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六年级)表现性评价案例—画圆朱海燕1412102187九台卡伦中心校为了实现新课程的评价功能,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学生学习评价方法,更好地运用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在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开展“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是与特定的表现性任务相联系的,它是通过给出特定的表现性学习任务,对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情况进行评价。表现性任务是实施表现性评价的载体。如何通过使用数学实践活动的表现性任务去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表现性评价呢?本文将介绍我们使用数学实践活动的表现性任务的一个案例,从而帮助读者认识此问题。相关的数学评价标准数学运算和概念问题解决和数学推理数学技能和工具数学交流任务和指导语:小组合作,在学校操场上画两个圆:一个半径为3米的圆,一个半径为5米的圆为完成这个任务,你们组应该:⑴借助老师提供的工具(一条长为3米的绳子、粉笔)画第一个圆;⑵小组讨论,设计一种合理的画圆方法,画出第二个圆;⑶详细记录你们小组的活动过程,并填写表2和表3。相关的数学概念:这个任务需要几名学生间的合作,故决定采用小组合作的活动方式:教师在充分考虑了学生平时的数学学习状态及水平的基础上,采取了“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方式,每组5人。并且这个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测量技能和计算实际问题,他们必须合理正确的测量,并按照测量出的半径画出圆。可能的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因小组成员之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差异而变化。学生应对他们的选用的画圆工具、画圆方法以及画圆的想法作出说明。评价指导表现一级表现二级表现三级表现四级表现情感与态度活动兴趣浓厚,整个活动过程积极主动,能与他人很好地合作,有成功感。活动兴趣一般,整个活动过程积极主动,能与他人较好地合作,较有成功感。活动兴趣较低,但能参与整个活动过程,能与他人合作。不愿参与活动。过程与方法分工明确,活动步骤清晰、有条理,画圆方法正确、不唯一。分工明确,活动步骤清晰、有条理,画圆方法正确。有分工,活动步骤较清晰,画圆方法有不当之处。没有分工,活动步骤不明确,找不到画圆的方法。解释能画出两个圆。能画出两个圆。但有少许的不圆。只画出第一个圆。一个圆都未能画出。完成任务的过程记录表步骤活动内容做什么?怎样做的?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完成任务的表现情况表姓名等级理由(表现情况)自评指导语:根据表1的评价标准,小组讨论、评出每个组员的等级,并写出理由。实施过程:完成这个任务有一定的难度,且需要几名学生间的合作,故决定采用小组合作的活动方式:教师在充分考虑了学生平时的数学学习状态及水平的基础上,采取了“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方式,每组5人。实施前:教师向每个小组分发了任务及评价指导,指导学生明确活动要求,理解评价标准(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评价标准是作为表现性任务的数学实践活动区别于一般的数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标志。明确的标准不仅可以使学生知道好表现的要求,还可以引导学生表现出他们最佳的行为),用评价标准指导学生在活动中反思,为学生指明在活动中的努力方向——怎样的表现是优秀表现。在学生明确活动要求、理解评价标准后,教师将学生带到操场上分组画圆。实施中:学生按任务要求进行画圆、填写、评价等活动,教师进行组织与观察等。第一个任务对学生而言似乎难度不大,小组的分工合作也较好,但有的小组在操作中都出现了“圆心”未固定好,导致最后画出的圆无法封口的情况,通过他们的自觉反思和及时调整,规范了操作技术,还是较好地完成了这个任务。在完成第二个任务时所有小组都遇到了一定的障碍。经过商量后,有的小组想出了两种方法,很开心,很有成功感;有的小组只想出了一种方法,画出圆后便很开心,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并开始在操场上嘻笑打闹,不再思考是否还有别的、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最后在教师的要求和提示下他们想出了第二种方法;有的小组虽然经过很认真的思考和讨论,但最后未能想出有效的方法。在得出评价结论时,我们鼓励和要求学生积极开展自评和互评,通过“协商”达成评价结论。实施后:我们对实施这个表现性任务进行总结与反思。一、在实施前指导学生理解评价标准有助于使用好表现性任务。评价标准既可以促进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好好表现,又能指导学生做好自评与互评的工作,提高表现性评价的信度与效度。二、表现性评价能切实转变关注点,更多地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因素,以情感因素作为表现性评价的重要指标。按传统的评价标准,完成任务的结果是最重要的,因此必然是全部完成任务的小组为“优”,部分完成任务的小组至多只能得个“合格”。而我们引进表现性评价之后,结果变得次要了,更注重的是“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尤其是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的情感因素,如参与的状态、情感的体验、探索的精神与毅力等,更是表现性评价所要着力评价、而传统学业评价难以兼顾的。当然,学生的“情感与态度”是跟“过程与方法”紧密联系的,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外显行为加以了解与判断。在“画圆”这个任务中,我观察到:所有学生参与都很积极,小组内的分工明确,合作意识与合作状态较好;都觉得这样的活动有趣,在完成任务时都有欣喜和自豪的体验;在操作时,每个组都尽量认真、细致,并能不断反思本组的操作失误,及时调整;在完成第二个任务时,两组都能开动脑筋,努力想办法。当然有的小组由于完成了任务,其在成功感方面的体验就更强一些。鉴于以上的观察与判断,从表现性评价的特点与关注点出发,尽管有的小组未能完成第二个任务,但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得到了“优”的评价。三、对学生而言,实施数学实践活动的表现性任务很有必要。知识并不等于能力。从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来看,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非常需要多在类似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去做数学、用数学,发展多种能力,尤其是数学实践能力。同时,通过表现性评价,学生可以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自我评价,明确努力方向。对教师而言,通过表现性评价,可以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如从本次活动中的总体表现来看,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对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是比较牢固的,二是数学实践能力表现出显著差异。在完成第一个任务时,各组的学生都能正确理解圆心和半径的不同作用,能先确定出所画圆的圆心,再按要求的半径画圆;通过观察他们画圆的技能也可以发现:两组都能及时反思和调整一些不规范的操作技能,使本组画的圆尽量地准确、美观。但在完成第二个任务时,表现出各个组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有所差异:其中有的小组未能完成第二个任务;有的小组除了能找到一种自己的方法外,还在老师的提示下想出了方法二;有的小组找到了两种方法。教师根据以上情况,在往后的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培养学生的画图技能,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四、数学实践活动的表现性任务能评价学生的多种智能。动手操作技能、收集信息能力、选择有效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推理、自我认识、情感态度等。五、对学生的表现评价结果我们采用等级表示。评价时,学生评与教师评相结合;学生自评与小组评相结合。教师主要根据现场观察、访谈、学生的完成任务的过程记录表、完成任务的表现情况表及自评课,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质性评价,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明确努力方向。