的“第三条道路”主要是指什么政策?为什么被称为“第三条道路”?(2)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美国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什么深刻变化?(3)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否意味着美国经济将保持永久的繁荣?为什么?解析:解答本题要紧扣“第三条道路”,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为什么美国经济不能保持永久繁荣,应从资本主义制度自身分析。答案:(1)“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是介于两者之间的道路。(2)经济蒸蒸日上,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逐渐下降。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联动的关系被打破,美国进入了一个“新经济”时代。(3)不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改变,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仍然存在。2.阅读下列材料:列宁说:“向社会主义过渡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式,这要取决于国内是大资本主义经济占优势还是小资本主义经济占优势。”“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式和方法。”斯大林说:“我们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请回答:(1)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上进行了哪些探索?(2)斯大林在“把它抛开后”又进行哪些探索?结果如何?解析:本题是材料式问答题,材料的作用主要在于创造一种问题情境,以便提出新问题。第(1)、(2)问从列宁、斯大林两个领导人切入考查他们的经济政策,需要注意的是“结果如何”的“结果”应是探索的结果,不是指其客观效果。答案:(1)列宁首先设想通过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实践证明这不是正确途径,后来实行新经济政策,有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2)斯大林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到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确立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即斯大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